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练习作业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免疫调节有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免疫调节有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免疫调节有解析1.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木糖丸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置抗原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答案:选D〝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小儿麻木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置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那么是第二道防线。

2.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热情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答案:选B艾滋病可经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达。

3.疫苗作为抗原性物质初次进入人体时惹起的反响是()A.浆细胞增殖分化B.淋巴因子与其结合C.记忆细胞增殖分化D.B细胞增殖分化答案:选D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错误;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结合,B错误;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发作在二次免疫进程中,C错误;疫苗作为抗原性物质初次进入人体时,会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构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D正确。

4.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作进程的图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区分为淋巴因子和抗体B.细胞一必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才干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C.当自身发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惹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响D.注射疫苗后可抚慰机体发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答案:选C剖析图示可知:细胞一为B细胞,细胞二为记忆T细胞,细胞三为记忆B细胞,细胞四为浆细胞。

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为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②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A项正确;细胞一即B细胞,必需在抗原和物质①(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干增殖分化成细胞四(浆细胞)和细胞三(记忆B细胞),B项正确;当自身发生的物质②(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惹起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C项错误;注射疫苗后可抚慰机体发生记忆细胞(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记忆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在二次免疫反响中发扬重要作用,D项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课---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课---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细胞免疫
4、免疫的功能:阻挡病原体
识别病原体
清除、消灭病原体
要点二、 免疫系统的组成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要点诠释: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淋巴干细胞,经生长、发育、分化,
最后形成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胸腺依赖型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淋巴干细胞中的一部分随 血流进入胸腺,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成熟后转移到外周各种淋巴器官或组织,如淋 巴结、扁桃体、脾等处,T 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 淋巴细胞(骨髓依赖型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淋巴干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的,成熟后转移至外周各种淋巴器官或组织,B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物质基础
特点 联系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淋巴细胞)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出现快,范围广,时间短,比较稳定,强度弱 出现慢,时间长,针对性强,作用强度大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进入机体的抗原,如果不经过吞噬细胞的
加工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就不会发生
高中生物必修课---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
(含答案解析)
【学习目标】
1、说出免疫的概念和三道防线
2、(重点)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免疫概念和三道防线【高清课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00:37~07:52)
1、免疫的概念: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稳
促进 B 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 D 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6: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6:2.4 免疫调节(Ⅰ)

免疫调节(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菌感染C.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2.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下列对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作用于靶细胞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D.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中的病毒死亡3.下列关于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5.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6.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7.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3: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3:2.4 免疫调节(Ⅰ)

免疫调节(Ⅰ)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若抑制T细胞的发育,受影响的只是细胞免疫D.B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6.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是一种名为MERS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MERS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经MERS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D.人体对MERS病毒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7.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8.如图为人体某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产生抗体的是细胞③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C.细胞①和细胞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9.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10.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增加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2: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2:2.4 免疫调节(Ⅰ)

免疫调节(Ⅰ)1.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

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A.①B.②C.③D.④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过强B.自身免疫疾病是因为机体免疫清除功能过强C.肿瘤的出现是因为机体免疫监控功能过强D.器官移植失败是因为机体免疫监控功能过强5.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仅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①和抗体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病属于过敏反应D.该病患者体内,激素B含量偏低,激素A含量偏高6.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C.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剌激后可分化成效应T细胞D.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7.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胃液中的盐酸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C.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些病原体起作用8.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9.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1: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1:2.4 免疫调节(Ⅰ)

免疫调节(Ⅰ)一、单选题1.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清除体内外毒素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产生过程不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C.进入人体的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D.外毒素在鼠疫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2.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和3均起源于淋巴干细胞B.细胞1~5中都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1~5均能识别抗原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4.注射疫苗通常可以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在疫苗注射后的有效期内,当相应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产生这些抗体的细胞直接来源于()A、浆细胞的分裂B、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C、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D、T细胞的分裂分化5.人体中,一经发挥作用就被灭活或降解的一组物质是()A.tRNA、mRNAB.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C.抗体、载体D.解旋酶、血红蛋白6.以下过程不属于免疫的是()A.泪液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B.皮下注射乙肝疫苗C.婴儿通过吮吸乳汁获得抗体D.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②③⑤⑥B.①④⑤⑦C.①②④⑤D.③④⑥⑦8.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9.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A.病原体B.抗原C.抗体D.记忆细胞10.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免疫调节》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免疫概念、了解免疫系统结构,通过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本次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免疫调节》相关章节内容,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反应的分类及作用机制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免疫相关案例(如疫苗接种、过敏反应等),分析其背后的免疫学原理,并撰写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

3. 实验操作: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利用实验器材模拟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过程,或通过制作细胞模型来理解细胞免疫的机制。

4. 互动讨论:学生需与同学或家长进行一次关于免疫调节的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包括对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免疫系统健康等话题。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

2. 案例分析报告需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深入,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500字。

3. 实验操作部分要求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附上必要的图片或视频作为佐证。

4. 互动讨论部分要求记录完整,体现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免疫调节的全面认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和正确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讨论的全面性。

3. 作业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2.4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2.4 免疫调节

第一节免疫调节A级——基础巩固1.淋巴细胞起源于(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3.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

A.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B.都参与特异性免疫C.都能攻击被感染的细胞 D.遗传信息不同4.当过敏原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5.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6.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7.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浆细胞是具免疫效应的细胞,但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D.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8.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HIV感染人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9.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的变化。

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血细胞 D.记忆细胞10.新华网2010年11月29日电:卫生部通报中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时指出,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

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热情拥抱 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填空题1.下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A.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D.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答案A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都是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B细胞都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答案A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A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髄中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很多体细胞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3.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编码抗体的基因C.淋巴因子D.溶菌酶答案B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编码抗体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题型二免疫防卫的三道防线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B.皮肤C.体液中的溶菌酶D.淋巴因子答案B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因此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C不符合题意;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符合题意;淋巴因子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5.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和泪液的杀菌作用,在生物学上叫做()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故泪液、胃液和唾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6.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黏膜起保护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答案C解析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符合题意;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7.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A.皮肤将病毒、病菌阻挡在体外B.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体液中的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皮肤将病毒、病菌阻挡在体外,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杀灭细菌,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C不符合题意;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符合题意。

题型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较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答案C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但针对性强,D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答案D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由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A、B、C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由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参与的免疫。

题型四体液免疫的过程10.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B.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答案C解析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A正确;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C错误。

11.当某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答案D解析当某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吞噬细胞可对其吞噬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初次免疫过程中体内还没有记忆细胞,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12.如图是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免疫应答某个过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代表浆细胞,可增殖并分泌抗体B.b代表抗体,可与相应抗原结合C.c代表抗原,也就是H7N9禽流感病毒D.图示是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a代表浆细胞,可分泌抗体,但没有增殖能力,A错误;b代表抗体,可与相应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B正确;c代表抗原,也就是H7N9禽流感病毒,C正确;图示过程有抗体参与,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过程,D正确。

13.下图是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甲、乙、丙都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B.细胞甲只能接受一种特异性抗原的刺激C.细胞甲、乙、丙含有基因种类相同,表达基因相同但功能有差异D.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可直接促进抗原A降解消除答案B解析细胞甲、乙、丙依次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其中B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浆细胞没有增殖分化的能力,A错误;细胞甲接受了抗原A的刺激,就不能再接受抗原B的刺激,即细胞甲只能接受一种抗原的刺激,B正确;细胞甲与细胞丙表达的基因不同,功能存在差异,C错误;细胞乙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题型五二次免疫过程14.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答案A解析在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所以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再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产生抗体的浓度高,A 正确。

15.二次免疫中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记忆细胞C.效应T细胞D.浆细胞答案D解析二次免疫是指同种抗原侵入机体后刺激原有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从而合成分泌大量抗体,所以能直接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16.当细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免疫过程是()A.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B.B细胞→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C.记忆细胞→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答案D解析当细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与外毒素结合,D正确。

17.(2015·天津高考)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第一次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变异是不定向的,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定向的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 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

18.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

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是________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__。

(3)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

(4)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答案(1)体液(2)B淋巴因子(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4)bcd(5)⑥⑧⑨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解析据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此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

(1)因为图中有抗体产生,所以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

(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c是B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3)浆细胞产生的物质为抗体,抗体为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即b、c、d。

(5)预防接种后,当相同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图中⑥⑧⑨。

二次免疫跟初次免疫相比,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以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易错题型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19.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C.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答案D解析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属于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