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天文观测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太阳钟的定义:太阳钟是一种以太阳作为参照物,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的计时仪器。
2. 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的工作原理基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通过观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可以推算出当前的时间。
3. 太阳钟的特点:太阳钟不需要外部能源,操作简便,精度较高,适用于野外探险、露营等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材料、制作过程、调试方法等。
3. 实践: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太阳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太阳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
2. 学生能熟练操作自己制作的太阳钟,测量时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3. 学生能通过制作太阳钟,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太阳钟制作材料包(包括木板、竹签、胶水等)。
2. 观测工具(如望远镜、太阳帽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六、教学步骤1. 准备材料: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太阳钟制作材料包。
2. 讲解原理:详细讲解太阳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太阳钟是如何工作的。
3. 制作过程:分步骤讲解太阳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4. 调试与观测:指导学生调试太阳钟,并进行观测实践。
5.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太阳钟作品,分享制作与观测的心得。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制作方法和观测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示太阳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太阳钟,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制作心得,分享观测体验。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太阳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太阳钟的历史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钟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太阳钟的历史和发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二章:太阳钟的原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原理介绍。
太阳钟的工作方式。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验演示法,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太阳钟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设计原则介绍。
太阳钟的制作方法介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动手操作法,讲解太阳钟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太阳钟。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动手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太阳钟的应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应用领域介绍。
太阳钟的实际意义介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太阳钟的实际应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激发学生对太阳钟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5.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学习总结。
太阳钟的未来发展展望。
5.3 教学方法采用总结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太阳钟》优秀教案

谈话: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们动手制作太阳钟。
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玩手掌日晷,并与钟表作对比。
板书设计:
2、太阳钟
太阳钟原理: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一)导入
(二)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
1谈话:如果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你如何知道时间?
2谈话:对。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就是这样来掌握时间的。
3讲述:由于太阳的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记时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提问: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记时工具?
2播放课件。(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4小结:内容略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三)制作太阳钟
(四)玩手掌日晷
(五)全课
1谈话:同学们有兴趣做一个吗?
2讲述;制作方法略。
3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
4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1谈话: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日晷。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是赤道日晷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是地平日晷
课题
2、太阳钟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的使用方法。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3.学习太阳钟的应用领域;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2.太阳钟的制作方法;3.太阳钟的使用技巧;4.太阳钟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知道什么是太阳钟吗?”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介绍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是通过太阳的位置和角度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当太阳光线垂直射入太阳钟的时候,光影会与太阳钟上的刻度对齐,从而指示时间。
2.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太阳钟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竹子、纸板和罗盘等。
制作太阳钟首先要确定光影指针的位置和角度,然后根据这个角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来刻度。
3.讲解太阳钟的使用技巧:使用太阳钟时,要确保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刻度上,而且刻度盘要始终保持水平。
4.介绍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太阳钟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时间和导航等方面。
第三步:操作示范(30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太阳钟制作过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2.让学生跟着演示一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纠正错误。
3.让学生自己制作太阳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制作太阳钟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制作的太阳钟,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五步:总结评价(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制作方法、使用技巧和应用领域。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测他们对太阳钟的理解程度。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制作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太阳钟,并观察它们的差异。
2.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太阳钟,比较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太阳钟制作材料(竹子、纸板、罗盘等)。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3. 学会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太阳钟的原理和准确性;2. 运用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计算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2.1.1 太阳钟的起源2.1.2 太阳钟的发展历程2.1.3 太阳钟在中国的发展2.2 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2.2.1 太阳钟的原理2.2.2 太阳钟的构造2.2.3 太阳钟的准确性2.3 太阳钟的使用2.3.1 太阳钟的使用方法2.3.2 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2.3.3 太阳钟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3.2 演示法3.3 实验法3.4 小组讨论法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太阳钟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4.2 讲解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3 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4.4 演示太阳钟的使用方法4.5 学生实验操作太阳钟,观察和记录时间测量结果4.6 分析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4.7 总结太阳钟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学生对太阳钟的起源、原理和使用的掌握程度;5.2 实验报告:学生对太阳钟实验操作和时间测量结果的分析;5.3 小组讨论:学生对太阳钟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材6.2 课件:太阳钟的起源、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6.3 实验器材:太阳钟模型、测量工具、实验指导书6.4 网络资源:关于太阳钟的历史、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资料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7.2 实验环境:设有实验区的教室,配备太阳钟模型和实验器材7.3 网络环境:教室配备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查找和分享网络资源第八章:教学时间8.1 课堂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15课时8.2 实验操作时间:每课时30分钟,共5课时8.3 课堂讨论时间:每课时15分钟,共5课时第九章:教学注意事项9.1 确保学生了解太阳钟的操作方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9.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时间测量结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9.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古代科学技术,激发对太阳钟的兴趣和好奇心。
《太阳钟》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太阳钟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会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和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的定义、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的组成、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3. 太阳钟的设计和制作: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的制作步骤。
4. 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太阳能电池的安装方法、太阳能电池的调试技巧。
5.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实例: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太阳钟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
2. 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计算。
太阳钟的精确度的提高。
太阳能电池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太阳钟的制作和太阳能电池的安装调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实例,促进学生思考。
2. 教学手段:课件:展示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进行太阳钟的制作和太阳能电池的安装调试。
网络资源:查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太阳能电池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2. 讲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利用课件展示太阳能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太阳钟的设计和制作。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太阳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阳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理念: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A、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B、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每组卡纸一张,指南针一个,硬纸板若干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太阳和物体影子的关系,知道了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运动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中午,太阳在什么方向?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傍晚,太阳又在什么方向?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物体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板书课题:太阳钟)二、认识古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太阳钟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页的几幅图片。
(1)第一幅:这是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日晷,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
(2)第二幅: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你知道它怎么用吗?学生汇报完,教师小结:赤道日晷双面都有指针和刻度,至于怎么看时间,一会看音像资料时,认真看,注意听讲解。
(3)第三幅:地平日晷,它的刻度盘平行于地面。
(4)第四幅:欧洲人沿用至今的日晷,它属于垂直日晷。
2.日晷有很多种形状,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形状的日晷或太阳钟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根据什么知识制造了这些不同形状的日晷。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光盘资料,注意看,认真听,了解日晷的用法,尤其是赤道日晷怎么用。
放光盘资料。
5.谁来回答用赤道日晷怎么看时间?为什么要分季节两面看?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每年的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的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要看上面的刻度;从秋分到次年的春分,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的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要看下面的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钟》教学设计
执教者:高强
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平店镇中心小学高强
【教学内容】:太阳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首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呢?”(指名学生回答)
生: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闹钟、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
师:根据学生回答综述。
1、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
(课件出示锄禾日当午的图片)师问:由这幅图片,你能联想到哪句古诗?
生:锄禾日当午
师:从这句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什么时间呢?你是从怎么判断的呢?(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生:中午,由诗句中“日当午”判断的。
2、师总述揭题
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也就是说当太阳到我们正头顶的时候是中午时刻。
那么当太阳到其他位置时,能不能用太阳判断时间呢?古人又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人用太阳计时的工具及原理。
出示课题:太阳钟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用太阳来计时
1、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它是利用太阳的不同位置来判断时间的。
(出示课件)
2、刚才同学们观察的这一组图片,它记录了“一天”的时间,这“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汇报)(板书用太阳计时)
3、课件出示解释时间单位“天”。
(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
(板书,昼夜交替—天。
)
4、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一天分为几小时呢?(出示课本P52资料)
生回答,师做简单的解释。
过渡:在了解了“一天”的时间后,你是否知道怎么利用太阳记录“一天”中的各个小时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用光影来记录时间的方法。
板书“光影计时”
(二)用光影来计时(出示课件)
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出示课件卡通古人)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生猜想)
3、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出示实验说明及flash演示实验)
4、学生实验并记录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探讨结论。
生汇报。
(出示汇报结果)
5、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课件出示实验结果)
6、根据这个原理,古人研制出了两种太阳钟:圭表和日晷。
(出示圭表、日晷图片并解释构造,板书圭表和日晷。
)
7、播放影片,介绍两种仪器的构造及计时原理。
8、师提供太阳钟模型,学生观察。
9、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课件出示)
10、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教师指导实验。
再次感受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三、总结、延伸:(课件出示)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知道天的来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以及用光影原理制造的两个太阳钟,感受到了古人的伟大智慧及探索意识。
)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探索精神去研究生活中的现象。
最后,老师还有两个问题要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专门的计时工具,太阳运动有规律,运行匀速,天晴时抬头就可以看见,方便。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晚上不能测时间。
阴雨雪天不能测时间。
测时间不能准确到分、秒。
太大,不好携带。
正因为太阳钟有这样的弊端,所以古人又研制出了新的计时仪器,这也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今天就学到这里。
四、作业
制作一个太阳钟。
五、教学反思
六、板书设计:
太阳钟
一、用太阳计时
昼夜交替为“天”
二、光影计时
日晷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