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自主性交易项目差额为零⏹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记录一国对外最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
它反映了一国和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表现了一国的创汇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货币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收入);二次收入账户(经常转移)⏹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对引起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交易以及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交易进行记载的账户,主要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包括两个子项: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和投资捐赠;非生产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主要记录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变化的交易。
(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具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
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
(2)储备资产: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资产。
错误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轧平借贷差额的一个项目。
(原因:资料来源渠道复杂,资料不够全面,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润的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指为调节或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又称补偿性交易。
国际经济学 第6 章补充 关税与配额.ppt

• 以上所讨论的各种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征税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及关税税率高低。对 于相同的关税税率,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 消费效应越大;同样,供给曲线越富有弹性, 生产效应越大。因此,一国对某商品的供给 与需求越富弹性,税收效应越小。
• 关税的负担决定于进口需求与出口供给的弹 性大小,弹性越大者,关税的负担越轻;弹 性越小者,关税的负担越重。由于小国进口 所面对的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因此小国课 征进口关税,关税完全由本国消费者负担, 而关税收入全部由小国的政府所获得。
• (2)消费效应:关税的消费效应是指征收关 税对进口商品消费的影响。只要国内的需求 弹性大于零,征收关税就会使国内价格提高, 而国内价格的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 消费量减少可用消费者剩余的减少来表示, 即征收关税后使国内消费者剩余从面积 a+b+c+d+e+f减少到e+f,损失了a+b+c+d。
• 若该国对进口产品Y征收一定的关税,征税后, 国际市场对X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而国内Y产品
的价格则相对提高,国内价格线变为比较平缓的 曲线T1,因此,国内生产者把资源从X产品转向 Y产品,直至生产Y产品的边际成本与Y产品的国
内相对价格一致,这种资源转移才会终止,即新 的生产均衡点在国内价格线T1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相切的S1点上。同时,也使国内消费者做出相应 的调整,即增加价格相对下降的X产品的消费, 减少价格相对上升的Y产品的消费,直到使两种
P
SF
P
E
SF
Pt
a Pw
b
c
d
c’
P’w
DX
DF
D’F
O Q1 Q2
Q3 Q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政策:是从世界范围考察的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取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货物自由进出口,服务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货物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是指为了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特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等保护措施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增多给予的影响,即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的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进口配额:是一国(或地位)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季度)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超过配额的商品不许进口,或者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试析大量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答:贸易条件通常是从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的。
(1)FDI通过国际收支变动效应间接影响东道国的贸易条件①外资的流入在短期内会造成国际收支盈余。
如果不转化成为额外进口,外资的流入会使东道国贸易条件好转。
但长期看,外资终究代表一种债权或利润索取权,利息、利润、管理费等的流出,要求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特别是经常项目处于盈余状态。
因此,东道国必须扩大出口,造成出口价格下降,会对一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东道国对母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母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
反之,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将会好转。
(2)FDI的工资效应与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由于工资差异能够决定物价水平差异进而决定价格贸易条件差异,故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工资水平提高会使相应产品的价格提高,如果该产品是出口品,工资水平提高会引起该国出口品价格上升,由此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以此推论,FDI 提高东道国工资水平这一效应,将导致东道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从供给角度看,工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如果需求等条件不变,劳动力成本提高将导致一国出口品的供给减少,由此也会带来该国出口品价格提高,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3)FDI的产业流向与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过程中,过度扩张其比较优势行业,出口扩张,改变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状态,造成出口价格下降,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②如果FDI大量投入各国的相同产业,将会引起同类行业出口产品的恶性竞争,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还会引起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泛滥。
2.在下列情况中,哪些属于对外直接投资?哪些不是?(1)一个沙特阿拉伯商人购买了1000万美元的IBM公司股票。
(2)一个外国商人在纽约买了一幢公寓楼。
(3)一家法国公司与一家英国公司合并,英国公司的股票持有人将他们的股票换成法国公司的股票。
第6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四、弹性分析理论的评析
2. J曲线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现受到“J曲线效
应”(J Curve Effect)的制约。所谓的J曲线效应 是麦吉(Magee·S)在1973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国 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变动对汇率变动做出反应的 过程或变动的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存在 着时滞效应(Time Lag),一般地长期弹性(两年以上 )比短期弹性(0—6个月)要大出近一倍,短期弹性之 和达不到1,而长期弹性之和经常大于1。
二、货币分析理论的评析
1. 渊源: 可以追溯到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
制”,是休谟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与休谟 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休谟的分析强调货币流动、相 对价格与国际收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货币分析理 论则更多地强调货币供求对国际收支的直接影响。 2. 特点: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是基本的货币现象,它并不 强调贬值的作用,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中有暂时 的有利影响。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 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其结果就会导致该国国 际收支出现顺差;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结 果就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 处于平衡状态,就会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分析理论 认为,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属于存量需求,国际收支的 不平衡意味着货币供求双方存量的失衡,但经济本身 具有最终自动纠正这种不均衡的作用,而传统的调节 手段,只有当它们消除了货币供求存量不均衡时才能 成功。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国的货币供给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国内 银行体系创造的信用;第二个来源是国际收支中由 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所形成的国外资金的 流入。 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得到满足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第二章1.国际收支:指一具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挪移,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支行为。
讲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2.国际收支平衡表: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市场价格原则单一货币原则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别同):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4.国际收支失衡的缘故及经济妨碍:⑴缘故:①季节性、偶然性缘故②周期性因素: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出↓→顺差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出↑→逆差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④货币因素: 货币 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⑤收入因素:C、S→X、M↑I↑→X、M,资本流淌⑥别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淌⑵妨碍:①对国民收入的妨碍:Y=C+I+G+X-M②对金融市场的妨碍:Ms↑→物价↑→利润率r↑(商品市场)流入Ms↑→r↓→I↑(货币市场)↑ Ms↑→有效证券价格↑→经济过热房价↑→泡沫(资本市场)③对国际储备的妨碍:国际储备↑→Ms↑→扩张性国际储备↓→Ms↓→紧缩性5.国际收支理论的演变:⑴重商主义阶段:大卫休默“物价,铸币流淌机制”⑵一战后:弹性理论⑶二战后:汲取理论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货币分析办法6.国际收支理论(一)物价—铸币流淌机制理论:逆差→黄金净流出→黄金供给量↓→P↓→X↑→M↓→平衡↓平衡←P↑←X↓←M↑←黄金数量↑←黄金流入←顺差(二)弹性理论:⑴弹性系数: Ed>1,富有弹性,P↓Ed=ΔQ/Q÷ΔP/P Ed<1,缺乏弹性,P↑Ed=1,单位弹性⑵贬值对后出口的妨碍:e↑→x↑m↓①Es别变:Ed>1→x↑ Ed<1→x↓ Ed=1→x②Ed别变:a. Es=0时,→x↑(E↑→P↓→Q↑→P↑收入增加时由于供给别脚而导致价格上升使收入增加而非由于出口量的增加)b. Es=∞时, Ed<1,x↓Ed>1,x↑c.0<Es Px↓→Qx↑→出口的成本↑→x↓Sa. b. c.③Ed、Es并且作用: Ed<1,x↓;Es越小越有利Ed>1,x↑;Es越大越有利⑶贬值对进口的妨碍:e↑→贬值→Pm↑→m↓①当Ems=∞时,e↑→Pm↑→m↓别利于进口②当Ems<∞时,e↑→Pm↑→m↓dx>1,不管dm=0 或dm>0,国际收支盈余总结: dx=1,dm>0 X-M↑dx1⑷马歇尔—勒纳条件:指以贬值手段改善贸易收支逆差的充分条件在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6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30
巴斯塔布尔:引入成本-效益分析,认为保护幼 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收 益的现值。对保护产业要求更高。从静态到动 态。 R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需求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大 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3.贸易效应: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 部分加上消费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
即Q1Q3与Q2Q4之和。
11
4.税收效应: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 PwPt ×Q3Q4
5.国际收支效应: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 低,即外汇的节约。其数量等于
关税谈判属于重复博弈。关税谈判中最常见战略是 威胁和承诺。威胁体现在报复上。关税战略中,报 复是为承诺服务,承诺才是目的。
20
两个大国A、B, B
A
无关税
有关税
两种商品,
无关税 (8,8 ) (2,10)
一次性博弈:
有关税 (10,2) (4,4)
两个静态均衡状态
1、双方均采取高关 关税谈判就是为了达到无关税最优,这时
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 关税保护措施——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 课收关税应当有一定的限度 关税保护措施应当有步骤地进行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 利益冲突,产业结构动态调整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28
(二)新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或国际剥削,贸易利益极端
5
(二)关税的特征
1.透明性 2.非歧视性:与配额相比较 3.稳定性:变动须立法 4.市场功能性:反映市场供求 5.防止寻租 6.保证国家利益:关税收入直接交给国家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国际收支

第三阶段:国际收支指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 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要理解此概念,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不是存量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的内容是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 1、商品、劳务与商品、劳务的交换 2、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的交换 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 4、商品、劳务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5、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差错与遗漏等等。 1、经常项目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四个二级项目。 (1)货物——有形贸易收支 该账户记录商品的进出口。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
方。 商品进出口额均按FOB.计算。 除包括一般商品的进出口外,还包括: ☆用于加工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来件装配。 ☆交通工具修理费。 ☆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如燃料。 ☆非货币性黄金。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反之。
2、货币政策
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 (1)贴现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调高再贴现率来调节 国际收支。 再贴现率 利率 外资流入 ,本国资金流出 逆差 再贴现率 利率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社 会总需求 物价 出口 ,进口 逆差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通常会带来本币汇率下降,若本币急剧 下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币和买 进本币。
贸易收支逆差会导致国内失业增加。 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国内资金紧 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一、名词解释
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资金融通政策米德冲突丁伯根原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闲置资源的作用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论结构论
二、填空题
1.“货币—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
2.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和。
3.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的核心。
4.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
5.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政策和政策两大类。
6.试根据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原理填空:
7.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
8.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的调整过程。
其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从开放经济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分为和。
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国际收支政策调节主要包括:
A.需求调节政策B.供给调节政策
C.融资政策D.政策搭配
2.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
A.汇率政策B.政府补贴
C.关税政策D.直接管制
3.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
A.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
C.科技政策D.货币政策
E.融资政策
4.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是由哪位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5.()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可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矛盾。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6.当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下列什么政策搭配: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7.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的结构问题有以下表现形式:
A.经济结构单一B.经济结构落后
C.经济结构老化D.经济结构雷同
四、判断题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于任何经济条件下。
2.补贴和关税政策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而汇率政策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3.“融资还是调整”表明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仅存在替代关系。
4.直接管制属于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5.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6.汇率贬值一定会恶化贸易条件。
7.弹性论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8.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9.国际收支调节的结构分析法的着眼点是国内的供给结构。
五、简答题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几种?自动调节机制在什么环境下才能产生效用?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3.试沦述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会产生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冲突?
5.请简述开放条件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6.请简单说明本章中介绍的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方案。
六、论述题
1.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2.试总结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的异同。
3.评述吸收分析法。
4.评述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5,我国的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有什么关系?
6.试分析J曲线效应存在的原因。
7、评述乘数分析法。
8、论述米德冲突及其解决路径选择。
七、证明题
试用推导证明马歇尔—勒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