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
武吉高速公路50m上承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总结

武吉高速公路50m上承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摘要:移动模架是英文“Move Surport System”缩写,简称MSS,又称移动模架造桥机、滑动模板支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自动行走,对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进行墩顶原位现浇的施工机械。
该技术五十年代起源于欧洲,现已推广于全世界,成为最主要的建桥方法之一。
移动模架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重量轻并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因而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1999年大陆首次在厦门海沧东引桥十跨连续曲线梁中进行施工,其次在湖北境内的京珠线上的桥梁施工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2002年武汉市轻轨交通工程上也得到使用,该技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后,经消化吸收,已逐渐成熟。
此次采用的MSS1800型50m上行式移动模架系统,在全国较为罕见。
本文结合江西省武吉高速公路笔架山特大桥50m现浇箱梁的施工,阐述了MSS1800型上行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移动模架拼装、箱梁钢筋的制安、混凝土浇筑及移动模架过孔等几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50m箱梁移动模架拼装施工流程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是交通部新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五线”,是纵贯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广大区域的交通大动脉。
武宁(赣鄂界)至吉安段高速公路,是大广线在江西境内的北段,也是江西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的“西纵”的一部分。
它贯穿赣中西部地区,起点为武宁县,终点为吉安市,路线总长285.409公里。
见图1-1。
图1-1 武吉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图武吉高速公路A2标段位于江西省武宁县礼溪镇,与湖北省交界处,起点桩号为K5+230,终点桩号K8+300,全长3.07km。
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左幅为笔架山特大桥接笔架山隧道左幅、周家坪1#大桥左幅;右幅为水口隧道接笔架山隧道右幅、周家坪1#大桥右幅;笔架山特大桥桩号为K5+240—K6+048,桥梁总长808m。
见图1-2。
图1-2 笔架山大桥地理位置1.2.地形地貌笔架山大桥沿线为侵饱构造沟谷、河谷地貌,地形起伏剧烈。
上承式移动模架施工图文教材课程

(三)、主要构造 本移动模架造桥机分为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
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及轨道、外侧模板及底 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模架防护 棚、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等几部分,构成 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
(1)承重主梁及导梁
承重主梁钢箱梁含5节(8m+3×7m+8m)承重钢箱梁、1 节2.5m辅助钢箱梁和5组接头,各节间以双拼接板+精制 螺栓连接,承重主箱梁采用Q345B钢制造,宽2500mm, 高3200mm,单节最大重量19.8t。辅助钢箱梁位于主梁尾 部,为正交箱形结构,总长为2500mm,宽7000mm,高 3140mm,底部两侧安装辅助支腿,中间安装吊挂移动支 腿的卷扬机及支架。
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XG-1标段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 现浇箱梁施工技术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湘桂铁路项目部 湖南 永州
目录
一、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一)、概述 (二)、主要工作原理 (三)、主要构造 二、上承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 (一)、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二)、各分项工序主要施工技术要点 1、模架拼装 2、模架预压 3、支座安装 4、底腹板钢筋绑扎及波纹管安装 5、内模安装及顶板钢筋绑扎 6、混凝土拌和、浇筑及养护 7、预应力筋张拉、压浆 8、模架移位过孔 (三)、资源配置 (四)、施工周期
墩顶散模由5mm面板和钢板肋组焊而成,考虑到方便拆装,墩 顶散模均分成小块制作。 端模由5mm面板和型钢、钢板肋组焊而成,按使用的梁型不同,端 模分为32m箱梁端模和24m箱梁端模。为适应施工需要及满足运输 要求,端模分块制造,端模节段之间通过螺栓相连。
(6)底、侧模架及吊杆 模架系统包括底模架和侧模架,是箱梁混凝土的直接支承体系。工作时,左右两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摘要: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简支箱梁采用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施工,模架由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组成的承载结构体系。
上承式移动模架适用于现浇梁片32m、24m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简支箱梁。
采用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无须地面其它辅助吊机设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京沪高铁;上承式移动模架;简支梁;施工1 工程概况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位于南京市以西,桥梁跨越宁芜公路、宁芜一级铁路、宁马高速公路、等多条公路铁路线。
铁路设计速度350km/h、双线无碴轨道、线间距5.0m、桥跨布置为2-32m箱梁+(48+80+48)m连续梁+(3-24m+3-32m+3-24m+3-32m+3-24m+17-32m+3-24m)箱梁+(48+80+48)m连续梁+(2-24m+35-32m+2-24m)箱梁+(40+56+40)m连续梁+(2-24m+12-32m)箱梁+(40+64+40) m连续梁+(6-32m+1-24m) 箱梁+(48+80+48)m连续梁+(4-32m+1-24m+3-32m) 箱梁+(48+80+48)m连续梁+(1-24m+1-32m+2-24m+6-32m+3-24m+17-32m+2-24m) 箱梁+(48+80+48)m连续梁+(3-32m+2-24m+1-32m)箱梁桥全长:L=5616.50m。
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结构特点2.1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2.2结构构造本移动模架造桥机分为: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
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机理

支 腿 横 梁 为 箱 形 结 构 , 部 与 立 柱 通 过 法 兰 连 底 接 , 部 安 装 横 向 微 调 机 构 。在 需 要 横 向 微 调 及 过 顶 孑 前 预 偏 时 , 过 液 压 油 缸 在 支 腿 横 梁 上 的 滑 道 梁 L 通 横向移 动 。
率 5 k ; 整 机 外 形 尺 寸 : 2. m ( )× 1 . 5 0w ⑦ 6 5 长 8 8 m ( )× 1 3 ( ) ⑧ 平 均 施 工 速 度 约 1 宽 0. m 高 ; 2天 / L ⑨ 孑; 适 应 曲 线 半 径 r> 3 0 0 ; 适 应 纵 坡 / 坡 为 0m ⑩ 横
中立 柱 的稳 定 性 。 2. . 24 横 梁 及 横 向 微 调 机 构
2. 2
主 要 结 构 及 其 功 能
移 动 模 架 造 桥 机 分 为 承 重 主 梁 及 导 梁 、 后 支 前
腿 、 移 辅 助 支 腿 及 配 重 、 梁 及 吊 杆 、 模 架 及 底 纵 挑 侧 模 、 压 和 电气 系 统 等 部 分 ,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承 载 结 液 构 构体 系。
维普资讯
第 2 期 总第 11 1 5 期 20 0 7年 1 1月
内 蒙 占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o g l c n eTe h oo y & E o o n e n oi S i c c n lg a e c n my
No. 21,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1 h is e he 1 t s u No 2 07 v. 0
移 动 模 架造 桥 机 制 粱 施 工 机 理
张 小 娟
( 中铁 六 局 集 团公 司 , 京 10 3 ) 北 0 0 6
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在特大桥梁工程中的运用

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在特大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摘要: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以桥梁承台或墩柱为基础,移动模架由腿机构、支承桁梁、内外模板、主梁提升机构等组成,直接安装在桥梁工程中,实现桥梁工程的现场浇筑。
在现浇施工中,根据箱梁浇筑施工的需求,灵活移动模架,尤其是在特大桥梁施工中,该施工技术表现出了施工成本低、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使得该项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公路桥、铁路桥等工程中。
因此,本文依托于某特大桥梁工程实例,对该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关键词: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特大桥梁工程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以其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益好等特点,使其具备在特大桥梁工程中运用的巨大优势。
移动模架本身是一台大型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将造桥机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桥梁的承台或是墩柱上进行拼装,以为桥梁简支梁的现浇施工提供操作平台。
该施工技术取代了以往的满堂支架,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效益显著。
1.工程实例某特大桥梁为高速铁路工程,设计车速为350km/h,具体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桥长1100.8m,一共有36孔,桥墩30个,高度为5m至18m,为圆端型实体,桥台为矩形空心桥台,孔跨结构布置为:2×32m简支梁+4×48m简支梁+2×32m简支梁。
基于工程为多孔结构、桥墩高、截面积大,故在简支梁施工中,采用了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
表1 特大桥梁工程关键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1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2 正线数目双线3 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350km/h4 正线线间距 5.0m5 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30%6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7 牵引种类电力8 列车类型电动车组9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10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CTCS-311 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12 最小行车间隔 3min2.施工方案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施工技术需应用大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将造桥机自带的模板安装在钢箱梁上,施工中横向、纵向移动模架,进行桥梁简支梁的连续浇筑作业。
简述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

简述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哎呀,您这不就是让我们说说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嘛!那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话题可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哦,得有点儿文采才行。
那就让我来给您讲讲吧!咱们得了解一下移动模架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移动模架法就是在建造桥梁、大型建筑物等结构时,使用一种可以移动的模板,让混凝土在模板上浇筑成型。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占用太多地面空间的情况下,完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呢?咱们一步一步来说吧!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址、选材、设计等等。
选址要考虑到地形、交通等因素,选材要保证质量,设计要合理。
这些都是施工的基础,不容忽视。
2. 搭建移动模架接下来就是搭建移动模架了。
这个过程需要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模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搭建好之后,还要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模架能够正常使用。
3. 填充混凝土准备工作做移动模架也搭建接下来就是填充混凝土了。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厚度。
在填充过程中,还要不断调整模板的位置和角度,以便让混凝土均匀分布。
4. 养护和拆模混凝土填充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时间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来确定。
养护结束后,就可以拆模了。
拆模的过程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混凝土结构。
5. 后续处理拆模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工作,比如清理现场、修复损坏的部分等等。
这些工作都要做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搭建移动模架、填充混凝土、养护和拆模、后续处理。
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
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移动模架造桥机

专业·专注·专一
●主梁系统 主梁系统由并列的 2 组纵梁 + 连接梁、挑梁组成, 主要吊挂外模板系统等设备重量及钢筋、混凝土等结 构材料重量。 每组纵梁由3节承重钢箱梁(13m+12m+13m)+3节 导梁(3×11m)组成,全长71m。主梁系统从中部剖分, 在支腿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可横向开启和闭合。浇注状 态时,钢箱梁的设计刚度大于 1/700 。钢箱梁高 2.9 米, 翼板宽1.6米。钢箱梁接头采用螺栓节点板联结。 导梁为空腹式、空翼缘板式结构,接头为螺栓节 点板连接。
专业·专注·专一
●与以往移动模架造桥机相比,客运专线造桥机还 应考虑高频振动器的安装及振动顺序的控制。 ●如果要求蒸汽养生,则必须考虑蒸汽养生蓬的安 装。 ●客运专线,特别是山区地带的客运专线,地理位 置变化较大,对于高桥墩地带,利用汽车吊等设备转 移安装支腿难度大,应考虑能够自身转移和安装支腿。 同时,还应考虑对低高度桥墩的适应。 ●客运专线对箱梁的安装要求极高,要求四个支座 的高差不得超过2mm,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注意模板调 整的准确,包括对预下拱量和压缩量的考虑。同时, 也要求设备的模板调整要方便。
专业·专注·专一
专业·专注·专一
●内模系统 内模系统可提供液压内模和普通钢模板内模系统供选择。 液压内模系统由内模系统、内模小车和走行轨道构成。内模系统标准腔采用可采用 自动化液压模板(内模小车),端腔变截面采用人工辅助拼装方式,其余内模板的拆立模 均利用液压油缸收放方式完成。内模小车为全液压自行式,与内模连接后可以将内模收拢 并驮运至下一跨箱梁钢筋笼内,模板驮运到位后可自动将模板打开并定位。具有施工效率 高、质量好和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普通钢模板内模系统仅为液压内模的内模板系统。 内模的分块设计充分考虑最后一孔梁浇注完毕后内模出腔的要求。最后一孔梁施工 时,顶板应预留孔洞,便于内模分块拆出。 内模设计满足32米梁且兼顾24m普通高度箱梁的预制施工。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及工艺措施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及工艺措施⑴移动模架拼装首孔梁下部结构桥墩完成后,平整拼装场地长60米宽30米,搭设相应的临时支墩,拼装移动模架造桥机。
安装好模架底模、外侧模。
⑵钢筋绑扎钢筋绑扎顺序:先底腹板钢筋后顶板钢筋,分两阶段进行,预应力管道跟随钢筋之后及时安装固定。
顶板钢筋绑扎在内模安装定位后进行。
钢筋施工时,首先在钢筋加工场完成钢筋下料、弯曲成型和必要的焊接,验收合格后,运至需要地点,利用汽车吊或人工卸至作业面,在模架内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钢筋需要接长时利用双面搭接焊和其他设计或规范允许的方法连接。
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形成,以确保均匀可靠。
⑶内模施工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利用安装在底模上的轨道支撑点(支撑点设在横梁正对的底模上),铺设轨道后逐段拼装内模。
为使内模顺利滑移至下一孔,施工时每孔箱梁的横隔板暂时不作,在内模纵移后再行施做。
⑷预应力管道施工预应力管道采用波纹管成孔,波纹管接长采用大一号的波纹管套接,套接长度20~30cm,梁段内按50cm或不小于设计要求的间隔距离设�Z“#”形定位钢筋网片,用以固定管道位�Z,管道定位误差小于5mm,定位钢筋网片用定位胎具集中加工。
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进入锚垫板而堵塞预应力管道,将波纹管延伸至锚垫板口外10cm左右,并用海绵条堵塞锚垫板压浆孔。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灌注混凝土前还在波纹管内穿入橡胶衬管或PVC衬管,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转动和初凝后及时拔出。
⑸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在满足设计要求下,充分考虑保证结构强度、弹性模量、混凝土运输、泵送时坍落度损失等施工工艺因素的影响。
掺用外加剂、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防止梁体裂纹,并做相应的匹配试验。
采用无碱活性反应的骨料和低碱水泥,防止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供应,由输送泵泵送入模。
浇筑时由箱梁两端向跨中对称分层浇筑,同一断面混凝土灌注顺序为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再腹板、最后顶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摘要: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简支箱梁采用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施工,模架由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组成的承载结构体系。
上承式移动模架适用于现浇梁片32m、24m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简支箱梁。
采用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无须地面其它辅助吊机设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京沪高铁;上承式移动模架;简支梁;施工1 工程概况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位于南京市以西,桥梁跨越宁芜公路、宁芜一级铁路、宁马高速公路、等多条公路铁路线。
铁路设计速度350km/h、双线无碴轨道、线间距5.0m、桥跨布置为2-32m箱梁+(48+80+48)m连续梁+(3-24m+3-32m+3-24m+3-32m+3-24m+17-32m+3-24m)箱梁+(48+80+48)m连续梁+(2-24m+35-32m+2-24m)箱梁+(40+56+40)m连续梁+(2-24m+12-32m)箱梁+(40+64+40) m连续梁+(6-32m+1-24m) 箱梁+(48+80+48)m连续梁+(4-32m+1-24m+3-32m) 箱梁+(48+80+48)m连续梁+(1-24m+1-32m+2-24m+6-32m+3-24m+17-32m+2-24m) 箱梁+(48+80+48)m连续梁+(3-32m+2-24m+1-32m)箱梁桥全长:l=5616.50m。
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结构特点2.1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2.2结构构造本移动模架造桥机分为: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
2.2.1承重主梁及其导梁总长度62.5m,钢箱梁共含8节,节段划分为(2.5m+8m+3*7m+8m+2*11.5m),编号为1#~6#, 1#~3#共5节为承重钢箱梁,6#为辅助钢箱梁、4# ~5#为导梁,各节间以各节间以双拼接板+精制螺栓连接连接。
导梁由空腹箱形梁组成,为辅助整机过孔的结构。
单节最大重量19.8t,箱梁采用q345b钢制造,截面2.5m*3.2m,下翼板翼缘设2根80mm(宽)x50mm(高)轨道方钢,作为主梁与前后支腿相对滑动的滑道,供整机纵移使用;腹板根部设有吊挂角钢及加劲,作为支腿吊挂的轨道,同时起到保证腹板根部的在轮压作用下不发生局部翘曲。
辅助钢箱梁位在主梁尾部,为正交箱形结构,总长为2.5m,宽7m,高3.14m,底部两侧安装辅助支腿,中间安装吊挂移动前后支腿的卷扬机支架。
2.2.2前支腿前支腿支承于主梁前端、施工跨的前墩处,为整个造桥机的前端支点,包括以下部件:①立柱;②横梁;③滑动横梁;④托辊轮箱;⑤支承油缸;⑥吊挂装置;⑦垫块;⑧剪刀撑;⑨斜拉锁等。
2.2.3后支腿后支腿支承于主梁尾部、已建成箱梁的前端顶面,为整机浇筑混凝土施工时的后支点,其上部与前支腿的上部基本相同,主要包括①横梁、②滑动横梁、③托辊轮箱、④支承油缸、⑤吊挂装置、⑥垫块等结构。
后支腿的滑动横梁、托辊轮箱、支承油缸、吊挂装置与前支腿完全相同,仅横梁和垫块有所不同。
2.2.4辅助支腿辅助支腿位于6#主梁尾部,底部两侧安装辅助支腿,中间安装吊挂移动支腿的卷扬机及支架。
辅助支腿只用于造桥机整机过孔作业工况,由支腿、滑靴、支腿纵移机构、顶推油缸、支腿油缸等组成。
水平推油缸以滑靴后部为支点将整机向前推移750mm,支承油缸伸出起顶,顶推油缸回收拉滑靴前移750mm,依次往复,前支腿的配合,使整机转移到下一施工站位。
2.2.5挑梁、吊臂及电动葫芦轨道挑梁和吊臂是移动模架重要的传力结构,负责悬挂整机模架、模板等混凝土成型结构。
过孔走行过程中,挑梁和吊臂悬挂挑梁和吊臂是移动模架重要的传力结构,负责悬挂整机模架、模板等混凝土成型结构。
过孔走行过程中,挑梁和吊臂悬挂所有外模板及模架;混凝土施工状态,为吊杆分担部分模架、模板和混凝土重量,并传递至移动模架主梁。
2.2.6模板整台造桥机的外模包括侧模、底模、墩顶散模和端模、内模。
底模由8mm面板和型钢组焊而成,底模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均与底模架对应分块制造,用螺栓连接起来。
为使底模架开启方便及调节预拱度的需要,在纵桥向两相邻模板间留20mm的缝隙,施工时可用木条填充。
侧模包括腹板模板、翼板模板以及异形模板、末跨施工异形模板,腹板模板和翼板模板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均与底模及侧模架对应分块制造。
为脱模方便及调节预拱度的需要,在纵桥向两相邻模板间留4mm的缝隙,施工时木条或海绵填充,再用腻子抹平。
由5mm 面板和钢板肋组焊而成,墩顶散模均分成小块制作,散模与底部分配梁螺栓连接,分配梁共分为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垫块连接,底层分配梁与桥墩顶面预埋件的螺杆相连。
内模为散拼组合钢模板。
2.2.7侧模架、底模架及吊杆造桥机的模架系统包括底模架和侧模架,是箱梁混凝土的直接支承体系。
工作时,左右两组底模架用8.8级精制螺栓对拉,形成整体。
底模架的上弦杆通过吊杆吊挂在挑梁下弦节点上,其上弦最外侧两个节点设置有吊挂滚轮,吊挂滚轮与侧模架的下弦杆连接,实现底模架的横移开启。
造桥机过孔时,底模架对拉螺栓解除,拆除吊杆,底模架以侧模架的下弦杆为依托通过液压系统向外顶推滑动,到达理想位置后与侧模架临时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底模架与底模始终保持一起滑动;侧模架与侧模始终保持一起滑动。
侧模架设有可调撑杆,用以固定模板和辅助拆模底模架共4组8片,左右各4组,左右两组之间通过8.8级精制螺栓对拉连接成整体,构成一个工作单元。
底模架外侧通过吊挂滚轮吊挂在侧模架的下弦杆上,内侧通过吊杆吊挂在挑梁上。
每组底模架由2片主析架及3片连接连接系形成整体,构成空间析架结构。
侧模架共5组10片,每组侧模架由主衔架、连接析架连接成整体,构成空间析架结构。
侧模架上弦杆通过销轴及可调撑杆与吊臂连接。
侧模架上、下弦杆均设置有可调撑杆,分别支承翼板模板和腹板模板,下弦杆靠近腹板模板端还设置有螺旋支承,螺旋支承的螺杆部分相对于侧模架可以水平移动,以调节模板的位置并辅助拆模。
此外,侧模架下弦杆靠外侧部位与油缸支座相连,开模油缸的活塞杆端头用销轴固定在油缸支座的耳板上。
2.3工作原理及施工特点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作用下,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模架及模板在模架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可调撑杆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模板高程。
采用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无须地面其它辅助吊机设备,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主梁两侧挑梁顶部可设置防雨、防晒顶棚,能保证移动模架造桥机全天候工作,提高了造桥机总体工作效率,确保总工期的要求。
当通过连续梁或连续刚构等桥间转场时,只需展开(或者拆除)侧模架和底模,即可方便通过,减少整机拆除工作量,提高转场作业效率。
主梁及模架采用对称设计原理,只需调换前导梁,前后支腿及辅助支腿安装位置就能满足双向施工的要求。
3、移动模架工艺及特点3.1施工步骤在浇筑砼梁时,移动模架后端需临时固结。
32m标准跨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箱梁张拉完毕,拆除墩顶散模,拆除吊杆,松开底模及侧模纵横向连接螺栓,模架后端力量从后支腿转换至辅助支腿,后支腿前移至梁端,整机下降0.27m;底模架横移开启,准备前移过孔。
步骤二:整机前移10.7m(约)暂停,模架前端力量从前支腿转换至后支腿,准备前移前支腿至前一墩。
步骤三:前支腿前移至前一排墩顶并临时锚固锁定,准备第二次前移过孔。
步骤四:整机前移22m(约)后到位,横移关闭底模架,顶升0.27m至工作状态并锁定;安装吊杆及调整模板系统,浇筑箱梁砼;3.2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流程4移动模架施工注意事项(1)、遇8级以上风力时,停止混凝土浇筑;风力大于6级时造桥机不得过孔施工,各构件应处于锁定牢固状态;(2)、前后支腿工作时,必须将底面与墩顶和梁面预埋件锚固锁定,并指定专职人员检查无误后,才允许进入下一工序;(3)、所有钢筋绑扎完毕后,应指派专职人员重新对所有吊杆的连接状态予以复检,拧紧,并检查钢筋绑扎完毕后各吊杆的标高值,与理论算值间偏差值应控制在±3mm以内为准,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酌情调整;(4)、混凝土浇筑顺序尽量由前端向后端施工,并保证左右两侧腹板及翼缘混凝土对称下料,偏载不大于5%,以保证主梁结构受力均匀,变形一致,以策安全;(5)、箱梁施工完毕,拆除吊杆时,应从跨中往两侧对称进行。
标高的调整应该在底模横缝连接螺栓安装前完成;(6)、外侧模架的开启顺序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不得违章作业,以免损伤模架的外形尺寸,造成残余变形,不易修复;(7)、造桥机主机纵移时,两侧的纵移滑动缸操作要同步进行,并溜绳保险;(8)、支腿纵移时,在启动卷扬机前,必须指派专人检查并确认钢丝绳处于张紧状态,当前支腿到达前方墩顶后,应指派专人检查前支腿横梁与墩顶立柱的连接状态,确认无误后主梁方可继续纵移;(9)、只要前支腿或后支腿纵移到位,应尽快解除牵引器与支腿间的联接,以防主机纵移将卷扬机钢丝绳崩断发生事故;(10)、严禁在造桥机系统上随意摆放重物,以增加造桥机的荷载;(11)、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有不少于5圈的安全圈;(12)、卷扬机刹车系统必须经检查确认后才允许重新启用,在确认钢丝绳张紧后方可松卸前后支点千斤顶,将主梁系统支承转换至托辊垫块上;(13)、振动棒在振捣混凝土时,不得触及埋设物、钢筋、模板,以防结构移位或变形;(14)、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查机制,做到每一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均对造桥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查出隐患并及时处理,确保做到安全生产。
5结束语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循环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主梁两侧挑梁顶部设置防雨、防晒顶棚,保证移动模架造桥机全天候工作,且不受复杂地形条件的干扰,提高了造桥机总体工作效率,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