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气体测定、检查测定详解 PPT
奥氏气体分析仪及煤气分析

奥氏气体分析仪及煤气分析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维修容易。
缺点:虽然购置成本低,但运行成本高,除去人员工资,单每年买试剂和玻璃器皿一项就要一万多;因为是人工操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态度,对分析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比起红外线分析仪等来,它分析费时,操作繁琐,响应速度慢,效率低,难以实时分析生产状况。
适用范围:二氧化碳,氧,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氮气的分析任务和目的:准确及时地控制煤气质量,为准确指导生产,降低消耗提供依据。
测定原理:利用气体中各组分能被具有不同吸收能力的试剂,按顺序加以吸收,不被吸收的剩余气体组分,则可加入部分空气,使其爆炸,然后根据吸收和爆炸前后体积变化及生成物的体积量计算混合气体各组分含量。
工作原理:利用不同的溶液来相继吸收气体试样中的不同组分,用40﹪的KOH吸收试样中的二氧化碳;用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试样中的氧气;用氨性氯化亚铜溶液来吸收试样中的一氧化碳。
然后根据试样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甲烷和氢用爆炸燃烧法测定,剩余气体为氮气。
分析原理:用KOH溶液吸收CO2,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O2,氨性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用爆炸法测定H2、CH4,余下的气体则为N2+Ar。
根据吸收缩减体积和爆炸后缩减体积及爆炸后生成CO2的体积计算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
CO2+2KOH=K2CO3+H2O2C6H3(OK)3+1/2O2=(OK)2C6H2-C6H2(OK)2+H2OCu2Cl2+2CO+4NH3+2H2O=2NH4Cl+2Cu+(NH4)2C2O42H2+O2=2H2OCH4+2O2=CO2+2H2OCH4燃烧时1体积CH4和2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1体积的CO2,因此气体体积的缩减等于2倍的CH4体积;H2爆炸时,有3体积的气体消失,其中2体积是氢气,即氢气占缩减体积的2/3,所以体积缩减的总量为3/2VH2。
试剂配制所需仪器器皿:1托盘天平一架2玻璃烧杯3玻璃棒4量筒5角匙6调温电炉7烧杯钳试剂配制所需的化学试剂:1氢氧化钾2焦性没食子酸3 氯化铵4氯化亚铜5氨水6硫酸7甲基橙指示剂8蒸馏水9石蜡油也叫液体石蜡试剂的配制:1氢氧化钾溶液300g/L2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250g/L称取250g焦性没食子酸钾溶解于750g水中使用时将此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按1:1比例混合即为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
奥氏气体检测使用规程

奥氏气体检测一 气体中氧含量分析(焦性没食子酸吸收)1、原理焦性没食子酸与气体中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 通过气体中氧含量的减少 计算气体氧的含量。
2 分析仪器奥式气体分析仪。
奥式气体仪中量取气体部份和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吸收管3 分析操作用量气管准确量取100.0ml从待分析区采集来的球胆内试样,经焦性没食子酸反复吸收至氧被全部吸收完全。
4、计算吸收氧的体积比总取样体积100ml即得到气体中氧的含量。
5 注意事项5.1 量气管是从0至100ml全程刻度的。
5.2 氧含量在1%至21%间较准确,若氧含量太高,应改用铜氨液吸收法分析,分析有专用高含量铜氨吸收装置,也可用奥式中的铜氨液吸收管吸收。
二 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氢含量的测定(燃烧法)1 原理1.1 可燃性气体CO和H2在800℃ 900℃温度下,有足够的氧存在时,与铂金丝接触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生成的二氧化碳经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根据燃烧前、后及吸收后气体试样体积之缩减量,计算一氧化碳和氢含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2H2O2CO+O2=2CO2CO2+2KOH=K2CO3+H2O2 仪器奥式气体分析仪3 分析操作3.1 用气体量管取100.0ml从动火区采集来的球胆内试样 分别用氢氧化钾溶液和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后,计算二氧化碳含量(A%)和氧含量(B%)。
3.2 如果氧含量在15%以上,另取100.0ml试样直接抽入铂金丝燃烧瓶内燃烧后,循环数次冷却至室温。
若其缩减体积C小于0.5%不必再吸收二氧化碳即可动火。
3.3 若缩减体积C大于或等于0.5%时,再将燃烧后之气体分别用氢氧化钾和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后,计算二氧化碳含量(A1%)和氧含量(B1%)。
据此,最后再计算出可燃性气体。
如果可燃性气体含量大于或等于0.5% 则不准动火。
4 结果计算4.1 燃烧后的缩减体积C大于或等于0.5%时,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CO+H2)含量,按下式计算:4.2 可燃气体含量(CO+H2)% = C+(A1-A)- (B1-B)5 注意事项气体中可燃气体含量太小时、应采用专用分析仪器测定,不适合用奥式分析。
奥氏气体测定法和高含量氧测定资料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步骤
C)在液瓶中和保温套筒中装入蒸馏水。最后将 取样孔接上待测气样。 逐一调整所有吸收液面到达管口。 2.洗气 并取样 通过反复吸入和排出气样,置换量气管路中的原 有气体。然后准确量取100ml气样。 3.吸收 • 打开KOH溶液吸收瓶活塞,使其与量管相通。操 作水准瓶,使气体试样在吸收瓶与量管间往返吸 收6-7次,直至吸收后余气体积(V1)恒定为止 。
奥氏气体测定仪原理
相关反应方程: CO2+2KOH=K2CO3+H2O 2C6H3(OK)3+1/2O2=(OK)2C6H2-C6H2( OK)2+H2O Cu2Cl2+2CO+4NH3+2H2O=2NH4Cl+2Cu+( NH4)2C2O4 2H2+O2=2H2O CH4+2O2=CO2+2H2O
奥氏气体测定仪试剂
硫酸溶液:1+9 硫酸溶液;1+19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 称取50gNH4Cl溶于480mL水,加入200g氯 化亚铜,用520mL氨水(P=0.91g/ml)溶 解。
吸收顺序的确定
吸收顺序的确定
吸收顺序的确定
奥氏气体测定仪安装
仪器安装 将奥氏仪的全部玻璃部分洗涤干净,旋塞 涂好真空脂。 按如图所示的各部件中加入相应的溶液 “3”中加入300g/L NaOH(或KOH)溶液 “4”中加入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 “5”和“6”中加入氨性氯化亚铜溶液; “7”中加入1+9硫酸溶液
奥氏气体分析仪分析步骤

奥氏气体分析仪分析步骤原子蒸汽汲取具有特征波长的光源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然后去激发跃迁到某一较低能态(常常是基态)而发射出特征波长的原子荧光。
利用测量荧光强度继而获得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称之为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蒸汽汲取具有特征波长的光源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然后去激发跃迁到某一较低能态(常常是基态)而发射出特征波长的原子荧光。
利用测量荧光强度继而获得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称之为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1970年国外开始了多道原子荧光火焰分光计的研制工作。
研制的仪器包含脉冲空心阴极灯,一个旋转的干涉滤光片圆盘,一个卡塞格伦反射系统,一个火焰槽以及用于测量每个金属元素荧光的逻辑电路,可以同时测定6个元素。
1981年,美国人首次将空心阴极灯作为原子荧光激发光源与ICP原子化系统相结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HLC—ICP—AFS商品仪器。
这种装置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的本领,且谱线简单,线性范围宽。
70时代末,我国很多科技工也先后开始原子荧光光谱法的讨论并作出了贡献。
1976年杜文虎等研制成功了冷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了粮食、土壤、矿物、岩石中的痕量汞;1977年上海冶金讨论所研制了高强度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的双道无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球墨铸铁和合金钢中的锰、锌和镉等元素。
1979年郭小伟等研制成功溴化物无极放电灯作激发光源的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了矿物和岩石中微量砷、锑和铋等元素;在此基础上,1981年郭小伟、张锦茂等合作开发了双道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该仪器可同时测定两个可形成氢化物的元素。
1988年北京地质仪器厂、西北有色地质讨论所和地矿部物化探讨论所共同开发了以特征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由微机掌控仪器功能和数据处置的双道氢化物—原子荧光分析仪,利用专用的气汞测定装置,获得了低至0.0078ng汞的检出限。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新的联用分析技术。
1904奥氏气体检测仪使用说明

1904奥式气体分析仪详细使用方法A、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
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
准确量取样气100ml为V1。
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因为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 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
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4)第二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在硫酸银的催化下,能和浓硫酸起加成反应而被吸收。
将样气送入不饱和烃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3。
(5)第三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气。
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能吸收O2,同时也能吸收酸性气体如CO2,所以应该把CO2等酸性气体排除后再吸收O2。
将样气送入氧气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4。
(6)第四,五,六个吸收瓶作用是吸收一氧化碳。
氯化亚铜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与二氧化碳,不饱和烃,氧气都能作用,因此应放在最后。
吸收过程中,氯化亚铜氨溶液中NH3会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毕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残气中的NH3,因为煤气中CO含量高,应使用两个CO吸收瓶。
将样气送入第一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为V5。
(7)将样气送入第六个吸收瓶,取剩余样气的1/3送入量气管,在中心三通旋塞处加氧气,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180°,将氧气送入量气管,混合后量气管读数为100ml,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45º,把量气管内气体分四次使用高频火花器点火进行爆炸,第一次爆炸体积为10ml左右,第二次爆炸体积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体积为30ml左右,第四次将剩余气体全部爆炸。
奥式气体分析仪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使用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仪器适用于分析CO、CO2、常量氧气以及工业氮气等(建议测量氧含量在40%以下的气体)。
2方法原理:用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法进行测定。
取一定量样品气和吸收液接触,在吸收瓶中氧经反应后被吸收,根据样品气体积的减少测定氧含量。
3仪器材料:3.1量气管3.2梳形管3.3吸收瓶3.4水准瓶4仪器准备4.1将仪器活塞洗净擦干,涂上少量活塞脂。
4.2在吸收瓶内装入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并将暴露于空气的液面用适量液体石蜡封闭。
4.3在套管中放入量气管,并用室温水充满套管。
将仪器对接部分用胶皮管连接后,从水准瓶加入封闭液。
4.4用下述方法检查仪器的气密性:将量气管和吸收瓶充满相应溶液至标记,关闭活塞,放低水准瓶,使仪器中形成负压。
如仪器气密性好,则量气管中液面不应连续降低,吸收瓶中液面不应连续升高。
5分析操作步骤:5.1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5.2取样:取样容器应选择球胆,用双联球连接球胆,连接好后,置换取样球胆,球胆应置换2~3次,不准取满。
置换完后,用同样方法取样,不准取满。
5.3将球胆连接仪器,操作水准瓶,取30~50ml样气置换量气管三次。
置换完毕后,量取100ml样气,将封闭溶液液面调至零刻度,关闭三通活塞。
5.4打开吸收瓶上的两通活塞,缓缓举起水准瓶,将量气管中分析气样压入吸收瓶中,再缓缓下降水准瓶,使气样返回量气管中。
如此反复操作3~4次后,将残余气体返回量气管中,水平读取样品含量。
5.5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相邻两次分析结果之差不超过0.1%,本次分析结束。
5.6分析结束后,将三通活塞打到放空状态。
6注意事项:6.1在测定过程中升降水准瓶时,要缓慢升或降,不能过快或过高过低。
6.2为了防止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进入吸收液,可在吸收液上加一层约5㎜高的石蜡油,以隔绝空气。
6.3在气体分析过程中,温度应保持恒定。
6.4本方法主要误差来源之一装置的气密性,因此试验前必须检查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奥氏气体操作

奥氏气体分析仪测试粮堆气体浓度一、操作步骤(双实验误差≦0.2mL)1、安装与调整:将仪器的所有玻璃部分洗净,磨口活塞涂上凡士林并按仪器图装配好。
在各吸收瓶中注入吸收剂。
一个装入33%KOH溶液,作为吸收CO2用。
另外一个装入浓度为16.6%的焦性没食子酸和60% KOH的混合液作为吸收O2用。
吸收剂量要求达到200mL左右。
氧吸收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应在液面上加约5mm 的液体石蜡油,以隔绝空气。
其余不用的吸收瓶上端的单向活塞处于关闭状态。
在水准瓶④中装入2%的稀硫酸溶液,并且加入几滴甲基橙显色,酸性溶液可以防止被测气体CO2溶入。
并在保温水套筒中装入清水。
最后将取气口接上待测气体样品。
2、检查气密性:转动三通活塞呈“┣”状并提升水准瓶,关闭三通活塞,观察液面是否下降或上升,液面没有变化,表明三通活塞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CO2吸收瓶上端单项活塞,然后降低水准瓶,使液面上升至吸收瓶的满刻度,关闭单向活塞,观察液面是否下降,同样方法做O2吸收瓶的气密性。
液面无变化,表明吸收瓶的单向活塞气密性良好。
3、吸取气体样品:转动三通活塞呈“┣”状并提升水准瓶,排出量气筒以及梳形管中的气体,转动三通活塞呈“⊥”状,下降水准瓶,吸取待测气体,重复上述动作至少三次。
最终吸取气体样品100mL,之后使三通活塞处于三不通状态。
4、测CO2气体浓度:打开CO2的吸收瓶上端单向活塞,提升水准瓶使气体进入CO2吸收瓶,然后下降水准瓶,多次(5次)重复动作,操作要缓慢。
最后一次吸收完成后,将水准瓶移至量气筒出并使二者液面保持同一水平线,记录上升的毫升数(A),即为CO2的浓度。
VCO2=A%5、测O2气体浓度:打开O2吸收瓶的单项活塞,按照测定CO2程序测定O2,然后记录量气筒上升的毫升数(B),然后按照下式计算O2的百分含量。
V O2=(B-A)%二、奥氏气体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考试的否定项)考试中的否定项即:如果出现了否定项中规定的操作,那么本题直接记为0分,停止操作。
1904奥氏气体检测仪使用说明

1904奥式气体分析仪详细使用方法A、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
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
准确量取样气100ml为V1。
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因为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 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
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4)第二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在硫酸银的催化下,能和浓硫酸起加成反应而被吸收。
将样气送入不饱和烃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3。
(5)第三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气。
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能吸收O2,同时也能吸收酸性气体如CO2,所以应该把CO2等酸性气体排除后再吸收O2。
将样气送入氧气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4。
(6)第四,五,六个吸收瓶作用是吸收一氧化碳。
氯化亚铜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与二氧化碳,不饱和烃,氧气都能作用,因此应放在最后。
吸收过程中,氯化亚铜氨溶液中NH3会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毕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残气中的NH3,因为煤气中CO含量高,应使用两个CO吸收瓶。
将样气送入第一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为V5。
(7)将样气送入第六个吸收瓶,取剩余样气的1/3送入量气管,在中心三通旋塞处加氧气,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180°,将氧气送入量气管,混合后量气管读数为100ml,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45º,把量气管内气体分四次使用高频火花器点火进行爆炸,第一次爆炸体积为10ml左右,第二次爆炸体积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体积为30ml左右,第四次将剩余气体全部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洗气 并取样
通过反复吸入和排出气样,置换量气管路中的原 有气体。然后准确量取100ml气样。
3.吸收
• 打开KOH溶液吸收瓶活塞,使其与量管相通。操 作水准瓶,使气体试样在吸收瓶与量管间往返吸 收6-7次,直至吸收后余气体积(V1)恒定为止 。
• 打开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瓶活塞,将 吸收CO2后的余气压入,同上操作,直至吸 收后之余气体积(V2)恒定为止。
在各吸气球管中注入吸收剂。
a)管3注入浓度为30%的KOH溶液 (因NaOH与CO 2作用生成的沉淀Na2CO3多时会堵塞通道,故 以KOH为好)作吸收CO2用。
b) 管5、6中都装入氨性氯化亚铜,因为煤气中CO 的含量很大,为了保证吸收充分。
C)在液瓶中和保温套筒中装入蒸馏水。最后将 取样孔接上待测气样。
• 打开KOH溶液吸收瓶活塞,再将量管中爆 炸后之余气压入吸收生成的CO2,直至吸收 后的余气体体积恒定,读取其体积(V5)
计算结果
分别将读取的上述体积代入下式计算:
CO2%=(100-V1)/100×100=100- V1 O2%=(V1 –V2)/100×100= V1 –V2 CO%=(V2–V3)/100×100= V2–V3 H2%={[(100- V4)-2(V4–V5) ] ×2/3×V3/V}/100×100 CH4%=(V4–V5)×V3/V /100×100 (N2+Ar)%=100-(CO2% +O2%+ CO%+ H2% +CH4%)
继续保持安静
CH4燃烧时1体积CH4和2体积的氧气反应生 成1体积的CO2,因此气体体积的缩减等于 2倍的CH4体积;H2爆炸时,有3体积的气 体消失,其中2体积是氢气,即氢气占缩减 体积的2/3,所以体积缩减的总量为3/2VH2
爆炸瓶
缓燃管 氧化铜燃烧管
试剂
KOH溶液:300g/L
NaOH溶液:300g/L
仪器安装
将奥氏仪的全部玻璃部分洗涤干净,旋塞 涂好真空脂。
按如图所示的各部件中加入相应的溶液
“3”中加入300g/L NaOH(或KOH)溶液 “4”中加入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 “5”和“6”中加入氨性氯化亚铜溶液; “7”中加入1+9硫酸溶液
奥氏气体测定仪安装图示
一、减压检查法
于量管中吸取约10mL空气,使量管与梳 形管相通,而梳形管与大气隔绝。将水 准瓶置于最低处,使管内形成尽量大的 负压,如果3min后量管内液面保持稳定 ,表明气密性好。如果液面下降,则表 示存在漏点,应分别检查,将漏点修好 。
✓梳形管体积的标定
通过计算可知,在测定H2含量为75%的样气时, 梳形管容积每1 ml可产生3.8%的误差。
• 利用纯氧
将梳形管静空间充入纯氧,量取50ml N2,用吸 收器吸收氧后,读取吸收后体积算出
• 利用空气或标气
通过吸收并对照相应气体比例算出
1.洗涤与调整:
将仪器的所有玻璃部分洗净,磨口活塞涂 上凡士林,并按图装配好。
相关反应方程:
CO2+2KOH=K2CO3+H2O 2C6H3(OK)3+1/2O2=(OK)2C6H2-C6H2(
OK)2+H2O Cu2Cl2+2CO+4NH3+2H2O=2NH4Cl+2Cu+(
NH4)2C2O4 2H2+O2=2H2O CH4+2O2=CO2+2H2O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 先打开旧的一瓶氯化亚铜氨溶液吸收瓶活 塞,将吸收O2后之余气压入,同上操作, 吸收6-7次后,再用新的一瓶氯化亚铜氨溶 液吸收余气体积恒定。最后用装有1+9硫酸 溶液的吸收瓶吸收余气中带出的氨后,读 取余气体积(V3)
• 将吸收了CO2、O2、CO后的残气压入 1+9H2SO4溶液吸收瓶中贮存。取VmL残气 和一定量空气混合均匀,使总体积为 100.0mL。打开爆炸瓶活塞,将混合气体压 入爆炸瓶内,关闭活塞,引爆。待瓶内液 面稳定后,打开活塞,将气体抽回量管中 ,读取爆炸后的余气体积(V4)。
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250g/L
称取250g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于750mL热 水中,摇匀。使用时将此溶液与氢氧化钾 溶液按1+1比例混合,即为焦性没食子酸钾 溶液。本吸收剂性能为1mL溶液可吸收 15mL氧气。
硫酸溶液:1+9 硫酸溶液;1+19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
称取50gNH4Cl溶于480mL水,加入200g氯 化亚铜,用520mL氨水(P=0.91g/ml)溶 解。
二、加压检查法
于量管中吸取约80mL空气,操作方法同减 压法,差异在于将水准瓶置于量管上部尽 量高处,使管内形成正压,如果3min后量 管内的液面及各吸收瓶液面均保持稳定, 表示仪器气密性好。否则表示有漏点,需 处理。
✓量管体积标定:
在量管中装满水,准确称量其质量和温度,通过V=m/ρ求 得量管体积。
✓量管上部‘0’至活塞间体积的标定:
用量管准确量取10.0mL空气(无CO2)压入KOH(吸收 瓶中,然后再准确吸取同样的空气5.0mL,再把贮于KOH 吸收瓶中的10.0mL空气抽回量管中,读取气体的体积, 超过15.0mL的部分气体体积数即为量管由“0”至活塞的 体积数。梳形管容积对分析结果有影响,尤其是对爆炸法 的影响比较大;
其优点是构造简单,轻便,操作容易, 分析速度快,缺点是精度不高,不能适 应更复杂的混合气体分析。
吸收瓶结构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
用KOH溶液吸收CO2,焦性没食子酸钾溶 液吸收O2(每毫升可吸收8—12毫升氧气)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每毫升可吸 收16毫升CO),用爆炸法测定H2、CH4, 余下的气体则为N2+Ar。根据吸收缩减体积 和爆炸后缩减体积及爆炸后生成CO2的体积 计算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
奥氏气体测定、检查测定详解
工业气体可以大致分为:
气体燃料:天然气、焦炉煤气、石油气、 水煤气
化工原料气:黄铁矿焙烧炉气、石灰焙烧 窑气
气体产品:氢气、氮气、氧气、氦气、乙 炔等
废气:CO、CO2、氮氧化物等 厂房空气:一般含有生产用气体
奥氏气体分析仪
其是由一支量气管、四个吸收瓶、一个 爆炸片瓶组成,适用于半水煤气中CO2、 O2、CO、H2、CH4及N2+Ar含量的联合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