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课程简介
第一章病毒学概述

• 亚病毒(subviruses)是一类比病毒更为 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 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 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他不具有完整 的病毒结构的一类病毒称之为亚病毒, 包括类病毒、卫星因子 、朊病毒。
类病毒(viroid)
•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 发现一种病原其侵入宿主细胞后可自我复制, 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该病原无病毒颗粒和抗 原性、对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耐热 (70 ℃ ~75 ℃ ) 、对高速离心稳定 ( 说明其低分子量 ) 、对 RNA 酶敏感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表明病原并 不是病毒,而是一种游离的小分子 RNA 。类病 毒通常 246~399 个核苷酸的单链线状或环状 RNA 分子。
病毒和病毒学
• 病毒:
早期认识: virus有毒 ,可引起传染病 现在认识: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独具特点,只能在 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
特点: 1. 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2. 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 3. 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编码于Rபைடு நூலகம்A; 4. 体积小; 5. 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的核酸、合成蛋白质并
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
微生物
结构 在无活细
种类
胞的培养
基中生长
细菌 原核细胞型 +
支原体 原核细胞型 +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型
-
衣原体 原核细胞型
-
螺 旋 体 原 核 细 胞 型 -(+)
真菌 真核细胞型 +
病毒
非细胞型
-
二等分裂 繁殖
核酸类型
核糖体
病毒学ppt课件

病毒学
9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普通病毒学》,谢天恩、胡志红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参考书目
《动物病毒学》,殷震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
《分子病毒学》,黄文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分子病毒学》,侯云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病 毒 与健康
病毒学
1
近20年来肆虐的病毒性疾病
AIDS
病原体 是病毒!
SARS
禽流感
病毒学
2
几种致病病毒
乙肝病毒
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病毒学
HIV
3
乙型肝炎
u全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为3.5亿,我国为1.2亿; u全球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疾病的人数为75万,我国为50万人; u中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1/3以上的病例为病毒性肝炎; u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u 广东七成五的人口现在或曾经感染过乙肝; u 乙肝病人歧视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病毒学
8
研究病毒学的主要目的
病毒能引起人类、家畜和作物很多危害性的疾病,研究 病毒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有效防治和控制各种病 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病毒具有生命与非生命双重属性的特殊本质,研究病毒 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对病毒的认识,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生命物质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对生命起源 有所启示;
研究病毒的第三个目的是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病毒学
7
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
结构,含单一核酸型(DNA或RNA),必须在活 细胞内寄生或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学课件:SARS-CoV-2病毒全面解析》

新冠疫苗的开发
病毒蛋白疫苗
基于新冠病毒的关键蛋白, 如刺突蛋白等,以诱导人体 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免疫。
病毒载体疫苗
利用病毒载体将新冠病毒基 因导入人体细胞,以激发机 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
核酸疫苗
通过将新冠病毒的核酸 (RNA或DNA)注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体 细胞,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反应。
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通过近距离接触、空气传播、接触污染物表面等方式传播, 在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上将有重要意义。
新冠病毒的生命周期
病毒进入人体后,如何感染细胞并复制自身?了解这一过程将帮助我们发现 病毒复制的关键环节,从而设计针对性的治疗和疫苗。
感染后的人体反应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如何产生免疫反应?掌握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加深对病毒感染机制的理解。
《病毒学课件:SARSCoV-2病毒全面解析》
欢迎来到《病毒学课件:SARS-CoV-2病毒全面解析》。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 入探讨新冠病毒的结构、传播方式和防控措施,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全球疫 情的重要病原体。
新冠病毒的来源
我们将从新冠病毒的起源和传播方式开始。此病毒最初在2019年底在中国湖 北省被发现,通过接触感染和飞沫传播在全球迅速传播。
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以及通过个人行为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疫情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的全球影响
探索新冠病毒对全球医疗系统、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思考未来面 对类似传染病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病毒学课程设计

病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包括病毒的结构、分类及生命周期;2. 掌握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及其传播途径;3. 理解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描述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检测案例;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病毒感染的风险,提出预防措施;3. 能够运用病毒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病毒相关问题进行科学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病毒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预防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性;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尊重生命,关爱健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病毒学基础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病毒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病毒学知识较为抽象,需结合实际案例和形象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实现学生对病毒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概念-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2. 常见病毒性疾病- 流感病毒与流感- 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 疱疹病毒与口腔疱疹3.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 病毒复制与基因表达- 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4. 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病毒分离与培养- 免疫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5. 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 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 疫苗接种与免疫预防- 公共卫生与病毒防控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病毒的基本概念第二周:常见病毒性疾病第三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第四周: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第五周: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病毒学概述第二章:病毒结构与分类第三章:病毒生命周期与繁殖第四章:病毒性疾病第五章:病毒检测与控制技术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病毒学》教学大纲

《病毒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病毒学总学时:28学时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后续课有《基因工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近几十年来,病毒学研究进展迅猛,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日臻成热,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毒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并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发展,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学、环境保护及工业领域。
然而在此领域,仍旧存在着大片空白等待研究。
本门课程以基础病毒学为主,其内容包括病毒学的发展、分类及相互作用关系,病毒的分类及命名,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各类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各类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病毒学的基础方法及新技术,亚病毒等。
通过对病毒学的教学,旨在带领本科学生进入病毒学研究领域的大门,了解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一些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确的认识,为病毒学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充分了解病毒,为今后从事病毒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学期。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了解病毒学课程的内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认真及时做好课堂记录,对于当时不能理解的理论知识则需要仔细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病毒基本成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功能,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难点是病毒的遗传变异机理、过程及病毒基因图的构建和应用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毒学检验课程简介【模板】

病毒学检验课程简介课程号:0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总学时:48 学分:3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面向对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任课教师:余倩裴晓方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包括病毒学检验技术和常见重要致病病毒二个部分,病毒学检验技术主要讲授细胞培养技术、鸡胚培养技术、动物实验、血清学实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及病毒的分离鉴定等;常见重要致病病毒主要讲授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脊灰病毒、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等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检验方法。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李洪源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Course Code:0 Course Name:Experimental VirologyTotal Hours : 48 Credit: 3Textbook name: Teaching material:《Experimental Virology》Li Hong-yua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Modern Health Inspection》Zhang Chao-wu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The Book of Modern Health Inspection》Li Ying-lin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Prevention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Wang Xiu-ru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2Course Description:Experimental Vir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peciality courses and th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course system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laboratory. This course contains two parts:the techniques of experimental virology and frequent important pathogenic viruses. The first focuses on contains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egg inoculation techniques, animal experiment,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experimental virology,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iruses and so on. The second focuses on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test methods and hygiene significance of frequent pathogenic viruses,ssuch as Influenza virus, measles virus, polio virus, hepatitis virus, rotavirus, insect-virus and hemorrhagic fever and so on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grasp the test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key point of the culture techniques of virus,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experimental virology; to grasp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the frequent pathogenic viruses.。
病毒学

2)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表达包含2个方面:转录和转译。
病毒学转录
(1)有的病毒利用自身基因组编码的RNA聚合酶。
(2)有的完全依赖宿主的RNA聚合酶。
发展过程
病毒学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
1、病毒的发现时期
2、病毒的化学时期
3、细胞水平研究时期
4、分子病毒学时期
双螺旋结构1)病毒的发现时期
烟草花叶病毒(TMV)1.1892年Ivanofsky因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时,称其为滤过性致病因子
2.1957年Lwoff.A因病毒复制周期的阐明以及一些病毒的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定义为一类具有严格细胞内 寄生和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并且指出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3.1978年luria和Darnell进一步确认了病毒只有一种核酸,能在活细胞复制产生子代病毒粒子。
病毒学
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01 简介
03 基本特点 05 主要内容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目的 06 发展过程
病毒学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具 体来讲,它是一门在充分了解病毒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特征基础上,研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探寻病毒基因 组复制、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从而揭示病毒感染、致病的分子本质,为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 制以及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的科学。
医科大学专业课程《病毒学》全册课件-教授主讲优质课件

《病毒学》简介
virus
医学病毒学是病毒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研究病毒特性, 有时又叫医学分子病毒学。医学病毒 学研究范围包括病毒本质,传播模式 及致病机制,以及应用层面的药物及 疫苗研究。它和分子生物学及药物学 关系密切。
第一章
病毒学概论
virus
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点 体积非常微小,需在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类型核 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真菌 真核细胞 +
DNA+RNA
非细胞 DNA或RNA
复制 -
+ 二分裂 +
+
有性或无性
增殖方式 抗生素
+
干扰素
+
-
-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virus
病毒的大小:以 纳米(nm)为计量 单位, 一般 30~200nm
The largest : ( 300nm, 痘病毒) The smallest: 10 nm 如口蹄疫病毒
与人类关系
virus
引起传染病:75%以上 可能是人类某些肿瘤的病因之一 鼻咽癌 EBV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很少有特效药
virus
特性 滤菌器 结 构 细胞壁 核酸类型
无细胞培养
病毒
+
细菌 原核细胞 +
DNA+RNA
衣 壳
virus
核衣壳
二)衣壳
成分——包裹在核酸外的 蛋白质,组成壳微粒 作用: 保护病毒核酸; 与易感C上V受体结合, 辅助V对易感C的感染; 抗原性,诱导机体免疫 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学课程简介
病毒学,顾名思义,是介绍病毒基本知识的。
几乎每年都有病毒肆虐的新闻,如SARS, 禽流感,或埃博拉等。
学生物的你肯定想知道小小的病毒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
病毒在体外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由蛋白质和(或)核酸组成,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呈现生物的一面,是生物界的异类和魔法师。
通过学习病毒学这门课,你可以知悉病毒的“魔法”,即病毒是如何成功侵入并操控宿主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完成自身复制从而致病;还可以在病毒性疾病发生时,知道如何应对。
Virology is a basic biology science, is a body of knowledge with its own perspectives and its own internal development.Viruses are strictly intracellular parasitism. It is made up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and possesses only one type of nucleic acid.Viruses are entities whose genomes replicate inside living cells using the cellular synthetic machinery and causing the synthesis of specialized elements that can transfer the viral genome to other cells.You can learn viruses, the wizards how play their sorcery to take over the host cellular machinery serve their ownpurposes by this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