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班级:姓名:建议30分钟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1)根据文段内容选一选。
①因为贝壳(),所以人们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②因为贝壳(),所以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__有关,除了选文所举的例子,我还知道贝字旁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通过观察,我还知道,用“______”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有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王奶奶有一张月饼券,请结合“月饼券使用说明”为她解答几个问题。
月饼券使用说明:1.此券不可兑换现金。
2.凭此券可换取价值268元的月饼一盒。
3.换取月饼的地点:喜来登酒店一楼大堂。
4.换取月饼的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5.换取月饼的截止日期:2020年9月22日。
1.王奶奶应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换取月饼。
(3分)2.以下哪个时间王奶奶可以换取到月饼?()(3分)A.2020年9月1日上午8:30。
B.2020年9月23日上午10:00。
C.2020年9月12日下午3:00。
3.王奶奶凭此券可以换取下面哪一盒月饼?()(3分)A. B. C.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统佳(jiā)节正月初一春节到,吉(jí)祥(xiánɡ)如意乐陶(táo)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qiāo)。
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

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什么是文化?文化脱胎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
追溯文化源头,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衣、食、住和其他需要的东西,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存需要,正在形成中的人企图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谋求更好的生存状况,他们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
同样,为有效地利用自然,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人们学会了协同互助,为思想观念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实践基础。
这种情况下,创造表达、记录、交流、传承思想观念的共识符号,就成为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又一进化的必修课。
作为文化的另一基础,必定在人脑形成前后的长期劳动协同和互助里才奠定起来。
人类获得了符号能力,还创造了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如绳结、符号等。
人类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为直接目的,以满足生存、发展、幸福的需要为最终目的,而主观能动地创造、交流、传承和发展思想观念的实践——文化也就诞生了。
此时文化内容和形式实现了统一,文化已经客观存在,却没有被全面系统地认识,没有被主观表述,也没有被冠以“文化”之名。
实质上,文化已经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中开拓的第二个实践领域。
文化统领人类全部实践。
头脑是人类最强有力的武器,其威力来自创造性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头脑的创造性思维是抽象的意识范畴,来源于具体的客观实在。
意识产生、存在的动机和价值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但是,抽象的意识不可能直接作用于具体的物质,必须先实现意识的延伸和转化,要么直接转化为人的实践活动,要么先变成物化的理论和工具,继而融入人的.实践。
意识的延伸和转化成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媒介,即人类创造、交流、传承和发展思想观念的实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
因此,当我们说头脑统领人的机体和所有实践时,也可以确切地说文化统领人的所有实践。
文化拥有强大实践力量,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和系统地对待文化,充分发挥其对世界发展的重大作用。
在研究人类进化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效能的有关情况,有助于正确诠释其能力。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王殿卿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
“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虽日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场。
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什么叫做文化阅读答案

什么叫做文化阅读答案什么叫做文化?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什么叫做文化》龙应XX 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盼望对你们有关怀。
《什么叫做文化》龙应XX 原文阅读①文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顺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小贩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②文化其实表达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敬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敬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敬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③胡兰成描写他所熟识的江南乡下人。
俭朴的农家妇女或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识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
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④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
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⑤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枯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
他的简洁的家,粉墙漆得洁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回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语文阅读答案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老舍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
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地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
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日本人是相当的细心的。
对中国的一切,他们从好久就有很详密的观察与调查,而自居为最能了解中国人的人。
对中国的工矿农商与军事的情形,他们也许比中国人还更清楚,但是,他们要拿那些数目字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正好像拿着一本旅行指南而想作出欣赏山水的诗来。
同时,他们为了施行诡诈与愚弄,所接触的中国人多数的是中华民族的渣滓。
这些渣滓,不幸,给了他们一些便利,他们便以为认识了这些人就是认识了全体中国人,因而断定了中国文化里并没有礼义廉耻,而只有男盗女娼。
国际间的友谊才是了解文化的真正基础,彼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世界上才会有和平。
日本人的办法,反之,却像一个贼到一所大宅子中去行窃,因贿赂了一两条狗而偷到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从此,他便认为宅子中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而以为宅子中只有那么一两条可以用馒头收买的狗。
这教日本人吃了大亏。
他们的细心,精明,勤苦,勇敢,都因为那两条狗而变成心劳日拙,他们变成了惯贼,而贼盗是要受全人类的审判的!他们没有想到在平津陷落以后,中国会有全面的抗战。
在他们的军人心里,以为用枪炮劫夺了平津,便可以用军事占领的方式,一方面假装静候政治的解决,一方面实行劫抢,先把他们的衣袋装满了金银。
这样,他们自己既可达到发财的目的,又可以使军人的声势在他们国内继长增高。
因此,上海的抗战,使在平津的敌寇显出慌张。
他们须一方面去迎战,一方面稳定平津;他们没法把平津的财宝都带在身上去作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什么是文化》阅读训练及答案

什么是文化①文化学的奠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在1871年首先使用了“文化”一词。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学论著,罗列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已有一百六十四种。
此后尚有不少新提法,争议甚多。
②各种文化的定义虽有差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广义与狭义的不同。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产品。
本人认同广义的文化定义,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③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开始打打砸砸制造较为粗糙的“旧石器”,用以采集狩猎。
一万多年前,人类学会了磨制更为精致的“新石器”,用以耕作畜牧。
旧石器,新石器,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创造。
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是最初的文化,最原始的文化。
④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对自然环境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加工改造的历史。
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逐渐增强,人在地球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加工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整个地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被“人化”的过程。
四岳之一的泰山,在地质运动中历经沉浮,到三千万年前大体形成了今天的样貌。
它当然是自古而然的自然物。
《诗·鲁颂·閟宫》说:“泰山巖巖,鲁邦所詹(瞻)。
”这是二千六百年前的颂诗,可见其时泰山已属鲁国,已在人类活动范围之内了。
其后秦始皇确实上过泰山,有石刻为证,字是李斯写的。
刻石已毁,今存最早拓本是宋代的。
后世登泰山祭拜天地的君王甚多,文人雅士来游览的更是不计其数,山上有许多建筑、石刻。
泰山是中国名山中,添加人文景观最早、数量最多的。
泰山被严重“人化”了,泰山已是自然与文化的混合物。
⑤文化产生之后,与自然,与人类,共同构成了“世界”。
但随着文化的迅速,自然正在急剧萎缩。
十九世纪的世界,被蒸汽机改变了。
二十世纪的世界,先是被内燃机,再是被核能和计算机更加迅速地改变了。
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化是什么》,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是什么
①如果有人问你文化是什么?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学历、职称、著作等。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只有读过几年书,受过一定正规教育的人,才算是有文化的人。
但此文化非彼文化,我所说的文化不是知识和学问,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文化是指一个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②如果把一个人比成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那么他的学历、职称是电脑的硬件,而文化就是电脑的软件。
一台电脑,无论它配置多么高,内存多么大,运算速度多么快,如果没有与其相匹配的软件,只能是一堆废铁;一个人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拥有多少财富,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个缺少精神内核的躯壳。
③文化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它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住;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遗产-他不破坏,因为不破坏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品位、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④当全社会都在为世俗的利益趋之若鹜时,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孜孜以求;当大多数人都心情浮躁这山看着那山高时,总有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不为世风所动。
【甲】
⑤在城市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农民工,他们有的肩扛行李,有的手提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我们不要用轻视的目光看待他们,不要说他们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而应主动关心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其提供帮助。
【乙】
⑥古老的建筑和民间艺术是文化。
如果我们把北京的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笤帚胡同,都改成前进路、光明街、时代广场、商贸中心;如果把京剧、越剧、黄梅戏,都改成流行歌曲,这就不叫文化,而是对文化的亵渎和破坏。
【丙】
⑦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并不是看它的图书馆、博物馆建得多么雄伟豪华,它的大剧院、体育馆设计得多么别致,而是看它如何利用这些设施。
一个博物馆,如果里面存放的不是瓷器、青铜器,而是时髦的家具或时尚的服装,那么,无论它多么雄伟,都不能说它是文化;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藏书,或者有丰富的藏书,但不对广大市民开放,只供少数人享用,那么,无论它多么豪华,都不能说它是文化;一个大剧院,如果经常到里面演出的不是交响乐团、专业剧团,而是人们酒后自娱的卡拉OK,那么,无论它装潢得多么华丽,都不能说它是文化。
⑧文化没有好的和坏的,只有先进的和落后的。
先进文化是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第⑦段的内容,说说一个城市“有文化”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按照第④~⑥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文化是一种尊重。
②文化是一种传承。
③文化是一种坚守。
参考答案:1.文化是指一个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2.要点:①要有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
②要能正确地利用这些设施。
(意对即可)3.[甲]③[乙]①[丙]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