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概论
微生物概论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二) 真核微生物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 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就称真 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间的差别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酵母菌
酵母菌(yeast)
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②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③能发酵糖类产能; 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⑤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
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
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 熟,抗热性出现
芽孢衣合成
束状染色质形成
细胞膜内陷 前芽孢
上述两层隔壁间充填芽孢肽聚糖,
合成DPA,累积钙离子,开始形成 皮层,折光率增高
前芽孢的双层隔壁形成 抗辐射性提高
芽孢抗热的机制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 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 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造成皮层充分膨胀,而核心部 分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3、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种类繁多,1860多种;常污染食品、蛋、乳等, 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是肉类食品的重要检疫苗。
4、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与埃希氏菌属相似,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域和食 品中,是食品的常见腐败菌;低温型菌株能在0-40C生 长,造成包装食品冷藏过程中腐败变质。
某些酵母菌可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例如 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到多种疾病。 新型隐球酵母 可引起慢性脑膜炎、肺炎等。
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为单细胞微生物,细胞较粗短,细胞间充满 着毛细管水,故它们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也与 细菌相仿:一般都有湿润、较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 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以及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都很均一等。
第章 真菌学概论(一)

第章真菌学概论(一)真菌学是一门研究真菌的学科,涉及真菌的分类、形态、生长和发展、遗传学、生态学、代谢、应用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介绍真菌学的概论。
一、真菌的分类真菌在生物分类学中属于真核生物,与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构成了生物界的五大门类。
根据真菌的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物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多个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
其中比较常见的真菌门类有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绿色菌门、接合菌门等。
而担子菌门是真菌中最为广泛的一个门类。
二、真菌的形态真菌具有多样化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孢子、菌体、子实体等。
菌丝是真菌的基本型态,由一堆细长、细胞壁透明的细胞组成。
孢子则是真菌的繁殖体,通常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菌体包括了所有在菌丝中运送营养物质和储存营养物质的细胞。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发育和运营,某些真菌能够形成水果体或子实体,用于产生更多的菌丝和孢子。
三、真菌的生长和发展真菌的生长发展需要在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光线等条件的协调下进行。
真菌能够通过吸收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氮、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真菌的发展包括菌丝的扩散和孢子的分布。
在生长过程中,真菌面临着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其中包括了化学物质、微生物、昆虫等竞争者的存在。
四、真菌的遗传学真菌的遗传学主要研究真菌的基因组、基因转录和表达等过程。
由于真菌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基因组研究对真菌学的一些分支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真菌的基因组具有短、中、长重复序列,这使得基因组的大小非常巨大,从几兆到几百兆不等。
五、真菌的生态学和代谢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了土壤、空气、水、植物、动物等,因此,真菌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持非常重要。
研究真菌的生态学和代谢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真菌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的重要性。
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对于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等产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真菌学是一门非常丰富、有趣和重要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及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开发农业资源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Path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绪论 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 细菌学 真菌学 病毒学
绪论
一、医学免疫学概论 二、病原生物学概论
二、病原生物学概论
(一)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的概念 (二)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三)人体寄生虫概论
二、 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二)特殊结构
1.细胞壁
1.荚膜
2.细胞膜
2.鞭毛
3.细胞质
3.菌毛
4.核质
4.芽胞
1.细胞壁(cell wall)
(1)功能 (2)构造 (3)溶菌酶、青霉素的杀菌机制 (4)L型细菌
(1)细胞壁的功能
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是包绕在细胞膜外 侧的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一)培养基基
概念、必须具备的条件、分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及意义
•菌落:将细菌划
线接种于固体培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基小表 时长面培现,养经后象,18在-培24
1、液体培养基:
养基表面出现肉眼 可见的单个细菌集
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团。
2、半固体培养基:
复习思考题
1.概念: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机会 感性染
2.简述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防治。
微生物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
有些能形成芽胞的致病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 胞杆菌)可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并能通过伤口感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病原微生物
概念:能引起人、动物、植物疾病 的微生物。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虎克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医学
古希腊时蒸酒
腌渍与蜜饯的食品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的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先驱
个体小、结构简单
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
胞生命物质构成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种类多、繁殖快
例如一般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 最快可以每20分钟繁殖一代
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易受环 境因素和人类使用的各种消毒剂和防腐剂 等影响,发生突变同时获得很强的外环境 适应力
汤飞凡
Bye Bye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学概述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 及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类型
一、微概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 物。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 结构简单 繁殖快 易变异 分布广 种类多
乙肝病毒
HIV病毒
流感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核膜、核仁、细胞器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完整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白色念珠菌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 1、参与自然 界的物质循环 2、微生物在 农、工、医药 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
有害: 病原微生物
导致疾病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 和他自制的显微镜 (放大266倍)
第九章 子囊菌门

被栎树外囊菌侵染的树叶
C.W.Mims拍摄
引自《菌物学概论》(第四版)P.230
(二)原囊菌科(protomycetaceae)
1. 简介:
(1)两型性 (2)使寄主颜色改变 (3)寄主少(已知) (4)厚壁的产囊细胞
2.组成:
(1)原囊菌属(Protomyces) (2)伯瑞囊菌属 (Burenia) (3)外球囊菌属(Taphridium) (4)拟原囊菌属(Protomycopsis) (5)沃卡特囊菌属(Volkartia)
酵母目
I N YN YN Y N YN N n/2n
丝状子囊菌
V YN Y Y Y Y YN Y n
EMSa 强力释放子囊 伏鲁宁体 简单隔膜孔 几丁质 产囊丝 产生淀粉 子囊果 体细胞倍数
I YN ? Y ? N Y N n+n
注:V=包围所有细胞核; I=与单个细胞核相关联 Y=存在 ;N=不存在
二.分类
1.简介:
古子囊菌个别成员曾被归入原生动物界、 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卵菌门和接合菌门。
2.分类历程
(1)1973G.C.Ainsworth “The Fungi”系统编著
引自 余永年《真菌分类大纲》附录1
引自 裘维藩《真菌学业概论》P.277
半子囊菌纲分目检索表 1.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子囊由两个细胞直接接合成………………内孢霉目Endoycetales 1.寄生,常引起寄主胀大;子囊来自产囊丝或可疑………………………………………2 2.子囊来自双核产囊细胞,平行排列成栅栏状……………………外囊菌目Taphrinales 2.寄生于伞形科、菊科植物,引起膨肿;无子囊孢子,具厚壁孢子 ……………………………………………………………………原囊菌目Protomycetales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伤寒沙门菌
痢疾志贺菌
9
三、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10
---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技术密切 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 本知识,掌握各类与临床有关的微生物特性,通过系统的 检验方法,及时并且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 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病原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病原生 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与免疫机制、致病机制、分布与流行规律 、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方法等。
----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中,有一些是有致病性的,例如伤寒沙门 菌、痢疾志贺菌;而还有一部分是正常寄居于人体内,通常情况 下无致病性,只有在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疲劳)或微生物进 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时(手术后)才会引起疾病,称为机会致病微 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
22
临床微生物及检验的研究热点:
1、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 2、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 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4、警惕、研究和防止生物恐怖
23
5、病原生物学检验的自动化 6、病原生物的分子诊断 7、病原生物学检验的全面质
量控制 8、病原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
24
四、细菌的命名和分类
25
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微小 2、结构简单 3、种类多 4、分布广 5、繁殖快 6、易变异
4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结构、细胞器等结构特点,可以将 微生物分为三个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存活 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主要包括病毒,例如:疯牛病的朊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16
主要研究内容
放线菌及真菌

编辑版ppt
9
一、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 酵母菌(yeast) 二相性真菌
➢多细胞真菌【菌丝+孢子】 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 或霉菌(mold)
编辑版ppt
10
单细胞真菌形态
啤酒酵母
面包酵母
新生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59
新生隐球菌(Cuyitococcus Neofonmans)
致病性
➢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 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常为外源性感染, 主经呼吸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侵入。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 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 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 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3、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可引起皮下组织感染。 常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
编辑版ppt
50
编辑版ppt
51
编辑版ppt
52
编辑版ppt
53
编辑版ppt
54
产色霉菌病
裴氏着色芽菌的菌落
编辑版ppt
55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菌的切片,星状体(在真菌细 胞周围嗜酸性物质的星状放射,H&E染色)
编辑版ppt
由于生于孢子囊内,又叫内生孢子。
编辑版ppt
22
双相性真菌(Dimorphic fungi): 37℃时为酵母样形态编;辑版2ppt5 ℃时为霉菌样形态。23
(二)真菌的培养
特点 低营养、低温度、低pH(4.0~6.0)、高湿度
和氧、繁殖慢。
培养基 沙保(Sabouraud)培养基。
真菌分类与命名

细胞生物分类比较表
1753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分类系统
•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的异同归类从而建立分类系统
•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排列。需要时在分类单元之间增 加一级,如亚门、亚纲等
• 规定的标准子尾:门(-mycota)、亚门(-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科(-aceae)
• 属和种无统一字尾
• 真菌学诞生至今的二百多年间,各种真菌分类系统层出不穷
第十页,编辑于期三:点 十五分。
Christian Hendrick Persoon
1761 - 1836 生物学家,系统真菌学之父
生于南非,学习工作于荷兰、德国和法国
《真菌方法纲要》 (1801.12.31)
锈菌、黑粉菌、腹菌(认可名称)
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 ②鞭毛菌门 ③无鞭毛菌门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的5个亚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Introduction to Mycology,1979
真菌界
真菌学概论, 1983,裘维蕃
裸菌门(Gymnomycota)
集胞黏菌亚门 (Acrasiogymnomycotina) 集胞黏菌纲 (Acrasiomycetes)
原质体裸菌亚门 (Plasmodiogymnomycot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配的结果是两个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单倍体细胞核进入同一细胞,随即两个细胞核结合,形成二倍体的细胞核。
(N+N)(2N)
★减数分裂
两次连续的分裂,二倍体细胞形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使经核配形成的二倍体细胞核又恢复到原来的单倍体。
(2N) N N N N
3)有性孢子的类型
4)原生质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被分割成许多小块,每小块的原生质连同其中的细胞核共同形成一个孢子。如鞭毛菌产生的游动孢子。
典型的无性繁殖:
内生: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干小块(割裂),每一小块形成一个孢子。
外生:外生在特化的菌丝上的无性孢子称作分生孢子。
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类型
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sporangium)。
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单根细丝叫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叫菌丝体。
菌丝呈管状,多数真菌的菌丝以隔膜(septa)把菌丝分成很多间隔—有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些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
菌丝在各菌种之间差异有限,透明、有色、暗色、有无隔、直径大小、横隔的构造和隔膜处是否小于菌丝直径,表面有无疣状物,是否等径等。
真菌学概论
一、真菌的概念
真菌:
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常进行营养吸收的生物。
种类多:约有150万种,只有约7万种为文献所记载。中国:8-10万种,已知8000种。
进化史长:4亿多年。
分布广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3)木材、食品、饮料、衣物的腐烂变质
三、真菌的一般形态与特性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从孢子萌发形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到生殖器官形成前的阶段,称作营养生长阶段。这个阶段的菌丝体称作营养体。
繁殖体: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1)菌丝体(mycelium):
菌丝生长
生长时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所以真菌在培养基上通常形成圆形的菌落。
(2)原生质团(plasmodium):
菌体简单,没有细胞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原生质,变形虫状,可以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如根肿菌。
(3)单细胞(uniocell):
营养体为有细胞壁和原生质膜的单细胞,如酵母菌,壶菌。
菌丝组成的环状物及多个菌环形成的网。均用于捕食(套住或粘住)小动物(线虫)。
3、菌丝体的组织化
很多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菌丝体能形成一定的组织,其中菌丝互相交织的程度不同,有的较紧,有的很疏松,二者一般称为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疏丝组织(prosenchyma):密丝组织疏松,多少能看出菌丝体,大致作相互平行排列,机械力可分开。
④授精作用(spermatization):在性孢子器或性孢子梗上产生小型单核精子(性孢子),借昆虫、风和水等媒介传带到受精丝上或营养菌丝上,在接触点处形成小孔将孢子的内含物输入对方,完成质配的过程。如一些不产生雄器的子囊菌、禾丙锈菌及一些高等担子菌。
⑤体细胞结合(somatogamy):即菌丝直接融合完成配合。不产生任何性器官。越是高等的真菌,其性器官就越简单,甚至不分化为特殊的性器官。
②配子囊接触交配(gametangial contact):交配的配子囊形状和大小大多明显差异(异型配子囊),大的称雌器(雌配子囊),小的称雄器(雄配子囊)。雌、雄配子囊交配时,一方的细胞核通过受精丝(管)输入对方体内,随后无核的配子囊消解。如霜霉目真菌。
③配子囊配合(gametangial copulation):两个配子囊相接触的壁消解,融合成一个新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质配、核配核减数分裂,如接合菌。
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的形态、色泽、细胞数目、排列和产生方式等特征,是真菌分类与鉴定的重要依据。
无性繁殖的类型:
1)断裂:菌丝断裂成短片段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
2)裂殖:单细胞的真菌的营养体一分为二,变成两个菌体。似细菌的裂殖。如裂殖酵母菌。
3)芽殖:单细胞的真菌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产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如酵母菌。
西药:青霉素(penicillin)、灰黄霉素、头孢霉素等。
麦角菌素
(3)工业:
酒精制造:
糖化酶酒精酶
淀粉 单糖 酒精
糖化酶(根霉、毛霉)
酒精酶(酵母菌)
发酵工业:
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4)农业、园林:
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
◆菟丝子炭疽病菌。
◆白僵菌防治害虫幼虫。
◆木霉菌、拟青霉、轮枝菌等对其它真菌病原的拮抗作用、防治作用。
减数分裂(meiosis):结合的核进行减数分裂变成单倍体。
质配到核配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双核期不同,低等菌极短,高等均很长。
双核阶段:有些高等真菌质配以后要经过一定时期才进行核配,此期间菌丝生长形成双核菌丝体。如:锈菌。
2)有性生殖的方式
★质配的类型
①游动配子配合(planogametic copulation):两个游动配子可以是同形的,也可以是异形的,后者两个配子中一个能动一个不能动(游动孢子(精子)与不动的雌配子囊结合)。如低等鞭毛菌。
3)分生孢子(conidium,conidia)
外生在特化的菌丝上的无性孢子称作分生孢子。产生孢子的特化的菌丝称为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分生孢子梗可以单生、簇生和束生。有的分生孢子梗自垫状菌丝长出,使产孢总体结构呈盘状—分生孢子盘;有的产生于覆碗状或球形的结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主要通过芽殖或断裂的方式产生。形状大小多异。子囊菌和半知菌的无性孢子。
4)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成为有休眠功能的孢子。
(2)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真菌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一次。多在生长后期。
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形态简单的、形态复杂的)。
广义的概念是指菌类中任何产生孢子的结构。但通常更主要的是指高等真菌(子囊菌和担子菌)中高度组织化的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
子实体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为子实层,一为由菌丝组成的支持保护结构。
子囊菌纲的子实体特称为子囊果,并分为球形的闭囊壳,瓶状的子囊壳和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3种类型。
真菌的营养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维管组织,可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养分,具有输送和贮存养分的功能。
1、营养体的类型
(1)隔膜的类型:
封闭隔:多数无隔菌丝当菌丝形成繁殖器官、衰老或受伤时常形成完全封闭的隔膜。
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膜壁的中部围绕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所覆盖—隔孔帽。
◆非致病菌、致病菌的弱菌系诱导植物对致病菌的诱导抗性。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菌根菌: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
(5)生态环境:
物质的生物循环:有机物的降解;
地球生态系中,分解者,“清洁工”。
地衣:固氮
(6)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酵母菌:
易培养
与动物的生物化学相似性
基因组测序:第一个真核生物
拟薄壁组织(pseudoparanchyma):大致由等径的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很象高等植物的组织,组织中的细胞一般是不易分离的(碱液煮可分开)。
(1)菌核(sclerotium):
由菌丝紧密交接形成的一种坚硬结构。外为拟薄壁组织,内为疏丝组织。形状不一,颜色较深,渡过不良环境。
(2)子座(stroma):
繁殖快:锈菌夏孢子堆有1000个夏孢子,在一个生长季,可繁殖4-5代,夏孢子数可达1012个。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益处
(1)食品与食品加工:
蘑菇、木耳、银耳、香菇、草菇、鸡丛、羊肚菌、口蘑、松口蘑、喉头菌等。
茭白。
酱、醋、面包、奶酪、蒸馒头、豆腐乳的制作
(2)医药卫生:
中药:灵芝、茯苓、冬虫夏草、马勃、雷丸、猪苓。
孢子囊通常着生在特化的菌丝上,这种特化的菌丝称作孢囊梗。
无性孢子类型
1)游动孢子(zoospore)
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萌发时,原生质割裂成许多小块,形成带着1~2根鞭毛,能游动的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孢子囊(sporangium)内产生的单胞的内生孢子。没有鞭毛,不能游动。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基因芯片
2、害处
(1)对植物的危害
10,000多种真菌, 70~80%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
产量损失,质量下降
真菌毒素:麦角中毒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
(2)人与动物的病害与毒害:
病害:
皮肤病:手足癣,头癣,牛、羊、狗的山谷热等。
肺部感染:原生动物肺炎囊菌。
毒害:毒菇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致病、致死,如毒蘑菇80余种。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在担子菌纲中,子实体也特称为担子果,其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更是形形色色。如伞状、半圆形、马蹄形、喇叭形、球形、头状、耳状、笔状、珊瑚状等。许多为肉质,如蘑菇,也有的木质或木栓质,如灵芝、树舌;还有的为革质,如云芝;胶质的如木耳、银耳等。
(1)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以营养繁殖为特征,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即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是其营养体菌丝直接通过断裂、裂殖、芽殖、割裂等方式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