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四重结晶及过滤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

重结晶和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抽滤和热过滤操作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重结晶的一般过程:使待重结晶物质在较高的温度(接近溶剂沸点)下溶于合适的溶剂里;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物质和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滤液冷却,使晶体从过饱和溶液里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里,然后进行减压过滤,把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洗涤晶体以除去附着的母液;干燥结晶。
三、实验装置热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干燥装置回流装置四、实验仪器、器材及药品1、仪器、器材:250ml三角烧瓶球形冷凝管保温漏斗短颈玻璃漏斗200ml烧杯表面皿玻璃棒布氏漏斗吸滤瓶酒精灯电热套乳胶管滤纸剪刀台秤药勺2、药品:乙酰苯胺水活性炭五、实验步骤称取3.0g粗乙酰苯胺加到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100mL水,安装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保持沸腾2-3min,取下稍冷,加入0.2g活性炭,再加热5-10min,用热漏斗趁热过滤,滤液用干净的200mL烧杯接收,静止自然冷却,乙酰苯胺充分结晶后进行冷的减压过滤(抽滤),压实滤饼。
彻底抽干水分,干燥,称重。
六、注意事项1.可在补加20%的水时,一同加入活性炭。
2.热过滤时保温漏斗中的水一定要尽可能热,动作要快。
3.减压过滤滤纸事先要润湿,铺好滤纸后不能减压太大。
在倒入滤液之前滤纸要紧贴漏斗底部,防止滤纸被压穿。
4.如果滤液已经冷却到室温,长时间静止仍然没有结晶出现,可以用玻璃棒搅拌之。
七、思考题1.重结晶包括哪几个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答:(1)溶剂的选择目的:以保证在高温时被提纯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实验目的:1.掌握有机物重结晶和过滤的方法。
2.学会使用振荡器进行过滤。
3.熟练掌握洗涤、干燥、测定结晶物的重量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有机物重结晶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制备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从溶液中将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同时去除杂质。
该方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控制溶液中的物质,使其晶体形成并纯化。
在实验室中,有机物重结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将溶质加入溶剂中,使其充分溶解。
2.过滤溶液,去除其中的杂质。
3.将溶液加热,使其浓缩,同时溶质逐渐结晶。
4.将结晶沉淀过滤,并用冷溶剂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1.称取0.15克左右的邻氨基苯甲酸(R-ANPA)约0.5克的水溶于500毫升三角瓶中,振荡搅拌至充分溶解。
4.使用振荡器对结晶物进行过滤,使用冷水冲洗结晶物,并用洗涤器除去过剩的水。
5.将结晶物转移至烘箱中干燥,并测量其重量。
实验结果:1.溶剂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溶剂要尽可能的挥发快,且结晶温度低,不应该和待操作物相同,还应尽可能减小管道的污染。
2.溶液浓缩时,应该适当调整热源的大小和温度,以控制结晶的速度和质量。
3.在振动滤液时,滤纸和过滤瓶都应该足够干燥,以减少误差。
4.进行结晶物的测量时,应将称量器置于恒温室中,以消除温度对重量的影响。
5.在实验中要慎防邻氨基苯甲酸扬尘,将使用过的滤纸及容器内残留物全部焚烧。
有机物重结晶及过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有机化学分离技术。
该技术通过溶解、过滤、浓缩、结晶和干燥等一系列步骤,能够高效地将目标物质纯化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溶剂的选择、结晶温度和质量的控制、振动过滤的干燥,测量结晶物的重量等一系列要点。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报告

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重结晶和过滤的原理和流程;(2)掌握分离、精细化操作;(3)培养纯净实验思维和技能。
实验内容通过重结晶及过滤的方法了解有机分子的溶解、分离及精细的过程。
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药品用的是碧若墨叶、壬烯酸、甲苯、丙二醇;仪器有质量秤、溶剂蒸发盘、烧杯、重结晶架、滤纸、烧杯架、烧瓶夹及烧瓶等。
2. 将母状物称取特定的质量如碧若墨叶称取0.02千克,壬烯酸称取 0.125千克,甲苯称取0.04千克,丙二醇称取0.15千克,并加入适量的萃取溶剂(苯或乙醇),将药品用棒搅匀。
3. 将混合溶液再放入溶剂蒸发盘或烧杯中蒸发溶剂,保持温度控制在80℃以下,直到完全蒸发。
4. 在恒温水浴中,将玻璃器皿放入重结晶架上,把剩下的固体溶剂(晶体)移放到适当位置,并加入同种溶剂(液体),以溶解晶体,缓慢加热,当温度到达80℃ 左右时,从温度最高处加入柱子支撑晶体,使晶体溶解的速度加快。
5. 将重结晶末(晶体)进行过滤,用滤纸垫底,将晶体过滤到新的容器中,并尽快冷却,防止晶体溶解和重结晶。
6. 过滤完成后,将滤纸冲洗干净,以清除余物,并将溶剂回流到容器中;再将滤纸摊平,晾干,重新使用。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重结晶及过滤方法,碧若墨叶、壬烯酸、甲苯、丙二醇四种药品已经完成了分离、精细化处理,其中,碧若墨叶分离量达到99%,壬烯酸达到96%,甲苯达到93%,丙二醇达到90%。
本次实验,通过重结晶及过滤的方法,我们了解了有机分子的溶解、分离精细过程,可以很好地掌握分离、精细化操作,并培养纯净实验思维和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结晶与过滤

重结晶与过滤一、重结晶(一)原理将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或沸腾)的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再将溶液冷却,又重新析出结晶,此种操作过程称重结晶。
它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将杂质除去,杂质的含量一般应在5%以下。
因此,重结晶是纯化固体有机物的重要方法。
如何选择溶剂是重结晶的一个关键,根据有机物“相似相溶”的规律,极性化合物应选择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则应选择非极性溶剂。
此外溶剂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溶剂不与被提纯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
(2)被提纯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应随温度变化有显著的差别(冷时溶解度越小,则回收率就越高)。
(3)被提纯物与杂质在此溶剂中应有完全相反的溶解度,如杂质难溶于热溶剂中,通过热过滤,可以除去杂质;或杂质在冷溶剂中也易溶,则杂质留在母液中。
(4)被提纯物在此溶剂中,能形成较好的结晶,即结晶颗粒大小均匀适当。
(5)溶剂的沸点不宜太高,较易挥发,以便在干燥时易与结晶分离。
当几种溶剂都适用时,还需考虑溶剂毒性的大小,易燃性、价格、来源及操作难易、产物的回收率等多种因素。
选择溶剂时,一般化合物可先查阅手册中溶解度一栏。
当无资料可依据时,可通过实验进行选择,具体试验方法为:取试管数支,各放入0.2g被提纯物的晶体,再分别加入0.5~1mL不同种类的溶剂,加热到完全溶解,待冷却后,能析出最多结晶的溶剂,一般可认为是最合适的。
若该晶体在3mL热溶剂中仍不能全溶,则不能选用此种溶剂;若在热溶剂中能溶解,但冷却无结晶析出,此种溶剂也不适用。
在重结晶时,如果单一溶剂对某些被提纯物都不适用,可使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一般由两种能以任意比例相混溶的溶剂组成,其中一种对提纯物溶解度较大,而另一种则较小。
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水,乙酸水,乙醚-丙酮,苯-石油醚等。
(二)重结晶的操作步骤1.热饱和溶液的制备与脱色;2.热过滤;3.滤液的冷却与结晶的析出;4.抽滤;5.结晶的洗涤与干燥;6.回流溶剂二、过滤(一)常压过滤这里重点介绍使用扇形滤纸的常压热过滤。
重结晶及过滤

• 在保湿漏斗中加满水,然后倒出少许,将漏斗安置在铁圈 上。在保温漏斗内放置短颈的玻璃三角漏斗和折叠滤纸。 加热至水沸腾。熄灭灯焰,立即用少量热的 70% 乙醇润 湿滤纸,趁热将前步制得的沸腾的粗萘溶液注入滤纸内, 以 25mL 锥瓶接收滤出液,并在漏斗上口加盖表玻璃以防 溶剂过多挥发。
• 滤完后塞住锥瓶口,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用冷水浴冷 却。待结晶完全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约 1mL 冷的 70% 乙醇洗涤晶体。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在 空气中晾干 或放入干燥器中干燥。待充分干燥后称重、计算收率并测 定点。
五、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 1、溶剂的选择及用量(常多20%) • 2、活性炭脱色时,不能把其加入到已沸腾
的溶液中,“防暴沸,”用量为干燥粗产 品质量的1%—5% • 3、抽滤时防止倒吸
图 2.9.3 折叠滤纸的方法
六、思考题
• 1 、活性炭为什么要在固体物质全溶后加 入?又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3 、用乙醇 - 水混合溶剂重结晶萘
在 25mL 圆底烧瓶中放置 0.5g 粗萘,加入 70% 乙醇 4mL ,投入一、两粒沸石,装上球形冷凝管, 开启冷凝水,用水浴加热回流数 min ,观察溶解 情况。如不能全溶,移开火源,用滴管自冷凝管 口加入 70% 乙醇直至恰能完全溶解,再补加 0.5-1mL 。 • 移开火源,稍冷后拆下冷凝管,加入少量活 性碳,装上冷凝管,重新加热回流 3-5min 。
三、操作方法
• 1 .选择溶剂 在进行重结晶时,选择合适的溶剂 是一个关键问题。有机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往往与其结构有关,结构相似者相溶,不似者不 溶。如极性化合物一般易溶于水、醇、酮和酯等 极性溶剂中,而在非极性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 中要难溶解得多。这种相似相溶虽是经验规律, 但对实验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选择适宜的溶 剂应注意下列条件: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

且将滤纸也一并放入,重新溶解后
再过滤。
图1 热过滤装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温热过滤
而对极易结晶析出的物质,
或热溶液量大时候,为防止过
滤的溶液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
出,可采用保温漏斗过滤。过
滤时,把玻璃漏斗放在铜质的
热滤漏斗内,热滤漏斗内装有
热水(注意水不要装得太满,以
免加热至沸后溢出)以保持溶液
为得到较纯物质往往进行二次三次重结晶,可得到均匀而较好
的晶体。
若冷却后的溶液仍无结晶,可通过下列方法诱发结晶:
A.用玻棒摩擦瓶壁。由于摩擦使液面变的粗造,促使分子在液
面定向排列形成结晶。
B. 加入少量晶种,使结晶析出。这一操作称之为“种晶”。
实验室没有这种结晶,可以自己制备,其方法为:取数滴过饱和溶
C.脱色
粗制的有机化合物常包含有色杂质,在重结晶时杂质虽可溶
于溶剂,但仍有部分被结晶吸收,因此当分出结晶时常会得到有
色产物。另外在溶液中存在少量树脂状物质或极细的不溶物。虽
然经过过滤仍有混浊状,即不能用简单过滤方法除去。如果在溶
液中加入少量脱色剂(活性炭)煮沸5-10分钟,活性炭可吸附
色素或树脂状物质,趁热滤去,即可得无色较纯的产品溶液。
超过化合物熔点,一般烘箱温度应比被干燥物质的熔点低
20—50℃ 。
(3)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器(不需加热,不暴露于空气中,抽真空)。
若需空气氧化,可在抽真空后,通N2气。
真空干燥箱(需加热,不可很高温度,抽真空干燥之)
易升华物不可取。
四.过滤基本操作
1.常温下热过滤 过滤通常用
普通折叠滤纸(菊花形滤纸)进行
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报告

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报告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报告引言:在化学实验中,重结晶及过滤是常见的分离纯化技术。
通过重结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而过滤则能够分离固体与液体。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化合物的重结晶及过滤操作,探究其原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1. 学习重结晶及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重结晶及过滤的实验技巧;3. 通过实验,了解纯化技术在化学分离中的重要性。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蒸馏水装置等;试剂:某种待纯化化合物、溶剂(如水、乙醇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确保无杂质;2. 称取待纯化化合物并加入烧杯中;3. 加入适量溶剂,加热搅拌溶解化合物;4. 过滤溶液,将固体与液体分离;5. 冷却溶液,观察晶体的形成;6. 过滤晶体,将固体与残余溶液分离;7. 晾干晶体,获取纯净产物。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重结晶及过滤操作,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纯净的晶体产物。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液在加热搅拌后逐渐变清澈,这是由于化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随后,通过过滤操作,我们将溶液中的杂质与纯净晶体分离开来。
在晶体冷却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晶体逐渐形成,并逐渐沉淀到容器底部。
最后,通过再次过滤和晾干,我们成功地获得了高纯度的晶体产物。
重结晶及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
其原理基于化合物的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在重结晶过程中,通过加热搅拌使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冷却使其重新结晶。
通过重结晶,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杂质,获得高纯度的晶体产物。
而过滤操作则能够分离固体与液体,进一步提高产物的纯度。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避免溶剂的过度挥发和溶液的溢出。
同时,在过滤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滤纸和漏斗,以确保固体与液体的有效分离。
此外,晶体的冷却速度也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和纯度。
较慢的冷却速度有助于晶体的生长,从而提高纯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重结晶及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重结晶及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重结晶及过滤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
二、实验原理重结晶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加热溶解、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步骤,使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铁架台、漏斗、滤纸、抽滤瓶、布氏漏斗、酒精灯、玻璃棒、加热套、循环水真空泵等。
2. 药品:目标物质(如苯甲酸)、溶剂(如水)、粗盐等。
四、实验步骤1. 重结晶a. 将目标物质与适量溶剂混合,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b. 将混合液静置冷却,使目标物质结晶析出。
c. 使用布氏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收集结晶。
d. 对结晶进行洗涤,去除杂质。
2. 过滤a. 将混合物(如粗盐溶液)倒入漏斗中。
b. 使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c. 检查滤液是否澄清,如不澄清,可重复过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结晶a. 通过重结晶,目标物质得到了较好的纯化,杂质含量明显降低。
b.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目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2. 过滤a. 通过过滤,将混合物中的固体与液体成功分离。
b.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滤液清澈,固体杂质被有效去除。
六、实验讨论1. 重结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溶剂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a. 溶剂不应与目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 目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较大;c. 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很大,或很小;d. 溶剂应容易与目标物质分离;e. 溶剂应无毒、不易燃、价廉易得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2. 过滤过程中,滤纸的选择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滤纸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a. 滤纸的孔径应与固体粒度相适应;b. 滤纸应平整、无破损;c. 滤纸的过滤速度应适中。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重结晶及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四重结晶及
过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四重结晶及过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滤纸的折叠方法;
3.了解重结晶时溶剂的选择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滤纸的折叠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
三.实验装置和药品:
主要实验仪器:抽滤瓶布氏漏斗真空泵表面皿
滤纸玻棒
主要化学试剂:乙酰苯胺(粗品)活性碳
四.实验装置图:
图1.重结晶热过滤装置图2.抽滤装置
五.实验原理:
重结晶是利用固体混合物中目标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即随温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大,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小,从而能实现分离提纯。
显然,如果:
①杂质B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比目标物A大,则结晶次数和损失都可能减少;
②目标物A对该溶剂在较低温度下的溶解度更小些,则结晶次数和损失也可能减少;
③杂质B在混合物中的含量更少些,则结晶次数和损失也可能减少。
如果混合物中的A和B有相同的物质量和相近的溶解度时就不能用重结晶方法分离。
只要二者在溶解度上有明显的差别,分离就是可能的。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
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六.实验内容及步骤:
称取2克粗乙酰苯胺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60毫升水、加热使微沸、若不能完全溶解,再分次加入少量水(每次10毫升左右)用玻棒搅拌,并使微
沸2—3分钟,直到油状物质消失为止,若溶液有色,待其稍冷后(降低10度左右),加入约克活性炭,重新加热至微沸并不断搅拌。
与此同时,准备好热滤装置和一扇形滤纸。
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用烧杯收集,滤毕,将烧杯放在冷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如果没有结晶析出,用玻棒搅动,促使结晶形成,借布氏漏斗用吸滤法过滤使结晶与母液分离,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一次,吸干后将产品移到滤纸上,置于表面皿上凉干或烘干称重,并将纯乙酰苯苯胺倒入指定回收瓶中。
1.固体物质的溶解:原则上为减少目标物遗留在母液中造成的损失,在溶剂的沸腾温度下溶解混合物,并使之饱和。
为此将混合物置于烧瓶中,滴加溶剂,加热到沸腾。
不断滴加溶剂并保持微沸,直到混合物恰好溶解。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混合物中可能有不溶物,如为脱色加入的活性炭、纸纤维等,防止误加过多的溶剂。
溶剂应尽可能不过量,但这样在热过滤时,会因冷却而在漏斗中出现结晶,引起很大的麻烦和损失。
综合考虑,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甚至更多的溶剂。
2.过滤:热溶液中若还含有不溶物,应在热水漏斗中趁热过滤。
过滤使用凹槽滤纸溶液若有不应出现的颜色,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活性炭,沸煮5分钟左右脱色,然后趁热过滤
3.结晶:将收集的热滤液静置缓缓冷却(一般要几小时后才能完全),不要急冷滤液,因为这样形成的结晶会很细、表面积大、吸附的杂质多。
有时晶体不易析出,则可用玻棒磨擦器壁或加入少量该溶质的结晶,不得已也可放置冰箱中促使晶体较快地析出。
4.分离结晶:减压过滤分离滤液,得到结晶。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选择溶剂和溶剂的量;
2.掌握好滤纸的折叠方法:
3.控制好滤液的冷却时间和速度。
4.活性炭绝对不能加到正在沸腾的溶液中,否则将造成暴沸现象。
5.滤纸不应大于布氏漏斗的底面。
6.停止抽滤时先将抽滤瓶与抽滤泵间连接的橡皮管拆开,或者将安全瓶上的活塞打开与大气相通,再关闭泵,防止水倒流入抽滤瓶内。
八.实验相关内容:
过滤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滤除溶液中的不溶物得到溶液,二是去除溶剂(或溶液)得到结晶。
常用过滤方法有3种:
①常压过滤:用内衬滤纸的锥形玻璃漏斗过滤,滤液靠自身的重力透过滤纸流下,实现分离。
②减压过滤(抽气过滤):用安装在抽滤瓶上铺有滤纸的布氏漏斗或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吸滤瓶支管与抽气装置连接,过滤在减低的压力下进行,滤液在内外压差作用下透过滤纸或砂芯流下,实现分离。
③加热过滤:用插有一个玻璃漏斗的铜制热水漏斗过滤。
热水漏斗内外壁间的空腔可以盛水,加热使漏斗保温,使过滤在热水保温下进行。
(一)、常压过滤
在漏斗中洗涤滤饼的方法:把滤饼尽量地抽干、压干,旋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常压。
把少量溶剂均匀地洒在滤饼上,使溶剂恰能盖住滤饼。
静置片刻,使溶剂渗透滤饼,待有滤液从漏斗下端滴下时,重新抽气,再把滤饼尽量抽干、压干。
这样反复几次,就可把滤饼洗净。
减压过滤的优点是过滤和洗涤的速度快,液体和固体分离得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二)、加热过滤:
用锥形玻璃漏斗过滤热饱和溶液时,常因冷却导致在漏斗中或其颈部析出晶体,使过滤发生困难。
此时用热水漏斗过滤。
先将滤纸对半折叠,再折成四分之一。
再是以2对3折出4。
以1对3折出5,以2对5折出6,以1对4折出7;再以1对5折出9,以2对4折出8。
然后向同方向折叠,叠出同向卷曲的8等分。
将此滤低拿在左手上,以2对8、8对4、4对6,以及6对3……等各向反向折叠,如同折扇一样。
然后打开滤纸,将1及2处折叠为二。
最后用力将各处折痕用力压叠,再打开,即可放在漏斗中使用。
(三)、溶剂选择:
在重结晶操作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溶剂。
选择溶剂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与被提纯的物质不发生反应。
②对被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在热的时候较大,冷时较小。
③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前一种情况杂质将留在母液中不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④对被提纯物质能生成较整齐的晶体。
经常采用试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
取目标物质于一小试管中,滴加约1mL溶剂,加热至沸。
若完全溶解,且冷却后能析出大量晶体,这种溶剂一般认为合用。
如样品在冷时或热时,都能溶于1mL溶剂中,则这种溶剂不合用。
若样品不溶于1mL沸腾溶剂中,再分批加入溶剂,每次加入,并加热至沸。
总共用3mL热溶剂,而样品仍未溶解,这种溶剂也不合用。
若样品溶于3mL以内的热溶剂中,冷却后仍无结晶析出,这种溶剂也不合用。
如果难于选择一种适宜的溶剂,可考虑选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一般由两种能互相溶解的溶剂组成,目标物质易溶于其中之一种溶剂,而难溶于另一种溶剂。
先将被目标物质溶于易溶溶剂中,沸腾时趁热逐渐加入难溶的溶剂,至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少许前一种溶剂或稍加热,溶液又变澄清。
放置,冷却,使结晶析出。
在此操作中,应维持溶液微沸。
九、思考题:
1.简述有机化合物重结晶的步骤和各步的目的
2.某一有机化合物进行重结晶时,最适合的溶剂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3.为什么活性炭要在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加入又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
入
4.将溶液进行热过滤时,为什么要尽可能减少溶剂的挥发如何减少其挥发
5.在布氏漏斗中用溶剂洗涤固体时应注意些什么
6.简述重结晶过程及各步骤的目的。
7.加活性炭脱色应注意哪些问题
8.如何选择重结晶溶剂
9.母液浓缩后所得到的晶体为什么比第一次得到的晶体纯度要差
10.使用有毒或易燃的溶剂进行重结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样品量分别在多少时用常量法或半微量法进行重结晶
12.用水重结晶纯化乙酰苯胺时(常量法),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油珠状物出现
这是什么如有油珠出现应如何处理
13.如何鉴定重结晶纯化后产物的纯度
14.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重结晶时,最适合的溶剂应具备什么性质
15..溶解重结晶粗产物时,应怎样控制溶剂的量
16..重结晶时,为什么需要加入活性炭
17.易挥发的溶剂容易着火,重结晶时应如何防范
18.溶剂的最后选择需由实验方法决定,应怎样具体操作
19.重结晶有机化合物时,其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
20.使用布氏漏斗洗涤固体时应注意些什么
21.为什么在关闭水泵前,先要拆开水泵和抽滤瓶之间的联接
22.用水重结晶乙酰苯胺时,往往会出现油珠,怎样使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