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战略大决战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_-_战略大决战_人教版_PPT课件

参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敌人数: 52万余人
意 义: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思考题一:
在平津战役中,为什么要用和平 的方式解放北平?
1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 命财产安全,保护文物和古迹,保护环境不受 破坏。 3 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思考题二:
C 新保安
B 北平
D 张家口
3 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
垮台的标志(B) A 北平的和平解放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B 南京的解放 D 上海的解放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
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C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材料解析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
时 间:1949年4月 指挥者:毛泽东和朱德 结 果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占领总统府,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政权垮台
1为解放江南地区奠定基础的战役是(C)
A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B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 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B )
A 天津
全面内战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标志: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作战
1、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意 义 : 解放东北全境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历史 教学课件: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共26张PPT)

)
C.上海解放
B .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 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
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
放军( )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海 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肢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双堆集
蚌 埠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 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 来的。结合右边《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 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 的作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歼灭、改编敌人数 战果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张家 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 津
塘 沽
张家 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四、小结提升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战 略 大 决 战 渡江战役1949年4月 平津战役
(1948年9月_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五、巩固练习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 D.天津
C.上海解放
B .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 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
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
放军( )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海 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肢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双堆集
蚌 埠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 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 来的。结合右边《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 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 的作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歼灭、改编敌人数 战果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张家 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 津
塘 沽
张家 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四、小结提升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战 略 大 决 战 渡江战役1949年4月 平津战役
(1948年9月_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五、巩固练习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 D.天津
八年级历史上册18_战略大决战ppt课件(人教版)

在执政方式上,南京国民党既采取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也 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制度,并提出了“一个主义”、
利用特务刺杀镇压思想 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口号,再现了中国封建大一统的
实质上是维护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资产阶级的特 强化了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压制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如此没 动的思想文化既吸引不了国民党内的成员,更无法形成对广 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活动与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 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
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可以从阶级属性、国家职能、历史趋势、 士气、指挥等方面考虑。
国民党失败原因分析
一、国民党党内的腐败(根本原因)
重
要
二、军队矛盾的不断(直接原因)
关
联
三、缺乏群众的基础(失去民心)
四、官僚资本的祸害(重要原因)
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
• 第一阶段:解放长春、锦州
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
• 第二阶段:辽西会战
• 第三阶段:沈阳解放-——东北最大的城市 获得解放。
歼敌47万
张家口 新保安 锦州 北平 天津
长春
沈阳
黑山
营口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
人民解放军: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 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是因为( )
①可以使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战争的损伤
②可以使古都的珍贵文物古迹不被破坏
③可以减少人民解放军的伤亡
④可以迫使蒋介石投降
⑤可以震慑企图干涉中国事务的帝国主义国家
利用特务刺杀镇压思想 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口号,再现了中国封建大一统的
实质上是维护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资产阶级的特 强化了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压制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如此没 动的思想文化既吸引不了国民党内的成员,更无法形成对广 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活动与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 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
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可以从阶级属性、国家职能、历史趋势、 士气、指挥等方面考虑。
国民党失败原因分析
一、国民党党内的腐败(根本原因)
重
要
二、军队矛盾的不断(直接原因)
关
联
三、缺乏群众的基础(失去民心)
四、官僚资本的祸害(重要原因)
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
• 第一阶段:解放长春、锦州
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
• 第二阶段:辽西会战
• 第三阶段:沈阳解放-——东北最大的城市 获得解放。
歼敌47万
张家口 新保安 锦州 北平 天津
长春
沈阳
黑山
营口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
人民解放军: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 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是因为( )
①可以使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战争的损伤
②可以使古都的珍贵文物古迹不被破坏
③可以减少人民解放军的伤亡
④可以迫使蒋介石投降
⑤可以震慑企图干涉中国事务的帝国主义国家
优秀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共23张PPT)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辽沈战役
战 略 大 决 战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_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
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 东北作为突破口?
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 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 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基 本 上 消 灭 了 国 民 党 林彪 东北解放军 消灭国民党军队 的 平津 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52万余人华北全 主 力 战役 聂荣臻 境基本解放
1949年初的国内外形势
三 大 战 役 的 展 开 中 共 国民党
战略决战 胜利在望 蒋
“求和” 声明
蒋嫡系 基本被消灭
偏师要求 “停战和谈”
毛
断绝援助 美 帝 阴谋“和谈”
解放了东北全境 歼敌47万多
辽 西
廊 走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中 间 突 破, 分 割 包 围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左起)栗裕、 邓小平(书记)、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蚌埠
淮海战役时的支前民工小车队
陈毅元帅曾 说过 :“淮海战 役是用小推车推 出来的。”
阅读课本内容,用史实 说明陈毅元帅的这句话。 陈毅元帅的这句 话充分说明了什么?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北平和平解放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假如你是当时的领导人,你会如何 来解放北平?为什么?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 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 敌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课件《战略大决战》(共59张ppt)

猛虎掏心
肢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山 东
徐州
碾庄
河南 双堆集
陈官庄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碾 庄
陈官 庄
支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蚌埠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北平谈判
国民党: 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P95页第二段大字内容)
1949年4月 毛泽东、朱德
解放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乘胜追击
---渡江战役
完 领 国 党 整 土 人 反 毛 。 主 民 动 权 , 派 泽 的 保 , 东 独 卫 解 立 中 放 朱 和 国 全 德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一决胜负 ---三大战役
(P92页第二段大字内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指 挥 者: 参战部队: 歼敌人数: 意 义: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辽 北 长春 吉 林
首战东北的原因:
1、军事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3、东北后方巩固,群众基础好,人民群众勇跃参军 。 4、歼敌后,东北解放军入关作战,有利于华北、华 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资源优势支援全国战争。
P93-94页第二段大字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共31张PPT)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 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 了良好的范例,进一步瓦解敌人。 (4)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名称 辽沈 战役 时间 指挥者 采用的战 术 关门打狗 歼敌 人数 战果 三大战 役的历 史意义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荣桓
刘伯承、 淮海 1948、11至 邓小平、 陈毅、粟 1949、1 战役 裕、谭震 林
平津 1948、11至 林彪 罗荣桓 1949、1 战役 聂荣臻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奠定了解 本上被消 中间突破, 灭,大大 肢解敌军 55万 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 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 基础 争在全国 先打两头, 华北全 的胜利。 后取中间 境基本 52 万 (瓮中捉) 解放 鳖
蒋匪残余逃台湾。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Leabharlann 5、标志统治人民22年之久 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
为什么首战要 选择东北?
1.兵力上,解放军占优势;2.国民党或守或 攻,举棋不定;3.支持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战果:歼灭国民党55万余人
碾庄
陈官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件(共26张PPT)

A、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A、上海 C、武汉 B、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B、南京 D、北平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 军攻占
A、北平 C、武汉 B、南京 D、上海
4. 辽 沈 战 役 中 , 最 关 键 的 一 仗 是 攻 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5.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 A.长春 B.徐州 C.南京 D.天津 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哪座 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A.北平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3、主要作战地区: 锦州 4、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 — 1948.11至1949.1
1、统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 陈毅
温故Hale Waihona Puke 新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锦州
北平
徐州
探究活动1:
完 领 国 党 整 土 人 反 主 民 动 。 毛 权 , 派 泽 的 保 , 东 独 卫 解 立 中 放 朱 和 国 全 德
切 敢 于 抵 抗 的 国 民
地 歼 灭 中 国 境 内 一
彻 底 、 干 净 、 全 部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 军攻占
A、北平 C、武汉 B、南京 D、上海
4. 辽 沈 战 役 中 , 最 关 键 的 一 仗 是 攻 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5.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 A.长春 B.徐州 C.南京 D.天津 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哪座 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A.北平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3、主要作战地区: 锦州 4、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 — 1948.11至1949.1
1、统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 陈毅
温故Hale Waihona Puke 新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
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锦州
北平
徐州
探究活动1:
完 领 国 党 整 土 人 反 主 民 动 。 毛 权 , 派 泽 的 保 , 东 独 卫 解 立 中 放 朱 和 国 全 德
切 敢 于 抵 抗 的 国 民
地 歼 灭 中 国 境 内 一
彻 底 、 干 净 、 全 部
八年级历史第18课_战略大决战__课件2人教版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塔山
辽 西
廊 走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解放区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战略防御 结果如何?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 年6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背 景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 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 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 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 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 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 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塔山
辽 西
廊 走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解放区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战略防御 结果如何?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 年6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背 景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 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 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 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 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 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 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第18课
时间
名称
辽沈 战役
指挥 员
战况
攻占( )、断敌退路 ( )敌人起义和投降, 攻占( )战果解放( )来自全境意义淮海 战役
( )歼敌
解放( )
(
)歼敌
奠定解放( ) 的基础
平津 战役
分割包围 攻占( )、( ) ( )和平解放
( )基本 解放
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 选在东北?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 有小车推出来的。请结合P98《淮 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和前面两 幅图片,请你说说陈毅的话说明了 什么?
党中央为什么不采取军事手 段解放北平?
开始 时间
渡江战役简表
进程
结果
作用
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联系98页“自 由阅读卡·邓小平走进原总统府”回答)
解放军全国战 略进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