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作业
15秋西电《射频电路基础》在线作业 答案

西电《射频电路基础》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某调频波,其调制信号频率F=1kHz,载波频率为10.7MHz,最大频偏Δfm=10kHz,若调制信号的振幅不变,频率加倍,则此时调频波的频带宽度为(). 12kHz. 24kHz. 20kHz. 40kHz正确答案:2. 鉴频的描述是(). 调幅信号的解调. 调频信号的解调. 调相信号的解调正确答案:3.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高。
. 互感反馈. 克拉泼电路. 西勒电路. 石英晶体正确答案:4. 单频调制时,调频波的最大频偏Δfm正比于(). UΩ. uΩ(t). Ω. u(t)正确答案:5. 调制的描述(). 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该参数按特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该参数按特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该参数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6. 已知某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在临界状态,当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时,管子发热严重,说明功放管进入了()。
. 欠压状态. 过压状态. 仍在临界状态正确答案:7. 在调谐放大器的L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可以(). 提高回路的Q值. 提高谐振频率. 加宽通频带. 减小通频带正确答案:8. 调制的描述()。
. .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的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调制信号规律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9. 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若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将集电极直流电源电压增大,则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变为(). 过压. 弱过压. 临界. 欠压正确答案:10.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低频信号可直接从天线有效地辐射. 低频信号必须装载到高频信号上才能从天线有效地辐射. 高频信号及低频信号都不能从天线上有效地辐射. 高频信号及低频信号都能从天线有效地辐射正确答案:11. 在电路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通频带与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通频带相比较()。
射频加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业原理与技术特征

射频加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业原理与技术
特征
射频加热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的加热技术。
它的作业原理是利用高频电场的电磁波能量被材料吸收,并转化为内能,进而加热材料。
其技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效性:射频加热技术的高频电场能够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加热物质,由于其高效的加热特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材料进行快速加热。
2.均匀性:射频加热技术可以让材料内部均匀受热,避免了传统热处理过程中加热不均导致的问题。
这在许多需要高温处理的工业领域中,像是高纯晶体生长、冶金等等,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3.精确性:射频加热技术的加热温度可以通过调整高频电场的频率和功率进行精确控制,有很高的加热温度控制精度。
这非常有利于精密制造的工艺实现,同时避免了热处理结束后的二次加热。
4.环保性:射频加热技术没有明显的烟雾、废气、污染物等排放,与传统火炉等热处理方式相比,更环保。
射频加热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金属加工:射频加热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弯曲、焊接等方面
有重要应用,在快速加热、硬化、淬火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2.电子零件制造:射频加热技术在半导体芯片制造、硅片生产、LED制造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3.化学工业:射频加热技术在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制造等方面也
有很大的应用。
总之,射频加热技术的高效、均匀、精确和环保特性,让它在工
业生产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应用潜力。
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哪些,对人体的健康有何影响?

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哪些,对人体的
健康有何影响?
接触射频辐射的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如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等,使用频率多为300千赫~3兆赫。
高频介质加热,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纸张、食品的烘干,使用频率一般在10~30兆赫。
微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研究等.频率在3~300吉赫微波加热应用近年来发展较快,用于食品加工、医学理疗、家庭烹调、木材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等。
强度较大的无线电波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
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头昏、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最常见。
较具有特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但在大强度影响的后阶段,有的则相反呈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及高血压倾向。
常有月经周期紊乱、性欲减退的主诉,但未见影响生育功能。
微波接触者除神经衰弱症状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外,还有脑电图慢波显著增加,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
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人员中,发现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浑浊,有个别白内障报告一般认为微波能加速晶状体正常老化过程。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机能性改变,停止接触数周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本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大作业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大作业题目 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学生姓名周宏豪学号 20121375025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 12物联网工程1班指导教师张小瑞二O一五年五月四日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周宏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南京 210044摘要:随着RFID 技术的发展,RFID 应用正无所不在。
通过对RFID 数据的深入处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更复杂的复合事件和隐含知识,从而有效地支持事件监控、事件预警等先进应用。
由于RFID 的特殊性,依靠现有的主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流管理技术难以实现高效的RFID 事件检测和处理。
分析了RFID 数据的特点,归纳和总结了RFID 复杂事件处理的最新技术,讨论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有RFID 数据清洗方法、以数据为中心的检测技术、以事件为中心的检测技术,以及复杂事件处理系统等,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关键词:RFID 技术;数据清洗;复杂事件处理;数据流技术1 引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由阅读器向RFID 标签发送能量,标签向阅读器返回数据,阅读器解码并向主机返回数据。
这种标签也称为无源的被动式标签。
高级的RFID 标签是有源的主动式标签,其感应距离可以更远(超出10 m),也可以是可读写的,能够将有关数据写回标签。
RFID 标签具有低成本、寿命长、不怕污染和适应恶劣环境等特点,有望在将来替代目前流行的条码。
国际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产品代码EPC,为每个产品定义全球唯一的ID,使每个标签对象携带有唯一的识别码。
一个通用的RFID 应用系统的组成。
RFID 技术的早期应用是为了识别物品、计算数据。
例如,在物流配送系统中,当物品带上标签后,可以从一大批物品中快速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并统计数量;在门禁安检系统中,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统计出入人数。
条码射频技术作业

• 二: 条码管理疏忽 • 人为因素的疏忽,条形码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意摆放, 货物互相摩擦,条形码会被刮损,涂花。就比如暴力快递等。 • 天气,存放地点等环境因素,使得条码技术未能发挥自身应用效率。 • 解决方案: • 加强对条码的管理,通过对操作人员对条码技术使用的相关培训, 制定相关的流程,规范条码技术的使用操作,减少条形码的人为损坏 率。同时对存放条码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
新大陆NLS-HR200C条码扫描器,该手持式条码扫描器采用 了全球首创的新大陆解码芯片,可满足绝大多数一维条码 和二维条码的识读应用需求。读引擎核心技术,采用全球 首创的新大陆解码芯片。由本公司独立设计制造。包含光 学系统、光电耦合系统、图形数字化、编解码、图形处理 、嵌入式系统等一系列综合性技术。可识读全部国际标准 一维条码和主流二维码(QR Code,Data Matrix,PDF417 等),识读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通过本公司所提供 的应用配套
条码在仓储中应用的流程图
条码技术在物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条码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 二:条码管理疏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品的编码体系不完善
条码技术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一:条码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 对于条码的应用,我们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条码普及率较 低。条码技术的应用还未达到多样化,条码技术还需要应用于仓库管 理、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许多行业和领域,因此限制了条码技术在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灵活应用。 • 解决方案: •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条码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来 道宣传条码技术在各个行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力推广普及条码技术, 推动商业自动化,循序渐进,加强企业重视程度。注重发展条码技术 应用的多样化,加强条码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结合。
射频大作业

目录一、基于PSpice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 (2)1.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的设计理论 (3)2.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及仿真波形 (7)3.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114.单端二极管调幅 (15)5.单平衡二极管调幅电路 (19)6. 双回路平衡对消二极管调幅电路 (21)二、数字调制与解调的集成器件学习 (22)1.芯片简介 (23)2.基于CMX469A 的FFSK调制解调器设计与应用 (26)题目一:基于PSpice 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一.设计理论一般差动放大器结构如图所示, 其调幅原理可解释如下:当RE 较大时,V3管引入深度串联电流 负反馈,所以:20000.7()()E Q E Eu E I t I I t R R -=+∆=+为保证I0(t)≥0,应满足:20||Q Eu I R ≤ 由于ic1 、 ic2 与 u1呈双曲正切关系,即1112()(1)22()(1)22o C T o C TI t ui th U I t u i th U =+=-双端输出的差电流为112()2o C C o Tu i i i I t thU =-= 则双端输出电压121()()22o o L o L oQ L E T Tu u uu i Z I t Z thI Z th U R U =-=-=-+' 可见,由于输出电流和电压与u2成线性关系,故称u2输入通道为线性通道,而u1 通道为非线性通道。
若令u1=Um1cos ω1t 为载波, u2为调制信号,ω1>>ω2,则112()(cos )2mo oQ E Tu U i I th t R U ω=+根据u1幅度Um1不同,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1.Um1< UT = 26mV 。
因为1111cos 222mT T Tu u U tht U U U ω≈= 所以121()cos 2mo OQ E Tu U i I t R U ω=+io 中只含频率分量ω1和ω1±ω2 ,电阻负载下即可实现AM 调制 2. Um1> 4UT =100mV 此时近似有:故2212111()()444()(cos cos3cos5)35o OQ EOQ E u i I k t R u I t t t R ωωωωπππ=+⋅=+-+-⋅⋅⋅io 中包含的频率分量有:ω1,ω1±ω2 , 3ω1,3ω1±ω2 ,5ω1,5ω1±ω2 , ···。
射频课后答案

+ +
jZo jZL
tan(β l) tan(β l)
=49.9+45.53i
由 λ = vp / f =6cm,若 vp=0.77×C=2.31×108 m/s,则 f=3.85GHz
负载处的反射系数: Γ = ZL − Zo =0.365-0.141i ZL +Zo
VSWR = 1+ Γ =2.284 1− Γ
2.28 100Ω的微带线与一 75Ω线相连,确定Γ,SWR,反射功率的百分比,回波损耗,传 输功率的百分比和插入损耗。 解答:
根据定义:Z0=100Ω,ZL=75Ω。
反射系数: Γ = ZL − Zo =-0.143 ZL +Zo
1+ Γ
驻波比:VSWR =
=1.333
1− Γ
回波损耗: RL = −10 log Preflected Pincident
此处插入损耗也称为:Reflection Loss。反射造成的损耗。 根据 MathCAD 计算。
VSWR | Γ | Return Loss(dB) Refle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Reflection Loss(dB)
1.0
0.0000 infinite
由于形成驻波后相邻两个电压最小点之间的距离为 2.1cm,即半波长为 2.1cm。
由Γ
=
ZL − Zo ZL +Zo
,已知 Zo,求出Γ就可以计算出 ZL。
(1)求反射系数模值
由负载的 SWR 是 2.5,根据公式 SWR = 1+ Γ0 1− Γ0
, Γ0
= SWR −1 =0.429 1+ SWR
射频消融工作总结

射频消融工作总结
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肿瘤、心律失常和其他疾病。
这种技术通过向患处引入高频电流,产生热能来摧毁异常细胞。
在过去的几年里,射频消融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为医生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选择。
在射频消融工作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这种治疗。
然后,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等影像学技术来定位患处,并将射频探头引入患处。
一旦探头到位,医生会通过控制射频发生器来产生高频电流,将异常细胞加热至摧毁温度。
射频消融工作需要医生具备精准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影像学技术,准确地定位患处,并确保射频探头的准确放置。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工作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总结工作,医生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同时,总结也可以帮助医生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射频消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和临床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总结工作,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陈欣
学号:2013282120163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求解图22匹配路径的匹配电路参数。
若将并容串线方案在介电常数为4.2+0.163介质材料厚度为1.6mm ,导体带厚度为0.035mm 微带基板上实现,求各段微带线的宽度及长度值。
解:
用传输线实现L Z 至A 的移动,应该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并联短路的也可以,但其电长度会大于0.25。
用如图(1)所示电子smith 圆图,可知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长度为 (这里的λg 不是仅指在波导中的波长,是指在所有传输线中传输的波长),串联传输线的长度为0.158λ,并联传输线为0.089λ。
图1(图中1点为L Z ,3点为A ,4点为*
S
Z )
上面得到的是传输线的电尺寸,包括特性阻抗(50欧)及电长度。
还需要得到物理尺寸,包括宽度长度(注意不同传输线的物理尺寸不同)。
在TXLINE 软件中选择微带传输线,把板材参数设置好。
接下来由电参数特性阻抗及电长度求物理参数宽度及长度(介电系数为4.2+0.163 = 4.363) (1) 并联微带线参数
特性阻抗为50欧,频率为5GHz ,并联线的电长度前面求得为0.089,其对 应的角度为0.096*360=34.56 材料厚度为1.6mm ,导体带厚度为0.035mm
图2 并联微带线参数
可得到微带线宽度为3.2384mm,长度为3.0618mm。
(2)串联微带线参数
对应的角度为0.120*360=43.2其他参数不变,得到微带线宽度为3.2384mm,长度为3.8273mm。
图3串联微带线参数
2. 用特性阻抗50Ω的传输线给天线馈电,其驻波比及驻波相位分别是
3.0及10cm。
求此天线的输入阻抗。
设计匹配电路使天线与传输线达到匹配,并估计其带宽。
设工作频率为800+163 = 963MHz
解:工作频率为963MHz,则波长为:
8
6
310
31.15 96310
cm
λ
⨯
==
⨯
,则驻波相位10cm
对应的电长度为1010
0.321
31.15
λ
== 。
1)计算输入阻抗
如下图所示,点1为波节点,沿驻波比为3的圆逆时针走0.321个点长度到点2,点2即为负载(为天线)阻抗点,天线的输入阻抗:
2(60.162.0)
Z j
=+ Ω。
图4(图中1为波节点,VSMR = 3的圆过点3,点2即为天线的输入阻抗值,各点的值
均可在图左直接读到)
2)确定路径,并计算电感电容值
为实现天线与传输线的匹配,可采取并容串感的方案(路线为3—4—5), 根据Smith 圆图左上角的电路图,可以得到电感和电容的值为: 从点2开始,并联C = 3.0 pf 电容,到点3;
从点3开始,串联,L = 10.1 nH 的电感,到点4,完成匹配 3)根据品质因数计算带宽
在圆图的匹配路径上点3的节点品质因子最大为Q3 = 1.2,所以有载品质因子:3/20.6L Q Q ==,则可估计带宽为
0/1605L B f Q Mhz ==
3. 负载阻抗为(200+163)Ω,分别用二节,三节λ∕4阻抗变换器实现它与特性阻抗50Ω的传输线间的匹配。
匹配中保证带宽最宽,并比较只用一节时的带宽。
解:
1)单支节匹配
图5 单支节匹配
如上图所示,2点为200+163=363Ω的阻抗点,3点阻抗为50的阻抗点,匹配支节的特性阻抗为141Ω,路径上最大Q值为1.21
2)2支节匹配
图6 2支节匹配
如图6,点1为200Ω的阻抗点,点3为50Ω的阻抗点。
匹配过程中,关键在于调节两个支节的特性阻抗,使Q的最大值相等,点1到点2匹配支节的特性阻抗为230Ω,点2到点3匹配支节的特性阻抗为81Ω,路径上最大Q值为0.55至0.60之间
3)3支节匹配
图7 3支节匹配
同理得到3支节匹配时的参数,如图7。
特性阻抗分别为265Ω、124Ω、65Ω,Q值约为0.34,带宽是单支节匹配时的三倍多。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匹配器件越多,带宽越宽。
第二章 网络理论
4.用MATLAB 编程对上次作业中的匹配电路实现ABCD 参数矩阵连乘,求匹配电路的带宽,并与由节点品质因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上次作业:天线是作为负载与特性阻抗50Ω的传输线连接,在传输线上测得驻波比及驻波节点相位分别是3.0及10cm 。
求此天线的输入阻抗。
设计匹配电路使天线与传输线达到匹配,并估计其带宽。
设工作频率为800+197MHz=897MHz) 解:
串联电感的转移参量为:1101jwL A ⎛⎫
= ⎪⎝⎭
,并联电容的转移参量为:2101A jwC ⎛⎫= ⎪⎝⎭,则匹配网络的转移参量矩阵为:21211w LC jwL A A A jwC
⎛⎫-==
⎪⎝⎭。
根据转移参量的定义,122
122
V aV bI I cV dI =+⎧⎨=+⎩,此时天线输入阻抗即为网络的负载,
前面求出为2(50.857.8)Z j =+ Ω,可求得匹配网络的输入阻抗为:
212222112222(1)1
V aV bI aZ b w LC Z jwL
Z I cV dI cZ d jwCZ ++-+====
+++。
其中,电容C 为3.1pF ,电感L 为9.2nH 。
匹配网络的输入阻抗与输入端的反射系数为11C
C
Z Z Z Z -Γ=+。
根据以上内容给出matlab 程序如下:
%---------------------------------------------------- %绘制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 Z=60.1+i*62.0; L=9.2e-9; C=3.1e-12;
w=logspace(8,10,10000);
Z1=((1-w.^2*L*C)*Z+i*w*L)./(i*w*C*Z+1); r=(Z1-50)./(Z1+50); figure(1);
plot(w/(2*pi),abs(r));grid on ; xlabel('频率(hz)'); ylabel('反射系数'); figure(2);
VSWR=(1+abs(r))./(1-abs(r)); plot(w/(2*pi),VSWR);grid on ; xlabel('频率(hz)'); ylabel('驻波比');
%----------------------------------------------------
图1 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用Matlab绘得 模值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易得,若以反射半功率点为带宽的定义(此时对应的反射系数Γ=0.707),得到带宽为1502MHz,这与用节点品质因子得到的结果1605MHz差距不是很大。
若以驻波比小于1.5为带宽进行定义,得到带宽为(1091-802)=289MHz,如图2所示。
图2 驻波比随频率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