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专业代码:080605二、专业定位本专业为四年制(工科)本科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具备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知识进行集成开发,基本达到网络工程师或软件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招生规模保持在每年100人左右,并根据当地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办学条件,适时适度调整招生规模。
“十一五”期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面向社会需求,突出工程实践训练,具备IT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专业培养目标通过经验的训练和科学的教学,使学生“工程的经验与科学的分析”技能和谐发展,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突出工科人才的特点,强调应有的真才实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具有本专业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从事计算机工程中的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是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初步能够应用各种软硬件技术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能进行复杂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常规管理和维护。
另外,作为地方性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标应主动适应区域就业市场对专门人才的类型、规格和质量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4个知识领域和4个方面的能力:2、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构成及要求(1)基本素质讲道德、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作风严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信果敢、善于倾听他人见解;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文学和艺术修养;具有职业要求的人际交往技能、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自我评价和定位、自我调节和控制,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的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①.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③.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3)、专业互补性知识①.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②.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③.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指标点 1-4: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指标点 1-5:掌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 的能力;
16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并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 论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
指标点 2-2:能够有效分析和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 据库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源自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相关问题。
指标点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复 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 1-2:掌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指标点 2-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和追踪相关技术 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1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
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23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硬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软硬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能够承担基于硬件的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基于桌面或网络应用的软件工程的开发与测试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自2014年与赛为智能合作办学以来,学院与赛为智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专题实训I、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计算机工程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具有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3-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根据个人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至少能够承担或者胜任以下一个方向的工作: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WEB前端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大数据方向。
三、毕业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本专业实际,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来解决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所需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1.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用其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1.3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等;14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并具备将其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605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攻读计算机及相关交叉学科硕士学位;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IT企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以便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3、 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 了解与计算机领域有关的法规;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 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接口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实践、数据库开发实践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25学分(另设免费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95 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建制时间:199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 备注公 共 基 础 课 ︵ 91 学 分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1另有1学分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6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1 另有1学分实践 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 1 另有1学分实践 大学英语(1) 6 1大学英语(2) 6 2大学英语(3) 6 3大学英语(4) 6 4军事理论 1.5 2 另有2学分军训计算机导论 3 1计算机导论实验 1.5 1大学体育(1) 2 1大学体育(2) 2 2大学体育(3) 2 3高等数学I(上) 8 1高等数学I(下) 8 2线性代数 3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 3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物理Ⅱ 9 2 高等数学I(上)基础物理Ⅱ实验 2 2 基础物理Ⅱ工程制图II 2 1学科 基础 课 ︵ 46.5 学分 ︶ C语言程序设计 5 2 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2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3 3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3 JAVA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 5 3 基础物理Ⅱ 前半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 3 电路分析基础 前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 5 3 电路分析基础 后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3 模拟电子技术 后半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 5 4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5 4 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 5 4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实验 1.5 4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II 4 4 高等数学 前半学期微机原理及应用 5 5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5 5 微机原理及应用专业 核心课︵ 32.5 学分︶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4 5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1.5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4 5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 1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5 微机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 4 6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1 6 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I 4 6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I实验 1 6 软件工程I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及应用Ⅰ实验 1 6 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编译原理 3 7 数据结构任 选 课 ︵ 55 学分 ︶ 专业选修课模块 37素质教育类体育选修课程组 2 4素质选修课程组 16 3-6 含大学语文实践教学60专业选修课(合计 74学分,最低选修 37 学分)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备注专业任选课(合计74学分,最低选修37学分) 图论及其应用 2 4 离散数学基础 后半学期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 3 5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实验1 5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C#程序设计 3 5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实验 1 5 C#程序设计语言最优化方法 4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 3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实验 1 5 数值分析XML数据管理技术 3 6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2 6 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1 6 计算机图形学Internet技术及应用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Internet技术及应用实验 1 6 Internet技术及应用LabVIEW程序设计 2.5 6LabVIEW程序设计实验 0.5 6 LabVIEW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实验 1 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Web开发技术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Web开发技术实验 1 6 Web开发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3 6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 3 6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实验 1 6 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数字媒体制作 2 7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制作实验 1 7 数字媒体制作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 4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实验 1 7 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原理 3 7 离散数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实验 1 7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 3 7 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实验 1 7 Linux操作系统电子商务II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电子商务II实验 1 7 电子商务II数据挖掘基础 3 7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专业英语 3 5实践平台实践 教学︵ 60 学分︶模块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安排方式课程实践(16学分)军训 2 1 集中进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2 5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集中进行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 4C/JAVA语言程序设计集中进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2 4 数据结构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2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集中进行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2 6 操作系统 集中进行接口技术及应用Ⅰ课程设计2 6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及应用Ⅰ集中进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2 7 编译原理 集中进行专业实践(37学分)软件工程实践Ⅰ 3 6 软件工程集中进行数据库开发实践 3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分散进行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3 7 计算机组成与接口课程设计等分散进行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 1 8 分散进行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24 8分散进行思政实践(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1 分散进行形势与政策实践 1 分散进行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实践 1 集中进行 素质拓展(4学分)社会实践 1 分散进行科研训练 2 分散进行文化素质活动 1 分散进行(安排方式 :分为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SP03100300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
考核
学时分配
学分
方式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 4.0 60 48
12
1.5 40 32
0.5 15 15
√ 2.5 44 44
√ 4.0 64 64
1.5 33
3 30
2.5 40 32 8
√ 3.5 56 40 16
√ 3.5 60 48 12
√ 3.5 60 48 12
小计 23.5 402+2 周 287 87
√ 3.5 56 14 42
8 (15) (4) (3)
20+(22) 8 8
(15) 12
12 16+(15)
专业选修课(方向)
2.0 32
SE03100400 信号与系统 夏季
SE03400400 生物系统信息学原理
2.5 40 1.5 24
32 8 24
SE03100500 SE03100700 SE03100800 SE03100900 SC03200400
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 全校任选课 全校任选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 II 专业选修课(领域)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人工智能导论 机器学习概论 模式识别 软件安全
考核 方式
√ √
√ √
学分
3.0 4.0 1.0 1.0 2.0 4.0 2.0 2.5 2.0 2.0 2.5
GH00000004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小计 6.5 108 1.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数据结构与算法(英文)二选一。 备注 2.算法设计与分析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英文)二选一。
55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旳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知识构造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重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构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构成原理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旳专业知识并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构造1、具有良好旳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旳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旳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旳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旳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应与生存能力;有很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具有健康旳身体,良好旳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对旳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旳体现能力;具有初步旳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很好旳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旳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旳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重要课程本专业重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构造、数字逻辑、计算机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构造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
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结构
1、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
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
3、具有一般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
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与生存能力;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
七、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本专业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具体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93学分。
学生在修完相应学分后可毕业。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
1、理论教学 151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24学分,选修课程27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 42学分
九、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课程编号:404511032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的介绍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数理逻辑等四部分的知识,主要包括集合,关系与映射,群与环,格及其性质,图与树,图的连通性,平面图与两步图,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为后续的程序设计和算法设计课程作准备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等
2、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课程编号:404511043
学时:84
学分:5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结构的概念、原理和技术。
主要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二叉树以及图等几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以及排序和查找操作,内存管理,文件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数据结构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它对理论和实践的要求都相当高,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一门重要的先修专业基础课之一。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等
3、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编号:404511094
学时:64
学分:3.5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方法与运算器,存储系统,指令系统,控制器与控制方式,总线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多机系统及发展简介。
本课程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基本功能着手,对计算机的各个基本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讨论,是硬件系统的分析的基础。
先修课程:电子电工技术、数字逻辑等
4、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
课程编号:404711045
学时:66
学分:3.5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模型、数据的物理组织、SQL语言、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重要的分支,本课程是这个分支的基础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是后续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相关课程的基础。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等
5、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编号:404711025
学时:52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从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等角度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辅以Linux系统为实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院各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它在计算机知识结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重要先修课程之一。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6、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
课程编号:404711035
学时:64
学分:3.5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微型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中断、I/O接口技术、微机总线、人机交互接口等内容,为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技术基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7、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程编号:404711014
学时:52
学分:3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的基础知识和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面向用户的网络高层,网络互联,网络管理及安全。
为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与构建,网络应用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能力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等
十、学位授予条件
按《黄石理工学院学位授予暂行规定》办理。
十一、教学计划各类附表
1、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附表〈一〉:全校公共必修课程
附表〈三〉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
附表〈四〉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程
附表〈六〉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七〉专业模块课程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3、学时、学分比例表
学分学时构成表
4、其它专业辅修本专业课程设置表
执笔:祁文青院长:马学军批准日期: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