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

合集下载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5细胞工程_基础集训含解析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5细胞工程_基础集训含解析

专题25 细胞工程【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考查内容:高频考点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方法和应用、核移植技术的步骤和应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过程、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原理和应用等。

(2)命题规律: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难度中等,对动物细胞工程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动物细胞培养及单克隆抗体上,对胚胎工程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上(如2020山东,14)。

(3)命题趋势:预计2022年高考中试题会聚焦对核心概念和技术原理的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和胚胎移植技术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1)熟记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

总结解题方法,并能归类、活用、延伸。

(2)通过必要的题型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解答本专题试题的方法。

复习时需掌握细胞工程与其他工程技术的联系,通过综合性试题训练提高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2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动物体细胞核移植3 胚胎工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真题探秘】命题立意①核心考点胚胎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②命题特点以胚胎工程的科技实验为材料,考查学生对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操作知识的掌握,试题设计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③核心素养试题设计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要素的考查。

解题指导易混易错a.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精子获能是指精子获得受精“能力”,而不是获得能量。

b.同期发情处理用的是孕激素;超数排卵处理用的是促性腺激素。

拓展延伸①内细胞团一般到囊胚阶段才出现,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若进行胚胎分割时不能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含内细胞团多的部分胚胎正常发育的能力强,含内细胞团少的部分可能会出现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甚至不能发育等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一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外培养的方法繁殖、培育和改良植株,可以通过体细胞培养、生殖细胞培养和整个植株培养等方式进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和药物合成等方面,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培养条件的控制、组织培养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植物体外培养的重要条件,其成分根据不同植物和培养方法的需要而有所差异。

通常,培养基由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和激素等组成。

无机盐是培养基中最主要的成分,其种类和含量的调整对植物体外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机物则为植物提供必需的碳源和能量,维生素和激素则分别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调控。

二、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供应和培养容器等方面。

温度通常在20~30℃之间调节,对不同植物和组织形态有所不同。

光照较为复杂,一般来说,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植物对光照要求不同,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

湿度和氧气供应则是影响植物体外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条件之一,应根据植物的需要而确定。

培养容器也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常用的有试管、琼脂糖和蒸馏水等。

三、组织培养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改良传统植物栽培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大规模繁殖技术、植物遗传改良、病毒清除和药物合成等。

其中大规模繁殖技术主要应用于经济价值高、生长缓慢或不易育种的植物。

生长缓慢或不易育种的植物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繁殖,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植物遗传改良则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改变植物性状、耐受性和适应性的方法,通过体细胞选择、诱导突变等方式实现。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清除和药物合成等领域的研究。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选择适宜的组织,一般来说,嫩芽、茎尖、子叶、愈伤组织等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较易进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

三、说明: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 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

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

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f清水反复冲洗f蒸馏水淋一遍f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f晾干一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f清水反复冲洗干净f蒸馏水淋洗一遍f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1)
烟草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根据培养方式:固体培养、液体培养
固体培养:将培养物放在含有琼脂等固化剂的培养基表面进行 培养。 液体培养:将培养物放在未加固化剂的培养基内培养,一般需 进行震荡,又称液体震荡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固体培养、液体培养的特点:
(1)固体培养法
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养
组织培养实验室的 设计与主要设备
二、仪器设备和器皿用具

1、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 2、空调

3、除湿机或加湿器

4、恒温培养箱
常 见 仪
5、高压灭菌锅 6、冰箱 7、天平 8、显微镜

9、水浴锅

10、摇床与转床

11、蒸馏水发生器 12、酸度计
13、离心机
组织培养实验室的 设计与主要设备
(二)各类玻璃器皿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已分化的不分裂的静止细 胞,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后,细胞重新进入分裂状态。一个成 熟的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叫脱分化。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 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 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学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构建及操作技术
本节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 (2)掌握组织培养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其使用
方法; (3)掌握调控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 (4)掌握灭菌和消毒的区别; (5)掌握灭菌的不同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
本节主要内容
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的 设计与主要设备 培养基及其配制 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 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1ppt课件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1ppt课件
⑺种质保存:繁殖量大,省空间,保存时间长
potato
tomato
pomato 泡马豆
⑷突变育种:采用组织培养可以直接诱变和筛选出 具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⑸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主要研究DNA的转导,而基 因转导后必须通过组织培养途径才能实现植株再生
⑹生物制品:有些极其昂贵的生物制品,可以用大 规模培养植物细胞来直接生产
⑵器官培养:
将植物的器官如 胚、胚乳、珠心、 子房、根、茎、 叶、花和幼果的 部分组织接种在 无菌培养基上进 行培养。
⑶细胞和原生质体 培养:
细胞培养是将植 物的单个细胞分离出 来,并进行培养,而 原生质体培养是指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通 过机械、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去除,然后再 进行培养。
原球茎----主要是兰科植物在诱导时,分化出的原初植物形态,具 有完整植株的器官雏形,成苗容易。 胚状体-----由愈伤组织或表面形成的许多类似胚的突起,是初步 分化的幼小生命体,芽根有共同的维管束,是双极性结构,起源 于单细胞,无嵌合现象,结构完整,可直接形成小植株,成苗率 高,去分化难,再分化也很难。
– mitosis and chromosome replication compete with virus replication
– high auxin in meristem inhibits virus replication
– a virus “inactivating” system has greatest activity in meristem
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 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4.植物组织培养分类
➢按材料的类别分
愈伤组织培养 细 胞 培养 器 官 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讲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讲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讲义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脱毒苗的培育、植物新品种的选育、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等。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然而,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细胞受到各种分化信号的影响,这种全能性通常无法表现出来。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解除细胞的分化抑制,使其重新恢复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一)实验室设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通常包括准备室、接种室和培养室。

准备室用于器具的清洗、干燥和培养基的配制;接种室要求无菌环境,进行外植体的接种操作;培养室则为培养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

(二)设备和器具1、超净工作台:提供无菌操作的工作区域。

2、高压灭菌锅:对培养基、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

3、培养箱:精确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

4、天平:用于称量化学试剂。

5、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三)培养基的成分1、大量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等。

2、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

3、有机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等。

4、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对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培训,在操作过程中,使用酒精消毒双手和工具,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操作,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一)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外植体的选择要考虑植物的种类、部位和生理状态。

一般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部位,如茎尖、叶片、花药等。

外植体在接种前需进行表面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次氯酸钠等。

(二)初代培养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诱导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直接分化出芽和根。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三植物组织的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三植物组织的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重难点) 3.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1.植物组织培养(1)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

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适宜的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完整植株①细胞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②愈伤组织:由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③脱分化:又叫去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④再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1)材料选取 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②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营养成分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①大量元素,如N 、P 、K 、Ca 、Mg 、S 。

②微量元素,如B 、Mn 、Cu 、Zn 、Fe 、Mo 、I 、Co 。

③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以及蔗糖等。

(3)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二者的浓度、使用的顺序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4)外界条件:如pH 、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一般而言,菊花的组织培养所需pH 为5.8左右 ,温度为18~22_℃,光照条件为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 h 。

1.马铃薯长期种植,会因感染病毒而导致产量降低,要想提高产量、培育无病毒的马铃薯应该如何处理?【提示】 植物的茎尖、芽尖等由于刚刚分化而成,病毒含量极少,甚至无病毒。

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

第五章组织培养技术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 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上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包括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一、概述(一)概念1.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的外植体接种于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完整植株的方法。

2. 外植体:是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材料,它包括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3. 愈伤组织(Callus ):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二)组织培养类型1. 根据接种的外植体不同分:胚胎培养;器官培养;3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2. 根据培养基态相不同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3. 根据培养过程不同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三)植物组织培养历史植物组织培养是20 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以下过程:思想准备阶段;理论奠基阶段;技术建立阶段;形态发生阶段;应用研究阶段;1902 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 提出了细胞全能性概念。

1939 年White 报道了烟草组培成功。

并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同年,Gautheret 与Nobecourt 培养胡萝卜成功。

三人被誉为植物组培奠基人。

罗士韦是我国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植物的快速繁殖:⑴园艺、花卉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⑵抢救濒危珍稀植物⑶进行某些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2•培育无病毒的植物,如脱病毒草莓等;3•制造人工种子。

4 突变体的筛选培育5 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6 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7 基因工程的应用等二、实验室设计和设备(一)实验室设计一般具有:1. 准备室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分装、高压灭菌,植物材料的预处理,重蒸馏水的制备以及进行生理、生化因素的分析等各种操作都要在此室中进行2. 缓冲室进入无菌室前需在缓冲室里换上经过灭菌的卫生服、拖鞋,戴上口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洗涤、灭菌室:完成各种器具的洗涤、 干燥、保存、培养基的灭菌等。
主要设备:水池、操作台、高压灭菌锅、 干燥灭菌器(如烘箱)等。
• 无菌操作室(接种室):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
种、培养物的转移、试管苗的继代、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一 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技术程序。
主要设备:紫外光源、超净工作台、消毒器、酒精灯、接 种器械(接种镊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等。
• (2)B5培养基 是1968年由Gal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 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实践得 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 (3)White培养基 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1963年又作 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sSO4的浓度和增加了硼素。其 特点是无机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 ②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 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 30d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 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
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或脱病毒种苗。
1 实验室设计原则:保证无菌操作,达到工 作方便,防止污染。
2 实验室组成:
化学实验室、洗涤菌室、无菌操作室 (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
•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完成所使用的 各种药品的贮备、称量、溶解、配制、 培养基分装等。
主要设备: 药品柜、防尘橱(放置培养 容器)、冰箱、天平、蒸馏水器、酸度 计及常用的培养基配制用玻璃仪器.
• (4)N6培养基 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 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 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离体的植物 脱分化 器官、组织、
细胞
愈 再分化 根 伤



植 物 体
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一定的温度、 空气、无菌环境、适合的PH、适时光照等。
植物组织培养特点
• ①培养条件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为控制 组织培养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质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 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 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 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 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 的分裂活性。
•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 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 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一、营养条件——培养基(culture medium)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质。在离
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植物的组织对营养有不 同的要求,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对 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 特殊要求,它们才能很好地生长。因此,没有 一种培养基能够适合一切类型的植物组织或器 官,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找 到一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才有可能成功。
• 愈伤组织(callus)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 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
返回
返回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 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 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 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 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 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 有全能性。
应用领域
• 1、快速繁殖 运用组织培养的途径,一个单株一年可以繁殖几 万到几百万个植株。例如一株葡萄一年繁殖到3万多株,一株兰花 一年繁殖到400万株。 2、种苗脱毒 针对病毒对农作物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组织 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出大量的无病毒种苗。已经取得成功的有马 铃薯、草莓、香蕉、葡萄等等。 3、远缘杂交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使难度很大的远缘杂交取得 成功,从而育成一些罕见的新物种。比如辽宁果树研究所利用这 种方法获得苹果与梨的杂交种。 4、突变育种 采用组织培养可以直接诱变和筛选出具抗病、 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的品种。象中国林科院用逐 步加大培养基中盐的浓度,直接获得耐盐的杨树株系。 5、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主要研究DNA的转导,而基因转导后 必须通过组织培养途径才能实现植株再生。 6、生物制品 有些极其昂贵的生物制品,如抗癌首选药物--紫 杉醇等,可以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来直接生产。近年国内在红 豆杉组织培养中获得生长量高达0.49gFW/(gFW·d)的细胞系,
• ③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 营养、激素等条件,既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 化控制生产。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它与盆栽、田间栽培 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
每升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产量可达0.25mg。
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 外植体(expl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 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 织、器官等。
• 广义的组织培养依外植体不同,可分为:器官 培养(organ culture)、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shoot tip culture,shoot apex culture,apical meristem culture)、愈伤组织培养(calluse cultrue)、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原生质体培养 (protoplast culture)
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
第二章 组织培养实验技术
第一节 实 验 室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 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 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 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 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 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 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 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 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 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 差异:(1)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2) 受精卵分化后 的细胞中,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低。
• 潜在全能性的原因:基因表达的选择性
• 科学研究表明,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细胞,在一定 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 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人工条件下实现 的这一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
培养基的种类
• 培养基有许多种类,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 培养目的需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 培养基的产生最早是Sacks(1680)和Knop(1681),他们对绿 色植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植物从土中主要是吸收 无机盐营养,设计出了由无机盐组成的Sacks和Knop溶液, 至今仍在作为基本的无机盐培养基得到广泛应用。以后根据 不同目的进行改良产生了多种培养基,White培养基在40年 代用得较多,现在还常用。而到60和70年代则大多采用MS 等高浓度培养基,可以保证培养材料对营养的需要,并能生 长快、分化快,且由于浓度高,在配制、消毒过程中某些成 分有些出入,也不致影响培养基的离子平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Plant tissue culture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定义: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 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 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 植物组织培养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 新技术,近三十年来由于组织培养基础 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极为迅速,发表 的文献浩如烟海,几乎以植物为研究对 象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在广泛进行组织培 养。
发展简史
• 1838-1839年,德国科学家Schleide 和Schwann发表了细胞学说, 奠定了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 根据细胞学说,提出单个 细胞的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理论。 1904年,Hanning 最先成功地培养了萝卜和辣根菜的胚。 1922年,Knudson 采用胚培养法获得大量兰花幼苗。 1934年,White 用番茄根尖建立起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 殖系,从而使非胚器官的培养首先获得成功。 1958年,英国科学家Steward 等用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细胞 进行悬浮培养,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并分化为完整的小植株,不但 使细胞全能性理论得到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的技术程序奠定了 基础。 1962年,Murashinge 和Skoog 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至今仍被 广泛使用的MS培养基。 1964-1966年,印度科学家Guha 和Maheswari 在曼陀罗花药培 养中首次由花粉诱导得到了单倍体植株。 1972年,Carlson 通过两个种的烟草原生质体融合培养,获得 了第一个体细胞杂交的杂种植株。……
• 培养室:培养室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培养室的大小可根
据需要培养架的大小、数目、及其他附属设备而定。其设计以充分利用空 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高度比培养架略高为宜,周围墙壁要求有绝热防火 的性能。
培养材料放在培养架上培养。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一般设5层,最 低一层离地高约lO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培养架即高1.7m左右。 培养架长度都是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 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 I.3m,30W的长lm,宽度一般为6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