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高效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掌握基础知识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二)研读分析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悬念→结局(技巧)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预习导学方案整体感知:(/programs/view/iT0ttKGAjwA/)预习达标检测:【必做题】1、解决字词障碍(1)给加横线字注音撬开()煞白()诧异()牡蛎()()别墅()褴褛()()女婿()嘟哝()()(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Jié( )据zhàn ( )桥阔chuò()zāota( ) 手pà( )(3)解释词语拮据褴褛阔绰恭维张皇端详十拿九稳与日俱增狼狈不堪【选做题】:在文中标出下列语句,并反复朗读,。

1.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2.①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②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3.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4.①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②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5.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学习资源库】1.文学常识(/writer/8467.html)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

他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

他以《羊脂球》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15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15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15我的叔叔于勒1.多角度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本文构思之巧妙。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把握文本主题,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目标导学二:梳理小说情节1.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

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于勒形象】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2.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分析菲利普形象】3.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

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

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哪些作用?5.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分析“我”的形象】6.“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我的叔叔于勒》原创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原创导学案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九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我的叔叔于勒编写者:编审者:第一课时【学习导言】亲情本是血浓于水的关系,给人以关爱和温馨。

然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却把我们带到了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社会,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小市民的生活,体验当时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

让我们随大师一起,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线索,赏析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读读资料、抄抄写写、想想写写、评改订正【读读课文】我把课文读了()遍,读通了课文。

【读读资料】1.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有《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一生》等。

本文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学法指导:欣赏小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赏析情节;二是评价人物;三是品味语言;四是赏析技巧。

【抄抄写写】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拮据..()()栈.桥()阔绰.()煞.白()牡蛎..()()别墅.()狼狈.()..()()褴褛【想想写写】1.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我认为是本文的主人公,我的理由是。

2.读完文章后,我的感悟是:。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评改、订正。

(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课内对话:读读说说、读读理理【读读说说】初读——把握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我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复述时应注意在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个阶段人物的不同表现。

)2.这个故事让我感慨良多,学会了很多,我将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和同桌进行交流。

【读读理理】品读——理清情节1.课文中出现了众多人物,谁应该是本文的主人公?把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读完课文,我发现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完全不同,单是对于勒的称呼就五花八门,①从文中划出这些不同的称呼,想一想,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不变的又是什么?对此我们该作何评价?(和组内成员讨论,把自己小组的评价总结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5《我的叔叔于勒》(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5《我的叔叔于勒》(含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 别墅() 褴褛() 阔绰() 糟蹋()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端详:十拿九稳:褴褛:与日俱增:张皇:狼狈:阔绰:迟疑不决:莫名其妙:3.作者简介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2.朗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3.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深层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理解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语言品析(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几句话是否罗嗦?应怎样理解?(2)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四拓展延伸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1.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15 我的叔叔于勒 导学案

15 我的叔叔于勒 导学案

15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1515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环节环节11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课题课题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课型课型新授课新授课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课时课时分配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让学生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重点)2.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3.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重点)课课前前预预习习作者作者简介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他于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10年间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俊友),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写作写作背景背景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译本改写的。

其创作是源于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读准读准字音字音蚝ho拮据ji栈桥zhn煞白sh糟蹋(t)牡蛎ml别墅sh撬开qio赔偿(chn)诧异(ch)赚钱(zhun)褴褛lnl阔绰chu永不变更(n)辨清辨清字形字形理解理解词语词语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或装卸货物用。

糟蹋这里是随意浪费的意思。

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褴褛(衣服)破烂。

人教九年级上册(部编)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上册(部编)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课题15.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时间助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曲折的情节,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对反映主题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

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对反映主题的作用。

难点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学习过程学(教)记录【自助学习】(我尝试自学)1、走近莫泊桑: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皱纹()褴褛()阔绰()女婿()嘟哝()3、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挣钱挣扎挣脱挣开B、煞白煞有介事煞风景恶煞C、蛋壳蛎壳金蝉脱壳地壳D、万象更新变更新旧更替4、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线字有误的一项是()A、大事渲染(作)相时而动(看,观察)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缄默(封口)C、莫名其妙(没有人)与日俱增(一起)D、弄性尚气(注重)动辄(就)5、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①、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②请你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互助探究】(我参与互研)1、跳读课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再读文章,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说说你的看法。

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补助练兵】(我能用新知)阅读“我看了看他的手……以免再遇见他”,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2、母亲的性格特征是:3、选文倒数第二段属于描写,作用是4、菲利普夫人没有再往下说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共助反馈】(我能够达标)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知识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 (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 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 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 的叔叔于勒》。
(用两种颜色的粉笔板书:好心人正直的人贼) 4、为什么要躲开于勒?(因于勒没钱生活,恐怕他再来吃他们。) 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中起关健作用的是什么?(生答:钱。)对,(板书:钱)从 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主人公心中钱比亲人重要,他们只是为了钱。
(六)、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具体、生动的性格。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 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知识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谈出自己的新见解来。
教育目标:教学生正确对待金钱,体味人性的重要。
重点难点:
1、理解人物性格。 2、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策略方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 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 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 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160页,这个故 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我的叔叔于勒高效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预习导学【知识链接】——作者•背景: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导、鼓励下,很早就开始学习写作。

1870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巴黎学法律。

不久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

战后长期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小职员。

莫泊桑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人,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

187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羊脂球》,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他共写了20O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政治和时事评论。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有《菲菲小姐》《米龙老爹》《项链》《骑马》《绳子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等名篇传世。

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特别是短篇小说。

一方面,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他善用洗练的笔墨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本篇小说1883年8月7日首次发表于巴黎《高卢工人报》,后来收录在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菲利普家的故事。

第一课时一、自主先学1、小说的三要素是、、。

2、小说的情节由、、和构成。

3、注音写字:拮据()()栈桥()煞白()阔绰()褴褛()()撬开( ) 流氓()计较()糟蹋()牡lì()别shù()chà()异二、合作助学——梳理情节。

1、快速浏览全文,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_ _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_ _ 于勒。

(这一部分加入了对于勒过去情况的叙述,属于叙述中的叙方式;第七段暗示了小说的环境。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_ _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_ _ 于勒。

盼望于勒赞美于勒插叙社会环境巧遇于勒躲避于勒2、根据上题填写的动词,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3、你认为能够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有哪些特点,结合本文的例子来谈一谈。

我认为能够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有的特点,比如说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可以从小说情节的悬念、巧合、对比等手法及张驰有致的节奏等方面来体会本文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的特点。

)三、质疑问学。

文中有两处环境(景物)描写,比较一下两处描写各有何作用?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害怕穷水手于勒来“吃”他们,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时,他们前面的景色变得阴郁沉重了。

紫色的阴影语义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又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

(主要答出“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即可)四、检测促学。

.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花了哥哥很多钱→国外发了财→穷困地回到法国。

相对于于勒的这种变化,他兄嫂的态度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B )A.盼望→恐怖→恐怖B.恐怖→希望→恐怖C.失望→希望→盼望D.失望→希望→恐怖五、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积累与运用”部分2、熟读课文,预习文中人物描写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请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小说中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性格。

一、自主先学按顺序从文中找出关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并简要分析,填写下表二、合作助学——人物形象分析。

1、从菲利普、克拉丽丝、我、于勒四人中任选一人,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要求:用“我从文中的地方看出是一个的人,这里作者运用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或形象)。

”的句式来说。

菲利普夫妇的共性:虚伪,爱慕虚荣,惟利是图,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

(普夫妇的种种做法,是自私自利,冷酷的表现,是可憎可鄙的。

但他们也是他们所处那个社会制度的受害者。

)克拉丽丝:比丈夫更精明,泼辣,冷酷,有心计。

于勒:年轻时不会过日子,糟蹋钱,自作自受。

但他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在美洲发财后写信愿赔偿哥嫂损失,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破产后也没有回到哥嫂身边成为他们生活的负担。

于勒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他生活在那样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里,令人同情。

“我”(约瑟夫):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2、从以上人物分析中,你能总结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吗?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三、检测助学——小练笔想像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请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

四、质疑问学——讨论主人公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于勒还是约瑟夫?为什么?(提示:判断一个人物是否是主人公,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一般认为是菲利普夫妇,也可认为是于勒,言之成理即可。

五、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2、菲利普夫妇身上除了自私冷酷外,究竟有没有一两点闪光点?如果你身边也有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应如何看待他们?3、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穷亲戚,你应该怎样对待他?第三课时三、质疑问学——主旨理解。

关于本文有四种主题说。

请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a“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c“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d“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我的观点:(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小说通过对菲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塑造了两个冷酷无情的小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性格,从而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四、检测促学。

1、中菲利普“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唉”是深深叹息,表现了菲利普每次迎接于勒都扑空时的焦急、望的情绪。

B.“竟”这个副词表达了菲利普时刻准备和于勒一朝重逢而喜出望外的心情。

C.这句话表现了菲利普盼望弟弟归来,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早日团圆的急切心情。

D.这句话暴露了菲利普急切盼望于勒能为他家带回一大笔钱,从而彻底改变他家的拮据生活的心理。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说出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表现菲利普语无伦次,惊恐而绝望的心理_______。

五、作业:1、菲利普夫妇身上除了自私冷酷外,究竟有没有一两点闪光点?如果你身边也有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应如何看待他们?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穷亲戚,你应怎样对待他?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