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和感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坏死的一种并发症。

该疾病以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提早进行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介绍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症状体征1. 疼痛:糖尿病足往往由神经病变引起的无痛性病变先天疗法者。

2. 感觉丧失:糖尿病足患者常出现感觉减退、触觉异常等症状,如触觉、温度和震动感的丧失等。

3. 全身炎症反应:糖尿病足感染时,全身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恶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症状。

4. 潮湿水肿:由于淋巴循环障碍,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下肢水肿,患处皮肤湿润。

5. 病变区肿胀:糖尿病足患者受到感染后,常出现病变区域红肿、渗液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糖尿病足患者的骨骼异常,如骨质疏松、骨折、关节破坏等。

2. CT扫描:CT扫描可了解糖尿病足跟其他感染性骨关节疾病的鉴别。

CT扫描能够提供清晰的切面图像,帮助确定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病变。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适用于表浅部分组织的检查,可以评估病变部位的软组织结构、积液、肿块和血流状态。

4.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和骨显像(SPECT-CT),能够帮助评估骨骼病变的程度和炎症范围。

三、实验室检查1. 血糖水平:糖尿病足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等指标常升高。

2. C-反应蛋白(CRP):CRP是血清中的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时显著升高。

3. 白细胞计数: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全身或局部感染,白细胞计数增高。

4. 血沉: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沉常增高,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

5. 细菌培养: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时,常采集患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种。

四、其他鉴别诊断方法1. 皮肤活检:皮肤活检适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通过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糖尿病足的X线、MSCTA和DSA影像分析

糖尿病足的X线、MSCTA和DSA影像分析
【 文献 标 识 码 】A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3 2 5 7 . 2 0 1 4 . 0 1 . 0 8
X- r ay M SC T A and DSA I m agi ng A nal y si s of Di abet i c Foo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摘要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x 线、多层 螺旋C T _  ̄ - 管造影 ( M S C T A )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 ( D S A ) 表现 ,以提 高其 诊 断能力。方 法 8 0 4  ̄ J , 采用数 字化x 线摄影进行足部 正位 、斜位照 片,2 3 例行 双下肢动脉M S C T A 检查 ,1 5 4  ̄ 1 , 行 患侧下肢动脉D S A 检 查。分析 所见的影像征 象。结果 6 5 例骨质疏松 、骨质吸收 ,2 9 例骨干萎缩 ,8 t  ̄ , l C h a r c o t 氏关节,5 例骨质增生硬化 ,6 5 例软组织病 变,3 例足 部平片小血管钙化。 3 8 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不规 则狭 窄。结论 影像 学检 查是诊 断糖尿 病足 的重要方 法,影像 学检 查能很好地评价糖尿 病足 的骨质 、血管及 软组织 病变,有助 于糖尿 病的 临床治疗 工作 。 【 关键词 l糖尿 病足 ;数字化x 线摄 影;体层摄影 术;x 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中图分类 号】R 4 4 5 ;R 5 8 7 . 1
S HE N J i a - l i a n g ,L I U Y i - s h e n g ,L I Wa n - j u n , e t a 1 . , 1 D e p a r t m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T h e 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z h o u

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的影像学诊断

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的影像学诊断

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的影像学诊断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中神经性变化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神经性变化可以通过影像学诊断来进行准确的判定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针对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的影像学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X线检查:X线检查主要用于判断病患是否存在骨骼变化,如骨骺病变、骨质疏松等。

通过X线片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关节畸形、骨折等异常情况。

2.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准确描绘神经结构的变化。

MRI可以用于评估神经根、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异常情况,对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

通过测定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变化,可以评估神经的功能状态,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评估神经和血管的情况。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回声,可以观察到神经结构和血流的变化,对神经压迫、炎症等异常情况进行初步判定。

二、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类型。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可以观察到神经结构的改变、神经炎症和压迫等情况,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影像学诊断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通过观察神经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损害程度,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进展提供参考。

此外,影像学诊断还可以辅助观察疾病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病变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早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影像学诊断在糖尿病足神经性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类型,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并监测治疗效果。

28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

28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

28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其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CT对糖尿病足的检出率(96.43%)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75.00%)(P<0.05);糖尿病足患者经CT检查的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骨质疏松检出率、血管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 <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与CT检查均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其中CT与X线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对患者的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显示,临床可根据患者X线和CT检查的结果来分析其疾病的发展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标签:糖尿病足;X线;CT;影像表现[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X ray and CT imaging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Methods 28 cases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for X ray examination and CT examination,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est rate of CT in diabetic foo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X ray,(96.43% vs 75.00%)(P<0.05),and the test rates of soft tissues lesions,osteoporosis and vasculopathy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X ray(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X ray and CT examination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is high,which can more clearly show the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can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X ray an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atients thus making the targeted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Diabetic foot;X ray;CT;Imaging performance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一旦患病,则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漸升高的趋势,其已经是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问题之一[1]。

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郢积 威 ,刘 杰 ,林 明 强。
11.山东省威 海市 口腔医院放 射科 山东 威海 264200;2.山东省威海市 文登 中心 医院影像科 山东 文登 264400;3.山东 省文登 整骨 医
完 山东 文 登 264400)
【关键词 】 足 ;糖尿病 ;x线诊断 ;鉴别诊 断 中图分 类号 :11681.8;R445.4 文献标识码 :B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010年 第 2O卷 第 2期 JM Imagint3 Vo1.20 No.2 2010
1] 曹来宾 .骨 与关 节 x线 诊断 学 [M].山东 :山东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1981.340.
2] 丁可 ,邱维加 ,刘满荣 .血友 病性假肿瘤 (附 4例 报告)[J].中国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002,6:464—465.
第3近节趾骨骨干大部分吸收破坏近端关节面形态基本保持似呈图钉状图2趾骨骨干对称性变细萎缩第3中末节趾骨破坏消失伴软组织肿胀图3第13楔骨体积不规则缩小密度增高伴部分碎裂第跖骨周围软组织可见小血管钙化图第跖骨干较长范围的花边样骨膜增生跖趾关节面显著骨质破坏碎裂关节轮廓不规则增大脱位其中3例同时拍摄踝关节正侧位片
文章编号 :1006—9011(2010)02—0295—02
糖尿病 系全身性疾病 ,当其并发 骨关节 改变时 ,称为 糖 录病性骨关节病 ,为糖尿病 的晚 期并发症 。因糖尿病血管 病 蓬而使肢端 缺血 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 觉 ,合 并感染 的足 称 勾糖尿病性 足病 。在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中 ,糖 尿病性足病 发 £率 最 高 ,约 占 91.9% … 。 为 提 高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现 将 笔 者 叟集 的 l5例糖尿 病 性 足病 的 临床 及 x线 表 现总 结分 析 如 F。

糖尿病足的骨关节x表现(附19例报告)

糖尿病足的骨关节x表现(附19例报告)
摘要 回顾性 分析 1 9例经临床诊断糖尿病 足的骨关 节异 常 X线表现 , 结果 : DF的 X表现为骨质疏松伴病变处软组织
肿胀 ; 骨干对称性萎缩 ; 早期骨端, 关节边缘性 骨质破坏 ; 晚期 趾 间, 趾关 节碎 裂和 ( ) 坏溶解 消失及骨 干破坏 溶解 消 跖 或 破 失; 足背血管壁钙化 ; 所有病例均未见 明显 骨质增 生和 骨膜反 应。病 变部 位 : 间, 趾关 节及趾 、 骨。 趾 跖 跖 并好 发于 足着力
2 结 果 右 足 1 例 , 足 8例 , 单 足 发 病 。 1 病 变 1 左 均 9例
排 出时, 伴有大 量 钙镁 丢 失 , 以及糖 、 白质、 生 素, 蛋 维 钙、 磷、 镁等调 节激 素代 谢异 常等 有关 ( 7。本组 出现 不 同程 2 】 - 度骨质疏松 1 2例( 32 , 6 . %) 骨干 萎缩 9例( 2 , 图 )但不 同于 文献 报道所有病例 都有骨质疏松改变 【 。有作者通过 组织 3 ) 学。 生物力学的研究表 明糖尿病骨 的基本特 征是 由于糖 。 蛋 白质代谢异 常所致骨代谢 低转 换型 , 现为 成骨 细胞数 目 表 减少 , 类骨质形成不足 , 骨矿物质沉积速度减 慢导致骨 质疏 松 。 其 同 时发 现 部 分 患 者 骨 质 正 常。 至 密度 增高 改 但 甚 变 【 。与本组部分骨质无疏松改变 相吻合。 4 】 3 1 2 骨、 .. 关节骨 质吸收破坏 病变好发 于跖趾骨端 及趾 间, 跖趾关节边缘 处 。X线 表现 为骨端 边缘 性骨 质破坏 缺 损 , 期相应 关 节形 态 保持 完好 。本组 1 早 4例 出现此 征 象 ( 1 。如果病 变进一步 恶化, 图 ) 骨质破 坏溶 解加重 , 向关 节 和( ) 或 骨干 部位发展, 出现关节面破坏 , 碎裂到后 期完全溶 解和 ( ) 或 骨干 溶解 吸 收, 明骨 关节异 常 改变 程度是 本病 说 发展 不同阶段 。本组趾 间和 ( ) 或 跖趾关 节 面破 坏, 裂和 碎 ( 溶解吸收 5例 ( 3 , 或) 图 ) 骨干破 坏消失其关节形态保持正 常 3例 , 所谓 “ 钉征 ” 有文 献 报道 认 为此 征 象 为本病 特 图 。

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足底溃疡、感染和骨髓炎等严重病变。

其中,足部骨髓炎作为糖尿病足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I. 影像学检查方法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X线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显示骨质的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吸收、骨质硬化等。

而MRI则能提供更为细致的影像信息,包括骨髓水肿、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等。

II. 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在X线上表现为以下特征:(1)骨质疏松:病灶部分或整体骨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骨密度减低。

(2)骨质吸收:局部或弥漫性骨吸收区域,呈现骨质破坏。

(3)骨质硬化:病灶部分或整体骨质密度增高。

(4)骨膜下反应:骨膜增厚,骨膜下有斑点状或分叶状钙化。

2. MRI表现MRI是评估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骨髓水肿:在T2加权像上呈现高信号,表明骨髓充血和水肿。

(2)骨质破坏:呈现低信号,表明骨质受损。

(3)软组织肿胀:足部周围的软组织可见水肿和炎性改变。

(4)关节积液:受累关节表现为积液。

III.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意义通过上述影像学表现的评估,可以进行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初步诊断,进一步指导治疗。

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和MRI的综合应用,这两项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等特点,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监测治疗效果,改变治疗方案等。

IV. 治疗与预防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糖尿病控制、创面护理等。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掌握骨髓炎的动态变化情况和感染范围,指导手术与恢复进程。

为预防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发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避免创伤和感染。

糖尿病足的X线及CT影像对比差异分析

糖尿病足的X线及CT影像对比差异分析

糖尿病足的X线及CT影像对比差异分析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

结果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

结论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糖尿病足;X线及CT 影像;差异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1]。

而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逐步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家庭和谐,成为致残,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统计糖尿病足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因素截肢率的15倍[2]。

糖尿病足检查方法较多,有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测定、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足部X线、足部CT、足部MRI,下肢血管造影,溃疡表面分泌物培养,神经传导速度等。

该次研究于2013年6月—2017年6月特地选取影像学检查中的X线及CT 2种检查方式,对比分析糖尿病足X线及CT影像表现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全面估计糖尿病严重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该院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54例共68足,其中14例为双足。

所选取的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2例患者具有典型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临床表现。

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在54~83岁之间,平均年龄(64±3.7)岁,糖尿病史6~24年,平均病程(10±2.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部弥漫性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
骨皮质变薄,跖趾骨干变细,萎缩,出现
纵行或圆形透亮区。
• 2、 骨质破坏吸收
• 3、退行性骨关节病变
病例1
右图男性75岁、 患糖尿病20年,右 侧第1跖骨远端以外 截肢后3年。第2-4 跖骨骨干远端变细, 骨质吸收。其第2跖 骨中段骨小梁吸收, 密度减低,骨皮质 稍膨大,密度减低, 不均匀。
• 软组织感染延伸入腱鞘而继发肌腱滑膜炎, T2高信号。
• 软组织窦道在T2上,呈直线或弯曲状高信 号,连接缺损骨皮质和皮下软组织。
• MRA 显示DF患者外周动脉病变。
六、X线、CT、MRI、DSA表现
• (四)DSA为DF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 准”
• 股动脉管腔内壁可见多出斑块影,并有不 同程度管腔狭窄,狭窄程度达40%-90%,甚 至完全阻塞。
病例2
男性52岁,

糖尿病病史10
年余;右足跗
骨及第2、3、
5跖骨近端骨
干破坏,吸收
变细,小关、DSA表现
• (二)CT用于评估骨与软组织感染范围, 决定清创和截肢范围。
• DF:CTA可发现下肢动脉病变,钙化,斑块 及侧支循环形成。
• DF:CTA患侧下肢动脉与对侧比较,观察下 肢动脉病变范围,狭窄、闭塞程度。
12.78%;小于60岁组11.05%;60岁-70岁组 14.44%,足坏疽发生率3.4%;70岁-80岁组 溃疡发病率达37.6%。 • 病程10-20年,溃疡率高达37.6%。 • 国外报道,约1%DF患者被截肢治疗。
四、常见症状/体征、缺血分期
(一)常见症状/体征 • 间歇性跛行,夜间痛,足下垂时缓解;
肢端发 凉,脉搏减弱或消失,下肢抬高后 皮肤苍白,足皮肤萎缩,毛发脱落,趾甲 增厚,生长缓慢,常合并真菌感染,严重 时出现足组溃疡,坏疽。
四、常见症状/体征、缺血分期
(二)缺血(Wagner法分级)
• I级:无症状,激烈运动后感不适 • II级:正常行走时下肢疼痛 • III级: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 • IV级: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伴局部营养障

三、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一)危险因素 • 老年人,DF知识缺乏 • 既往足溃疡史 • 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 • 外周血管病变 • 足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 • 失明、视力严重减退 • DF合并肾病变:慢性肾衰竭。
三、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 (二)流行病学 • 男性>女性 • 发达国家足溃疡发病率4%-10%;我国达
一、概述
• Diabetic foot 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 外周血管病变继发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 (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二、病因、发病机制
• DF病因:糖尿病所致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 变;末梢神经异常。
• DF发病机制:足部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血供 障碍。

足部神经组织供血障碍导致
神经感觉及运动障碍。
六、CT、MRI、DSA表现
• (三)MRI表现
• DF伴发骨髓炎时,T1WI骨髓信号减低。
• 软组织脓肿及蜂窝组织炎时,骨病变及骨 髓腔不同程度水肿,呈片状长T1 ,边缘模 糊。T2WI骨髓呈明显高信号。软组织脓肿 及蜂窝组织炎时,呈软组织内长T2信号, 也可见感染灶向骨组织延伸,形成骨髓炎, 脂肪抑制T2明显。
• 合并坏疽者腘动脉狭窄可达90%。 • 严重坏疽者,足动脉不显影。
DSA造影下肢动脉显示
七、DF鉴别诊断
•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干性坏疽为主 • 骨髓炎:骨膜反应、骨膜增生 • 痛风:痛风石形成,血尿酸增高 • 麻风、梅毒:特殊病史;梅毒、麻风首先
破坏关节
八、小结
• DF 骨关节感染部位无骨质增生及骨膜反应。 骨性关节面往往最后才被累及,甚至骨干 完全吸收破坏后,关节面的基本形态仍可 保持,呈图钉状改变,此征象为基本特征。
• 〔3〕王华,王伯胤.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 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13(8):2543-2546.
〔4〕郭启勇,孟悛非.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骨 关节与软组织分册,2015,8:558-563.
碍,营养不良溃疡,坏疽
五、DF软组织改变、坏疽分级
• (一)软组织改变 • 无痛性软组织肿胀,部分病例可见软组织
内弥漫积气。 • 部分病例可见“双轨”或“单轨”线段样
小动脉钙化影。
(二)DF坏疽分级示意图
五、DF 坏疽分级图谱
六、X线、CT、MRI、DSA表现
• (一)X线表现:
• 1、骨质疏松及骨干萎缩
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
惠水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许发龙 2017年9月
• 一、概述 • 二、病因、发病机制 • 三、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 四、常见症状/体征、缺血分期 • 五、DF软组织改变、坏疽分级 • 六、X线、CT、MRI、DSA表现 • 七、DF鉴别诊断 • 八、小结
• 其他原因的神经营养性骨关节病需结合临 床表现及血糖检查鉴别。


谢谢 !
参考文献
• 〔1〕 吴胜勇,卢山.糖尿病足的影像学研 究近况.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 5:257-260.
• 〔2〕许障荣.糖尿病足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485-4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