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合集下载

新加坡国家

新加坡国家

新加坡国家新加坡国家,简称新,位于东南亚的马来亚半岛南端,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国家。

虽然它的面积只有约700多平方公里,但它的经济实力却相当强大。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国家的概况、历史、政府体制、经济发展、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以展现这个特殊国家的魅力。

新加坡国家成立于1965年,原为英国殖民地。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国家以其高度有效的政府、清廉的治理和先进的基础设施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国家的政府体制为共和制,实行议会制民主体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公民普选产生。

总理是政府的首脑,由议会选择。

新加坡的政治体系相对稳定,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经济发展是新加坡国家的一大特点。

尽管资源匮乏,但新加坡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和物流业等独特的产业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新加坡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

教育是新加坡国家的重要支柱之一。

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教育事业。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综合能力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技能和品德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化方面,新加坡国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新加坡国家庆典和传统节日是展示多元文化的重要场合,各种宗教和文化的庆典活动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新加坡国家虽然面积小,但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教育完善和文化多元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的瞩目焦点。

作为一个富裕和创新的国家,新加坡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加坡国家将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加坡国情介绍

新加坡国情介绍

新加坡国情介绍新加坡,正式名称为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的城市国家。

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但它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社会使其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商业和旅游中心。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的地理特点、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特点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海峡中,三面环海。

它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东对马六甲海峡,南濒新加坡海峡,西隔柔佛海峡与巴生港相望。

虽然国土面积很小,只有725.7平方公里,但新加坡却是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航运和航空枢纽之一。

政治体制新加坡是一个议会制的共和国,政治体制基于议会制民主制度。

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公民选举产生。

实际上,新加坡的政治权力集中在总理和内阁手中。

由于执政党长期执政,被认为是亚洲的一党制国家。

经济发展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金融体系。

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制造业、航运业、金融业和旅游业。

近年来,新加坡还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的全球经济变化。

社会文化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它的社会结构由来自不同族裔的人民组成,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族裔。

这种多元文化的特点对于新加坡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新加坡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但多数人民仍使用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

由于多元文化的存在,新加坡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节日。

华人春节、马来人开斋节、印度人屠妖节等各种传统节日都在新加坡得到庆祝和尊重。

新加坡还有许多文化和艺术活动,例如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新加坡中秋节灯笼展、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等,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教育体系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并且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其高质量的学术课程和严谨的学习环境而闻名。

教育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顶尖的。

新加坡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其教育体系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加坡介绍

新加坡介绍
新加坡军队主要在国外训练。1971年与英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组成“五国联防”。 重视全民防卫教育。致力于建设第三代“智能”军
外交
立足东盟,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 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 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 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积 极开展经济外交。
【人口】截至2012年6月,531万,其中华人占7 5%;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 族1.5%,人口密度: 7,257人/平方公里(2012年)。马 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 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 督教和印度教。
【简史】新加坡古称淡马锡,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属 于马来西亚柔佛王国。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 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并 在1963年9月并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 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 新加坡成为联合国会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新加坡国会通过新公共秩序法令
【国家政要】总统陈庆炎(Tony Tan Keng Yan),201 1年9月1日就职,任期六年;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2004年8月宣誓就职,2006年5月再次 当选,5月30日宣誓就职。
【首都】新加坡市(Singapore City)
【自然地理】所属洲: 亚洲。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 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 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 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 88.5%。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 气温24-27℃。 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 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全国耕地无几,人口多居住在城市, 因此被称为“城市国家”。 新加坡连续10年获选最适合亚洲人居住城市

新加坡是哪个国家的

新加坡是哪个国家的

新加坡是哪个国家的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岛国,坐落在赤道附近的马来半岛的南端。

它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陆上与马来半岛接壤,通过约18公里长的约翰内斯港海峡与印尼相隔。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新加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该地区是马来王国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13世纪中国汉族和潮汕人的移民到这个地区,成立了许多城邦国家。

其中,拥有繁荣贸易的淡马锡是最重要的一个。

1414年,新加坡被正式命名为“新加坡”,这个名称源自慕名参观此地的中国使节的建议。

1819年,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并以繁荣贸易为基础,将其建立为一个英国殖民地。

此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经济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的繁荣经济和多元文化成为其鲜明的特点之一。

它成为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融合了马来、华人、印度和欧洲等多个文化群体。

新加坡成为一个通过不同文化、宗教和语言交流而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和国家。

它是一个以法治、公共安全和政府透明度而闻名的国家。

新加坡的政治体系是一个议会制共和国。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公民选举产生。

行政权由总理和内阁行使,议会由国会和总统组成。

新加坡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以其开放的市场经济和投资友好的政策而著名。

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金融、航运和旅游业的中心。

新加坡有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

它以其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和良好的生活水平而受到赞赏。

新加坡也是一个绿色城市,注重环境保护。

尽管面积相对较小,但新加坡致力于保护和维护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繁荣经济和良好生活品质的国家。

它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加坡的成功也是其多元文化和务实的发展策略的结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模式。

新加坡国家简介

新加坡国家简介

新加坡国家简介新加坡,全名新加坡共和国,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南端,与马来西亚相连,东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城市建设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新加坡。

新加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99年,当时新加坡是马来帝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殖民者建立了一个贸易站点,并将其命名为新加坡。

随后,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是世界上唯一同时临近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国家。

新加坡总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高。

新加坡由63个小型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岛。

新加坡是一个议会制国家,政治体系呈现出多党制和宪政民主的特点。

国家元首为总统,由公民选举产生。

总理是政府的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对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持高度警惕。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以开放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政策而闻名。

其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金融服务、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等领域。

新加坡以其高科技产业和创新能力著称,是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除了经济实力,新加坡也充满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新加坡的文化多元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宗教、节日和美食等。

该国的主要民族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各自保留着各自的传统和习俗。

新加坡还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如传统舞蹈、音乐和戏剧。

总之,新加坡是一个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经济繁荣的国家。

尽管面积较小,但它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的成功离不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政治制度和发达的经济。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国家,新加坡继续努力保持其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新加坡地理介绍

新加坡地理介绍

新加坡地理介绍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果阿海峡上,地处赤道附近。

全国由主岛和60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25平方公里。

尽管它是一个小国家,但新加坡却以其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先进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新加坡地理特点的详细介绍。

1. 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部,北纬1度22分,东经103度48分。

它紧邻赤道,所以该国气候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约为27摄氏度。

新加坡东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的婆罗洲相隔,西面则与马六甲海峡相望。

2. 地貌特征新加坡主岛主要由砂岩构成,地势相对平坦。

尽管岛屿没有高山,但人工填海工程已使国家的面积扩大,形成许多人工岛屿。

此外,新加坡还有一些小型丘陵,如奇打丘陵和武吉知马丘陵。

其中最高点是位于武吉知马的白沙丘,海拔约166米。

3. 岛屿和人工填海项目除了主岛外,新加坡还由一系列较小的岛屿组成。

最大的岛屿是圣淘沙岛,是一个度假胜地,拥有高尔夫球场、豪华酒店和主题公园等设施。

此外,乌敏岛、巴西岛和哥美都是著名的度假胜地。

新加坡以其采用现代化城市规划而闻名,人工填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填海工程,新加坡成功地形成了许多新的土地,用于住房、商业和工业发展。

著名的人工填海项目包括滨海湾金沙、滨海湾花园和樟宜机场的第五备用跑道。

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实力,也为新加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4. 水域资源新加坡为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有限。

然而,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炼油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新加坡海峡不仅是国际航运的主要通道,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船舶交通枢纽之一。

此外,新加坡致力于保护水资源,通过节约用水和海洋生态恢复项目来确保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5. 自然环境尽管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但该国致力于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新加坡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濒临灭绝动物保育中心和濒临灭绝植物保育中心。

这些保护区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绿洲,也为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

新加坡国家简介

新加坡国家简介

新加坡国家简介新加坡,全名为新加坡共和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半岛的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其东部则与印度尼西亚相连。

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高度开放,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新加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当时岛上是一个渔村。

随着历史的演变,新加坡先后受到马来、印度、中国和欧洲的影响。

1819年,英国建立了一个贸易站点,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人口约为600多万。

它充满活力,同时也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社会。

该国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中文、马来语和淡米尔语。

政府非常注重公民的宗教自由和文化多样性。

尽管新加坡的陆地面积相对较小,但该国在经济、教育、卫生保健和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的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金融枢纽。

该国以其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著称。

新加坡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化的交通系统、高速铁路、宽带互联网和先进的医疗设施。

该国还以其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和世界级大学而闻名。

许多国际学生都选择来新加坡接受高等教育,这为新加坡成为教育中心提供了优势。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土地有限,但新加坡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该国实施了许多环保政策,包括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提倡垃圾分类。

在文化方面,新加坡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音乐和舞蹈表演。

此外,新加坡也是一个购物天堂,拥有各种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之,新加坡作为一个小而富裕的国家,在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它以其高效的政府和健全的制度而闻名,并将继续朝着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道路前进。

新加坡介绍

新加坡介绍

新加坡介绍新加坡,全名为新加坡共和国,是东南亚的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城市国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港口之一。

它以其高效的政府、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多元文化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之珠”。

新加坡的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

尽管如此,它却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高科技中心。

新加坡的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金融服务、生物科技和旅游业等部门。

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航运中心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港口和现代化的机场。

新加坡的政府以其高效率和清廉著称。

它以深思熟虑和谨慎的方法来管理国家事务,并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政策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

新加坡的法律制度严厉,对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这为全国确保了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融合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

不同文化的饮食、宗教、语言和节日等方面都被广泛接受和尊重。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也是其独特之处。

虽然土地有限,但政府通过科学规划和现代化建设,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公共公园和绿化景观。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也非常发达,人们可以轻松地使用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

此外,新加坡还重视保护环境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采取措施保持空气和水质的清洁。

新加坡的公共设施、医疗保健和教育系统也被认为是世界一流的。

总之,新加坡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国家,以其高效的政府、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多元文化而著名。

它不仅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活质量,新加坡都是一个迷人的旅游和居住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概况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人就趁新加坡为婆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

公元8世纪新加坡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

到元朝时期就已经有中国人在岛上居住,公元14世纪末,梵文名称“新加坡拉”(狮城)成为通用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1824年,新加坡连同马来半岛的两个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和槟城,成为英属殖民地。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的、民主和独立的共和国家。

独立后,新加坡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称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国土总面积704k㎡,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

由于全国耕地无几,人口多居住在城市,因此也被称为“城市国家”。

二、行政区划/范围在地理上整个国家分为14个地区,分别为新城区(包含新加坡市区)、圣淘沙地区、国立大学区、裕廊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鸟敏地区、机场地区、加东地区、离岛地区、巴淡岛地区、民丹岛地区。

三、现状城市发展状况1.人口新加坡自182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至今,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战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2.3%,其中国民与永久居民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5%~2%之间,年平均增长率约1.7%。

至2007年,新加坡共有458.86万人口,其中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共358.31万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人口构成看,新加坡人口由三大族裔构成,分别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从1824年至今,华裔人口比例经历又少变多的过程,但近年来却是呈下降趋势;而马来人则由当初60%的多数逐渐下降至12%,但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印度裔和其他族裔的变化则较不明显。

至2007年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与其他族裔所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76.7%、13.9%、7.9%、1.5%。

2.产业发展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新加坡就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后,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开始推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是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政府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秀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将其视为第一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2006年,新加坡GDP总额49301百万新元,人均GDP达45353新元。

2003年,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的比例是0.1%、2.7%、66.4%。

农业在新加坡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低,粮食全部靠进口,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工业主要有制造业,包括化学、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其中电子、石化、化学是新加坡三大支柱产业。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

新加坡的服务业包括教育、医药、金融、法律、咨询、物流和贸易服务等领域。

目前,新加坡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67%,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74%。

由于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服务出口在全球的排名从之前的12名跌至15名,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由原先的2.4%降至1.8%。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仅次于工业和贸易的第三大经济行业和创汇行业,2005年新加坡国际游客达8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66亿美元。

3.道路交通由于私人交通占用了大量的用地,造成了本来就已经人口高密度的城市用地更加紧张,因而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是限制私人交通,鼓励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

新加坡政府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控制私人汽车交通的需求,包括增加私家车的购买成本、道路使用收费、拥车证拍卖等,自1975年首先在市中心地区对非公交车辆实行道路收费制度,鼓励进入市中心地区的乘客转换公交实施后,市中心地区交通流量降低45%,空气污染指数下降30%。

同时配合行政手段进行控制,如限制私家车在交通高峰期使用等。

20世纪70年代之后,新加坡的小汽车数量进入了平稳增长的阶段。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主要由MRT(地铁)、LRT(轻轨)和巴士组成,实行的是公交一体化的模式,地铁是市内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的关键方式。

2006年,全市共有3条MRT线路,2条LRT线路,261条巴士线路,每天有300万人次乘客量。

此外,新加坡在票价票制、线网结构和信息共享方面,已经实行了一体化票价系统,一张卡在不同的公交系统使用或在不同系统换乘可享受优惠折扣。

4.住房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居民生活水平很低,住房奇缺,200万人口由40%居住在贫民窟和屋棚内。

1960年2月2日,新加坡政府按照《住宅发展法》,成立“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R),着手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

建屋发展局在1964年正式提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这是一个非盈利计划,为无力在住房市场上购买私人住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提供公共住房,即“组屋”。

组屋是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供屋主长期自主的廉价的公共住房。

1961~1995年期间,建屋发展局共实施了7个“建屋发展五年计划”,共计建设公共住房超过70万个单元。

据统计,1995年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在总住宅中所占的比重已高达88.2%;1996年,约300万人口中住在公共住房的人口已达86%,其中约90.6%属于自有住房,只有9.4%市租赁户。

另据200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已有88%的人口住在公共住宅,92%的家庭拥有自身的组屋。

组屋按类型分为一房式、两房式、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和执行共管公寓五类。

组屋只出售给每月收入少于8000新元的中低收入家庭,而高收入者只能选择私人住房或转售组屋。

组屋大致分为大户型,中等户型和小户型三种。

一般讲,超过110㎡的算大户型,通常为三室一厅、四室一厅;90~110㎡的算中等户型,为二室一厅;小于90㎡的算小户型,为一室一厅。

组屋的价格较低,大致低于市场价15%~20%之间。

由于土地稀少,新加坡的公共组屋采用多层与高层相结合的设计格局,1990年前建设的组屋大多数为12~14层,一般电梯停留层数为一、六、十一层或者一、六、九、十二层,停电楼层利用走廊联系至各单元楼梯,再步行一两层进入到各层住户。

组屋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空着作为居民活动场所,有的用作服务设施如幼托所、小商店、居委会和治安小组等服务管理性用房。

目前建屋局组屋多为20~25层,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新镇。

最近已经建成的带有试验性质的多座40层的高密度组屋大受欢迎。

新组屋也更加注意保持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尊重住户的隐私权和减少拥挤的感觉。

新加坡政府不仅鼓励中下层收入居民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政府“组屋”来解决“房荒”的问题,由此同时政府还鼓励个人兴建住宅,私宅是指私人房地产商投资兴建的、完全按照市场价运行的、供应高中收入群体(一般为外商和跨国公司的高级职员)的高级住宅。

公共住房是新加坡最有特色的公共事业之一,政府在运用经济手段解决公共住房的供需和配给机制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之处。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确定组屋的价格基调,分别以低于成本价、成本价和略高于成本价发售组屋;根据组屋需要量,确定组屋的规模和数量,保持一定的供需平衡;按地段、朝向、楼层、面积分成不同的档次类型,供不同类型的家庭选择;坚持就近居住的合理分配原则,用价格杠杆鼓励居民再就业处就近选购组屋,以节约资源和时间,使组屋分配更科学更合理;减少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大力发展郊外新市镇,完善服务设施,建造更高素质的新型组屋,使新市镇成为更吸引人的理想家园。

此外,政府还规定了组屋申请者的资格(公民权、无私有房产、收入水平、家庭构成),以及购买组屋的次数,购买后5年内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等相关政策,以防有人投机。

5.绿地规划新加坡的公园绿地建设非常重视公园的面积指标和公园分级分类体系。

一般来说新加坡公园根据面积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区域公园(Regional Park)、社区公园(Community Park)、公园廊道(Park Connector)三级体系。

区域公园是供某一区域人群游览的大型公园,拥有较为完善的设施,经常举行休闲、游乐、节日庆典等活动。

社区公园又可分为新镇公园(Town Park)、邻里公园(Neighborhood Park)、游戏场(Playground)三个级别。

新镇公园一般位于新镇内,是房屋开发局在进行镇区建设中所必须配备的一个供附近居民活动的开放空间,其面积在10~50h㎡。

邻里公园是面积为5~10 h㎡的开敞空间,多位于高层住宅内的大片绿地内,这些住宅多为政府开发的“组屋”,主要是为方便周围的居民日常休闲活动。

游戏场一般建于联排别墅的中心绿地和宅间绿地内,面积一般为0.1~0.2 h㎡,布局较分散,设施较简单,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非剧烈的娱乐活动。

公园廊道及联系各级城市公园的绿色带状公园(至少6m宽),是新加坡公园形成网络体系的重要纽带。

整个公园廊道系统可将大部分重要的公园节点联系到一起,市民可以在绿荫下到达城市大部分区域。

2002年新加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7㎡/人。

政府规定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 h㎡的开放空间,同时要求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应有一个10 h㎡的公园;在每个楼房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有一个1.5 h㎡的公园。

6.城市基础设施四1)供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加坡年用水量突破4亿m³,1999~2003年,每人每天平均耗水量为0.165 m³。

净水的供应主要来自四个渠道:当地的雨水收集、向邻国买水、循环再生水、海水淡化。

(1)雨水收集系统是新加坡水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

中央水源保护区面积53k㎡,外围新镇的绿地中设有多个集水池,收集住区邻里及街道的雨水,通过沟渠、管道汇入集水区进行蓄积。

新加坡各类蓄水池总库容近1亿m³。

(2)向邻国买水。

新加坡分别与独立前的1961年和1962年与马来西亚柔佛州政府签订过两个供水协议,进口水水源地库容7亿的柔佛水库,经40km的管线引入新加坡,两个供水协议分别于2哦1年和2061年到期。

(3)循环再生水。

新加坡近年开始采用过滤、反渗透和紫外线消毒来净化废水。

取自下水道和臭水沟里的污水,经高科技手段处理后,受到工商业户和居民的普遍欢迎,价格较自来水便宜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