部编版本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9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教案第3 单元写作《布局谋篇》

《写作·布局谋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学习如何布局谋篇。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方法,理清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学习如何布局谋篇。
2.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方法,理清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即使是天才的作家,下笔写文章之前,也总要进行一番构思,谋划一下文章的写法,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这便是“布局谋篇”。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每次写文章前,总是先磨数升墨,随即持酒酣饮,饮罢蒙头大睡。
一觉醒来,提笔便写,一篇好文章即告完成。
显然,王勃是用蒙头静思的方法进行布局谋篇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布局谋篇的方法。
二、写作指导1.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指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2.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①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材料的安排要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选材还要注意:一要典型,二要真实,三要新颖。
②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
列提纲是在写作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
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3.常用的布局谋篇方法。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是指在布局谋篇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的基本布局方式。
2.学习不同作文类型的布局结构。
3.能够正确运用各类作文布局在写作中。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掌握几种不同类型作文的基本布局结构。
2.学生能够从题目或作文类型入手,设计出合适的布局。
三、教学过程1. 什么是写作的布局写作的布局是指将文章内容按照一定规律和结构排列的过程。
写作的布局能够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 不同类型作文的布局议论文的布局•开头:引入议论的话题,并表述自己的态度。
•中间:分几段分别列举自己的论点,并提供相应的论据进行支持。
•结尾:总结自己的立场和意见,并给出相应呼吁和建议。
描写文的布局•开头:用独特的描写手法吸引读者,引入描写的对象。
•中间:用丰富的描写手法、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描写对象的形象、特点、心理等方面,并加以评价、渲染情感等。
•结尾:总结、点题,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感悟。
记叙文的布局•开头:通过铺垫,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中间:交错叙述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发展,逐步推进故事情节,并重点刻画人物形象。
•结尾:对整个故事进行总结,反思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和思想。
报告文的布局•开头:简要概述报告的事项。
•中间:撰写具体的事项内容,并加以举例、数据分析等。
•结尾:表述自己的建议或对事项的结论。
3. 如何设计合适的布局在写作时,要先了解所写作文的类型,从而决定采用何种布局。
一般具体的步骤如下:1.理解题目或作文类型所要求的写作内容。
2.根据作文类型的不同,了解各自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布局方式。
3.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决定采用何种布局方式,并进行相应的布局设计。
4.在写作时,注意完善各部分内容,以达到整体效果的优化。
四、课后作业1.选择一个写作题目,设计合适的布局,并进行写作。
2.学习其他类型的作文布局,并进行综合练习。
3.书写总结与反思,摸索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加以提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意思”,即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二)《布局谋篇》在教材中的地位《布局谋篇》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注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结合。
谋篇布局的能力是写作中较高层次的要求。
布局谋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能融汇三年的写作知识,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作文训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同时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整体谋篇布局方面还有欠缺。
学生常常写作中首尾不能相顾,不能有条不紊,详略得当的将素材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训练。
三、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机构的安排作出整体谋划。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引入布局谋篇的概念。
“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
这种提前规划然后行动的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事如此写文章也如此。
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谋篇布局就是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呼应,有条不紊将文章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的文章。
(二)阅读文本,小组讨论布局谋篇时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你的写作经历,说说写文章时在篇章方面出现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明白通过细小的事情、具体的细节反映社会发展变化。
2.学生懂得设计情节要符合生活逻辑。
3.学生能够掌握几种安排情节的技巧,如插叙回忆、制造悬念、设计冲突等。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安排了“布局谋篇”写作指导。
教材在七年级上安排过“学会记事”、“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的训练,在七年级下安排过“抓住细节”、“怎样选材”的训练,在八年级下安排过“学写故事”的训练。
教材在“布局谋篇”写作指导里,提出了开头、结尾、过渡的要求,并提供了常见方法。
【学情分析】我们分析了学生第二次中考模拟作文文本,得出几个基本结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开头、结尾、过渡的方法,但是写故事没有情节,写片段组合没有线索,写社会发展只是概念,详略安排很随意。
面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本次教学既要重视思维训练,更应重视快速构思的应试训练。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指导学生快速整理材料。
投影:“真题再现”请以下面的内容作为结尾,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个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故事。
“没想到,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家乡的变化居然这么大!”××(填姓名或称呼)由衷地感慨道。
可不是吗,这就是今天的南京!要求:(1)题目自拟;(2)××为故事中的人物,姓名、称呼(如爷爷、姑妈等)由你设定,故事情节设计要合理;(3)作文最后要抄上以上两段结尾的文字。
教师解说:这是一个情境作文题。
要求我们写一个故事,反映南京的发展变化。
从题目提供的内容分析,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位多年不出家门或多年在外地生活的南京人。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南京的发展变化?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投影:“南京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城乡建筑 ➢城乡交通 ➢城乡医疗 ➢城乡教育 ➢城乡风貌 ➢城乡生活方式 ➢ ……追问:能分别通过哪些具体的细节来体现某一个方面的变化?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总结:切入的角度越小内容就越具体。
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布局谋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课文为例,初步了解写作布局和谋篇的原则和方法。
2.能运用课内总结的方法就某一作文题当堂列提纲。
3.学会在总结和运用中,领悟到用课文学写作的思想,领悟到布局谋篇的妙处。
【教学重点】以课文为例,初步了解不同文体布局和谋篇的原则和方法。
(此为本课的基础)【教学难点】能运用课内总结的方法就某一作文题当堂列提纲。
(教师将用课文学写作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至关重要而且是本堂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师提前准备的链接阅读纸质档、学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军事战争中需要运筹帷幄,我们在语文答题的战场上,面对六十分的大作文,更需要在写作动笔前,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几招。
二、初步释义划记书本概念:1、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2、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
在我们动笔写作之前,先在脑海中想好写什么?怎么写?选择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很多的写作名家写文章都要列提纲的。
例如,鲁迅先生写文章前要“凝思默想”,这个“凝思默想”实际上就是在心里列提纲。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多次地说:写文章时必须“想清楚了再写”。
毫无疑问,写前“想清楚”实际上就是列好提纲。
可以说,很多的写作名家与高手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写作本身,而在于“写作之前”或“写作之外”的符合实际的“凝思默想”的工夫。
由此可见谋篇布局的好处。
三、武功秘籍:(从开头、行文、结尾三方面给学生举例。
)1.熟练掌握几种自己喜欢的作文开头方法。
教师出示课文实例:(以下的实例,教师提前整理发给学生)A.设置悬念式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七下宗璞《紫藤萝瀑布》像这样的开头,很容易勾起读者兴趣,让人眼前一亮,是可以学会并使用的好的开头方式。
B.场面式开头“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统编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写作《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3.列提纲的好处?
列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全局在胸,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
4.怎样才能更好的布局谋篇呢?
首先,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框架合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才会清晰,材料的使用也才能各得其所,即所得“言之有序”,要依据与主题的契合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等判断材料的价值,确定材料安排的先后与详略。
这时可利用思维导图,或并列或层层递进地构思全文。
比如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就是可以利用下边这个思维导图布局谋篇,让自己的思路清晰起来:
其次,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
列写作提纲是在写作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
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5.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
一般是用一个关键词或中心意思,引起形象化的思考,并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示出来。
二、文题展示
(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以是你家乡的名片。
试以《家乡的
指名回答
自由读
读后小组讨论
部编九下语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布局谋篇》精品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1.理解布局谋篇的概念。
2.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
3.将布局谋篇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一、导入新课“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之后再行动。
这种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文章也是如此,需要讲究布局谋篇。
二、了解概念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进行布局谋篇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三、布局谋篇的原则(一)一篇好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
这就需要注意过渡、呼应。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二)谋篇布局要紧扣主题,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狗是谁的→错是谁的”这一荒诞的“责任推定”为轴心对称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将主人公“善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三)开头和结尾也是布局谋篇时需要重视的。
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结尾的写法也很多,共通之处在于“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
四、布局谋篇的方法(一)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
在采取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点的数量。
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烦琐。
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
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面”。
示例: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选用了五个点: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布局谋篇》教案

又质朴善良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文章在写孔
乙己断腿之前到断腿之后,用“孔乙己是这样的
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过渡。
四、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
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
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
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
回忆第二单元所学课文,探讨课文所运用的
布局谋篇的方法。
学生以《孔乙己》 为例,通过小组讨论后, 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后,全班同学合作探究,得 回忆学过
出结论。
的文章,举
《孔乙己》运用一线穿珠法,以时间为序, 例讲解写作
以“我”(即小伙计)为线,通过“我”的所见所 技法,学生 闻,记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其中写“孔乙己” 断腿之前,又采用了片段组合法,通过描写孔乙 易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作文修改、交流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
妙处,体会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布局谋篇
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写作结
构上力求创新。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汉高祖刘邦曾赞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 通过历史
胜于千里之外。”汉代刘向说道:“谋先事则昌, 名人引入新 事先谋则亡。”军事战争中需要运筹帷幄,事先对 整体战争进行布局指挥。作文中也需要布局和谋 课。
在路上,需要一双坚定的眼。坚定地看着目 标,才能笔直走向终点。一个叫作《赤色狂奔》 的故事中,少年秋就在向着自己的终点——一条 红丝带前进。在路上,医生的好心相助,神父的 指点和其他人的嘲笑,都不能改变秋坚定的信念。 秋最终到达了红丝带。秋的故事也许很抽象,但 它却告诉我们:在路上,要确定下自己的目标, 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在路上,只有有一双坚定 的眼,才能排除路上的一切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本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布局谋篇》教学设计
【目标导航】
1.学会自主总结不同文体作文时布局和谋篇的原则和方法。
2.能运用恰当的顺序和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努力提升习作水平。
3.学会在作文修改、交流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谋篇的妙处,体会生活的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人们经常说“真没想到”这四个字,相信你也不例外。
真没想到,也许是喜出望外,也许是猝不及防;也许会改变你对他人的认识,也许会让你更好地理解生活……以《真没想到》为题,构思一篇微型小说,画出其结构图。
2.在“写作实践一”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微型小说。
500字左右。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欣赏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的艺术家是快乐的,给婴儿洗澡被溅了一身水的母亲是快乐的,烈日之下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是快乐的,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病人的医生是快乐的,经历不懈努力取得重大成就的学者是快乐的,反复思考解出一道数学题的学生也是快乐的……快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快乐的理由无穷无尽,快乐的真谛值得深思。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
汉高祖刘邦曾赞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汉代刘向说道:“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军事战争中需要运筹帷幄,事先对整体战争进行布局指挥。
在作文中布局和谋篇是给作文建立骨架,文章若没有骨架,血肉必没有依附,文将不成章。
所以,在作文前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这样,文章才能一脉贯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作文的布局和谋篇。
【写作要求】
1.文题一微型小说的整体结构不宜过于复杂,要简洁又不乏曲折起伏。
2.文题二写微型小说的时候不宜面面俱到,只需抓住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细节来展开情节即可。
3.文题三要结合材料,深入开掘“快乐”的内涵。
4.文章的主旨要健康向上,但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快乐”。
【技法点拨】
写作前的谋篇布局往往不被重视,不少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仓促找材料,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路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有时造成了写作思维堵塞。
下面从几个方面讨论一下记叙文的谋篇布局。
1.写好开头一篇优秀的作文,要想吸引读者,首先要重视开头艺术。
犹如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很讲究闪亮登场,要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从而使其欲罢不能,才能使其为之叹服。
文章开头应简洁明快、单刀直入,也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引用古诗名言等。
2.选准角度初中时段的记叙文一般都只有600字左右,这样少的文字要写出好文章来就势必要考虑切入的角度。
因此,选准角度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角度小巧是布局首先要追求的标准。
3.安排周密布局强调周密,既要记叙完整,又要重点突出;既要前后照应,又要升华主旨,如《明天不封阳台》,思虑缜密,线索明晰:开始第一段就一句话:“明天要封阳台。
”中间:“明天还封阳台吗?”结尾是:“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
”为什么不封了呢?作者从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他家阳台的书架下面写起,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考虑,精辟地揭示了人如果“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其危害是既“剥夺了自然资源”,
也“毁灭着自己”,两败俱伤。
文章前后照应。
中间重点部分说理透彻、情理兼具。
4.讲究形式讲究形式不仅能使行文清晰、脉络分明,更重要的是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感。
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全文用五个小标题串联,句式整齐:“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
这种布局就将原先要写的较多的内容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现在除了用小标题以外还有用日记体、证明体、童话体等来写作。
5.收好结尾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范文引路】
真没想到
有一天,膳食科朱科长的夫人把乡下亲戚送的两只鸭提到大伙房,请炊事员老赵宰杀。
老赵说:“这只公鸭太瘦,毛多肉少;这只母鸭就要下蛋了,杀了可惜。
我看用这儿的残羮剩饭养起来吧。
我可以顺便帮你照看着。
”
“对对对。
”科长夫人欣然道,“那就拜托啦!”
此后不久,老赵就按月给朱科长家中送去30个鸭蛋。
一月又一月,月月如此。
一天,科长夫人对丈夫说:“老赵这人不错。
按说,一只鸭刚开始下蛋,他每月送10个或20个来,谁也不能说少。
可他不--他总是一个不留地全送来。
这样的老实人,真是少见。
你不是曾说伙房要换采购员么?把老赵换上去吧。
”
不久,老赵果然就当上了采购员。
老赵从伙房后院宿舍搬走后,“顺便照看”这两只鸭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被接替他的小丁担到了肩上。
小丁清晨打开鸭笼喂食,拾蛋。
可就是不见有蛋,把鸭粪翻了个遍也不见有蛋。
一天又一天,天天如此。
小丁不得不去朱科长家说出实情。
奇怪!同是那两只鸭,有时下蛋30个,有时一个蛋也不下。
这到底是咋回事?朱科长索性把两只鸭都提回家中观察。
次日,正当科长夫人捉住一只鸭摸屁股时,碰巧她那乡下亲戚又上门来。
乡下亲戚见状,问道:“这鸭怎么啦?”
“我摸摸看它有蛋没有。
”
“你真会开玩笑。
这不就是我近来让杀了吃肉的两只公鸭么?它怎么会下蛋呢?”
“它下蛋呢。
不下蛋是最近的事。
前几个月它已经下过好几百个蛋了哩。
”
“唉,咱乡下的公鸭,到了你们城里就能下蛋。
真没想到这城乡差别会这么大!”
小说通过一对公鸭也会下蛋的趣味故事反映了制假欺骗、逢迎讨好的人往往会捞得更大的好处,揭示了官僚主义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事实。
文章运用了前后照应、对比、设置悬念和辛辣讽刺,结构巧妙。
其立意是深刻的,也很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