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_刘仁慧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胜 疾病 的信 心 , 使 其保 持心情 舒 畅 , 避 免七 情过极 。
5 .辨 证施 护 。辨证论 治是 中医理 论体 系 的 一大 特 色 。在 调护 方 面 , 中 医 也 强 调 辨 证 施 护 。在 哮 喘 缓 解 期, 患 者多表 现 为肺脾 气虚 或肺 肾两 虚 。
( 1 ) 肺脾 气虚 证 : 症 见声 低 气 怯 , 倦怠乏力 , 食 少 便 溏, 自汗怕风 , 容 易感 冒 , 舌淡 苔 白 , 脉 弱 无 力 。调 护 措 施: 居住 环境 宜通 风 、 向阳, 注意 暖衣 温食 ; 若 出汗过 多 , 应 及 时揩干 , 勤换 衣 服 , 以防外 邪 入 侵 ; 饮食宜清淡 , 少 食 多餐 ; 平时可多食用补肺健脾祛痰之 品, 如猪肺 、 糯 米、 山药 、 薏苡 仁 、 党参、 黄芪、 白扁 豆 、 佛手 、 陈皮 等 ; 配
不 宜过 酸过咸 。且肥 味 滋 腻 之 品 , 易 困 阻脾 胃 , 助 湿 生 痰, 亦应 少食 。另 外 , 哮喘 患者 多属 过敏体 质 , 对海腥 发 物, 如鱼 、 虾、 蟹等 也 应 慎食 。可 见 , 注 意 饮食 对 于预 防 哮 喘发 作 的作 用 不容 忽视 , 如果 能进 一步 给予 正确 的饮
病 … …动怒 , 动 气 亦发 。 ” 此外, 保 持 良好 心态 对 于 疾 病 的康复 亦不 可小觑 。哮喘 的反 复发作 , 常 给患者 工作 和 生 活带来 诸 多不便 , 患 者往 往 表 现 出 悲 观 、 抑郁 、 苦闷、
易 怒 的情绪 , 故应 加强 对 患 者 的 心 理疏 导 , 增 强 患 者 战
簟 床 调 护 中国民间疗珐
CH1 NA’ S NATUROPATHY F e b 20 1 3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
解期 的中医治 疗仍 处 于理论 指导 阶段 。缺乏 试 验性 的
研究 。 后应 大力 发展 小儿 哮 喘缓解期 的临床研 究 , 今 充
分 发挥 中医药 整体 调节 和辨 证论 治 的优 势 ,达 到控 制
是 哮喘 之根 本 , 只有脾 健 才能 杜绝 生痰之 源 、 脾健 则化
哮 喘发作 , 强患儿 体质 , 高患儿 的 生存质 量 和哮 喘 增 提 缓解 率 , 富和规 范哮 喘复发 的中医药 方案 。 丰
25 肺 脾 同 治 “ 为 生 痰 之 源 , 为 贮 痰 之 器 ” 痰 . 脾 肺 .
哮 喘方面 逐渐 展现 出其优 势 和特 色 ,也 积 累了 丰富 的 经验 , 但也 存 在一 些 问 题 : 1 对 于小 儿 哮 喘缓 解 期 的 () 中医治疗 缺乏 系统 的治疗 标 准及理 论依 据 ;2 没有 安 () 全 的值得 推广 的公 认 的 中药 方剂 ;3 对 于, J 哮喘缓 () , h l x
若 反复 发作 可波及 脾 肾 , 虚则 运 化 失 调 , 液成 痰 , 脾 积 痰 阻气 道则 呼吸不 利 : 肾为先 天 之 本 . 纳气 , 纳 而 主 摄 失 调则气 不 归根 . 而 三脏功 能失 调 , 从 因此正 虚 是本 病
的 主要矛 盾 。 1 病 因病机
小儿 哮 喘 缓解 期 多 以肺 脾 肾三脏 阴 阳失调 为 主 ,
的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 关键 词 】 哮 喘
缓解期 小 儿
中医 治 疗
小 儿哮 喘 属 中 医学 “ 咳嗽 ” “ 证 ” “ 证 ” “ 、哮 、喘 、 痰
且这 一病 机始 终贯 穿整个 病程 ,发作期 及缓 解期 都 应
注意 对 肾的治 疗 。

哮喘病,根据缓急,中医的基本调理思路

哮喘病,根据缓急,中医的基本调理思路

哮喘病,根据缓急,中医的基本调理思路
平素有哮喘病症,多是脾肺肾三脏阳气亏虚,肺气不足,不能顾固卫抗邪,加上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痰气风寒邪气互搏,结于气道,容易诱发哮喘的病症加重。

脾胃的功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脾气亏虚,运化不好生痰湿,中焦浊阴阻滞胸腔膈下气管肺部等,是生痰之根源;或伴有肾气不足,气化不利,肾不纳气,肾阴阳功能衰退,尤其是肾阳虚衰,温阳抗邪能力下降,也容易导致哮喘的病症反复发作。

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是哮喘病症的病理基础,以痰为主,痰的产生又跟脾肺肾的功能密切相关,为发病之“根”。

肺脾肾三脏的功能虚弱,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节、劳倦等外因诱发疾病,便会导致“伏痰”随风、寒等邪气而发作,如《证治汇补》:“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故在哮喘缓解期,必须以益肺、健脾、固肾扶正为主,并适当地配合理气祛风化痰等药品,来达到有效的缓解哮喘反复发作,及减轻症状巩固疗效的目的。

小儿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

小儿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叭1年8月第20卷第8期JETCM.Aug.2011,V o1.20,No.8zlJL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付慧孙轶秋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00)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1)08—1233—03【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并对小儿哮喘缓解期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哮喘缓解期小儿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属中医学”咳嗽”,”哮证”,”喘证”,”痰饮”等范畴,中医认为患儿除有标实症状外,多有脏腑气血不足的症状,累及脏腑肺,脾,肾,多为阴盛阳虚,痰饮伏肺而引起,以阳虚为本,痰瘀为标.患儿多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易为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若反复发作可波及脾肾,脾虚则运化失调,积液成痰,痰阻气道则呼吸不利:而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摄纳失调则气不归根.从而三脏功能失调,因此正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1病因病机患儿体质较弱,易受外邪侵袭,禀赋不足可导致哮喘的发生.《保婴撮要?作喘》云”哮喘…多因脾肺气虚, 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多”.中医学认为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有伏痰,而伏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素体肺脾肾功能不足.李明等…认为小儿哮喘缓解期的表现以正虚为主,主要涉及脏腑为肺脾肾三脏,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为水谷之海而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水,若三脏功能失调,则水液代谢失调,痰浊内生,成为哮喘的夙根,遇外邪等引触而发.所以哮喘缓解期治疗多从肺脾肾着手,以扶正为主.江霞等认为哮喘乃因虚生痰致瘀,故在哮喘缓解期防治过程中要坚持扶正与化痰祛瘀并施的原则.用自拟方防哮汤(黄芪,沙参,当归,蛤蚧,补骨脂,冬虫夏草,丹参,桃仁,JlI芎,白芥子,莱菔子,地龙,钩藤),临床观察表明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卢宏昌等口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寒,风热之邪侵入人体,首先犯肺,而肺的功能失调极易导致哮喘发作.吴兆利_4从d,JL 肺与脾在生理,病理诸方面的关系出发,认为脾胃虚弱,痰浊内生为小儿哮喘的宿根;小儿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易感外邪,诱发哮喘.李雪莹等认为小儿哮喘的发作根本在肾,其基本病机为肾阳不足或相对不足. ?1233??证治研究?且这一病机始终贯穿整个病程,发作期及缓解期都应注意对肾的治疗.2辨证论治小儿哮喘缓解期多以肺脾肾三脏阴阳失调为主,因此扶正固本对于哮喘缓解期治疗非常重要.2.1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肾虚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病所伤而致.曹宏认为,哮喘无论缓解期或发作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存在.尤其是肾阳虚.提出补肾培元为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哮喘的治本之法.周兆山等【7]认为哮喘为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哮喘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与肾虚有关.并提出“肾虚质”的概念,认为从补肾立法,进行辨体质施治.这才是哮喘缓解期中医药防治的上上之策.黎经兰[8] 在临床上主要以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并根据病情加用温肾补阳之药如鹿茸,冬虫夏草,紫河车,蛤蚧,核桃仁等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38例,结果临床控制l9例,显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2.2从肺论治肺主气.司呼吸,气虚则卫表不固,自汗.易为外邪所侵.或因气候变化不能适应,而发哮喘.治宜补肺固卫,益气定喘.王明明等认为,’bJL肺常不足,易感触风邪,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风邪引动伏痰,致哮喘反复发作,用玉屏风散为主预防哮喘,以补肺益气.充实肌表,使外有所卫,风邪难以乘隙感触.姚丽群等El0用小阿胶汤治疗哮喘缓解期,用阿胶滋阴润肺,配乌梅补肺气,苏叶既可散肺中之寒,又不使阿胶,乌梅收敛太过.通过补肺固表,哮喘发作次数减少.闵亮等口1]认为.补益肺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从而减少或减轻哮喘的发作.2.3从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失健运,精微难化,各脏腑濡养不佳,机体御病能力下降,成为哮喘发作的内在因素之一.于作洋_l2总结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强调调理脾胃亦有助于补肾.主张在哮喘发作缓解后应长期服用加味二陈汤,以健脾化?1234?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8月第20卷第8期JETCM.Aug.2011,V o1.20,No.8痰,远期疗效好.张洁等从脾胃论治支气管哮喘,认为缓解期补虚治本为要,健运脾胃为先,补益脾气,上可荫肺.下可制水,临床常用黄芪六君子汤加减,可明显减少哮喘的复发.其治疗哮喘缓解期85例,治疗组均口服黄芪六君子汤方:黄芪,党参,黄精,茯苓,白术, 五味子,百合,山茱萸肉,法半夏,陈皮,桔梗,桃仁,白僵蚕,牡蛎,甘草;对照组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3个月后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4肺肾同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则气浮于上;肺虚日久及肾,则肾不纳气,动则气喘.邢向晖等认为,哮喘缓解期肺,脾,肾三脏不足为根本,尤以肺,肾二脏虚损为主,确立”补肾培元,益气固表”为治疗大法.其将9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防哮颗粒(中药治疗组),固本咳喘片(中成药对照组)口服,普米克都保(西药对照组)雾化吸人,观察患儿用药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呼吸道感染次数,肺功能的变化及对患儿气道炎性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并统计3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在减轻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减少感冒次数等方面优于两对照组.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与西药对照组的疗效相近,而明显优于中成药对照组,并能降低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抑制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提高IgA,IgG,IgM水平,增强患儿免疫力.2.5肺脾同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是哮喘之根本,只有脾健才能杜绝生痰之源,脾健则化源充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最终达到完全控制哮喘的目的.李向东等l15采用健脾益肺口服液(党参,白术,鸡内金各9g,茯苓,山药,白扁豆,黄精各10g,黄芪,丹参各15g,陈皮6g,防风3g),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哮喘缓解期50例,对照组30例服用酮替酚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6脾肾同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理脾以制生痰之源,补肾以固气之根.脾虚者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等加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等加减.2.7肺脾肾三脏同治哮喘是由于痰饮留伏,遇诱因而发.发作时痰气交阻,肺气失于肃降,表现为邪实之证,反复发作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缓解期则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症状.李贵才等认为,哮喘久发,必导致肺,脾,肾三脏亏损,临床观察治疗组应用参蛤河车散(人参,蛤蚧,紫河车粉)防治哮喘,对照组予酮替芬I=I服,3个月后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外周血嗜酸细胞绝对计数,呼气峰流速,结果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刘仁慧等n认为,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可充分改善哮喘患者的过敏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气道的防病能力,彻底消除气道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缓解期的系统治疗一治本的作用.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为血瘀”,《丹溪心法》亦云“痰夹瘀血碍气而病”.本病宿痰内伏,壅于气道,气壅而血瘀,即有痰必会有瘀;哮喘反复发作,日久肺脾必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因此有些医家认为活血化瘀对于4JD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也起着极大的作用,孙红梅_18使用自拟方:JII芎,赤芍,当归, 核桃仁,柴胡,红花,白术,枸杞子,枳壳,黄芪,太子参,茯苓,牛膝,补骨脂为基础方,合必可酮治疗4x)L哮喘100例.总有效率达9O%.3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疾病的防治,也越来越重视哮喘缓解期的预防.西药对于4xJL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因其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使得中医对于防治儿童哮喘方面逐渐展现出其优势和特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对于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缺乏系统的治疗标准及理论依据;(2)没有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公认的中药方剂;(3)对于,,lxJh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仍处于理论指导阶段.缺乏试验性的研究.今后应大力发展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优势,达到控制哮喘发作,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哮喘缓解率,丰富和规范哮喘复发的中医药方案.参考文献[1]李明,原晓风.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防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25(3):362.[2]江霞,廖宝军.从痰瘀论治JbJL哮喘116例分析[J].陕西中医函授,2000,3(5):41—42.[3]卢宏昌,郭芹.玉屏风散预防哮喘发作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学院,2004,12(4):148.[4]吴兆利.小儿哮喘缓解期从脾论治的探讨[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26(1):3—4.[5]李雪莹,梁鸿富.刍议温肾法治疗小儿哮喘[J].光明中医, 2009,24(1):7-9.[6]曹宏.补.肾培元法治疗小儿哮喘体会[J].陕西中医,2002,21 (8):57.[7]周兆山,王燕青,姜洪玉,等.哮喘缓解期从肾虚体质辨证[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8(9):22—24.[8]黎经兰.补肾纳气法治疗小儿哮喘38例[J].中医研究,2005,18(1):39-40.[9]王明明,胡英同.汪受传从肺论治d,JL哮喘缓解期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466.[10]姚丽群,钟谈.小阿胶散妙治d,JL哮喘缓解期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94.(下转第1264页)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8月第20卷第8期JETCM.Aug.2011,V o1.20,No,8为60%(12/20),生大黄组死亡率为35%(7/20),乳果糖死亡率为40%(8,20);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大黄组与乳果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各组大鼠脑电图变化正常组大鼠脑电图以仅波为主,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脑电频率变慢,5~7次/s,以宽大的8波为主,电压高达160—2801xV;与模型组比较,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大鼠脑电的电压,频率均有大幅度的恢复,接近于正常组波型.2_3各组大鼠血清AST,ALT,BA,LPS水平比较见表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BA,LPS水平显着升高(P均<0.01);生大黄组大鼠血清AST,ALT,BA,LP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大黄组大鼠血清BA,LPS水平与乳果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各组大鼠血清AST,A,BA,LPS水平比较(±s) 组别(uA,LST)(AuL/LT)(mBA扎)(ELuP/mSL)正常组l0模型组8生大黄组13乳果糖组1241.22~10.5660.45~14.041.04±O.450.08~0.041056.80~235.651320.86~285.844.52~1.860.92~0.12620.68~15634866.52~132.662.15~1.02O.48~0.06’’756.52~168.751051.48~156.243.22~1.25O.66~0.08与正常组比较,AP<0.叭;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乳果糖组比较,AP<0.05.2.4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板排列整齐,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无变性,坏死,汇管区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肝组织呈弥漫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溶解,汇管区及坏死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肝小叶结构尚完整.肝板排列欠整齐,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肿胀,少部分呈气球样变,肝小叶内可见点片状坏死,汇管区有炎性细胞浸润3讨论目前HE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氨中毒学说仍占主导地位.BA来源分体内代谢产氨和肠道内产氨,入血后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由尿排出.肝脏损害时,不能将进入肝脏的氨都转变为尿素,使BA升高f3】,氨进入脑细胞后于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使NA十一K十一ATP 酶活性减低,ATP缺乏,能量供应不足,以致不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地兴奋活动,从而引起昏迷.能否降低BA浓度在I临床上是衡量药物疗效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LPS是肠道革兰阴性菌分解代谢的产物,主要在肝脏代谢排泄,肝脏受损时,不能及时代谢排泄LPS,使其在血液中储积,进一部损害肝脏.本实验中,所有大鼠血清BA和LPS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在经过乳果糖和生大黄的治疗后,血清BA和LPS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大黄疗效优于乳果糖.乳果糖是一种人工合成双糖,能改变肠内环境,减少氨的吸收,从而降低BA,还可以增加排便,有利于内毒素的排泄,减少LPS及其他毒性物质,临床上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尤其是HEE. 本实验以乳果糖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其有较好的可比性.药理学证实,生大黄有泻下作用,通过排便,使肠道有毒废物尽快排出体外;抑制肠道有毒菌过度生长,调节正常菌群,减少细菌对肠道尿素分解,产氨减少,防止肝性脑病复发;促进干扰素产生,促进细胞免疫,清除肝细胞炎症,改善肝组织的微循环和供氧作用也有利于肝细胞的生长].临床治疗中发现大黄有减轻患者腹胀作用,而乳果糖不仅不能减轻腹胀,而且还可以引起腹胀[7].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大黄可改善大脑诱发电位异常和肝功能,降低血清BA和LPS水平,对大鼠HE有治疗作用,与其泻下作用,缩短肠道对BA,LPS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促进其排泄有关.同时证实生大黄可以起到预防及减轻HE的作用.参考文献[1]刘赫,梁妍,刘雁勇,等.地黄苏合香合剂对轻微肝性脑病模型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_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04-906. [2]熊益群,周大桥,李航森,等.实验性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J]l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6):340—342.[3]徐如祥,肖华.现代l临床昏迷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31】一327.[4]李瑞军,杨昭徐.乳果糖对临床及亚『临床肝性脑病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J].胃肠病学,2000,5(4):214—215.[5]陈静,叶柏.大黄灌肠治疗肝性脑病3O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3):180—181.[6]胡林华,崔锦章,吴繁,等.生大黄的实验研究及治疗肝性昏迷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1994,20(6):304.[7]王菊玲.大黄煎剂与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02—2303.(收稿日期2010-12--20)(上接第1234页1[11]闵亮,沈惠风.补虚三法防治哮喘[J].中医杂志,2008,19喘缓解期50例[J].陕西中医,2003,24(6):499.(4):191.[16]李贵才,谢鹤.参蛤河车散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6o例分[12]于作洋.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J].山西中医,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69—70.2008,14(2):6-7.[17]刘仁慧,袁颖,郭忻.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J].[13]张洁,施光其.黄芪六君子汤治疗哮喘缓解期85例临床观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4):3354.察f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4):204—205.[18]孙红梅.活血化瘀方合必可酮防治d,JL哮喘100例[J].河『14]邢向晖,陈鲁,曲晓红,等.防哮颗粒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北中医,2004,26(1):25.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8,4(5):16—20.(收稿日期2011-04-08) f15]李向东,蒋雅萍,蔡寅寿,等.健脾益肺口服液治疗4,JL哮。

张念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经验撷萃

张念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经验撷萃

作 。因此 ,支气管 哮喘缓解 期 的治疗 尤其重 要。其 临床运
用 中医中药 治疗支 气管 哮喘缓解 期 ,取得 了显 著疗效 。笔 者从师侍诊有年 ,受益 良多 ,现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脾阳、纳肾气 之 品。化 痰 浊 临床 辩 治 多 选用 半 夏 、陈皮 、
同作用于人体 ,发为哮喘 。
2 诊 疗 经 验 特 色
痰瘀 阻肺 。治当补肺 健脾 益 肾兼化痰 消瘀 。药用 :桑 白皮
1 2 g ,杏仁 1 0 g ,地龙 8 g ,山药 1 5 g ,黄芪 6 g ,白茅根 1 5 g , 茯苓 2 4 g ,炙麻 黄 4 g ,补骨脂 1 5 g,当归 1 2 g ,砂 仁 1 0 g , 丹参 1 5 g ,甘草 6 g 。每 日1剂 ,水煎服 。上方服 7剂后 ,咳 痰较前易咳 出,哮喘偶 发作 。上 方去 黄 芪、砂仁 ,加桑 叶
等 以一定 比例共研 细末 ,生 姜汁 调和 为丸 ,如 弹子 大 ,要
七情之犯 ,饮食之 伤 ,或外有 时令 风寒来其 肌 表 ,则 哮喘
之症作 矣。 ” 说明哮喘即使 在急性期 得以控制 ,若不加 强缓
解期的治疗 ,每遇气候 突变 、饮 食劳 倦等均 可引起 哮 喘的
发作 。 《 王 旭高 医案 ・ 痰喘》 曰 : “ 喘哮气 急 ……治 之之
支气管哮喘是 呼吸科 常见 的慢性 病之一 ,本病 的特点 是长期反复发生 阵发性 咳喘 ,部 分病人 晚期 可以导 致慢性 阻塞性肺疾 病和肺 心病 。 目前常用 的抗 过敏 、抗 炎、解痉 平 喘等方法对急 性发作 期 的治疗效果 很好 ,但 是缓解 期 的
治疗常 常被 忽略 ,缺乏 有效 的预 防措 施 ,导致 哮喘 反复 发

中药膳食如何调理哮喘症状

中药膳食如何调理哮喘症状

中药膳食如何调理哮喘症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中药膳食调理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选用具有平喘、止咳、祛痰等功效的中药材,可以帮助哮喘患者缓解症状,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一、哮喘的中医认识在中医理论中,哮喘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导致肺气失宣,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而为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宣降;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不归元,也会导致呼吸急促、喘息不止。

因此,中医调理哮喘多从补肺、健脾、益肾入手,同时兼顾祛痰、化瘀等治法。

二、适合哮喘患者的中药膳食1、杏仁粥材料:杏仁 10 克,粳米 50 克。

做法:将杏仁去皮尖,研成细末。

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杏仁末,继续煮至粥熟。

功效: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

此粥适用于咳嗽气喘、胸闷痰多的哮喘患者。

2、百合银耳汤材料:百合 30 克,银耳 20 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银耳用清水泡发,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百合、银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此汤适合肺阴不足、干咳少痰的哮喘患者。

3、山药茯苓粥材料:山药 30 克,茯苓 15 克,粳米 50 克。

做法:将山药、茯苓研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

将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加入山药、茯苓末,继续煮至粥熟。

功效:山药健脾益肺、补肾固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此粥适用于脾气虚弱、痰湿内阻的哮喘患者。

4、蛤蚧炖鸡材料:蛤蚧 1 对,母鸡 1 只,生姜、葱、料酒、盐适量。

做法:将蛤蚧去头、足、鳞,切成小块;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

将蛤蚧、母鸡、生姜、葱、料酒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 2 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即可。

哮喘的中医治疗

哮喘的中医治疗

哮喘的中医治疗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李明华中医治疗哮喘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哮喘患者进行辩证施治,哮喘发作期以表实为主,要先辨寒热,以攻邪治标;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应细辨肺、脾、肾的虚实及阴虚阳虚,以扶正固本。

明代医家就已提出了“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则,提示了补肾是哮喘“治本”的关键。

对于许多常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哮喘则可标本兼治,只是应在治本方面和治标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临床医生应细心辨证施治,才能把握住治标、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辨证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因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候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中医对哮喘的治疗应首先辨明哮喘之虚实;缓解期多属虚喘,应再细辨属肺虚、肾虚、脾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急性期多属实喘,须再细辨属寒喘还是属热喘,并注意寒热的相兼和转化。

除辨虚实寒热的证候外,还须细辨有无痰壅。

(一)实喘实喘主要发生在哮喘急性期,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

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

1.寒喘为哮喘的主要类型,西医的绝大多数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发作属于寒喘范畴。

寒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烦燥不安、夜间尤重、畏寒背冷、喷嚏频频、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带泡沫、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重者可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两唇青紫、大汗淋漓。

寒喘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单纯哮喘发作相似。

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

2.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烦躁,面唇较红,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若伴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

热喘与现代医学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哮喘急性发作或感染性哮喘相似。

(二)虚喘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分肺虚、脾虚和肾虚三型,这里主要描述的是哮喘急性发作期前后的平素表现,西医往往容易忽略这些表现,而中医则较为重视,通过对哮喘缓解期的调养来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

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综述

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综述

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综述发表时间:2016-11-25T16:56:14.0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刘桓妤孙丽平[导读]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是哮喘治疗的重要部分,中医药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长春中医药大学 130021摘要: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是哮喘治疗的重要部分,中医药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从脏腑论治,痰瘀论治,虚实论治以及外治法几个方面论述中医药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哮喘缓解期;脏腑论治;痰瘀论治;虚实论治;外治法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这种慢性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发绀。

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学中属哮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哮喘指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的症状;狭义的哮喘亦称哮病,为本文论述重点。

中医诊治哮喘历史悠久,《内经》中无“哮病”之称,但是有“喘鸣”“喘呼”之类的记载,与本病发作特点相似。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医学正传》则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同时还进一步提出“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准确的阐明了哮的临床特征和实质内涵。

哮喘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缓解并控制症状,而在缓解期中医药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对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2):164-166
[20]戴伟,石增芬.漫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分析[J].实用中西
医结合临床,2003,3(1):46-47
[21]张苏和,丁连举,周凌云.胸膜间皮瘤22例临床分析[J].内蒙
古医学杂志,2000,32(5):334-335
[22]杨婉玲,韩国新,陶双专.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误治3例报告
[J].综合临床医学,1997,13(2):185
[23]段绪伟,凌培基.胸膜间皮瘤18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
学报,1992,14(4):403-405
[24]石彦涛,李永军,周连赫,等.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治疗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0):893-894[25]肖寺平,夏锡荣,施毅,等.恶性胸膜间皮瘤12例的临床特点和
诊治[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6):313-314
[26]冯键,王靖南,倪松石.胸膜间皮瘤14例诊断和治疗[J].南通
医学院报,1997,17(4):517
[27]温宇东,崔丽英,张栋承.足叶乙甙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膜间皮
瘤的临床价值[J].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87
[28]马龙,吴品林,崔佩朋,等.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医
学,2004,25(2):53
[29]田辉,王善政,陈明菊,等.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
外科杂志,1998,6(2):85-86
[收稿日期] 2004-09-08
·中医论坛·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刘仁慧,袁 颖,郭 忻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关键词] 哮喘;缓解期;肺脾肾三脏并补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4)24-3354-01
哮喘的治疗,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

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

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
哮喘病位在肺,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

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

《景岳全书》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脾肾。

”明代医家王节斋云:“痰之本,水也,原动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

”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虚无以纳气,则生喘促;脾肺为母子之脏,脾虚致土不生金,则肺易虚弱;脾肾同源,互根互用,脾虚化源不足,则后天不能滋养先天;若肾虚命门火衰,脾土失于温养,均可导致脾肾俱虚之象。

如此虚虚相循,最终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复杂局面。

肺虚则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袭,邪阻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生喘促;脾虚失于健运,水液代谢障碍,聚而生痰、生饮,上驻于肺,影响肺的宣降,而生咳喘;肾虚则气化失司,水液泛滥,上凌心肺,则出现喘呼,甚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

现已有人提出哮喘的“夙根”当指患者的禀赋素质而言,与现代医学所称的“特异性体质”相类似。

其实质主要是指脏腑阴阳失调,肺脾肾对津液的运化失常。

指出肺脾肾虚为夙根,强调体质因素的重要意义。

2 肺脾肾三脏并补以防治哮喘
近年来,许多医家在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对哮喘的缓解期治疗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药的治疗内容。

如提出“哮喘难治愈,只因痰与瘀”之说,治疗以“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为原则,强调哮证应以扶脾为先;倡导哮喘因脾伤湿而发生,以健脾化湿治疗。

有人强调肾虚是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无论临床有无肾虚之证,皆存在“隐潜性肾虚证”,主张发作期、缓解期均应补肾治疗。

针对哮喘缓解期之病机,笔者认为应以益气扶正为中心,根据临床辨证可着重补益虚损之脏,但需兼顾肺脾肾三脏,使得机体的先天、后天之本都得以补养。

如肾阳充足,则能温煦脾阳,充实肺卫;脾阳健运,则营卫化源充足,腠理紧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不易受外邪侵袭,可防止哮喘的发作。

如肾的蒸化水液、纳气定喘,脾的运化水液,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则痰去饮消,气机得以恢复。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阐述,补肾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和抑制血清Ig E的增高;补肺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变应原、理化因素对气道上皮屏障的损伤;补脾以调节为要,能融多法为一体,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整体功能。

总之,肺脾肾三脏并补,可充分改善哮喘患者的过敏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气道的防病能力,彻底消除气道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缓解期的系统治疗———治本的作用。

[收稿日期] 2004-02-19
·
335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4Dec,1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