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项训练(三)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

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

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

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

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

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

散文阅读专题三:概括内容要点-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散文阅读专题三:概括内容要点-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 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 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 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 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概括文本主旨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 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 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 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能力
典型例题:李万华《雨水》
整体内容概括“三方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即抓住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 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 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 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 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 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三:概括内容要点
考情分析
“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 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 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 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 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 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穑(二)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专题三 散文一测(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专题三  散文一测(解析版)

专题三散文专题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胡博士张中行胡博士是个有大名的民国人物。

在手持玉帛的人们的眼里是这样,在手持干戈的人们的眼里似乎尤其是这样。

可是以他为话题却很不合适。

一是他的事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不用说了,其后,作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渡海峡东行,作院长、大使等等。

二是关于学术成就:他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问,大兼早直到老庄和孔孟,小(按旧传统说)兼晚直到《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所谓文献足征。

但是不管谈哪方面,都会碰到评价问题。

向一方偏,站在另一方的人们不能容忍。

居中,两方都会斥为骑墙派,总之将是费力不讨好。

不得已,只好谈一些琐屑。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已经是老人物了。

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

永远是“学士头”,永远穿长袍。

总之,以貌取人,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心里口中却有不少来自异国的东西。

初露锋芒是破蔡元培校长的《石头记索隐》。

说蔡先生那里是猜谜,经不住科学方法的事实一撞。

胡博士这篇《<红楼梦〉考证》后,大家对索隐派的猜谜没有兴趣了,改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脂砚、敦敏等。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主要原因自然是笔勤,并触及当时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学革命。

还有个原因是他长于社交。

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

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

这样,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有个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上课,要待客,要复信,要参加多种社会活动,还要治学,写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

可是看见他,又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

他是个聪明有趣的人,记得有次谈某年清华大学请他当校长,他回电说:“干不了,谢谢!”以下他加个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电报费字,诸位看,这用白话,五个字不是也成了吗?”谈“外面儿”难免近于虚浮,一个常会引起的联想是风流人物容易风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二美好人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主题突破主题二美好人性

主题二美好人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太阳雨林清玄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要回家做晚餐,母亲快乐地用半月形的小刀把芋梗采下,我蹲在一旁看着,想起芋梗油焖豆瓣酱的美味。

突然,为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

我站起来,望向雷声的来处,发现天空那头的乌云好似听到了召集令,同时向山头的顶端奔跑去集合,密密层层地叠成一堆。

雷声继续响着,仿佛战鼓频催,一阵急过一阵,忽然,将军喊了一声:“冲呀!〞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撒豆成兵一样。

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

平常我听到大雷声都要哭的,那一天却没有哭,就像第一次被鹅咬到屁股,意外多过惊慌。

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她淡淡地说:“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有如机枪掠空,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那雨滴打在身上,微微发疼。

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

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金线,真是美极了。

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不慌不忙地继续把未采收过的芋梗采收完毕。

记得她曾告诉我,如果不把粗的芋梗割下,包覆其中的嫩叶就会壮大得慢,在地里的芋头也长不坚实。

把芋梗用草捆扎起来的时候,母亲对我说:“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作日头雨,也叫作三八雨。

〞接着,她解释说:“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

〞我们在田里对话就像家中一般平常,几乎忘记是站在庞大的雨阵中,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了,说:“打在头上会痛吧!〞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我随着母亲沿田埂走回家,看到充沛的水在旗尾溪里奔流,可见这雨虽短暂,是多么巨大。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专题练 散文阅读 4篇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专题练 散文阅读 4篇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专题练散文阅读 4篇近来我忙得出奇,仿佛看见一些动物的身影,它们的神情和我自己颇为相似。

人兽不分,这是忙的罪过。

我曾经想过要随遇而安,不谄媚,忙碌也不抱怨。

我已经做到了不谄媚,但无论如何我不能接受忙碌。

这并不是因为我想偷懒。

事实上,真正的工作虽然会让人流汗如浆,但并不会感到苦。

相反,如果是不喜欢的工作,却又不得不做,那么就会让人感到忙碌,头疼不已。

圣人XXX终日奔波,但他从容不迫,因为他为真理而忙碌。

我自己也是如此,当我写《离婚》的时候,虽然原本想在六月初开始动笔,八月十五交卷,但当我开始写的时候,天气异常炎热,我暗自发誓不好受。

但是,当我写了两段之后,虽然汗水不断,但我并不觉得难受。

七月十五日,我居然完成了十二万字的写作。

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

我不是圣人,但我知道真正的忙碌和虚假的忙碌之间的区别。

真正的忙碌,比如写情书,种地,发现九尾彗星,或在灵感的驱使下写诗作画,虽然会废寝忘食,但并不会感到苦。

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和文化。

在这样的忙碌中,人们会忘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中想着工作,梦中也是工作。

这样一来,金钱和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就不再重要了。

心中充满了工作,同时也被工作洗净,手脚越忙碌,心中越安宁,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圣人。

情书往往会成为真正的文学,因为它们涉及到情感。

虚假的忙碌,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上却会让人麻木,导致文化的退步。

这是因为这种忙碌没有意义,大家并不愿意做这些事情,但却不得不去做。

在这种忙碌的情况下,人们像机器一样工作,疲惫不堪,或者只是半饱半睡。

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

这种忙碌会让人的心灵死去,身体也不见得健康。

它让人讨厌工作,不得不想尽办法去偷懒。

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忙碌着,但所有的工作都不是我喜欢的。

我不得不去做这些工作,因为我需要那个饭碗。

如果我不努力工作,那个饭碗就会“啪”的一声摔碎在地上!我必须努力工作,因为那个饭碗对我来说是一个高尚的目标!看看现在的世界,它不就是一个饭碗文明吗?1.A项不正确,因为文章并没有明显表达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而是在文章中探讨了“忙”的本质和价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归于泥土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土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土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土生分了,故土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土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土的存在。

故土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地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辞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土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三)(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智慧的诞生□周国平①在世人眼里,哲学家是一种可笑的人物,每因其所想的事无用、有用的事不想而加嘲笑。

有趣的是,当历史上出现第一个哲学家时,这样的嘲笑即随之发生。

柏拉图记载:“据说泰勒斯仰起头来观看星象,却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温顺的色雷斯侍女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的一切。

”②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由一个美丽温顺的女子来嘲笑哲学家的不切实际,倒是合情合理的。

这个故事必定十分生动,以致被若干传记作家借去安在别的哲学家头上,成了一则关于哲学家形象的普遍性寓言。

③事实上,早期哲学家几乎个个出身望族,却蔑视权势财产。

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拒绝王位,阿那克萨戈拉散尽遗产,此类事不胜枚举。

德谟克利特的父亲是波斯王的密友,而他竟说,哪怕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做波斯王好。

④据说“哲学”(philosophia)一词是毕达哥拉斯的创造,他嫌“智慧”(sophia)之称自负,便加上一个表示“爱”的词头(Philo),成了“爱智慧”。

不管希腊哲人对于何为智慧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爱智慧胜于爱世上一切却是他们相同的精神取向。

在此意义上,柏拉图把哲学家称作“一心一意思考事物本质的人”,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是一门以求知而非实用为目的的自由的学问。

遥想当年泰勒斯因为在一个圆内画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欢庆,毕达哥拉斯因为发现勾股定理而举行百牛大祭,我们便可约略体会希腊人对于求知本身怀有多么天真的热忱了。

这是人类理性带着新奇的喜悦庆祝它自己的觉醒。

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人的爱智精神仍有辉煌的表现。

当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城的时候,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潜心研究一个图形。

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

军人要带他去见罗马统帅,他请求稍候片刻,等他解出答案,军人不耐烦,把他杀了。

剑劈来时,他只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⑤凡是少年时代迷恋过几何解题的人,对阿基米德大约都会有一种同情的理解。

刚刚觉醒的求知欲的自我享受实在是莫大的快乐,令人对其余一切视而无睹。

当时的希腊,才告别天人浑然不分的童稚的神话时代,正如同一个少年人一样惊奇地发现了头上的星空和周遭的万物,试图凭借自己的头脑对世界作出解释。

不过,思维力的运用至多是智慧的一义,且是较不重要的一义。

神话的衰落不仅使宇宙成了一个陌生的需要重新解释的对象,而且使人生成了一个未知的有待独立思考的难题。

至少从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人们更多地把智慧视作一种人生觉悟,并且相信这种觉悟乃是幸福的唯一源泉。

⑥苏格拉底,这个被雅典美少年崇拜的偶像,自己长得像个丑陋的脚夫,秃顶,宽脸,扁阔的鼻子,整年光着脚,裹一条褴褛的长袍,在街头游说。

走过市场,看了琳琅满目的货物,他吃惊地说:“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用不着的!”⑦是的,他用不着,因为他有智慧,而智慧是自足的。

若问何为智慧,我发现希腊哲人们往往反过来断定自足即智慧。

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自觉限制对于外物的需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人已被神遗弃,全能和不朽均成梦想,惟在无待外物而获自由这一点上尚可与神比攀。

苏格拉底说得简明扼要:“一无所需最像神。

”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王既无恒产,又无妻室,全身心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

亚里士多德则反复论证哲学思辨乃惟一的无所待之乐,因其自足性而成为人惟一可能过上的“神圣的生活”。

⑧但万事不可过头,自足也不例外。

犬儒派哲学家偏把自足推至极端,把不待外物变成了拒斥外物,简朴变成了苦行。

最著名的是第欧根尼,他不要居室食具,学动物睡在街面,从地上拣取食物,乃至在众目睽睽下排泄。

自足失去向神看齐的本意,沦为与兽认同,哲学的智慧被勾画成了一幅漫画。

当第欧根尼声称从蔑视快乐中所得到的乐趣比从快乐本身中所得到的还要多时,再粗糙的耳朵也该听得出一种造作的意味。

难怪苏格拉底忍不住要挖苦他那位创立了犬儒学派的学生安提斯泰说:“我从你外衣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

”⑨学者们把希腊伦理思想划分为两条线索,一是从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犬儒派到斯多噶派的苦行主义,另一是从德谟克利特、昔勒尼派到伊壁鸠鲁派的享乐主义。

其实,两者的差距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大。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把灵魂看作幸福的居所,主张物质生活上的节制和淡泊,只是他们并不反对享受来之容易的自然的快乐罢了。

至于号称享乐学派的昔勒尼派,其首领阿里斯底波同样承认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带来快乐,而财富本身并不值得追求。

当一个富翁把他带到家里炫耀住宅的华丽时,他把唾沫吐在富翁脸上,轻蔑地说道,在铺满大理石的地板上实在找不到一个更适合于吐痰的地方。

垂暮之年,他告诉他的女儿兼学生阿莱特,他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乃是“不要重视非必需的东西”。

⑩对于希腊人来说,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以寻求智慧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质言之【注】,乃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相信这个道理千古不易。

一个人倘若不能从心灵中汲取大部分的快乐,他算什么哲学家呢?【注】质言之:直截了当地说。

1.下列对作品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德谟克利特的父亲说,哪怕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做波斯王好。

这句话表明早期哲学家热衷求知,蔑视权势。

B.阿基米德的临终话语“不要踩坏我的圆!”道出哲学家爱智慧胜过爱生命的精神追求。

C.苏格拉底的感慨“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用不着的!”道出哲学家对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艳羡。

D.“哲学的智慧被勾画成了一幅漫画”,采用明喻修辞,意在讽刺犬儒派哲学家歪曲哲学智慧的勾当。

E.“我从你外衣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一针见血,辛辣地讽刺犬儒派哲学家以苦行来沽名钓誉的行径。

解析:C.应是“鄙弃”而非“艳羡”;D.应是暗喻而非明喻。

答案:CD2.“泰勒斯仰观星象”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家形象的普遍寓言?请结合文章思想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泰勒斯仰观星象却跌倒在井里,表明哲学家以求知为快乐,爱智慧胜过爱功利,这反映了哲学家的普遍特质;泰勒斯受到侍女的嘲笑,表明世人并不理解哲学家的精神追求,因为他们生活在物质和功利的世界当中,泰勒斯的遭遇反映了哲学家的普遍境遇。

3.哲学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求知以获取心灵的快乐。

②智慧是一种人生觉悟,而这种觉悟能获得幸福。

③自足即智慧。

自觉限制对于外物的需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④万事不可过头,中庸是重要的智慧。

4.(节点能力对应题)本文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化散文,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哲理,读来却饶有情趣,试对文章的趣味性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讲述故事以增加趣味,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讲述了泰勒斯仰观星象的故事,勾勒出哲学家的一般形象,总领下文。

文章中间还讲述了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第欧根尼、阿里斯底波的故事,他们的特立独行,奇言妙语,精警动人,启人哲思。

②概述事例以增强具体感和可读性。

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既使观点得到有力论证,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③描述人物以增强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六段对苏格拉底的外貌作了详细的描述,使我们对这个形同乞丐的哲学家印象深刻,也反衬出哲学家心灵世界的富有和精神境界的崇高。

④语言富有魅力。

如第五段开头一句“凡是少年时代迷恋过几何解题的人,对阿基米德大约都会有一种同情的理解”,亲切有味;第八段“哲学的智慧被勾画成了一幅漫画”含蓄有味,“我从你外衣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一针见血。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紫茉莉林清玄①我对那些接着时序在变换着姿势,或者是在时间的转移中定时开合,或者受到外力触动而立即反应的植物,总是保持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

②那种在园子里的向日葵或是乡间小道边的太阳花,是什么力量让它们随着太阳转动呢?难道只是对光线的一种敏感?像平铺在水池的睡莲,白天它摆出了最优美的姿势,为何在夜晚偏偏睡成一个害羞的球状?而昙花正好和睡莲相反,它总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张开笑颜,放出芬芳。

夜来香、桂花、七里香,总是愈黑夜之际愈能品味它们的幽香。

还有含羞草和捕虫草,它们一受到摇动,就像一个含羞的姑娘默默地颔首。

还有冬虫夏草,明明冬天是一只虫,夏天却又变成一株草。

③在生物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解释这些植物变异的一个经过实验的理由,这些理由对我却都是不足的。

我相信在冥冥中,一定有一些精神层面是我们无法找到的,在精神层面中说不定这些植物都有一颗看不见的心。

能够改变姿势和容颜的植物,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紫茉莉花。

④我童年的家后面有一大片未经人工垦殖的土地,经常开着美丽的花朵,有幸运草的黄色或红色小花,有银合欢黄或白的圆形花,有各种颜色的牵牛花,秋天一到,还开满了随风摇曳的芦苇花……就在这些各种形色的花朵中,到处都夹生着紫色的小茉莉花。

⑤紫茉莉是乡间最平凡的野花,它们整片整片的丛生着,貌不惊人,在万绿中却别有一番姿色。

在乡间,紫茉莉的名字是“煮饭花”,因为它在有露珠的早晨,或者白日中天的正午,或者是星满天空的黑夜都紧紧闭着;只有一段短短的时间开放,就是在黄昏夕阳将下的时候,农家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像突然舒解了满怀心事,快乐地开放出来。

每一个农家妇女都在这个时间下厨做饭,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