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际经济学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第3章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第3章
11
(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单一要素的经济 单一要素的经济(局部均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 力数量.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19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图 2-2: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外国葡萄 酒产量, Q*W(加仑)
L*/a*LW
F*
+1
P* L*/a*LC 外国奶酪产量, Q*C (磅)
20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一般均衡2

贸易后确定相对价格——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后什么确定相对价格 (例如 PC / PW)?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 确定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供给等于在给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奶 酪的总供应量除以葡萄酒的总供应量, (QC + Q*C )/(QW + Q*W). 世界的奶酪相对需求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
17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 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 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 对优势 。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 的生产效率. 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 绝对优势,可获利 的贸易也是可能发生的.如自然资源不同 贸易结构将会被比较优势所决定.

03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

03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

H-O模型的最先提出者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 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 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 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 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 俄林出版了著名的《 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 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 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贡献,俄林与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 (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国家或地区 美 国 意大利 中国台湾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 (美元/人)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二、H-O理论的推理过程
贸易模式 比较优势 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技术(相同 技术 相同) 相同 要素的供给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的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 要素的派生需求 相同) 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 相同) 相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H-O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 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 国际要素禀赋差异
例题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 Why? because the domestic country will specialize in wine production whenever PC /PW < aLC /aLW
– And we assumed that aLC /aLW < a*LC /a*LW so foreign workers won’t find it desirable to produce cheese either.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The Ricardian Model
内容:
•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 • 单一要素经济 •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分析
问题:
• 鲁宾逊每小时可以摘 10 个椰子或捕 3 条 鱼,他的朋友星期五每小时可摘 30 个椰 子或捕 2 条鱼。他们应给如何分工呢? 如果鲁宾逊每小时只能摘 10 个椰子或捕 1 条鱼,他们又该如何分工呢?
Problems
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Graph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 Why?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第三章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Answers to End-of-Chapter Questions1.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on labor productivities in France and Germany to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使用该信息表上关于法国和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以回答以下问题。

Output per Hour Worked单位工作小时的产出France GermanyCheese 2 kilograms 1 kilogramCars 0.25 0.5a. Which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cheese? In cars?哪个国家有奶酪的绝对优势?汽车呢?b. What is the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 in France if it does not trade? In Germany, if itdoes not trade?什么是奶酪在法国的相对价格,如果它不交易?在德国,如果不进行交易?c. What is opportunity cost of cheese in France? In Germany?法国奶酪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德国呢?d. Which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eese? In cars? Show how youknow.在奶酪生产上,那个国家有比较优势?在汽车生产上呢?解释你的结论e. What are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 for the trade price of cheese?奶酪交易价格的上下边界是什么?f.Draw a hypothetical PPC for France and label its slope. Suppose that France follows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deciding where to produce on its PPC. Label itsproduction point.画一条假设的法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并标出其斜率。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Chapter 31.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5.1=LbLa a a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In the absence of trade, since labor is the only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supply decisions aredetermined by the attempts of individuals to maximize their earnings in a competitive economy, only when Lb La b a /a a /P P =will both goods be produced. So 1.5 /P P b a =2.Home is as described in problem 1. There is now also another country, Foreign, with alabor force of 800. Foreign’s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5,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1.a .b .3.Now suppose world relative demand takes the following form: Demand for apples/demand for bananas = price of bananas/price of apples.a .Graph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along with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a b b a /P P /D D =∵When the market achieves its equilibrium, we have 1b a )(D D -**=++=b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is a hyperbola xy 1=b .What is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D and RScurves.RD: yx 1= RS: 5]5,5.1[5.1],5.0(5.0)5.0,0[=∈=⎪⎩⎪⎨⎧+∞∈=∈y y y x x x ∴25.0==y x∴2/=b P a P e ec .Describe the pattern of trade.∵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In this two-country world, Home will specialize in the apple production, export apples and import bananas. Foreign will specialize in the banana production, export bananas and import apples.d .Show that both Home and Foreign gain from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allows Home and Foreign to consume anywhere within the coloredlines, which lie outside the countri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s. And the indirect method, specializing in producing only one production then trade with other country, is a more efficient method than direct production.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Home could gain three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and Foreign could gain by one foregoing five bananas. Trade allows each country to trade two bananas for one apple. Home could then gain four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while Foreign could gain one apple by foregoing only two bananas. So both Home and Foreign gain from trade.4.Suppose that instead of 1200 workers, Home had 2400. Find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What can you say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world produc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gains from trade between Home and Foreign in this case? RD: yx 1=RS: 5]5,5.1[5.1],1(1)1,0[=∈=⎪⎩⎪⎨⎧+∞∈=∈y y y x x x ∴5.132==y x∴5.1/=b P a P e eIn this case, Foreign will specialize in the banana production, export bananas and importapples. But Home will produce bananas and apple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bananas in terms of apples for Home remains the same. So Home neither gains nor loses but Foreign gains from trade.5.Suppose that Home has 2400 workers, but they are only half as production in both industries as we have been assuming, Construct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 and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How do the gains from trade compare with those in the case described in problem 4?In this case, the labor is doubled while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is halved, so the "effective labor "remains the same. So the answer is similar to that in 3. And both Home and Foreign can gain from trade. But Foreign gains lesser compare with that in the case4.6.”Korean workers earn only $2.50 an hour; if we allow Korea to export as much as it likes to the United State s, our workers will be forced down to the same level. You can’t import a $5 shirt without importing the $2.50 wage that goes with it.” Discuss.In fact, relative wage rate is determined by comparative productivity and the relative demand for goods. Kore a’s low wage reflects the fact that Korea is less productive than the United States in most industries. Actually, trade with a less productive, low wage country can raise the welfare and standard of living of countrie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such as United States. So this pauper labor argument is wrong.7.Japanese labor productivity is rough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higher in some industries, lower in others),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is still considerably more productive in the service sector. But most services are non-traded. Some analysts have argued that this poses a problem for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es in things we cannot sell on world markets. What is wrong with this argument?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ny industry depends on both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ies of the industries and the relative wages across industries. So there are four aspec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efore we reach conclusion: both the industries and service sectors of Japan and U.S., not just the two service sectors. So this statement does not bade on the reasonable logic. 8.Anyone who has visited Japan knows it is an incredibly expensive place; although Japanese workers earn about the same as their U.S. counterpart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ir incomes is about one-third less. Extend your discussing from question 7 to explain this observation. (Hint: Think about wages and the implied prices of non-trade goods.) The relative higher purchasing power of U.S. is sustained and maintained by its considerably higher productivity in services. Because most of those services are non-traded, Japanese could not benefit from those lower service costs. And U.S. does not have to face a lower international price of services. So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Japanese is just one-third of their U.S. counterparts.9.How does the fact that many goods are non-traded affect the extent of possible gains from trade?Actually the gains from trade depended on the proportion of non-traded goods. The gains will increase as the proportion of non-traded goods decrease.10.We have focused on the case of trade involving only two countries. Suppose that there are many countries capable of producing two goods, and that each country has only one factor of production, labor. What could we say about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in this case? (Hint: Try constructing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Any countries to the lef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export the good in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lative to any country to the right of the intersection. If the intersection occurs in a horizontal portion then the country with that price ratio produces both goods.。

国际经济学2-2015

国际经济学2-2015

第二节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形状 1.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
K K L X L Y
X 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Y 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 要素密集度图示
2.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假设有两种要素资本( K )与劳动( L ),则要素禀赋 可由 K/L 表示,也可由 w/r 表示。若一国 K/L 大于他国,则 称该国为资本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他国则为劳动丰富而 资本稀缺的国家。。 ( 1 )用物质单位表示
• 第二节提供曲线 • 一、概念 • 提供曲线(offer curve)有时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反映的是一国为 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 商品数量,也就是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 一国愿意出口与进口商品量的组合。
• 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 1 提供曲线的简单推导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对于机会成本递增的说明 •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 一的均衡解。 •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1)生产要素不同质;(2)不 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一国 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产品 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成为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
T Px 100 P m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 理论)
• 引言 • 要素禀赋理论(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 经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是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的典范。(俄林1977年与米德同获 诺贝尔奖;萨缪尔森1970年获奖。)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 2.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a.b.c.在贸易前,当劳动是生产的唯一要素,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供给决策是由个人获得的最大收益决定时,只有当时,这两种货物才能被生产。

所以,教科书问题的答案1. a。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截获苹果轴在400(1200/3)和香蕉轴上600(1200/2)。

b。

机会成本的苹果,香蕉是3/2而言。

它需要3个单位的劳动收获一个苹果,但是只有两个单位的劳动收获一根香蕉。

如果一个人foregoes收获一个苹果,这释放3个单位的劳动。

这3个单位的劳动就能够被用来收获1.5香蕉。

c。

劳动力流动,保证了每一个环节上常见的工资和竞争保证了货物的价格等于他们的生产成本。

因此,相对价格的相对成本相等时,它等于倍的工资单位劳动条件为苹果的工资倍除以单位劳动要求香蕉。

由于工资是平等的交叉,价格比率之比相等单位劳动要求,为苹果每2是3个香蕉。

2,3,6,7,11,14]。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线性的,在苹果和拦截800/5相当于160(轴)和拦截踩在香蕉轴等于800(800/1)。

b。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建立确定供应苹果相对于供应的香蕉在每个相对价格。

最低的相对价格,比如苹果是收获3苹果每2个香蕉。

供给曲线是平的相对这个价钱。

苹果的最大数量的价格提供3/2在家里是400所提供的同时,以这样的价格,外国的丰收,800香蕉和没有苹果给最大相对供应以这个价格的1 / 2。

这种相对供应价格之间3/2适用任何和五日。

的价格是5,两国将在收成苹果。

供给曲线是又相对平坦的5。

因此,相关的供给曲线是一步成型,公寓,租金价格相对而言3/2供应为0到1 / 2,垂直的,从3/2数量相对半上升到5元,然后再从半无限地来讲一个。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单位产品的各种要素投入是可替代的,且边际替代 率递减。 T
等产量线 1 = ������ ������������ , ������ ������
L

要素密集度
• 在要素相对价格(工资与地租的比率,w/r)相同的 情况下,比较两种商品投入的劳动和土地之间的比 例,比例高的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比例低的为土地 密集型产品。
w/r CC FF
T/L 10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埃奇沃思盒装图
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 O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
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11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12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习题
3. “世界上一些最贫穷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 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 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分析上面这段话。 4. 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 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 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 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本题? 5.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要素价格是均等化的。可是在 现实中,各国的工资水平以及其他要素的价格并不一致。 思考其中的原因。
• 1953年,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 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 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每百万美元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1947年) 资本(美元) 出口品 进口替代品 2550780 3091339 劳动(人年) 182.313 170.004 K/L 13991 18184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HO模型进行了推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 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这一推论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这个定理阐明,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 设下,尽管要素没有在国际间流动,但商品 的国际贸易会使要素价格在国际间相同。
3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例:
资源禀赋 中国 劳动力(百万人) 土地(平方公里) 1370 960 美国 312 937
• 那么中国是劳动相对充裕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是土地 。 • 而美国是土地相对充裕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是劳动。
4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生产


假设有两种商品:棉布(C)和粮食(F)
26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雷布津斯基定理

给定其他要素的禀赋,在商品与要素价格不 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数量的增加会引致密 集使用该要素商品的产出提高,同时它导致 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
27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一种图示
28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另一种图示
29
里昂惕夫之谜
• 给定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从我们的假设 得到一国对两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17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由收入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得到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借助生产可能性边界、价格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进行 图形分析)。
QF
D A o C QC 18
B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相对供给、相对需求和相对价格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RS*
RS
3 2 1 RD 棉布的相对 产量, QC + Q*C QF + Q*F
19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商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贸易发生后,世界商品的相对价格介于封闭 经济中两国相对价格之间。 当经济开放后,会使密集使用相对稀缺要素 的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而使密集使用相对 充裕要素的产品相对价格提高。
23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要素相对价格的均等化
当不存在要素密集 度逆转的情况下, 商品的价格与要素 的价格是一一对应 的。 当世界上各个国家 两种商品的相对价 格相等时,世界上 各个国家要素相对 价格也相等。
24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
当世界上商品的相对 价格一致时,世界各 个国家要素的相对价 格一致,这意味着各 个国家同种产品中各 种要素的投入比例一 致。按照完全竞争的 假设,要素价格等于 边际产品价值。在规 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 边际产品价值由要素 比例和产品价格决定, 因而各个国家要素的 绝对价格也是一致的。
6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不可替代的情况)
������������������������������ + ������������������������������ ≤ ������ ������������������������������ + ������������������������������ ≤ ������
20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贸易模式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国将出口那些密集 使用相对充裕要素产 品,进口那些密集使 用相对匮乏要素的产 品。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 型中,一国并不是进 行专业化生产。
2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贸易所得
在贸易之前,一国在 生产可能性前沿的2 点进行生产和消费。 贸易后,一国在1点 进行生产,可以在预 算线的任何一点消费, 在预算线上有一段绝 对要比2点的消费要 好。
15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资源禀赋差异假设

本国和外国要素的相对充裕度存在差异,本 国劳动资源相对充裕,外国土地资源相对充 裕。即
• ������/������ > ������∗ /������ ∗
16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商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供 给和需求决定。 供给和需求
1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基本假设:

2×2×2模型:
•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两种商品:C和F • 两种生产要素:L(劳动)和T(土地)

每个国家的劳动资源和土地是固定的。 C和F比较,C是劳动密集型产品,F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规模报酬不变,且边际替代率递减。 生产函数在各个国家相同。 所有市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技术 • Q ������ = ������������ ������������ , ������������ • Q ������ = ������������ ������������ , ������������

规模报酬不变
• λ������ = ������ λ������, ������������ ,λ>0且λ ≠ 1 • 1 = ������(������������ , ������ ������ )
25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自由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产品价格 上升的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上升, 而使价格下降的进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价 格下降。也就是说自由贸易提高了相对充裕 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了相对稀缺要素所 有者的收入。 这个定理的意义在于,它指出国际贸易对收 入分配有影响,因而会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定 。
8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在要素相对价格给定的情况下对要素投入比例的选择 T
等成本线 C2 = ������2 ������ + w2 L ������������ ������������ 等产量线 1 = ������ ������������ , ������ ������ 等成本线 C1 = ������1 ������ + w1 L ������������ ������������ w/r
31
关键术语
• • • • • • 相对充裕要素 相对稀缺要素 要素密集度 H-O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里昂惕夫之谜
32
习题
1. 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 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 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业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 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 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为什么是或为 什么不是? 2. 假定1千平方米棉布的生产中需投入1英亩的土地和20小时 的劳动,而在生产1吨粮食需用1英亩的土地和投入5小时 的劳动。 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 亩的土地,请画出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前沿和相对供 给曲线。 现在假设该经济的劳动供给上升到800小时,该经济的 生产可能性前沿和相对供给曲线会怎样变动,请画出 。 33

如果本国是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外国在土 地相对充裕的国家,则
本国
外国
13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 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要素相对其他国家充裕,则在该 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一个劳 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性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一个土地相对充裕的国家在土地密集型产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资源禀赋的差异角度考察比较优势以及国际贸易 的理论叫做要素禀赋论,也叫要素比例理论,因其 由赫克歇尔和俄林较早提出,所以也叫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L
T/L
9
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