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临床恢复情况作为参考值。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3例(94.44%)显著高于观察组19例(77.78%),对照组的临床恢复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情绪。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恢复大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脑卒中是导致偏瘫出现的主要原因,患者在患病期间还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临床上通过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抑郁心理情绪,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56.02±6.89)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56.78±6.96)岁。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治疗,并给予基础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运动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尽早的接受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一开始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良肢位摆放、翻身、体位变换等活动。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别对照组和他研究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和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3.1%和72.1%,研究组优势突出。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和NDS评分分析,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效果明显,能缓解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数量逐渐提升,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偏瘫的不良影响比较大,指的是患者肢体或者面肌以及舌肌出现运动障碍,该症状对患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等情绪。

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优势明显,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治疗方式的最大化作用。

为了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选择8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别对照组和他研究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和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6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别对照组和他研究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和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效果分析。

两组分别是43例患者,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年龄区间在48-77岁,平均年龄(60.6±0.2)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区间在47-71岁,平均年龄(2.5±0.1)岁,两组患者资料分析后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51例)、综合组(54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活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自理能力恢复状况的满意度。

结果:综合组治疗后活动功能(90.36±5.11)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60±2.18)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对自理能力恢复状况的满意度98.15%,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用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可改善其活动功能障碍状态,为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提供支持。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1-0114-02康复治疗是纠正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方法[1-2]。

综合性康复治疗是一种由多种康复技术构成的完善治疗方案。

为确定该方法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05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51例)和综合组(54例)。

常规组男/女=27:24;年龄(56.2±12.4)岁。

综合组男/女=28:26;年龄(56.0±12.2)岁。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综合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1)局部按摩治疗。

指导偏瘫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搓热双手掌心后,以适宜力度按揉患者患侧肢体,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局部按摩治疗的频率为:每日1次,每次15~30min;(2)心理康复治疗。

将偏瘫患者的心理状态纳入康复管理重点,参照患者的情绪状态,选用呼吸放松疗法、想象放松锻炼等方法,改善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其能够维持良好的依从性水平;(3)运动想象疗法。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综合性神经康复在偏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观察与探析。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32例偏瘫患者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前提下,后者再予以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偏瘫患者予以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疗效甚佳,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偏瘫;综合性神经康复;神经功能偏瘫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且通常是脑卒中而引起的一种后遗症;一旦出现偏瘫,将导致活动受限,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为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对偏瘫患者予以切实有效的康复治疗,是极为有必要的。

现本案将对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16例偏瘫患者予以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以探析该种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价值。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案共3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所接诊的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对象分作两个小组,即参照组、研究组。

参照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67±2.15)岁;疾病类型:6例为脑出血、7例为脑损伤、4例为脑梗死。

研究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8.12±2.32)岁;疾病类型:7例为脑出血、5例为脑损伤、5例为脑梗死。

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此项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存在一侧肢体偏瘫;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是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进行临床效果评估能够客观评价康复护理的效果,为康复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身体功能方面。

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通过康复护理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单臂功能活动量表(ARAT)、上肢功能活动量表(MAS)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的恢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偏瘫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功能障碍会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Barthel指数、FIM(功能独立测定)等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

心理状态方面。

偏瘫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困扰和康复治疗的压力会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

通过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综上所述,显微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手术后患者精液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 广。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叶章群.中,2014:415-419. [2] MASSIMO V,MICHELE B,LORENZO D,et al.Children and adults
多项研究数据指出,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发 病率远远大于常人,而此类患者多有生育渴求,治疗方案选择 及治疗周期耗时等均对其造成了困扰。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药物和介入栓塞等,综合目前国内外资料,一般以 手术治疗为主。精索静脉结扎术可通过结扎曲张静脉阻断异常 血流,起到改善睾丸功能的作用,其适应证包括不育症合并精 液质量异常。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对精子质量的改善作 用,主要机理是减少氧化应激、促进抗氧化能力以及减少精子 DNA 损伤,这在 Chen 等人的研究中得到证实[4]。精索静脉曲张 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显微镜手术等,不同术式 各有优缺点,有研究表明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手术创伤小,术后 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在保护动脉、淋巴管的同时可以有效结扎 除输精管静脉外的所有引流静脉。目前显微镜手术已成为治疗 男性不育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金标准[1]。在 Goldstein 的 研究中发现,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患者女方 1 年怀孕率 43%,次年 69%,说明显微镜手术后女方自然怀孕率升高,也肯 定了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男性不育症合并精索静脉曲 张患者的手术效果[5]。
我院自 2014 年开展显微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以来,手术效 果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方式明显减少,恢复时间 缩短,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本研究针对我院 2015 年—2017 年 收治的男性不育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者 50 例,对比行显微精 索静脉曲张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证明显微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后患者精液质 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与 Smit M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患有神经内科偏瘫的患者往往由于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丧失而丧失了对日常生活的基本自理能力。

综合康复护理在恢复患者的偏瘫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评估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康复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针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应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理疗、电疗等,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等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适当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操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在心理支持方面,康复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解释康复治疗的意义,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ADL评估表)了解患者康复前后的自理能力变化。

表中包括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进食、穿脱衣服、梳洗、如厕等。

其次可以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还可以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肌力、协调性和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

最后还可以通过定量测评如电生理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估,可以发现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偏瘫功能,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增强患者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已经被确诊为偏瘫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临床研究,符合实验入组标准,而且在入组后,将患者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则使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使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其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降低神经缺损功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疗效前言:现如今,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如常见脑卒中,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在治疗后也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情况,会极大的影响其生活质量。

临床上对于偏瘫患者多采用常规疗法,如使用舒张血管药物、营养神经治疗,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常规疗法存在有一定的不足,无良好疗效,通过加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以对偏瘫起到良好疗效。

本次对照实验中,探究了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使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76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经临床MRI和CT检查后被确诊为神经内科偏瘫,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有41例脑梗死和35例脑出血;同时未合并有脑血管病史、精神类病史。

而且患者家属已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可入组参与实验。

将76例患者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研究对象中包括39例男性和37例女性,最小年龄6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71.02±2.28)岁。

对比来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于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疗法,主要为药物疗法,可选择改善微循环药物、舒张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武豫冬
发表时间:2018-11-24T13:09:14.9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8期作者:武豫冬张一雯王丽霞
[导读] 对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武豫冬张一雯王丽霞
(云南省楚雄州大理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云南楚雄州 675000)
【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搭配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0,P<0.05)。

结论: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确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57-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6.31±2.15)岁,主要病因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以患者入院时间奇偶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组患者入院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中对于偏瘫患者的筛选[1];本次研究内容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2)伴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3)研究期间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或(和)输液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对患者展开运动康复干预,如进行坐位平衡、肢体被动活动、夹球等,以提升患者偏瘫部位活动能力,在开展康复运动期间需注意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不可粗暴,由大关节至小关节依次展开[2]。

此外需对患者加强生活能力方面的训练,包括日常琐事(吃饭、刷牙、穿衣、系纽扣等),在接受训练之余,重点对患者眼手配合能力予以协调,促进患者大脑神经的运动以及感觉功能的恢复。

心理干预需落实于全程,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肢体障碍,心理情绪往往表现突出,存在自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重视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展开相应的疏导工作予以缓解。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认知、神经、运动等功能基本恢复;(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各方面功能有所恢复;(3)无效:病情改变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作为工具,患者治疗效率采用χ2检验,在进行统计学意义衡量的过程中,以P<0.05作为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0,P<0.05)(表1)。

3.讨论
据我国近年来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递增趋势,这与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改变等正相关。

偏瘫是一组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患者往往表现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丧失,严重者多处于卧床状态,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除了关注其生理特点外,由于长期卧床、功能障碍均伴有程度不一的精神心理疾病,典型如“自卑、焦虑、抑郁、烦躁”等,对于疾病的转归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肢体运动能力进一步恶化,生活能力下降,最终对社会、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临床治疗强调生理与心理的结合,方可获得最大化疗效收益[3]。

综合康复治疗是基于当前医疗改革的新型治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改善临床患者身心功能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

由此提示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偏瘫患者中确有较好效果,康复治疗期间不仅仅重视对患者的用药干预,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训练工作,实现了对人体大脑、机体功能的重组,构建新的、积极的大脑神经网络,促进脑细胞、神经功能恢复,纠正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不仅利于纠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远期疗效而言更能达到改善患者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最终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确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英兵,徐甜颖,张岩,刘颖,肖韩艳.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04):85-87+90.
[2]李丽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6):75-77.
[3]范琳娜.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