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含表格)
标准工时库(例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单位
编号
C000222302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Biblioteka 品名Z2QC3BMX
车间 灶具总装
年度基准 标准工时 分钟/个 100.06
1月 标准工时 分钟/个 24.49 线平衡率 % 75.10% 节拍 秒 57.32 标准产能 个/小时 63 人力 人 29 标准工时 分钟/个 22.5955 线平衡率 % 81.67%
2月 节拍 秒 51.92 标准产能 个/小时 69 人力 人 29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3月 节拍 秒
4月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5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6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7月
7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8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9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10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11月 线平衡率 %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标准工时 分钟/个 线平衡率 %
12月 节拍 秒 标准产能 个/小时 人力 人
下一年基准 标准工时 分钟/个
备注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工时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休息时间,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标准工时的确定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工作时间与产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
具体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产出数量。
其中,总工作时间包括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2. 标准工时的调整标准工时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当生产任务较为紧张时,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时,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当生产任务较为宽松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工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标准工时的管理1. 工时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工时记录可以采用人工记录或者电子记录的方式进行,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时统计与分析企业应定期进行工时统计与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发现工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工时考核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工时考核,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时考核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4. 工时调度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的紧张程度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工时调度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动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工时冲突的发生。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时间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保障员工权益标准工时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和工时冲突。
3. 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减少因疲劳造成的工作失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含表格)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IATF16949/ISO9001-2015)1、目的规范公司产品工艺流程及标准工时的制定和管理。
2、范围:本公司开发的产品及OEM加工产品。
3、职责:3.1工艺流程标准3.1.1研发部:负责提供产品之零件图、成品图、测试条件、管控尺寸、包装方式和BOM及其它有关数据。
3.1.2生技课:3.1.2.1参与新产品设计审查会议并制订初步工艺流程及标准工时预估。
3.1.2.2标准工时录入系统。
3.1.3装配部:协助IE工程师获取有关标准工时数据,并配合IE工程师对生产效率异常提出检讨。
3.1.4精密制造部:提供生产流程及其它有关数据(模穴数量、周期、模号等),并负责对工艺流程及标准工时会审,并提供合理建议。
4、定义:4.1标准工时:熟练度适中的作业员,在标准管理状态下,用标准的工作方法,以正常的工作速度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4.1.2计算产品的标准工时:4.1.2.1实际工时=实测工时*评比系数4.1.2.2标准工时=实际工时*(1+宽放率)4.1.2.3生产总工时=各工序标准工时之总和4.1.2.4标准总工时=瓶颈时间*配置人数总和4.1.2.5生产线平衡率=生产总工时÷标准总工时*100%4.1.2.6流水线标准产能(PCS/H)=3600÷瓶颈时间(S/PCS)4.1.2.7人均产能(PCS/H)=流水线标准产能÷配置人数总和4.1.2.8塑模时产能(PCS/H)=3600/开模周期*模具穴数4.1.2.9冲模时产能(PCS/H)=PCS/次*速度*605、内容及要求:5.1标准工时预估:5.1.1由研发提供新产品BOM表及蓝图。
5.1.2产品在未进行生产时,但有工艺及工时之需求,IE与研发和自动化讨论产品预期生产流程,由IE对此产品进行工艺流程的拟定,通过《标准工时分析表》对标准工时进行预估。
5.1.3IE及时将预估工时录入系统。
5.2工艺流程梳理/标准工时实测:5.2.1产品试产时,IE对其产品工艺及工时进行梳理修正。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观测时间
宽放时间
纯作业时间
生产准备
预热换线 生
准备等停 理
机时间
宽
放
疲 劳 宽
作 业
放
宽
放
2)标准产能
单位时间的最高产出量。 指作业人数在8小时内能完成的产品数量(要求转化为整数); 计算方法为:(480/瓶颈工序的工序时间) 例:
3)产品生产周期
单个产品从第一个工序开始到最后一个工序结束所需经历的时间。
当发生变更时,制程工程师需要 进行分析,确定为有效变更或准 有效变更即按《标准工时变更评 估表》要求进行相关验证,验证 可行后与修改后标准一并发布。
任何工时的预估、制订、修改须 经制程工程师同意并发布,其它
单位均不得更改标准工时。
当作业内容增加或减少、作业方 法改变,致使超过或无法达成原
来的作业效率。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生产技术部
目录
一、规范定义解读 二、工作职责介绍 三、工作程序说明 四、标准模版解析
一、规范定义解读
1)标准工时
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合格适当且受过一定训练的工作者,按规定作业 ,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工序时间(观测)×(1+宽放率)
应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对操作 者的技能水平、宽放率等做出相 应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宽 放率。
制程工程师依评审结果和当时 状态,更新该产品的标准工时并 发行修订《工序标准工时表》。
当产品线发生ECN或其它工艺变 更、工位调整、设备升级后,工 序的作业时间改变且各生产条件 均已稳定,各作业均已规范的。
制程工程师
1.排布生产工位,安排作业工序。 2.从效率、生产平衡角度对生产工位排 布和工作负荷进行研究及测定,提出
标准工时和计算标准管理规范(含表格)

标准工时和计算标准管理规范(ISO9001-2015)1、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以及相关算法,使标准工时更具完整性,使相关系统和管理运行更加顺畅合理。
2、范围安公司3、职责质量部对于本文件的受控实施和监督执行。
4、程序4.1.定义:4.1.1标准工时:4.1.1.1标准工时: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普通熟练工作者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4.1.1.2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是用于补偿个人需要、不可避免的延迟以及由于疲劳而引起的效能下降。
增加宽放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a).作业宽放由来:通常如果工作能以最快的速度永不停歇的进行下去,这样的产出将是最高效的。
但即便是机器设备也必须进行适当的保养、维护才能确保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
b).作业宽放目的:劳动者在任何工作环境下作业,都必须适当予以宽放时间用来补偿个人需要,才能与实际作业所需时间相吻合,更趋人性化。
4.1.1.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1.2员工定义:4.1.2.1直接人员:指生产产线上从事生产操作人员。
包括装配、调整、检查检测和不良品维修人员。
他们是生产线上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
4.1.2.2间接人员: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人员,此处包括车间班长,物料配送人员、设备保养人员、工具保养人员。
间接员工虽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操作,但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4.1.3时间定义:4.1.3.1正常作业时间:指以每天8小时为基准的作业时间,其单位为分钟。
正常作业时间包括“前准备时间”和“净作业时间”。
4.1.3.1.1前准备时间(95分钟):a).早会(早会,交接班)10分钟b).清洁(工治具、设备、车间、更衣)30分钟c).中餐时间15分钟d).间隙时间(上午15分钟,下午15分钟)30分钟e).首检时间10分钟4.1.3.1.2净作业时间:指对作业对象作业的内容,规则地、周期性地重复进行的作业部分的时间。
标准工时测定制定规范(含表格)

标准工时测定制定规范(ISO9001-2015)一、目的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工时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工时的应用使参加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以及用作记件工资基准。
二、标准工时制定:本方法采用马表测定的直接时间法所产生之结果,予以规划、观测及评价;亦即以数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与技巧,以工程的分析及设计之原则与方法来完成。
1、标准工时的意义:标准工时是在标准的工作方法、材料、工具、设备和工作环境下,依完成额定的单位1件之数量所需要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的意义不只在提供公司人工成本,PMC计划生产管制或制程安排的依据;同时保障员工公平合理的工作量达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提高效率的目的。
2、标准工时测定之进行步骤:a:决定观测作业之对象;b:记录作业条件、材料、工具、作业人员等数据;c:检讨作业方法,经改进后确定其标准作业程序;d:将各项作业依其要素加以分别,确定其顺序;e:以马表观测,将每一作业要素之时间值加以测定并记录;f:迭计要素作业时间并求其循环时间;g:评定被观测者之作业速度,技术,努力度修正观测值,以求基本时间;h:决定计算放宽率,并最后决定标准工时。
3、实际工作时间说明a、工作时间:上班时间:08:00~20:30总时间:750min用餐/中休:150min实际工作时间:600min=10Hrb、宽放时间:因各工作岗位性质、环境、作业条件和作业范围、作业姿势、作业的精细不同,为了公平合理的测评标准工时,需根据不同评价补偿宽放时间如;(1)补偿根据作业人员的去卫生间,喝水,擦汗等个人的需要中断作业的时间,个人的因素认定为是属于标准的是处理生理需求的行为;(2)补偿根据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的情况,因体力精神上有些吃力发生的中断、犹豫,降低速度的时间;(3)使人疲劳的作业环境有热、冷、照明、气体、灰尘、噪音、振动等等,作业条件有作业范围、作业姿势、作业的精细等等。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是衡量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旨在确保工作过程中的时间合理安排,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标准工时管理,确保工作过程中的时间合理利用,并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指南,适合于所有部门和岗位。
三、定义和缩写1. 标准工时: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
2. 实际工时:完成一项工作所实际花费的时间。
3. 工作效率:完成工作所需时间与标准工时的比值。
4. 工作质量:工作完成的准确性和符合要求的程度。
四、标准工时的制定1. 标准工时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时间研究和实际生产情况,结合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
2. 标准工时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变化。
五、标准工时的测定1. 标准工时的测定应通过时间研究和实际观察来进行。
2. 时间研究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法、工序分析法、工作抽样法等方法进行,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标准工时的管理1. 标准工时应作为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的依据,对于超出标准工时的工作,应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估。
2. 标准工时的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考虑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以及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
3. 标准工时的管理应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相结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七、标准工时的监控1. 标准工时的监控应通过定期的工作时间记录和绩效评估来进行。
2. 监控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和相关部门,以便进行改进和调整。
八、标准工时的优化1. 标准工时的优化应基于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要求,通过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来实现。
2. 优化结果应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九、标准工时的审查1. 标准工时的审查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其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要求。
2. 审查结果应及时修订和更新标准工时,以适应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变化。
电子厂动作标准工时库

电子厂动作标准工时库动作标准时间﹡B1 例如:安装功能钮、支架、PCB、阻力轮、散热片、机芯等到目的地,安装PCB到积架、机架;﹡B2 例如:安装组件或部件到无障碍、无阻止力之积架或目的地;﹡B4 例如:安装磁棒、AC线扣;﹡B5 例如:定贴片IC:﹡B6 例如:安装PCB、面壳、底壳、机芯、CD头等组件入袋;﹡B11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按一件计算,中周、排插座、三极管等按1.2件计算,IC按3件计算;﹡B12 L为螺丝长度,长度增加倍数时间相应增加倍数;★以上时间是根据现场观察、摄影进行微动作分析和结合模特法作设定; (含15%宽放率)★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本宽放率设定为15%) ★ 1模特(MOD)=0.129秒制定:审核:确认:第一页共三页动作标准时间﹡C3 指排线脚、排插座脚之类;﹡C9 包括贴双面胶纸、皱纹胶纸、纤维胶纸、透明胶纸等;﹡D1 2mm2 是指锡点面积,若面积增加一倍时间相应增加一倍;﹡D2 如焊机芯叶片开关、磁头线、AC座线等;★以上时间是根据现场观察、摄影进行微动作分析和结合模特法作设定;(含15%宽放率)★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本宽放率设定为15% )★1模特(MOD)=0.129秒制定:审核:确认:第二页共三页动作标准时间E :拆、剪、扎、理编码操作内容模特法时间(秒)1拆除板边(指拆除PCB无用之板边每一小块);(不含取放工具时间)M2A4A4 1.52拆扎线(铁扎线)指将已扎好之扎线解开;G1×3C4×3 2.33拆胶袋(指从胶袋内取物出来);34剪元件脚、割胶纸(一次)﹡;(不含取放工具时间)M1A40.7 5剪扎线(指剪掉锁扣扎线或铁扎线多佘的部份;(不含取放工具时间)G3M2A4 1.36扎线(锁扣扎线)指用扎线将单一或多个物休固定在一起或某一目标;M1C4R2×2P5×2A4M2×2 4.1 7扎线(铁扎线)指用扎线将单一或多个物休固定在一起或某一目标;M1C4R2×2P5×2M1×5M2×558整理排线(指整理摆布好待扎线)﹡M1M2P5×2 1.8 9整理散线(指整理摆布好待扎线)﹡M1M2P5×3 2.6 10整理线头1PIN(指整理、分开、拉直等准备工作)﹡G2M1R2M10.9 11撕保护膜(如LCD、胶片、镜片等保护膜)R2G3G3M2 1.5 12开线圈(FM2.5T)将线圈分开(不含取放工具时间)P5M2P5M2 2.1 13穿排线过孔位并拉直(指将排线由一面穿过另一面并拉直) (不含取放部品时间)G2P5P5G2A4A4M3 3.7 14F :目视、检查编码操作内容模特法时间(秒)1检查锡点15点(SMD元件)1 2检查锡点18点(手插元件)13检查LCD镜阴影、杂物54目视检查(面积100cm2);指外壳表面﹡ 1.5 567﹡ E4(1)“元件脚”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0.6mm元件脚(2)“割胶纸”是指在胶纸座上将胶纸割断;(3)“一次”是指剪钳剪一次或割断胶纸一次;﹡E8“排线”是指一体之排线;﹡E9“散线”是指有若干条导线组成的排线;﹡E10例如:理直AM天线、磁头线线头等;﹡F4 面积增加一倍时间相应增加一倍;★以上时间是根据现场观察、摄影进行微动作分析和结合模特法作设定;(含15%宽放率)★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本宽放率设定为15% )★1模特(MOD)=0,129秒制定:审核:确认:第三页共三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0目的
1.1规范标准动作时间库管理,使相关人员更好的明确操作。
1.2建立标准动作时间库,为标准工时制定提供参照基准,藉以提升标准工时制定的效率与准确性。
1.3提供生产部门直接人员培训,技能考核的参考依据.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标准动作工时库制定与管理.
3.0名词解释
模特法(MOD):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作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的方法.
4.0部门职责
IE部:负责标准动作工时库的管理、制定和复核;
生产部门:督导管理各项标准动作工时的达成。
5.0运作程序
5.1模特法的基本原理
5.1.1人员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
动作归纳为21中基本动作。
5.1.2不同的人在做同一基本动作时(在操作条件相同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误差在1O%左右)。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内。
5.1.3人体的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最快速度所需要时间与正常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大体相似。
5.1.4人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需时间互成比例。
(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三倍。
)
5.2模特法详细动作划分
5.2.1上肢动作(11种)
①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共有5种,分别为手指动作M1、手腕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动作M5。
②终结动作。
其中抓取动作G有3种:接触G0;简单地抓G1;复杂地抓G3。
放置动作P也有3种:简单放置P0;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5(注)。
5.2.2身体及其它动作(10种)
①下肢和腰的动作。
包括:足踏动作F3;走步动作W5;弯体动作B17(往复);坐下起身动作S30.
②附加因素及动作。
包括:L1重量因素,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目视动作E2(独);校正R2(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按下动作A4(独);
旋转动作C4。
5.2.3动作分析时使用的其他符号如下表
5.3模特法主要特点:
5.3.1以手指动作一次(移动62.5px)所需时间作为动作时间单位,其它部位动作时间是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
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应用起来简单方便。
5.3.2模特法在人体工程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
5.3.3模特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动作标号的数值也就是动作的时间值。
5.3.4实用精度较高。
不需测时和进行评比.(评比系数为100%)
5.3.5模特法为PTS(时间预定)其中一种,但计算动作时间的精度并不低于其它PTS法。
5.4本公司时间预定(PTS)一律采用模特法制定标准工时(特殊情形需注明),评比系数均为100%,宽放系数参考<<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5.5MOD法动作(21个动作)时间分类表
内容
符号
附加条件
移手指动作M1动手腕动作M2动小臂动作M3作大臂动作M4伸直手臂的动作M5终
碰触、接触
G0结不需注意力的抓取
G1动复杂的抓取G3需精神上的注意作
简单的放置
P0较复杂的放置如对准P2需精神上的注意具有装配目的的放置
P5需精神上的注意
蹬踏动作F3行走动作W5目视观察
E2
校正R2判断与反应
D3按下A4旋转动作C4弯腰弯体---站起B17往复进行坐下---起身S30往复进行
NO 名称符号例右手M 左手BD 左手H 右手P2
UT
插件焊锡时的执锡
时间UT或仪表测试
时间
保持H
表示用手拿着或抓着物体一直不动的状态,
主要指扶持与固定的动作,不给时间
有效时间
23
指人的动作以外,机械或其他工艺要求发生
的,非动作产生的因有附加时间,需要准确
测时.如机械的工作时间、焊锡、铆接、测
试、涂布等
独立进行的动作(此动作进行时其他动作停止)
可同时进行的肢体动作
脚部动作大腿动作
重量因素(负重动作)
分类
移动
上肢动作
下肢动作放置
抓握
其它动作
下肢动作
非动作时间:
内容
1
延时
BD
表示一只手进行动作,另一只手处于停止状
态,不给予时间
附加因素
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