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主要历史功绩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明君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明君。
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改革,开创了唐朝的盛世。
以下是唐太宗开创盛世的主要方面的论述。
一、政治改革唐太宗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首先,他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和透明,避免了腐败和任人唯亲的情况。
其次,他进行了军制改革,建立了军队的指挥结构,完善了军纪,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防御。
此外,唐太宗还减少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繁荣唐太宗在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国家的经济繁荣。
他鼓励农业生产,减免了部分农田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此外,他通过开发新的灌溉系统和引进新的农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在商业方面,唐太宗积极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这些措施都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繁盛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大力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他倡导儒学,推动了儒家经典的修订和普及,并支持士人的学术研究和教育。
他重视文学艺术,赏识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和艺术家,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和艺术的繁荣。
同时,唐太宗还修建了许多寺庙、书院和宫殿,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这些文化繁盛的举措使得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四、外交战略唐太宗在外交战略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采取了灵活和务实的外交政策,与邻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许多争端和矛盾。
他积极扩展和巩固了唐朝的边疆地区,使国家的疆域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此外,唐太宗还主动向其他国家学习,并借鉴了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结起来,唐太宗是一位开创盛世的明君。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为唐朝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治理方针和政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代的统治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当时隋朝的官员李渊,而母亲则是北周皇族窦氏。
再来说说李世民名字的由来,他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个算命先生,对他父亲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那个算命书生见到李世民,看看了他的面相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所以,李渊就用“济世安民”里的两个字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公元617年,李世民和父亲起兵反隋,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起兵。
他父亲李渊废黜杨侑,创立唐朝,而李世民被封为尚书令、右翊卫大,进封秦王。
本来李渊是答应李世民立他为太子的,但是唐朝建立后,李渊还是立了他的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李世民当然也不肯屈为人臣,所以李世民、李建成等兄弟之间猜忌越来越深。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打探到消息说,李建成要设计杀自己,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决定斩草除根,于是也杀掉了他那几个兄弟的儿子。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批评李世民的狠毒,为了皇位,自己的兄弟乃至只有几岁的侄儿都不放过。
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做太上皇,而李世民登基,年号为贞观。
后人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
李世民之所以可以之所以可以被后人评价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是有道理的,因为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值得有这样的赞美。
他对唐代立下了很多丰功伟绩,主要有以下的几点:1.人才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慧眼识珠人才就会被淹没,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让人才有了发挥的机会。
李世民重用人才也是他的功绩,因为他没有让人才埋没。
2.他对政治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没有独断专行,而是确立了政治管理制度,杜绝了老百姓被不良的决策危害。
3.他胸怀大局,采取四海统一的外交政策,使得不仅是中国之内,四海之内都是一片祥和的局面,人们安居乐业,国家也繁荣富强。
4.李世民在文学上也有很大的作为,他的个人修养极高,精通书法,因此在他大力弘扬之下唐代成了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贤明君主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贤明君主唐太宗,名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
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被后人称为贤明君主。
他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不仅使国家繁荣昌盛,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一、唐太宗的英明决策唐太宗登基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英明的决策,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首先,他重视人才选拔,广纳贤能之士,不分贵贱、族姓,只看才干和忠诚。
通过这种以人为本的机制,唐太宗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为国家的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他注重军事力量的建设,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御。
他深知“兵强则国强”,因此大力兴兵,加强军事力量,对外战争屡屡取胜。
另外,他也注重对内的安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地方政权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国家稳定而富有活力。
二、唐太宗的法制建设唐太宗还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在他的领导下,唐朝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他下令修订旧有的法典,使其更符合时代的需求,保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他还推行了一套科学公正的制度,如死刑犯的定罪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和严格的审判程序,以及对百姓的徭役和税收进行限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三、唐太宗的经济政策唐太宗十分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引进新的农作物和农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同时,他扶持手工业,鼓励手工业者开展技术创新和生产。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四、唐太宗的文化繁荣唐太宗对于文化的推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推崇儒家学说,致力于培养人才,让学术蓬勃发展。
他注重修复和建设丰富多样的文化设施,如修建宫殿、寺庙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他还注重对外文化交流,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来到唐朝,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结一下,唐太宗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在治理国家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英明决策、法制建设、经济政策以及对文化的重视,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繁荣富庶的盛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
第一点,要全面。
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
其次,要客观。
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
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一.功绩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
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
1.任人唯贤,重视人才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魏征。
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魏征,字玄成。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
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
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①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都知道了,太子党败了。
魏征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随大流,一死保节,而是成了阶下囚。
等待他的却不是死亡。
面对昔日想除自己而后快的魏征,惜才的唐太宗非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他周围聚集了许多的人才为他所用。
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
唐太宗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整顿,确立了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贞观年间不论中央/地方都设学校,学校分专科。
这些大大提高了唐朝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上,唐太宗做到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唐朝出现了繁荣景象。
正是由于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明政策,采取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任用贤相、整顿吏治等许多方面都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一脉相承,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唐朝的经济繁荣、盛世局面的形成作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们统治期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
要求在初步掌握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如对武则天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她的独裁、专制;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并重视人才等,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同样,评价唐太宗与唐玄宗也应如此。
【知识概述】唐朝自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到907年朱温建后梁而灭亡,共计289年,是我国封建王朝中历时最长的朝代。
唐朝前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上,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人,加强了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关的效能,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发展科举制。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历史功过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总体评价秦始皇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排除万难,终于统一了六国,这并不是每一统治者都可以做的到的。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
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
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去看待,而应该客观的去分析。
秦始皇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也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遗憾。
人无完人,虽然秦始皇有一些过错,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伟大功绩。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总体评价汉武帝在位54年,他的文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内忧外患,使汉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武功确立了中国的版图是中国将土的开拓者,同时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方经济交流,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之一。
但是由于自己信神在一定的时间里劳民伤财,晚年轻信小人,引发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
晚年不顾民间疾苦连年对匈奴用兵,使他的统治后期处于混乱时期。
不过总体来说汉武帝时一代雄主,汉武帝雄才大略,继承并开拓刘邦的业绩”。
而且晚年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不失为鼎盛之世”。
这是对汉武帝公正而极高的评价。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汉武帝适应了中华民族发展和融合的历史趋势,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都是最高的指挥者和实际的决策者,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1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目标导航] 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
2.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3.结合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其历史启示。
一、玄武门之变1.背景(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最终登基。
[历史认识]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唐太宗的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深信“民本”道理。
(2)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3)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律法上: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的《唐律》。
(5)文教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历史认识]“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背景(1)唐初,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
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唐太宗巩固统治后,开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1)武力征讨: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1.秦始皇(1)功绩①统一全国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

④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返回
(2)建国: ①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 ②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4)评价:坚持不懈地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创立俄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无产阶级革命家;俄共和苏维
埃国家的缔造者。
返回
(2)地位和影响:
①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教育 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③孔子学说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古希腊文化并称当 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④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对西方的启蒙思想有重要
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返回
返回
[例1]
(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 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 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 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 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③凯末尔主义: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
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评价: ①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 ②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返回
1.马克思、恩格斯 (1)理论贡献: ①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神圣家族》。 ②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2)评价:
①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的主要历史功绩
政治方面,第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为了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
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唐太宗充分发挥了臣僚的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
第二是革新政治。
唐初的统治制度基本沿用隋制,但鉴于隋朝的灭亡,对制度又有所革新,使之进一步完善。
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我们知道,隋炀帝曾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从而引发农民起义。
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二是戒奢从简。
隋炀帝为了自己过奢侈的生活而大兴土木,役使千百万人营建洛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
因此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还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唐朝的文化政策基本沿袭前代。
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
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唐朝的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课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