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05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含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型(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型(附练习与答案解析)一、描写人物的手法(一)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
(小仲马《茶花女》)(2)动作描写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
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
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
(柯南·道尔《四签名》)(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示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曹雪芹《红楼梦》)(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示例】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学生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师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高考语文小说形象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 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 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
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
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1.人物描写及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
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
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
提 醒
•人物描写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表现手法(如对比)、修辞手法、 语言等角度,但主要在人物描写手法上。具体指正面描写(语言、动 作、肖像、心理、细节等)与侧面描写两类。在判定所用的手法上要 注意两点: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 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 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 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 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细节描写
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 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 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 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学生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高考小说阅读分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分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宛其的春天夏立楠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受医生家一趟。
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
帕提受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
“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
”“好的。
”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受医生。
我们又住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
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
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
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
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
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菌菌的。
帕提受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
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
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
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
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
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
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
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
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
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
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
在艾买提伯伯的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
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
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
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
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人物形象》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人物形象》知识点总结一、分析人物形象特征: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是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历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①全面、恰当、实事求是;②注意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③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特征;④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形象(性格)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刻画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考生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作者的议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具体做法上,考生首先要在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然后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回答问题时,考生要尽可能地分点作答,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同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确保要点齐全。
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1.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2.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小说有时也用这些手法,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真题速递【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
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
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
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
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
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
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
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
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
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
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
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
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
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
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
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
那是五月。
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
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
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
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
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
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
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
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折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沿的怪诞的灰礼貌”“长的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损坏了”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守旧和衰老;“他意外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的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
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二、知识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又对其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
一般来说,细节描写有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等。
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作用阐释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方法技巧】一般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易错提醒】1.手法找不全或找不准。
对典型的描写文字检索不全,或对检索到的文字加工提炼不准确,就会出现手法找不全或找不准的失误。
如本题,容易遗漏对孙少安的动作描写;也可能会答上不典型的神态描写。
2.只答手法,缺少分析,或分析啰嗦。
再如本题,分析时,很可能出现简单罗列原文描写文字的情况,不是自己的加工成果。
三、考点精讲【2014·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抻面①阿城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
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
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
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
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
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
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
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
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
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
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
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
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
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
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
”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
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解题示范】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
题干中明确提示了从“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角度解答,这“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主要是借助其他人物来侧面烘托辨析铁良的抻面手艺,至于物象衬托、环境烘托,文中没有体现出来。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
从文中找出借助其他人物来侧面烘托铁良的抻面手艺的对应内容,并分析效果。
寻找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客人:“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铁良抻面的有趣;看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是神态动作描写,突出客人看铁良抻面的满足;吃面时“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是动作描写,写出客人吃铁良抻面的专注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