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生产部工时管理制度

生产部工时管理制度

生产部工时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生产部员工的工时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维护组织的稳定运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部全体员工。

三、工时管理标准1.工时计算–员工的工时从进入工作岗位开始计算,结束时间为工作岗位离开时间。

–工时按实际出勤情况计算,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加班时间和请假时间。

–加班时间需要经主管单位批准,并记录在加班登记表中。

2.正常工作时间–生产部的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

–实在上班时间由生产部主管依照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布置,并通知相关员工。

3.加班管理–需要加班的员工应提前向主管单位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加班时间应记录在加班登记表中,由员工和主管单位签字确认。

4.请假管理–员工如需请假,应提前向主管单位提出请假申请。

–请假申请需注明请假事由、请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请假时间不得超过3天,如需请假时间超过3天,需供给认真请假理由和相关证明文件。

–请假期间需由员工和主管单位签署请假单,离开和归来时需进行登记。

5.缺勤管理–未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不到岗工作的,将视为缺勤。

–缺勤超过3次,将按规定予以相应纪律处分。

6.值班管理–为确保生产部的正常运转,需要布置员工进行值班工作。

–值班表由主管单位提前编制,并在生产部内公示。

四、考核标准1.按时出勤–员工应依照工作时间要求按时上班,并正确打卡。

–迟到、早退、提前下班等行为将影响员工的绩效考核。

2.加班管理–合理加班并依照规定进行登记的员工将获得加班工资或调休机会。

–长期加班过多或频繁加班未经批准的员工将被视为绩效不佳。

3.请假管理–合理请假且经批准的员工将不影响绩效考核。

–频繁请假或未经批准请假的员工将被视为绩效不佳。

4.值班管理–值班期间依照工作布置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将获得绩效嘉奖。

–值班期间因玩移动电话、打瞌睡等行为导致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的员工将被视为绩效不佳。

5.缺勤管理–未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不到岗工作的员工将视为绩效不佳。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标题: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合理规范的标准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减少工时浪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规范内容,匡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工时管理制度。

一、明确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范围1.1 确定标准工时的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在不超过法定工时的前提下,企业规定的员工应该完成工作的时间。

1.2 界定标准工时的范围:标准工时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等内容。

1.3 区分标准工时与法定工时:标准工时是企业内部规定的工作时间,而法定工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最高工作时间。

二、建立有效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2.1 制定明确的工时管理政策:企业应该明确规定标准工时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确保工时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2 设立科学的工时计量系统:建立科学的工时计量系统,实现对员工工时的准确记录和监控。

2.3 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流程,包括工时统计、考勤核算、加班管理等环节,确保工时管理的规范执行。

三、加强员工工时管理意识3.1 培养员工工时管理意识:通过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2 激励员工合理利用工时: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3 建立员工参预工时管理的机制:鼓励员工参预工时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共同促进工时管理的规范化。

四、监督和评估标准工时管理效果4.1 设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标准工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2 进行工时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标准工时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4.3 不断完善工时管理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工时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5.1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工时不超过法定标准。

职工工时及休假管理制度

职工工时及休假管理制度

职工工时及休假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公司内部的工时管理,保障职工的休息和健康,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订立本《职工工时及休假管理制度》。

一、工时管理1.一周工作时间: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实行标准的40小时工作制。

2.弹性工作制:公司采取弹性工作制,职工可以依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情况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自由调整上班时间,但不得超出每周工作时数的限制,并需提前与所在部门/团队负责人沟通和协商确认。

3.加班管理:公司鼓舞职工合理布置工作,避开加班。

如确有工作需求需要加班,职工应提前报告所在部门/团队负责人,并经批准后方可加班。

加班需计入加班工资或休假调休进行相应弥补。

加班时间不得超出每周工作时间的50%。

4.节假日布置:公司将依据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布置以及业务情况,提前发布节假日工作布置。

节假日工作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布置,并向职工支出加班工资或供应相应的调休机会。

二、休假管理1.年休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为每位员工供应年休假。

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受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的天数依据员工的工龄确定,具体布置如下:•工龄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享受10天年休假;•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享受15天年休假;•工龄满20年及以上的员工,享受20天年休假。

2.婚假:员工结婚可享受3天的带薪婚假。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婚假的,需提前与所在部门/团队负责人请假并供应相关证明文件。

3.产假: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享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产假,具体时长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而公司将依据国家政策供应额外补贴,以确保职工的合理福利。

4.陪产假:男职工在妻子生育期间享受5天的陪产假,期间可享受带薪。

5.丧假:员工家庭成员重点事故或失去的,可享受相应的丧假,具体天数依据情况而定,需供应相关证明文件。

6.病假:员工发生疾病需要请假时,须及时向所在部门/团队负责人请假,并供应医疗证明。

病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执行。

7.其他特殊假:如员工需要请假处理特殊情况,需提前与所在部门/团队负责人请假,并供应相应的证明文件。

劳务派遣工时管理规定

劳务派遣工时管理规定

劳务派遣工时管理规定在劳务派遣环节,工时管理规定十分重要。

为了保障劳务派遣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高劳务派遣企业的管理效率,劳务派遣工时管理规定应当严格遵守。

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务派遣工时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工时计算方式:1. 标准工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一周的标准工作时间为40小时,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超过8小时的部分为加班时间。

2. 加班工时:加班工时应当按照加班工资标准支付,一般情况下,加班工资标准为平时工资的1.5倍,节假日加班为2倍。

3. 休息时间:根据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应当安排至少30分钟的午休时间;超过8小时的,应当安排至少1小时的午休时间。

二、工时记录规定:1. 劳务派遣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时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位劳务派遣工人的上下班时间、加班时间和休息时间。

2. 工时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存在漏报、错报或者其他不当行为。

3. 劳务派遣工人应当如实填写工时记录表,不得随意修改或涂改记录。

三、工时管理规定:1. 劳务派遣企业应当根据工时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避免超时工作的情况发生。

2. 工作时间调整应当提前告知工人,不得擅自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强迫工人加班。

3. 加班工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支付,不得存在拖欠或者少发现象。

四、违规处理规定:1. 对于违反工时管理规定的劳务派遣企业,相关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包括责令整改、罚款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

2. 对于违反工时管理规定的劳务派遣工人,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扣除工资、警告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就是劳务派遣工时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劳务派遣企业和工人都能严格遵守规定,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谢谢!。

生产工时管理制度

生产工时管理制度

生产工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工时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生产工时管理制度,依法合规经营,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及生产岗位的管理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适用于全体员工。

三、工时制度1. 标准工时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标准工时为每周工作40小时,每日工作8小时。

加班工作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周均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2. 休息制度(1)休息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休息日须有计划、有序地安排。

(2)法定节假日: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

(3)加班和调休: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安排员工加班,但需提前与员工沟通协商,加班时长一般不得超过3小时,加班工资按国家规定支付。

同时,加班后应及时安排调休。

3. 弹性工作制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可以采取弹性工作制,具体执行办法由企业与员工充分协商确定。

四、考勤管理1. 考勤要求员工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和班次出勤,不得擅自迟到、早退或缺勤。

2. 考勤方式采用电子考勤、人脸识别考勤等方式进行考勤管理,员工须按时打卡并保持考勤记录的准确性。

3. 请假制度员工请假需提前向主管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岗,未请假擅自离岗者将按旷工处理。

五、加班管理1. 加班情况加班需由主管安排,并填写加班申请表,由员工及时填写加班表,并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员工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加班。

2.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平时加班工资为工资的1.5倍,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为工资的3倍。

六、岗位轮岗根据生产需要和员工实际情况,可进行岗位轮岗调整,工作不得超出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范围。

七、异常情况1. 突发事件如遇到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员工需听从管理人员的命令,有序撤离或紧急处理,并积极配合。

2. 加班预警如遇到生产计划的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大量加班工作时,应提前向员工发出加班预警,充分尊重员工的休息权利,合理安排加班时间和调休。

劳动法中的工时管理与加班费支付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时管理与加班费支付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时管理与加班费支付规定《劳动法中的工时管理与加班费支付规定》一、引言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对于工时管理和加班费支付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劳动法中工时管理和加班费支付的相关规定及其实施情况。

二、工时管理规定1. 法定工时根据我国劳动法,普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而对于特定行业或特殊工种,可以依法设定不同的工时标准。

2. 加班与休息劳动者加班工作的情况通常需要取得劳动合同双方的一致同意。

而同时,劳动法还规定了保底休息日制度,即每个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确保其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三、加班费支付规定1. 加班费计算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加班工资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

在特殊情况下,根据法律和行业规定,加班费支付的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弹性工时制度弹性工时制度是指按照生产经营需要和劳动者的个人意愿,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工作时间,使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主安排工作时间的权利。

然而,弹性工时制度下的加班费支付通常较为复杂,需要以双方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具体计算和支付方式。

四、工时管理与加班费支付的现状1. 问题与挑战尽管劳动法规定了工时管理和加班费支付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强制加班、不支付或少支付加班费等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加强监管与改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工时管理和加班费支付情况的监管,确保各项规定的有效执行。

同时,劳动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如有需要可以依法维权。

五、结语劳动法中的工时管理与加班费支付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各方应共同努力,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工时管理合规、加班费支付到位,为劳动者营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劳动环境。

企业工时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工时管理制度范本

企业工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企业工时管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各岗位均应执行工时管理制度。

第三章工作时间安排1. 标准工作时间公司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工作时间。

午休时间为12:00-13:30。

2. 弹性工作制公司允许部分员工根据个人工作特点安排弹性工作时间,但需保证每日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3. 加班工作为保证公司业务正常运转,员工如需加班工作,需提前向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加班工作。

且公司将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第四章休息时间安排1. 节假日休息公司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员工休息,并对需要上班的员工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2. 年假休息员工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后可享受带薪年假,具体休假安排及流程详见公司年假休假管理规定。

3. 病假休息员工如遇病假需在请假当日向公司人事部门提出病假申请,提交相关病假证明。

病假期间需按时报备病情及休假期限,病假期间工资发放按照公司规定执行。

第五章加班管理1. 加班管理规定员工需向主管部门提前申请加班,经批准后方可加班工作。

加班管理期间需遵守国家和公司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加班工资按国家规定发放。

2. 加班补贴对因公司业务需要而加班工作的员工,公司将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加班补贴。

第六章值班管理1. 值班制度公司设有值班制度,保障24小时内值班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值班期间需严格遵守公司值班工作制度,值班期间如有超时工作单需向主管部门提前报备。

2. 值班补贴公司将对值班人员发放相应的值班补贴,具体标准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七章违规处理1. 违规行为员工违反工时管理制度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擅自加班、迟到早退、拒绝值班等行为。

公司工时与休假管理制度

公司工时与休假管理制度

公司工时与休假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公司的工时管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含正式员工、合同员工以及临时工等。

第二条工时管理2.1 工作时间布置1.公司实行标准工时制,每周工作时长为40小时。

2.具体工作时间布置由各部门主管依据工作需要订立,须与员工协商全都,并经过上级主管审批。

3.公司采用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依据实际情况敏捷调整工作时间,但每日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

4.每日工作时间布置如下:–上午工作时间:08:30 — 12:00–下午工作时间:13:30 — 18:002.2 加班管理1.公司鼓舞员工严格依照工作时间布置完成工作任务,减少加班情况的发生。

2.如确实需要加班,员工需提前向直接上级申请,并得到批准。

3.加班时间依照实际加班情况计算,公司将视情况支出加班工资或供应相应的补休机会。

2.3 出勤管理1.员工需定时按点出勤,不得旷工、迟到、早退。

2.迟到、早退情况将依照以下规定处理:–迟到15分钟以内:口头警告。

–迟到15分钟以上:扣除相应工资。

–连续迟到超出3次:进行书面批判,扣除相应工资。

–早退情况同样适用以上处理措施。

第三条休假管理3.1 年假1.全部员工享有年假制度,具体年假天数依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进行计算,认真计算如下:–连续工作满一年但不满三年:5天年假。

–连续工作满三年但不满五年:10天年假。

–连续工作满五年但不满十年:15天年假。

–连续工作满十年及以上:20天年假。

2.年假的使用需提前向直接上级提出申请,并经过上级主管批准。

3.2 病假1.员工因疾病需要请假时,应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备并提交相关证明料子。

2.病假天数的计算参照公司相关政策执行,待遇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执行。

3.3 事假1.员工因特殊事务需要请假时,应提前向直接上级提出申请,并说明请假原因。

2.事假的天数依据请假原因和实际情况确定,并经过上级主管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1.目的:
1.1推动生产体系效率的改进,实现公司效益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为制定生产计划和标准成本提供基本数据;为生产能力、作业效率、薪资支付、人
员配置等方面管理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机型的生产加工。

3. 权责:
3.1工程部IE专项小组负责标准工时和标准产能的制定和发布;负责推动生产体系效率
的改进、提高和监督。

3.2生产工程课工艺组负责制定作业标准书、工艺流程图、QC工程图等相关文件,参与效
率体系的改进、提高。

3.3 PMC负责依据标准工时、人均产能等相关信息,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3.4制造部组织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积极参与效率的改进和提高。

3.5品质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并积极参与效率的改进和提高。

4. 规定:
4.1标准工时定义:
是指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作业者,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
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4.2标准工时的应用:
标准工时可以使参与工作的全体人员都可以客观准确的计划、实施并评价其工作结
果,是DXC的作业管理基准,其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制定生产计划。

4.2.2 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4.2.3可以在“4M1E”的其中某个因素不同或发生改变时进行评价。

如:不同作业方
法的优劣。

4.2.4用作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基准。

4.2.5对客户的估价和报价。

4.2.6设备与工装的需求计划。

4.2.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4.3标准工时的测量方法:
采用秒表法或MOD法。

4.4生产线的标准工时制定:
在作业方法及作业条件进行标准化以后,每3个月由工程部IE工程师进行工时测量
和调整,作成“制程规划及标准工时表”(DXC-EDFM-18/2)和“各机种产能表”
(DXC-EDFM-10)。

4.5标准工时的管理:
4.5.1随着作业方法及工艺改进而不断更新与提高,需要重新制定标准工时。

4.5.2新产品及新作业量产前的作业时间由生产工程课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来测量
和评估,为设备、工装、人员的配备提供参考依据。

4.5.3标准工时制订出来后,相关部门按照标准工时合理制定产能、人员需求、工装
配置等方面计划。

4.5.4工程部要不断分析和改进影响标准工时的因素,切实提高生产效率。

4.5.5制造部门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并如实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损失时间,每
月进行一次汇总,以对损失工时的责任进行明确区分。

5、记录表格:
5.1 “制程规划及标准工时表”(DXC-EDFM-18/2)
5.2“各机种产能表”(DXC-EDFM-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