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一场战争,始于1979年2月17日,结束于同年3月16日。
这是一场中国坚决反击越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战争,以中国取得胜利告终。
下面介绍几个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的故事。
1、排长蒋国强的英勇事迹1979年2月17日,排长蒋国强率领的28人部队奉命前往越南实施战术任务。
然而,行进到目的地时,发现越南军队已经在那里。
战斗一开始,由于机枪射击过于密集,多名我方士兵倒下了。
眼看局势危急,蒋国强率领弹药手径直冲到敌军机枪下。
机枪猛烈射击,子弹如雨,但蒋国强并没有被吓倒。
他一边向敌军发起进攻,一边喊着指挥自己的战士前进。
最终,蒋国强和他的战士成功攻占了那座山头,同时消灭了越南军队的守卫。
这个英勇的排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依然坚守阵地,为取得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
2、士兵雷万峰的英勇表现1979年3月3日凌晨,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新一轮的反击战在越南境内打响。
士兵雷万峰带领战友们进攻了越南军队,但是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在战斗中,雷万峰所在部队遭到了越军的猛攻,3人摆放的机枪被越军发现并用手榴弹瞄准。
就在越军准备扔手榴弹的时候,雷万峰悄无声息地爬进了越军棚屋中。
在越南兵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他猛的从门缝中冲了进去,越军警惕中醒了,开枪射向雷万峰,雷万峰一手捂住了伤口,喊着让战友们冲上来,然后他用双手推开棚屋门,打残的越南士兵“啊”的一声倒了下去。
黎明时分,我军打出胜利的“消灭”旗帜,在雷万峰的优秀表现下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
3、教导员刘永亮的勇气1979年2月25日,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在越南封堵了一支越南军队。
教导员刘永亮带领两名战士掩护皮货车过水濠,被越南军队火力点射中。
刘永亮负责看守后路,为了保护部队的通讯线,必须独自撤退。
他决定采用单兵火力突破越南军队的防线。
他先手榴弹击毙越军一个哨兵,深入越军阵地,使越战各部信奉神灵保佑,首地开枪射击,导致越军阵地松散。
80年代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背景综述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0年代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背景综述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国内,并且没有占领中越边境地区的重要制高点。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建议与越南政府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
然而,越南在战争中吃了亏,不肯善罢甘休。
在边界谈判问题上和中国虚与委蛇的同时,越军总部将大量精锐部队调回北方边境,并且派兵秘密占领了国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又像1979年战争发生前那样,不断向中国境内打枪打炮,出动武装人员越境骚扰,破坏中国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针对越南当局继续袭扰中国边境的行为,中央军委于1980年10月初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
其后,中国军队相继于 1980年10月和1981年5月发起了收复云南、广西边境的罗家坪大山、法卡山和扣林山的作战行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越军的侵略气焰。
但越南当局仍毫无收敛,专意与中国对抗,持续在边境地区对中国进行挑衅。
特别是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船头地区的中越边境上,越军占领了重要制高点老山和八里河东山,利用有利地形,修筑防御工事,建立了多个军事据点群,不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造成了许多严重流血事件。
位于老山脚下的文山州天保农场的很多职工宿舍被越军炮火摧毁,1000多亩橡胶林无法经营。
干田村苗族群众的几十幢房屋被越军燃烧弹烧成灰烬。
红光小学的校舍遭到越军炮火袭击,师生们被迫躲进山洞里上课。
仅船头地区一带的村寨,就有6、700名村民被迫住进山洞。
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4年3月的4年多时间里,越军向麻栗坡境内开枪开炮100多次,发射各种炮弹28000多发,打死打伤中国边民300多人,炸毁房屋百余幢,致使24个村寨内迁,4000多亩橡胶林不能采收,3000多亩农田不能耕种,数万亩耕地无法按时耕作。
中越战争的起因与历史回顾

中越战争的起因与历史回顾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发生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
虽然战争只持续了一个月,但它背后的起因是复杂而深远的。
本文将回顾中越战争的起因并对其历史进行回顾。
一、越南战争的结束中越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的结束。
越南战争于1975年结束,南越政权垮台,越南统一。
然而,南京中国和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的政权合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摩擦。
例如,中国曾以支持南越政权为由对越南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干预。
因此,越南共产党对中国表示了持怀疑态度。
二、领土争端与边境冲突中越边境的领土争端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中越两国在北部边界的土地归属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越南在南中国海的岛屿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存在争议,而中国则主张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在这种背景下,边境冲突时有发生,局势经常紧张。
三、民族矛盾与越南对华侵略行为此外,中越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因素。
中国人和越南人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仇恨和文化矛盾。
越南历史上多次受到中国的侵略,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越南人民对中国持有强烈的抵制情绪。
在1978年底,越南政府更是实施了一系列对华侵略行为,包括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破坏和军事侵略,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
四、中国发动进攻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南中越边界干线,对越南发起了全面军事行动。
中国对越执行了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迅速占领了越南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缺乏有效的后勤供应,中国军队在越南南部遭遇了坚决的越南反击。
在此后的几个星期里,激烈的战斗继续进行,但最终中方决定结束这场战争。
五、战争的结果及影响中越战争在1979年3月结束,双方都宣布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
然而,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估计,越南死亡人数超过10万,中国死亡人数为数千人。
战争还导致了广泛的破坏和人员流离失所。
中越战争后,中越关系陷入了长期的冷淡期。
直到1991年,中越双方签署了两国边界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才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越战争回顾:1984年中越7.12松毛岭大血战

中越战争回顾:1984年中越7.12松毛岭大血战1984中越7.12松毛岭大血战两山防御作战中,84年7月12日的松毛岭战斗是最惊心动魄的一仗,我军最大限度地发挥炮兵优势,耗弹极大,给越军造成了惨重伤亡,而越军在这场进攻战斗中所表现出的纪律性和顽强精神,也深受对手钦佩,此战过后,14军获得了“丛林猛虎”的殊荣。
越军的战役决心是夺回老山,为此在我军前沿集结了数支王牌师团,对14军40师一个前沿步兵团形成兵力优势,计有:313师两个团,该师122团曾被越国防部授与“决胜团”称号;316A师及312师各一个团,这两个师都是参加过奠边府大捷的功勋部队,316师曾是著名的代乃阻击战中13军的打援对手;345师一个团,该师79年死守柑塘曾受13军重创;一个特工团(番号不详)。
14军的优势是炮兵。
一场恶战在都有自己光荣战斗传统的双方开打,当日14军预料越军会有进攻动作,但对兵力规模不清楚,炮兵曾标定前沿500米内越军可能的潜伏地进行了火力侦察,打照明弹炮兵观察所和前沿步兵均未发现异常,临近黎明,正值我军不备之际,枪炮声突然大作,六个团的越军突然发起进攻,其先头部队的进攻出发地距前沿阵地仅400-500米,正是先前炮兵覆盖过的区域!战后40师审俘才知道,第一排炮火就准确打在了越军的潜伏区,当场炸死了两名营长,越军伤亡惨重,但在失去指挥和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无论轻重伤员无一,竟未让我军发现,除了伪装技术,越军的纪律与素质不得不让曾孕育出邱少云的中国军队肃然起敬。
我军防御阵地正面全线与敌接火,在越军迅猛的战术动作攻击下,前沿步兵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这时,炮兵指挥员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立即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瞄准阵地前200米一线实施拦阻射击,隔离越军后续部队,使越军二梯队无法增援,事后证明,这一战术对松毛岭战斗的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密集的拦阻炮火往复打成的数道“火墙”面前,越军仍持续罕见的营团级冲锋,前赴后继,不计伤亡,战斗空前炽烈,配属的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投入了炮击,打到中五午12点,40师炮兵团(加强)十二个炮连一万多发炮弹全部打完,164高地立即失守(可见越军步兵战斗力之强),下午一时,炮弹运抵前线,在此火力间歇,前沿步兵团面对打红了眼的越军,伤亡不会小,但至今我没见有资料透露,接下来的就是越军六个主攻团的灭顶之灾了,在强大炮火猛烈轰击下,越军终于成强弩之末,被迫撤出战斗,是役越军在松毛岭前伏尸3700多具,占整个两山攻防作战本方伤亡的40%强。
1978对越反击战

惨烈: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中越在79年的战争中让双方更真实的认识了对方,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决不夸张,越正规军付出3万9千的伤亡,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伤亡多少,还是未知之数,双方合计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从2月17日到3月5日,短短19天伤亡10万,日均5000人,可谓惨烈之极。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广州军区各单位完成一切行动准备,等待行动命令,十二月八日,中央军委下达战略展开命令,十二月十三日,下达开进命令,次日,广州军区参战各单位一边开进,一边编组,十二月底到达集结地域,我军边境一线十二月二十五日封锁边境。
当面敌情:我东线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部署有陆军11个师另9个旅/团。
成两线配置。
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个师另6个团。
其中,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338师位于亭立县太平地区,3师和473师位于谅山地区,304师位于北山地区,346师位于高平地区,广宁省43团位于芒街地区,244团位于河浍县地区,部地区576团位于茶灵地区,49团位于保乐地区,另外在边境各县各有一个独立营。
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署5个师另3个旅团。
其中312师位于太原地区,431师位于慈山地区,327师位于东潮地区,329师位于鸿基地区,242海岛守备师位于锦普地区。
河北省196团位于谅江地区,38旅位于东幕地区,98团位于陆岸地区。
中越边境一线越军有27个公安屯,我钦州地区防城当面6个,南宁方向13个,百色当面8个。
公安屯小的几十人,大的百余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后勤组等。
越战略预备队第一军,第二军在河内地区。
东线战斗第一步战斗重点为高平地区的越346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师。
346师又称“高北师”,师部驻高平南俊,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
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收集到的信息现在看来许多都难辨真伪,所以我们认为对中越战争的研究应慎之又慎。
我的外国友人在今年夏末已经写就了第二篇分析报告,后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对许多细节作了相应的修改,但仍然被他们的上司以文章过于亲华、过于赞誉邓小平为由而加以否定。
而我看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如果就此废弃扔掉实在可惜。
于是我按着自己的理解将该文翻译成汉文,标题没有更改,这就是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的《中越战争》一文。
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冷战的转折点其实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这场规模有限,时间短促,方式落后的战争当时虽然引起整个世界的震动,但不久就被人遗忘,没人会想到从这一年开始,仅12年整个苏联东欧集团就彻底崩溃。
而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削弱苏联,都收效甚微,苏联在1979年反而达到了其扩张的巅峰。
(一)中国在冷战中的特殊作用苏联在这么短的时间戏剧性地崩溃,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苏联崩溃22年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层出不穷,已经发表的著作和政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却论述不多,那就是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发生了战略角色的转换:中国从苏联名义上的盟国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盟友,而完成这一转换的标致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
1945年以后的世界是美国和苏联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论对美国还是苏联,中国的态度无疑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国和苏联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的,不论中国加入苏联和美国的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受不了。
从1945年往后的40年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背叛,苏联方面是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埃及等,美国方面有古巴、法国、委内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这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要么加入了对方的集团,要么游离于东西方之间,要么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怀抱,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措施,都没有撼动苏联或美国的世界地位,也没有影响冷战的整个格局,这些国家的离开或加入对美苏双方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最后的战争:攻打越南始末

中国最后的战争:攻打越南始末2019-07-221979年1⽉28⽇,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平出访美国。
他在华盛顿受到热烈欢迎,象征⽆产阶级专政的五星红旗有史以来第⼀次与星条旗并排飘扬在⽩宫上空。
当被问及中国的对越政策时,邓⼩平⽓定神闲地说:“⼩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半个⽉后,中国数⼗万军队对越南发动了猛烈进攻。
中国⾼调“教训”越南,不仅再次印证了“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条国际关系的铁律,也彻底斩断了意识形态的脆弱纽带,抛弃了社会主义兄弟之间的那份浅薄的惺惺相惜。
对越⾃卫反击战,不仅沉重打击了越战胜利后信⼼极度膨胀的越南,对刚刚经历“”劫难的中国也是⼀次重⼤的洗礼。
此战奠定了邓⼩平的政治地位,为其后对军队的改⾰和经济上的改⾰开放打开了道路。
也是利⽤这次“兄弟反⽬”的机会,中国改弦更张,破除在国际上的孤⽴局⾯,将⾃⼰融⼊到世界⽂明之中。
背叛包括当时的绝⼤多数中国⼈在内,全世界都对中越之战的突然爆发感到惊诧。
因为在那之前的⼏⼗年,中越之间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
追求国际共产主义和推进世界⾰命的共同事业,让两国两党⾛到⼀起,并在长期⾰命⽃争中,建⽴了深厚的友谊。
在第⼀次印度⽀那战争时期(1946年⾄1954年),建⽴政权不久的中共为帮助越南抵抗法国,尽⼰所能。
不仅派陈赓、韦国清等⾼级将领参与越共军队的组织和训练,还令解放军在云南和⼴西协助越南组建了5个精锐师。
在同美国⼈的战⽃中,中国给予了越南更加⽆私的⽀援。
仅仅有价的物资援助就接近200亿美元。
此外,中国还派出相当数量的军队部署在北越,⽤于防空和保护交通线路。
最⾼峰时,同时驻扎在越南的中国军队达到17万⼈。
来⾃中国有求必应的援助是越共军队越战越勇的精神⽀柱和令西⽅⼈⽆法征服的⼒量源泉。
正如所⾔:“七亿中国⼈民是越南⼈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是越南⼈民的可靠后⽅。
”然⽽,中越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还是产⽣了裂痕。
在这其中,美苏两个超级⼤国作为中越双边关系的外部因素起到了关键作⽤。
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幕 (图

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幕(图文)(2014-08-14 17:49:49)转载▼分类:历史与地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幕(图文)作者: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央军委下达集结命令,中国二十万军人奉命集结在云南至广西的772英里的边防战线上,二十五日,我军完全封锁中越边境全线。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炮兵部队数十万发炮弹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有生力量,我步兵部队全面进攻,直到我军攻下谅山,深入越南40多公里,从2月17日至3月5日宣布撤军,短短17天,双方合计伤亡10万以上,日均6,000人,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绝不夸张。
当年尘封的中越战争残酷的战事内幕:首战两天我军伤亡4,000多人2月17日6时25分,我广西至云南772英里边防部队阵地,以猛烈密集的炮战开始轰击越军阵地,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炮轰,基本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的有生力量,我军坦克部队配合步兵开始向越军阵地纵深推进,然而,我军猛烈的炮战并没有致命打击消灭久经战火熏陶的越军主力,我军步兵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
由于我军深受文革乱军的影响,单兵素质,远不如越军,加之我军大部队行径作战,伤亡巨大。
17日,东线部队在我军炮兵的猛烈炮轰之后,开始了友谊关突破,然而,无论是基层指挥员,还是战士,都缺乏实战经验,战士冲击时队型过于密集,越军的炮火,自然是会钻进我军战士的躯体,伤亡惨重。
17日、18日,我人民中国军队部队广西和云南战场,传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的消息,而且战场大批伤亡人员出现,更使我军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我军前线指挥机关和中央军委震惊了,中央军委和东线指挥许世友,西线指挥杨得志,命令我军后勤部门增加部队加大抢运伤员的战斗,把战场伤员运回后方治疗。
我军进入实战初期,死亡率确实相当高,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
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收集到的信息现在看来许多都难辨真伪,所以我们认为对中越战争的研究应慎之又慎。
我的外国友人在今年夏末已经写就了第二篇分析报告,后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对许多细节作了相应的修改,但仍然被他们的上司以文章过于亲华、过于赞誉邓小平为由而加以否定。
而我看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如果就此废弃扔掉实在可惜。
于是我按着自己的理解将该文翻译成汉文,标题没有更改,这就是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的《中越战争》一文。
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冷战的转折点其实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这场规模有限,时间短促,方式落后的战争当时虽然引起整个世界的震动,但不久就被人遗忘,没人会想到从这一年开始,仅12年整个苏联东欧集团就彻底崩溃。
而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削弱苏联,都收效甚微,苏联在1979年反而达到了其扩张的巅峰。
(一)中国在冷战中的特殊作用苏联在这么短的时间戏剧性地崩溃,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苏联崩溃22年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层出不穷,已经发表的著作和政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却论述不多,那就是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集团之间发生了战略角色的转换:中国从苏联名义上的盟国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盟友,而完成这一转换的标致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
1945年以后的世界是美国和苏联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论对美国还是苏联,中国的态度无疑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国和苏联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的,不论中国加入苏联和美国的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受不了。
从1945年往后的40年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背叛,苏联方面是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埃及等,美国方面有古巴、法国、委内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这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要么加入了对方的集团,要么游离于东西方之间,要么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怀抱,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措施,都没有撼动苏联或美国的世界地位,也没有影响冷战的整个格局,这些国家的离开或加入对美苏双方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中国就不同了,中国在冷战的前期加入了苏联为首的东方,美国跟着就开始倒霉,险一险崩溃;中国在冷战的后期脱离苏联又加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苏联跟着也开始倒霉,最终走向了崩溃。
冷战前期中苏联盟的标致是1950年2月毛泽东到莫斯科与斯大林签定了同盟互助条约,中苏正式成为盟国。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并没有看出这一联盟的危险性,他把中国仍当成
南斯拉夫、波兰那样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
同年6月,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杜鲁门贸然出兵朝鲜,4个月后中国也向朝鲜出兵,朝鲜于是成了中苏共同对抗美国的战场。
以美国的力量当然不可能同时对付中苏两个巨人,尽管美国在朝鲜苦苦挣扎了3年,但最后还是力不从心,不得不跟明显弱于自己的中国签定了停战协定,这对自诩为世界领袖的美国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
跌了跟斗的美国并没有认真吸取教训,而是急于在别的地方重新找回面子。
那时的美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有限,所以12年后,即1965年,美国在越南又介入了一场跟中苏的对抗。
尽管中苏当时已经公开决裂,但在越南共同对付美国这一大事上,却是一心的。
1965年时的苏联和中国当然跟1950年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美国在越南遭到了比在朝鲜更大的失败,不仅美国军队被迫全部撤走,而且亲美的南越也被亲华亲苏的北越整个吞并。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美国建国以来遭受的两场最大的挫折,前者被世界公认为美国的失败,后者更是美国自己都承认的失败。
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时,美国的民心、士气都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整个国家也处于分裂的边缘。
切肤之痛让美国深切认识到不能再在以一敌二的劣势环境中继续硬挺,不然强大的美国一定会走向崩溃。
中国是个不能小看的独立对手,既然美国不能同时打倒两个巨人,那就得想办法把他们拆散,
各个击破。
由于当时美国的主要威胁还是苏联,中国又跟苏联接壤,联苏击华只能让苏联人得实惠,所以美国人经过考虑自然就选择了联华击苏。
高傲的美国人于是放下架子开始向中国示好,而在此之前中苏之间的分裂、论战以及边境武装冲突也为美国战略目标的转移创造了契机,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这对不共戴天的敌人开始化敌为友。
就在美国人向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步步迈进时,苏联却仍然执迷不悟。
斯大林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跟罗斯福一样没把中国当回事儿,5年后他也不知道自己与毛泽东签定了一项什么样的条约,那是苏联走向世界帝国的根基,苏联在冷战期间所取得的种种优势都跟中苏同盟有关,所以苏联的世界战略应该是千方百计地拉住中国这个最有份量的盟友,其它的事情都应给巩固中苏同盟让位。
但是斯大林却把中国当成了一个不听话的讨厌跟班,连美国对英国那样的尊重都没有。
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也没能跳出这种惯性思维的桎梏,仍然象对待南斯拉夫那样对待中国,疏不知中国可不是南斯拉夫那样的小国。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对中国的态度很可能是俄国人历史上对中国满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极端蔑视的一种自然延续,这种态度美国同期的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多多少少也有,但是朝鲜战争后美国人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到了越南战争后期则彻
底改变,重视和尊重起中国来,而这时的苏联人还是老样子,1975年苏联人对中国的态度跟1945年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而且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前,苏联人还是不习惯美国以外的国家跟自己平起平坐。
从美苏对中国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上,可以看出苏联人思想的顽固、思维的滞后和眼光的狭隘,以这样的思想、思维和眼光当然不能引领世界,这也是苏联最终失去中国这个最重要的盟友,在冷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的形势讲,苏联还有机会不陷入与中美对抗的泥潭,因为当时中苏同盟条约的期限还没有到期,尼克松访华也没有形成事实上的中美联盟,双方还处于初步的试探中,而且两国内部都有强烈反对中美接近的声音。
不久尼克松因此深陷“水门”,而中国的“四人帮”也兴风作浪,如果苏联人这时抓紧时间改变策略,完全可以避免以一敌二的战略窘境。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越南人的弄巧成拙却让苏联最后一丝希望化为泡影,而美国则晕头转向地接受了梦想成真的现实。
(二)越南的悲愤和梦想越南紧邻中国,是中南半岛的大国,但是在亚洲只能算中小国家,放到全世界这个范围更是地地道道的小国。
小国的战略视野一般比较狭窄,对世界大局作用有限,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问鼎世界政治的幻想。
中国周边的小国多多少少都有取代中国的梦想,一有机会就死抓住不放,而且
不惜一切代价,敢冒任何风险。
日本在19世纪70~90年代就曾经成功尝试了一次,收获颇为丰厚,不然这个遍布火山、经常地震的贫瘠岛国现在谁知道它在哪儿?尽管日本人最后尝到了原子弹爆炸的恐怖,但这并不能完全浇灭中国周边小国的那个梦想。
在日本人初次开始行动整整100年后,国土轮廓也呈长条S形,跟日本的轮廓极其相似的越南又开始了大胆的第二次尝试。
对越南来说,在1975年时她似乎有这个本钱。
毕竟她是人类历史上连续打败两个强大的白人国家(法国和美国)的唯一有色人种国家,其中美国还是世界头号强国,这一点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没做到。
越南的战争努力没有象日本那样落了个亡国投降的下场,就是跟中国相比成就也远远超出:美军在越南的伤亡人数是在朝鲜的2倍半还多(36万/14万),况且朝鲜美军的伤亡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朝鲜人民军造成的。
越南人在其最自豪的奠边府战役中全歼了1.6万名白人正规军,而中国人则没有在一个地方围歼5000人以上白人军队的战例,其最自豪的上甘岭战役也不过是将白人击败赶走。
所以,越南人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比中国人更胜一筹,她才是黄种人最优秀的代表。
而当时的中国经过10年的内乱虚弱不堪,经济凋弊,政局不稳,作为国家支柱的人民解放军,更是深受政治挂帅的毒害,装备、训练废弛,军官只会喊政治口号,士兵拿锄头比拿枪还熟练。
越南的一些将军利
用当时的同盟关系到中国军营实地观察,回来后认为久经战阵的越南士兵1个能顶中国30个。
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共产党执政以来最容易被打倒的时期,取代中国别的国家不敢想,越南则认为时机千载难逢。
尽管中国曾经在抗法与抗美战争中给予越南大量无私的援助,但取代中国这个前景实在诱人,最终还是战胜了越南人的感恩心理。
越南的行径在外人看来很有些背叛和忘恩负义的味道,但是站在越南的角度,却另有一番悲愤的合理性。
越南人在长期的战争中损失实在太大,从1945年~1975年的30年时间里,超过500万的越南人死于战火,这么惨重的代价让越南人觉得应该得到补偿。
但是1972年2月的尼克松访华却让越南人觉得自己成吨的鲜血都被中国人拿来跟美国作了交易。
同年12月,尼克松的B-52几乎将越南首都河内从地球上抹去,但是中国的表现却并不给力,越南人被迫在来年的1月跟美国签订了巴黎协定,以承认越南南北继续分裂来换取美国全部撤军。
巴黎协定让越南人觉得自己第二次被出卖了,他们没有忘记,1954年奠边府大捷以后,也是由于中国人不支持越南乘胜追击,越南才被迫接受了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
1954年时的越南对中国还敢怒不敢言,但1973年他们已经有能力反抗了,不仅越南自身的实力今非昔比,中国在“文革”中糟糕而又荒唐的表现也让越南觉得中国不配再来领导亚洲。
同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