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版指南看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从新版指南看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诺和灵30R和诺和锐30

主要内容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及病例分享
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一种胰岛素可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全面控制血糖, 减少注射次数,平衡疗效与方便性。
75
50
早餐
预混胰岛素
25
午餐
晚餐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水平 µU/ml
4:00
8:00
12:00
16:00 时间
面对大量的T2DM患者, 中国医生需要有针对性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需要解决
➢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需采取的策略? ➢ 如何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分泌? ➢ 如何兼顾餐后和空腹血糖? ➢ 如何快速、持久控制血糖达标?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中国糖代谢异常以餐后高血糖为主
2002年~2004年间随访2666例年龄在20~94岁的上海市居民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更新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接近10%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兰州标准
城市4.5% 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 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2型糖尿病目标值的控制目标
血糖(mmol/L)* 空 腹
胰岛素注射指南最新版2022解读

胰岛素注射指南最新版2022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胰岛素注射指南:关键要点与最新实践随着医疗技术和糖尿病管理的不断进步,2022年的胰岛素注射指南提供了更为精细和个体化的指导,旨在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胰岛素治疗3大要素:起始时机、控制目标、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3大要素:起始时机、控制目标、治疗方案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 1.14 亿,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 10.24%,糖尿病的管控任重道远。
1 型糖尿病,也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 型糖尿病往往在诊断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丧失 45%,若不进行有效干预,随病程进展,每年β细胞损失约4-6%。
所以,长病程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与 1 型糖尿病患者类似,内源性胰岛素也是缺乏的。
因此 2 型糖尿病患者在任何阶段都存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的问题,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因、病程不同,低血糖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因而每位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以及所采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区别。
胰岛素个体化治疗在血糖控制达标与低血糖、体重增加以及合并症风险的平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个体治疗的3大要点:胰岛素起始时机、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方案。
胰岛素起始时机一个纳入 7 项研究、共 893 例新诊断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对新诊断患者早期进行胰岛素治疗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
国内一项纳入 382 例新诊断 T2DM 患者(基线 HbA1c 7.5-12.1%)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组研究显示,与口服药治疗组相比,新诊断患者早期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β细胞功能维持,并可长期获益。
指南推荐对于 HbA1c>9% 或空腹血糖 >11.1mmol/L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控制目标UKPDS、ADVANCE 和 ACCORD 等多项研究提示我们需要对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个体化治疗目标的决定因素包括:患者的治疗态度和付出、与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相关的风险、疾病持续时间、预期寿命、重要合并症、已知血管并发症、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对来讲,若患者治疗态度好、愿意付出多、低血糖风险小、病程短、预期寿命越长、没有合并症(尤其是没有心血管并发症)、资源和社会支持良好,则个体化治疗目标和策略就应该相对严苛和积极,反之则需要相对宽松。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摘要】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制定是关键。
诊断时机与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水平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首选方案一般为胰岛素注射,起始剂量选择需根据患者体重、胰岛素敏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血糖监测与调整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饮食与运动管理也是胰岛素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可以帮助维持血糖稳定。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
长期管理与调整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只有持续调整治疗方案才能确保疗效。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和调整方案的科学制定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胰岛素、起始治疗、调整方案、诊断、首选方案、起始剂量、血糖监测、调整、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方案、长期管理、调整。
1. 引言1.1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起始时机及调整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诊断时机与方式、首选方案、起始剂量选择、血糖监测与调整以及饮食与运动管理等因素。
对于病情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通常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时考虑使用胰岛素。
在选择首选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以及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的特点。
起始剂量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身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起始剂量可以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血糖监测与调整是胰岛素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饮食与运动管理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也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食物,同时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机与调整方案的制定是个体化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在长期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来平衡血糖水平。
以下是关于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中文介绍。
当糖尿病患者需要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通常有以下几种起始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1.重复使用餐前胰岛素的方案:这种方案建议使用每天1到2次的餐前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在第一次使用胰岛素注射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测量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指标。
3.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Basal insulin replacement therapy):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通常需要在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失败之后开始。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使用一次或两次的基础胰岛素,这可以保持患者的血糖稳定,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剂量的调整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部分。
以下是关于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方案:
1.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目标范围,那么可以增加胰岛素剂量。
相反,如果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目标范围,那么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
3.根据体重和身高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体重和身高发生了改变,那么胰岛素剂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方案。
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合作,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并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实现良好的疗效。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杨国庆,母义明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为达到尽早、有效、持久的血糖达标,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均至关重要。
由于近年来大量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CDS根据最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针对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
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4]。
现就新版指南中,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做一解读。
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治疗指南确立了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指南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OHA)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
在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2种或2种以上OHA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自身特点的治疗策略。
基础胰岛素不仅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进而实现血糖全面达标;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如果 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血糖达 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 (包括空腹、三餐前及餐后两小时、睡前、凌晨 3 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 3~5 天调整一次 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 「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根据餐后 2 小时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 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 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 生,还要将下一餐的餐前血糖值考虑在内。
2.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要相应增加餐前短效胰 岛素的剂量。餐后 2 小时血糖>10.0 mmol/L 后, 血糖每增高 2.0 mmol/L 胰岛素增加 1 个单位, 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 6 单位。也可联合口服降糖 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等),并注 意餐后适当运动和少吃多餐。
3. 晚餐前血糖控制不佳可考虑增加早餐前中 效胰岛素的剂量。
THE END!
在调整胰岛素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1)一定要在患者饮食、运动以及情绪保持相对稳 定的前提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2)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调整幅度 不宜过大,以防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3)当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不要只想到调 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应详细分析有无干扰糖代谢的其 它因素(如药物因素、睡眠因素、感染因素等等), 一旦发现应尽快祛除,而胰岛素用量未必需要调整。
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包括: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3.「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起始治疗

启用胰岛素治疗时机及方案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们国家总人数超过一亿,而且还有上升趋势,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如何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生发展,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一环,而胰岛素则是治疗糖尿病的至今为止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怎样选择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治疗时机呢?何时需要起始胰岛素治疗?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有明确规定:1、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妊娠3、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酸中毒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和症状明显改善后再根据病情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4、2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5、对新发病并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6、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7、以下情况下应暂时或阶段性改用胰岛素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根据病情确定后续治疗方案: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逆转β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②、围手术期、外伤③、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感染、慢性重症感染(结核、病毒性肝炎等)。
④、急性心、脑血管梗塞及外周血管病变。
常见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自人类1921年发现动物胰岛素,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从第1代动物胰岛素到第2代人胰岛素再到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制成功,胰岛素治疗方案日渐成熟,在降糖疗效,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便利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新上市的药物需要时间进行安全性的观察,以保证糖
尿病患者的最大利益
生活方式干预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 >7.0 %), 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目标值 血糖(mmol/L)* 空 腹 非空 腹 HbA1c(%) 血压(mmHg) 3.9–7.2 mmol/l (70–130 mg/dl)
≤10.0 mmol/l ( 180 mg/dl)
糖尿病的并发症医疗费用耗费巨大
• 在医院治疗的病友中约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伴有并发症!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住院次数是无并发症患者的
2.74倍!
• 有并发症患者每年医疗费用上万元,是无并发症的
10倍!
外周神 经病变 5566 无 并发症 者 3726
并发症 每年人均 直接医疗 费用 (元)
肾脏病 变 48806
<7.0 <130/80
HDL-C(mmol/l)
男 性
女 性
>1.0(40mg/dl)
>1.3(50mg/dl) <1.7(150mg/dl) <2.6(100mg/dl)
TG(mmol/l)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
体重指数(BMI,kg/m2)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ACCORD 和 VADT研究结果
基线 HbA1c (%) 终点HbA1c (%) 强化组 标准组 重度低血糖发生率 (%/年) 强化组 标准组 心血管死亡比例 (%) 强化组 标准组
ACCORD
8.1
6.4
7.5
3.1
1.0
2.63
1.83
VADT
9.4
6.9
8.4
4
1.6
2.1
1.7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2008; 358: 2545-59 VADT研究,adapted from ADA 2008
Type 1 DCCT Type 2 Kumamoto 9 7% 69% 70%
Type 2
UKPDS 8 7% 17-21% 24-33%
HbA1c
Retinopathy Nephropathy
9 7% 76% 54%
Neuropathy
60%
-
-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严重
Symptoms
A1C > 9.0%
Drug Naive No Symptoms Under Treatment
Monotherapy
MET † DPP4 1 GLP-1 TZD 2 AGI 3 MET
Dual Therapy 8
GLP-1 or DPP4 1 or TZD 2 SU or Glinide 4,5
1
2 - 3 Mos.***
Dual Therapy
<6.5%
<7.0%
√
≤7%
说明
个体化(正 常4-6%)
<7.5% (>2种药)
新指南中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的变化
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 其主要理由是:
1. 与IDF新指南保持一致 2. 多个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如UKPDS,DCCT,Kumamoto 等) 证明HbA1c降至7%,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就明显降低,HbA1c进 一步降低可能对微血管病变有益处,但低血糖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 3. VADT,ADVANCE,ACCORD在强化血糖控制组死亡的风险上 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从死亡的风险考虑取较安全范围 同时考虑到糖尿病治疗需要个体化,指南中特别强调了在糖尿病的早 期阶段,胰岛功能相对较好,无严重并发症,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 药物,以及血糖容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 如HbA1c<6%。
眼病
心血管 病 19849
神经病 变 12647
骨骼病 变 10902
24255
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 P238-41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害严重
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
不同的循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
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
循证医学证据:强化治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从新版指南看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预混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优势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许岭翎
主要内容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及病例分享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新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延用1999年WHO标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新变化
治疗-有更新
- 中国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进入治疗流程图 -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选择
- 新药的应用 - 手术治疗糖尿病 - 抗血小板治疗 -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新版指南修改要点简介
患病率-更新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
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
接近10%
2007-08年
城市4.5% 农村1.8 %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2.28%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WHO1985
兰州标准
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Lifestyle + Metformin + Sulfonylureaa STEP 2 STEP 3
STEP 1
Tier 2: Less well validated therapies
Lifestyle + Metformin + Pioglitazone No hypoglycaemia Oedema/CHF Bone loss Lifestyle + Metformin + GLP-1 agonistb No hypoglycaemia Weight loss Nausea/vomiting Lifestyle + Metformin + Pioglitazone + Sulfonylureaa
主要内容
患病率
诊断标准
控制目标 治疗-有更新
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上市
GLP-1 受体激动剂
DPP-VI抑制剂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国内已经上市的各类降糖药物都列入指南
药物安全性和费用仍然是选择治疗时的关键因素。对上市
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证明有良好安 全性,疗效好的药物放在优先的位臵上 TZDs类药物,近年来观察到了有明确的副作用,如水肿, 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骨折等。罗格列酮被严格限制使用
Lifestyle + Metformin + Basal insulin
Reinforce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t every visit and check HbA1c every 3 months until HbA1c is <7 % and then at least every 6 months. The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changed if HbA1c is ≥7 %
aSulfonylureas bInsufficient
other than glibenclamide (glyburide) or chlorpropamide clinical use to be confident regarding safety
A1C 6.5 – 7.5%**
A1C 7.6 – 9.0%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更改的原因
糖尿病危害严重
强化治疗可以减轻危害
不同的循证研究强化的标准和结果不同
探索强化治疗的切点
HbA1c从10%降低到9%对减低发生并发症 风险的影响要大于从7%降低到6%
国际上HbA1c的控制目标
ADA (2010) AACE/ACE (2009) √ IDF CDS 加拿大 (2008) NICE (2009) <6.5% (单药) √ √ (2005) (2007) √ √ (2010) (2010)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 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