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城市文化空间结构嬗变浅析_许哲娜

合集下载

天津近现代建筑艺术风格与当代天津城市规划

天津近现代建筑艺术风格与当代天津城市规划
H UNDRED CH OOLS I ART S N
I4 O 2
核心 , 整合地理 、 生态等相关学科 , 建“ 构 人居环境科学 ” 体系 , 以建立适宜居住 的人 类生活 环境 。19 9 9年 6月 , 国际建 协第 2 O届 建筑 大会通过 了吴 良墉教授负责起 草 的《 北京宪 章》 这 ,
修复天后 宫 、 大沽 E炮 台遗址 、 l 鼓楼 、 杨柳 青古 镇 。对 这些有
形 文 化 遗 产 实 行 点 、 、 的 空 间 保 护 。 但 受 保 护 建 筑 与不 受 线 面 保 护 的 新 居 住 区 之 间 没 有 做 好 协 调 , 突 突 兀 的 景 观 比 比 皆 唐
是。
任怀晟( 94一 ) 男, 山东人, 17 , 汉, 苏州大学设计 艺术学博 士, 南通 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教研 室讲 师。研 究方向: 设计艺术
维普资讯
口 中 核, 全国 文 期刊艺 百 0 年第3 第1 期 术 家2 8 0 期总 0 2
难表现在 :
旧宅 饮 冰 室 。 原建 筑 的 院 墙 是 水 泥 花 墙 , 现 在 的 复 原 品 运 而
用了铁栅栏 。建筑的艺术价值逊色许多 。
首先 , 建国后 , 天津 较早 的认识 到保 护风 景名胜 、 文物古
迹、 传统街 区的重要性 。修复体现天津近代史 的五大 道街区 、
年吴良墉教授在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所提出的人类聚居概念的启发下汲取中国文化哲学的精华融汇贯通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广义建筑学理论理论指出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构建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以建立适宜居住的人类生活环境
维普资讯
2 9l 3
全 国中文核 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 年 第 3 总第 12 08 期 0 期

天津市城市空间演变过程

天津市城市空间演变过程
1天津市城市模式与演进天津市城市模式与演进天津市概述城市工业区布局城市居住区布局城市中心区布局结构城市郊区布局结构城市整体形态扩展天津市概述城市工业区布局城市居住区布局城市中心区布局结构城市郊区布局结构城市整体形态扩展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框架天津市历史进程天津市历史进程天津人民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西部城镇发展带”贯穿蓟县、宝
坻、中心城区、西青和静海,向北对接北京并向 河北北部、内蒙古延伸,向西南辐射河北中南部 ,并向中西部地区拓展。 通过“一轴两带”,拓 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新城和城镇功能,统筹区 域和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北京的战略对接, 扩大同城效应;强化天津服务带动作用,促进和 扩大与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 作,加快形成我国东中西互动、南北协调发展的 区域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强化滨海新 区改革示范效应,增强天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 天津开埠于1860年,在随后40余年间共设有9 国专管租界。租界的划定打破了城市旧有格局 导入了西方城市建设理念,改变了城市功能和 风貌。中国近代开辟多国租界的仅天津、上海 、武汉三座城市,而天津是华北唯一且租界最 多。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使天津聚集了大量 资金与人口,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商埠城
·工业区的外移也加速了周边地区的经济 发展,逐渐改变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城市工业发展状况
集 中
·集中发展模式主要是发展园区经济。园区经济的最大优越性在于避免了
分散发展带来的弊端。园区资源集聚、资源共享;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市场网络、公众信息等公共物品共享;共同面对市场,客户资源共享:专

业化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优胜劣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分布重心向西南和南部偏移,如南开区内的华苑居住区和河西区内的梅江南居住区房价明显高于市内其他四区。

第三,在基础条件比较好或者政府重点建设的地段,房价等值线形成“岛状突变”,如自然风景较好的水上公园、干部俱乐部及天塔附近,以及政府重点建设的梅江南居住区等地,房价都比周边地区有所提高。

第四,传统上被认为下层居民居住的地域仍然处于低价位,如河东区虽然与和平区仅以海河相隔,又毗邻海河沿岸上一轮总体规划划定的商贸区,但历史的包袱却使该区的房价呈现出低价位。

圈22004年天津市房价分布等值线圈资料来源:根据天津搜房网(http://tj.80ufun.com)的有关数据绘制。

4.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偏低天津市的住宅建设一直以多层住宅为主。

截至2003年末,高层住宅也仅占住宅总面积的7%,而多层住宅的比例则高达66%。

对比北京市新建住宅竣工面积中的高层住宅所占比例,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2000—2002年,北京城市新建住宅竣工面积中的高层住宅占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天津市的这一比例最高年份仅为9%,最低仅为3%。

再从天津市中心城区中环线内10层以上住宅的空间分布(图3)情况来看,10一11层住宅栋数占总数的40%,12—18层住宅占37%,19层以上住宅仅占20%。

这种低强度的居住用地开发,与城市中心区内的人口高密度明显不匹配,妨碍了中心区城市职能的正常发挥。

图3天津市中环线内十层以上住宅分布图资料来源:天津搜房网(http://tj.soufun.com)。

兰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因素1.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商品化政策是基础条件1988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同年12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将依法试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1990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近代天津城市商业空间探析

近代天津城市商业空间探析

3M 近代天津城市商业空间探析王静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摘要][关键词]从传统到近代,天津商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基于对不同地价商业区域的分析,可发现商人对资源控制的不同导致了天津城市商业空间出现分区化、等级化和族群性特征。

天津地价资源控制城市商业空间的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一方面体现在相近阶层的聚居趋向,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分区趋向。

1在近代,这两种趋向随着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本文以天津为例,来探讨商业空间的演变过程及其表现出来的诸多特征。

开埠之前,天津府城由城内衙署区和城外中心商业区构成。

因此,受水道和政府机构设置的影响,天津的铺户主要集中在城内和城外的北门外、东门外运河和海河沿岸。

城内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主要聚集了以官僚士绅为主的社会上层,其中应役和绅衿住户接近于当时总人数的50%。

城外的北门外大街(北大关)则凭借着“万艘粳稻来吴楚,潞水南流卫北流”的运河之势成为传统天津城市的商业中心。

该商业区以北门外大街为中心宛如蜻蜓展翅于三岔河口,南北向的北门里大街是头部,北门外大街是身躯,河北大街是尾部,东西向的估衣街、锅店街、侯家后大街、洋货街、竹竿巷、针市街是翅膀。

在这10条街道上,商店铺户鳞次栉比,从早到晚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并形成了专业性商业街道,如银号业集中于东街和西街,纱布业集中在竹竿巷、针市街以及周边地区,金店集中于估衣街、北门脸及北门内一带,药材业在河北大街及周边街道,颜料业则分布在北马路、河北大街和北大关一带。

随着19世纪中叶的开埠以及租界的出现,天津的商业空间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演变。

辛亥革命之前,俄租界因毗邻东车站且临海河,货物运卸较为方便而吸引了以经营华北土产,如皮张、毛绒、猪鬃、干果等土产商。

但从整体上看,当时内地客商及华中华南客帮等重要批发商仍然集中于老城区。

辛亥革命后,壬子兵变突发,市区内商店无不被散兵游勇和盗匪劫掠,大量的小商店破产倒闭,而租界内商店因受外国政府保护,安谧通恒,获利巨大。

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存——天津五大道地区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存——天津五大道地区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风雨街上过,岁月楼中存——天津五大道地区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天津五大道地区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历史遗存,也是天津市最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区域之一。

该区域建筑和风景的风格深受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闻名中外,因此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五大道地区的邻里特征与空间形态的逐渐改变不容忽视。

本研究旨在探究天津五大道地区的空间形态及邻里特征,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五大道地区历史建筑的研究,试图寻找其与城市发展、社会变化等之间的关联,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天津五大道地区的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探究五大道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变迁历程,了解其发展和演变的演变过程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分析其空间形态和邻里特征。

2.分析五大道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空间规划特点,揭示其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为今后的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3.通过对五大道地区的邻里人口、建筑物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其居民的生活特点和邻里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

4.探究五大道地区与周边城市空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分析城市化对此地区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五大道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并对其主要建筑、景观和街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测,收集空间数据。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五大道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

四、研究内容1.五大道地区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价值的分析。

2.从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五大道地区的建筑特点和空间规划。

3.分析五大道居民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邻里关系等社会特征,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4.揭示五大道地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分析城市化对此地区的影响。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了解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面掌握其空间形态和邻里特征,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租界、社会变革与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的演变

租界、社会变革与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的演变

租界、社会变革与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的演变
刘海岩
【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城市空间的演变与社会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末民初政局的动荡推动华人向租界流动,导致天津城市空间重组,传统城区衰落,租界成为城市的中心.华人上层聚居租界和社会下层的边缘化,形成了中心-边缘型通商口岸城市社会空间的一种模式.
【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刘海岩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5
【相关文献】
1.近代天津英租界土地管理模式述论——以中外当局的互动关系为中心 [J], 耿科研
2.租界社会与近代天津新闻事业的发展 [J], 王薇
3.租界报刊与近代天津的新闻事业 [J], 王薇
4.近代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区域空间规划及景观元素研究 [J], 孙媛
5.近代天津城市文化中的租界元素研究 [J], 任吉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天津城市文化空间结构嬗变浅析

近代天津城市文化空间结构嬗变浅析

近代天津城市文化空间结构嬗变浅析在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历史背景下,天津传统城市文化经历了极大的冲击,不但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迁移,在文化元素的构成上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

传统的天津城以鼓楼为中心,分布着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四大居住区。

其中宫北大街、大胡同、侯家后一带由于毗邻北运河,有停泊在附近码头的外地货船提供的巨大客流,因此尤为繁荣。

商店鳞次栉比,摊贩、游人川流不息,自然成为天津城市休闲文化的中心。

自清初以来先后出现了福来轩、三德轩、东来轩、宝和轩、义顺茶园等知名茶馆、戏园,诸多艺术形式如皮簧戏、十番、“数来宝”、“荡子曲”等都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这类“俗”文化相互辉映的则是盐商、政要在城内外兴修的各式园林,举办吟诗作画、集结诗社等文化,展现了天津文化“雅”的一面。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天津城区发生了连锁反应式的变化和扩张。

首先是九国租界的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英、法、美、德、日、意等国强划租界,并进行了诸多旨在为本国侨民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加快了天津的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

此外,由于晚清以来中国政局动荡,天津成为很多下野政客观望局势、谋划东山再起的据点,他们多选择居住在市政管理较为完善、居住条件相对舒适的租界区,也为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发展机会。

其次是因列强租界区划出现空隙而兴起的南市地区。

这里毗邻日租界,被当时日本侵略者称为“预备居留地”,不属于中国管辖范围,而以老西开地区为扩张目标的法国人也对该地区不予过问。

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封建剥削日益沉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天津周边一带的农村经济趋于崩溃,大批破产农民、灾民涌入天津,也成为了推动南市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

中山路一带最为晚出。

这里是中国人“最早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开辟建设的新城区”。

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收回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沦陷的天津,设立直隶总督衙门,并在督署附近的海河以北地区,精心打造了以大经路(今中山路)为中轴的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历史背景下,天津传统城市文化经历了极大的冲击,不但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迁移,在文化元素的构成上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

传统的天津城以鼓楼为中心,分布着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四大居住区。

其中宫北大街、大胡同、侯家后一带由于毗邻北运河,有停泊在附近码头的外地货船提供的巨大客流,因此尤为繁荣。

商店鳞次栉比,摊贩、游人川流不息,自然成为天津城市休闲文化的中心。

自清初以来先后出现了福来轩、三德轩、东来轩、宝和轩、义顺茶园等知名茶馆、戏园,诸多艺术形式如皮簧戏、十番、
“数来宝”、
“荡子曲”等都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这类“俗”文化相互辉映的则是盐商、政要在城内外兴修的各式园林,举办吟诗作画、集结诗社等文化活动,展现了天津文化“雅”的一面。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天津城区发生了连锁反应式的变化和扩张。

首先是九国租界的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英、法、美、德、日、意等国强划租界,并进行了诸多旨在为本国侨民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加快了天津的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

此外,由于晚清以来中国政局动荡,天津成为很多下野政客观望局势、谋划东山再起的据点,他们多选择居住在市政管理较为完善、居住条件相对舒适的租界区,也为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发展机会。

其次是因列强租界区划出现空隙而兴起的南市地区。

这里毗邻日租界,被当时日本侵略者称为“预备居留地”,不属于中国管辖范围,而以老西开地区为扩张目标的法国人也对该地区不予过问。

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封建剥削日益沉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天津周边一带的农村经济趋于崩溃,大批破产农民、灾民涌入天津,也成为了推动南市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

中山路一带最为晚出。

这里是中国人“最早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开辟建设的新城区”。

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收回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沦陷的天津,设立直隶总督衙门,并在督署附近的海河以北地区,
精心打造了以大经路(今中山路)为中轴的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新城区的开拓和繁荣,天津城市文化空间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首先,在这些新城区里,兴建了大批的教育文化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催生了诸多新式的文化行业,形成了具有近代特征的新文化中心,也改变和丰富了天津城市文化的构成。

如在租界区出现了按照西式教育理论进行管理的新式学校,有别于中国传统邸报的西式报纸,展示西方饮食文化的西餐馆,展示西方休闲文化的俱乐部、电影院、跑马场、公共体育场等。

又如在中山路修建的东兴里、择仁里等院落式里弄住宅,成为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大型工厂工人和铁路职工的聚居地,孕育了新式居住文化。

在这里还集中了大批在近代教育和规划理念指导下兴建和管理的新式学校,如直隶第一师范、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工业专门学校、水产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等,以及旨在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美术馆等,这些都与老城区的传统文化设施如文庙、书院以及古典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新兴文化中心不但凭借这些新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娱乐方式对老城区的文化影响力产生了巨大的分流效应,而且还吸引了活跃于老城区的传统文化行业逐渐向新城区转移。

相声茶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位于老城区的一些茶馆最先为相声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阎德山、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郭瑞林、马德禄、周德山(周蛤蟆)等天津相声的奠基者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

然而,随着大批流民向南市集中,为相声提供了更为庞大的观众群体,南市取代老城区成为相声发展的重镇,并为相声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跃成为“相声艺术摇篮”。

法租界梨栈一带的相声表演起步更晚于南市,然而由于这里治安秩序相对良好,较少地痞恶霸的干扰,加上观众素质较高,不需要为了迎合观众而被迫说“荤口”,因此从发展伊始就成为艺人梦寐以求的“大台口”,能获得到这里演出的机会是对他们艺术水准的最大肯定。

传记作家刘连群真实记述了相声表演
近代天津城市文化空间结构嬗变浅析
许哲娜
115
租界作为近代中国的产物,
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乃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和贸易区域。

它是西方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强
行划定的,独立于中国的主权之外,成为“国中之国”。

租界存在于中国各通商口岸,尤以天津为多。

先后有英、法、日、意等九国租界。

租界的存在,对于近代天津城市的成长变化、文化的重塑、城市空间等都产生了
天津租界史研究现状
万鲁建
艺术家马三立当年接到天祥商场大观园的演出邀请时的激动心情:“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从剧场、合作者档次看,……若能入大观园则是一次大大的升格,是许多撂地的艺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人向高处走。

三立那几近枯竭的进取心又汩汩流动了。


出于工作便利的需要,天津文化名人的聚居地也逐渐从老城区迁移到租界、南市等新兴文化中心。

如画家陈少梅在天津的三处主要居所都在租界内,包括达文波道(今建设路)达文里和伦敦道(今成都道)世界里和福音里,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天津的书画文化中心已经由老城区迁移到租界,尤其是法租界的永安饭店是当时举办书画展览的重要场所。

张善孖、张大千、刘继卣、刘止庸等著名画家包括陈少梅都曾经在这里举办过画展。

而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后人也曾回忆说:“奶奶骆玉笙自1936年来到天津以后,为了演出方便,在老西开教堂后明德堡2号的一个三正两偏(外加两个耳房)的小三合院内住了三十年”。

著名报人刘髯公为了《新天津报》报业发展的需要,在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买了一所楼,前楼居住,后楼办公。

租界区、南市、中山路这三个新兴的文化中心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出现了互相渗透的趋势。

这三个文化中心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发展动力上。

中山路文化中心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政治驱动因素。

袁世凯利用行政手段,将政府机关迁到海河以北,并鼓励在这里兴建学校工厂,其初衷就是为能够“与租界区平分秋色”。

租界区虽然最初的规划也包含了列强的政治企图,但是后来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经济和商业为主要驱动力。

其次是对消费群体的定位有所不同。

租界区有的是财力雄厚的政客军阀和富商大贾,因此高档文化休闲场所多开办于此。

而南市是城市贫民的聚居区,消
费水平较低,因此这里的文化设施和娱乐场所也比较简陋,很多曲艺表演最初都是以“撂地”的形式进行,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一些由苇席、草把搭建而成的茶棚。

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有钱看大腕儿的主儿进(租界区内的)中华大戏院,没钱也想过瘾的草民去(南市的)燕乐、长虹”。

可以说,这三个文化中心实际上代表了天津城市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租界区作为集中展现西方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橱窗,是引领潮流的“时尚文化中心”。

中山路一带是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试图实现自主“近代化”的一块试验田。

南市则集中展现了随着农村人口移居城市,他们带来的乡村文化初步“城市化”并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的艰难过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三大文化中心的对立和隔绝。

相反,随着这三大文化中心在地理空间上的不断扩展,毗邻成片,它们之间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比如电影作为从西方引进的娱乐形式,最早流行于租界,后来渐渐向华界普及。

上权仙电影院最早在法租界紫竹林一带,后来迁到南市。

上平安电影院是英租界平安影院在南市开设的分号。

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大批军阀政客定居租界,成为租界消费的主力,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评戏、相声等在租界占据了极大市场。

小说家刘云若的生活就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一个注脚。

他生活在租界,却“从不穿西装,总是身着中式国服,外套长袍、大衣,头戴礼帽”,饮食口味则非常多样,既有南市登瀛楼的津鲁菜式“爆三样”、“炸飞禽”,也有租界起士林的西餐“土豆沙拉”。

在他身上包含着至少两大新兴文化中心的文化要素。

而这三大文化中心的并行发展与交流融合,正是天津逐渐成长为“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缩影。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