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出困难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术后拔管困难分析

术后拔管困难分析
▪ 其次,在拔管过程中要按常规用注射器回抽给套囊排气,套囊中 的气体如果没有排尽,导管将无法通过声门,导致拔管困难。
拔管困难的预防和处理
▪ 再次,拔管的时候可以在导管内放入引导管,作为给氧或再插管 的内引导。同时,还可以应用激素来预防和减轻喉头及声门水肿 对拔管的影响。
▪ 最后,我们在拔管前最好先评估患者的情况,对于拔管会出现通 气困难、拔管困难的患者,要提前准备好抢救工具。
▪ 但如果气体已经排尽,导管依然不能拔出的话,最好进行可视喉镜或纤 支镜检查,明确原因后再进一步处理,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能盲 目用力。
谢谢观看

拔管困难的预防和处理
▪ 并且,在这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动作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 损伤,最好以导管的弯曲度顺应性拔除,以减轻对声带的刺激。
▪ 而在我们遇到拔管困难的时候,可以先判断下套囊的排气情况。如果套 囊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尽,那我们可以通过注射器回抽气体的方法,待管 子有明显松动后,再顺势拔管。
术后拔管困 难分析
副标题
前言
▪ 气管拔管是全身麻醉的重要收尾阶段,它并不仅仅是插管过程的 逆转,而是从受控制到不受控制的情况转变,因为拔管时的情况 往往不如麻醉开始时有利。
病例介绍
▪ 患者意识清晰,自主呼吸、肌力恢复后,予吸痰,撤掉套囊气管 导管连接管,在拔出气管导管2~3 cm后,气管拔出受到阻力, 旋转后稍用力,仍不能拔出。
▪ 失败多次后,麻醉医师准备好高频喷射呼吸机备用。期间患者又出现呛 咳,呼吸逐渐恢复,随后再次尝试转动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成功拔出, 拔出后发现气囊内少量气体剩余。
▪ 待患者完全清醒,肌力恢复后,生命体征平稳,观察30分钟后送入病房。 术后随访患者无声音嘶哑、进食困难等,麻醉过程无记忆。

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一例

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一例

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一例广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张德文我院于2008年11月为一名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拟行气管内麻醉,该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立即出现急性喉头水肿,经积极抢救后成功。

现将抢救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32岁,体重52㎏,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连接ECG、SpO2及无创血压监测,开放静脉,依次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维库溴胺5 mg,依托咪酯15 mg全麻诱导,面罩加压给氧较困难,但能维持SpO2在92%左右,紧急气管插管,声门暴露困难,只能见到会厌,用管芯塑型气管导管后插管,两次均失败。

改喉罩通气,患者张口度小,喉罩放入困难,面罩继续加压给氧,运用McCoy型喉镜插入内径6.5号气管导管成功。

考虑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喉头敏感性较高,为预防反复气管插管机械刺激所引起的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0静注。

术中异丙酚微泵注入,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因患者腹腔内粘连,LC失败改经腹胆囊切除术。

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给予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静注拮抗残余肌松药,分两次给予氟马西尼共0.5 mg拮抗笨二氮卓类药。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正常,呼之能睁眼、摇头,符合拔管指征。

拔除气管导管后,患者立即出现烦躁不安、缺氧,听诊两肺呼吸音消失,面罩加压给氧无效,随后SpO2进行性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立即气管插管未成功,因之前有困难插管史,没有反复尝试插管。

此时诊断考虑可能是完全性喉头水肿,立即行环甲膜穿刺、地塞米松静注,同时做气管切开准备。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心率开始下降最低至32次/分钟,并转为室性心律,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注,做好除颤准备,SpO2最低降至56%。

一例气管插管全麻合并哮喘患者深麻醉下拔管的病案护理

一例气管插管全麻合并哮喘患者深麻醉下拔管的病案护理

一例气管插管全麻合并哮喘患者深麻醉下拔管的病案护理摘要:有哮喘病史的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支气管痉挛时,运用深麻醉下拔管成功拔除气管导管。

讨论围术期并发支气管痉挛的诱因及处理,通过BIS监测,丙泊酚的应用来进行深麻醉下拔管,使病人平稳度过复苏期关键词:深麻醉拔管;支气管痉挛;麻醉苏醒深麻醉下拔管是指通过 BIS 和 PETCO2 监测,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但咳嗽反射及意识尚未恢复的状态下拔管。

现介绍本科室一例麻醉苏醒期运用深麻醉下拔管成功拔除气管导管的案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1年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哮喘发作较频繁,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

于全麻下行“左全髋置换术”,术中插管顺利,接麻醉机控制通气,100%氧浓度下SPO2维持于94%-95%,气道压25-30mmHg,予甲强龙80mg静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400ug气道内吸入,后SPO2维持于98%-99%,气道压15-20mmHg,术中平稳,术毕送至麻醉复苏室。

入复苏室15分钟后患者出现呛咳,不耐管予丙泊酚50mg镇静后吸痰,后患者SPO2持续下降至86%-88%,听诊双肺呼吸音较轻伴有哮鸣音,血气分析结果示PCO288.2mmHg,PO274.3mmHg,考虑支气管痉挛,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400ug气道内吸入,同时予丙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镇静,予氨茶碱0.25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后SPO2上升至98%-99%,听诊呼吸音无明显哮鸣音,丙泊酚镇静下予充分吸痰,镇静30分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意识未清醒,强刺激下患者有轻微反应,予拔除气管导管,加压面罩通气SPO2维持于99%-100%,改氧气面罩6L/min吸氧,之后患者自然清醒,SPO2维持正常,无明显支气管痉挛表现,观察30分钟后安全送返病房。

2.讨论2.1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诱因支气管痉挛是围手术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 0.8% ~ 0.6%。

反复气管插管后拔管困难的处理

反复气管插管后拔管困难的处理

术后情况
▪ 术后14天:患者上气道梗阻症状缓解,转胸外科病房。 ▪ 术后第20天:患者出院。
病例分析
(1)双腔插管失败分析:该患者身材矮小、气管支气管发育不佳, 导管选择不当导致双腔插管失败。成年患者性别和身高对气管导管 (DLT)的选择参考表3。需强调的是,对于身高<152 cm的女性 患者,根据CT上支气管直径,考虑选择35 Fr导管,身高<160 cm 的男性患者,考虑选择37 Fr导管。后期,我们回顾性测量该患者支 气管直径仅7.4 mm,而我们使用的28 Fr双腔导管外径有9 mm, 这可能是导致左侧双腔管误入右侧支气管的原因。
病史6年,行手术治疗。 ▪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重54.0 kg,身高148 cm。
病史分享
▪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3.06×1012/L,血红蛋白100 g/L,红细 胞压积0.291,白蛋白41.5 g/L。二氧化碳分压41 mmHg,氧分 压81 mmHg。
▪ 辅助检查: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通畅,气管下端距离隆突约2 cm处见息肉样新生物,黏膜光滑,隆突尖锐,两侧段及段以上支 气管开口均通畅,未见新生物,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败; ▪ 第3次呼叫上级医师,尝试插35 Fr左侧双腔管失败; ▪ 第4次使用8 Fr普通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插管成功。为了预防反复插管导
致的喉头水肿,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10 mg。 ▪ 麻醉后,超声引导下右侧椎旁神经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
麻醉经过
▪ 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七氟烷、瑞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 0.05~0.08 μg·kg-1·min-1泵注维持血压。手术顺利完成,拔管后 送回病房,患者无声音嘶哑等不适。
术后情况
▪ 拔管:镇静下行气管镜检查并拔除气管导管,发现距声门2~3 cm处气管后壁向前隆起,表面光滑,主气管狭窄约50%。拔管后 (经鼻气管镜),发现两侧声带及声门下水肿明显。给予甲泼尼 龙120 mg iv,呋塞米40 mg iv st + 10 mg q 12 h,白蛋白10 g,无创呼吸机+PEEP支持通气。

术后拔管困难病历汇报

术后拔管困难病历汇报

壁增厚
左侧眼睑下垂,嘴角向
球结膜水肿,左右侧歪眼斜,左侧鼻唇沟变
睑闭合不全 浅
患者目前情况
神志清,
左侧眼睑
面神经损伤
闭合不全
双侧瞳孔不等大
左侧鼻唇沟变浅
肌力Ⅳ级,不能站 立。
剖图
病情经过分析
• 拔管后呼吸困难的原因
局部水肿,梗阻
中枢性神经损伤
术后拔管困难病历汇报
概述
• 患者基本状况 • 围术期经过 • PICU病情过程 • 病情经过分析 • 患者目前情况
患者基本情况
• 患儿,男,7岁 • 主诉:恶心呕吐伴头晕8个月
恶心呕吐
诊断:小脑占位
梗阻性脑积水
头晕
视力下降
间有步行不稳
患者基本情况
围术期经过
• 5月11日行小脑髓母细胞瘤切除
术前未见困难插 管指征,常规诱 导,插管顺利 5.5#
动静脉穿刺 术程约8h
术毕送PICU
血气分析指导治疗 出血400ml RBC2U
PICU病情经过
5出 难 球月,现 结1重吸 膜1日新气 水晚气性 肿拔管呼5管 重 纤 塌 多管月插吸,新 支 陷科后1管困出插 镜 ,会8。日现管 检 活诊第呼上 查 动二吸机 : 欠次5支查出管6吸困会 佳月月镜示现平拔难厌22检会呼顺7日,日厌吸第第活困四三抬难次次举,拔拔可再管管次,纤插呼 喉部CT示:杓神会经厌外科继续治疗

反复气管插管后拔管困难的处理

反复气管插管后拔管困难的处理

病例总结
▪ (1)术前气道评估不足,导管选择不当; ▪ (2)对插管后声门水肿的治疗有待进一步改进; ▪ (3)拔管困难估计不足。
谢谢观看
病史6年,行手术治疗。 ▪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重54.0 kg,身高148 cm。
病史分享
▪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3.06×1012/L,血红蛋白100 g/L,红细 胞压积0.291,白蛋白41.5 g/L。二氧化碳分压41 mmHg,氧分 压81 mmHg。
▪ 辅助检查: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通畅,气管下端距离隆突约2 cm处见息肉样新生物,黏膜光滑,隆突尖锐,两侧段及段以上支 气管开口均通畅,未见新生物,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 术后第3天:患者呼吸急促,心率(HR)140 bpm,血压(BP) 200/100 mmHg。给予雾化吸入、静脉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考虑到该患者上呼吸道梗阻加重,遂给予气管插管。
术后情况
▪ 术后第4天:行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内少许白色黏痰,气管、左 右支气管及分支通畅,气管下段距隆突2 cm处可见息肉样新生物, 黏膜光滑。
术后情况
▪ 拔管:镇静下行气管镜检查并拔除气管导管,发现距声门2~3 cm处气管后壁向前隆起,表面光滑,主气管狭窄约50%。拔管后 (经鼻气管镜),发现两侧声带及声门下水肿明显。给予甲泼尼 龙120 mg iv,呋塞米40 mg iv st + 10 mg q 12 h,白蛋白10 g,无创呼吸机+PEEP支持通气。
病史分享
▪ 心电图(ECG):正常。 ▪ 超声:甲状腺、肝胆无异常。 ▪ 胸部CT:右肺上叶后段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周围型癌,建议穿
刺活检。左肺上叶有磨玻璃结节(GGO),首先考虑肺部原位腺 癌(AIS)。两肺散在结节状、条索状高密度影,考虑纤维增殖灶。

病态肥胖患者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

病态肥胖患者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

麻醉安全与质控(Perioperative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2018,2(3)163㊀收稿日期:2018-01-18ꎻ接受日期:2018-04-04作者简介:王楠ꎬ硕士ꎬE ̄mail:1695471325@qq.com通信作者:周志强ꎬE ̄mail:zqzhou@tjh.tjmu.edu.cn病例解析病态肥胖患者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王楠ꎬ罗爱林ꎬ周志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ꎬ湖北武汉430030)DOI:10.3969/j.issn.2096-2681.2018.03.0111㊀患者资料患者ꎬ女ꎬ53岁ꎬ身高165cmꎬ体质量97.5kgꎬBMI35.81kg/m2ꎬ因 头痛㊁头晕2d 入院ꎬ诊断为 颅内动脉瘤ꎬ蛛网膜下腔出血 ꎬ拟在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ꎮ患者入室时神志清楚ꎬ双侧瞳孔左ʒ右=3ʒ3mmꎬ对光反射灵敏ꎬ四肢肌力V级ꎬ病理反射未引出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ꎬ未给予治疗ꎬ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史及外伤手术史ꎮ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ꎮ患者17:57入手术室后开放下肢静脉通道ꎬ常规行无创血压(NBP)㊁心电图(ECG)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ꎬNBP174/65mmHgꎬ心率(HR)73次/minꎬSpO297%ꎮ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ꎬ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ABP)ꎮ术前评估患者气道MallampatiⅡ级ꎬ张口度三横指ꎬ甲颏间距7cmꎬ头颈活动度正常ꎬ预计不存在困难气道ꎮ18:10常规给氧去氮后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ꎬ静注舒芬太尼30μgꎬ丙泊酚80mgꎬ顺式阿曲库铵15mgꎬ泵注右美托咪定0.2~0.5μg/(kg h)ꎬ瑞芬太尼0.1~0.2μg/(kg min)ꎮ3min后用Airtraq喉镜(AC ̄521ꎬ珠海博导医疗)ꎬ充分润滑导管并做防雾处理后经口腔明视下气管插管ꎬ导管ID7.0mm(RÜSCHꎬ103902ꎬMalaysisꎬOD9.6mm)ꎬ目镜下见声门暴露完全ꎬ双侧声带清晰正常ꎬ顺利置入导管ꎮ退出Airtraqꎬ导管置入深度为距门齿21cmꎬ给套囊充气时发现套囊漏气ꎬ无法充满(图1)ꎮ简单固定导管ꎬ连接呼吸机暂时通气ꎬ备好二次插管用物ꎮ吸尽套囊内气体ꎬ准备拔出气管导管时发现导管无法拔出ꎬ为避免损伤暂时放弃拔管ꎬ继续经原气管导管行呼吸机通气ꎮ取来明视插管软镜(A10ꎬ珠海迈德豪医疗ꎬ外径3.8mm)ꎬ经检查可见声带不对称增厚(图2)ꎬ急性水肿ꎬ表面清晰光滑ꎬ声门下气道未见异常ꎬ经软镜引导轻柔旋转并持续排空套囊情况下拔出导管ꎮ经面罩纯氧机械通气ꎬ此时ABP99/49mmHgꎬHR58次/minꎬSpO2100%ꎮ给予地塞米松10mgꎬ追加50mg丙泊酚后改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插管ꎬ喉镜暴露分级ꎬCormach ̄ehane分级Ⅱ级ꎬ显露后半部分声门ꎬ考虑到双侧声带已水肿ꎬID7.0mm导管拔出困难ꎬ选用ID6.0mm导管插管ꎬ导管顺利插入声门ꎮ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且对称ꎬ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潮气量(VT)450mLꎬ频率(F)14次/minꎬIʒE=1ʒ1.5ꎬ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ꎬ气道峰压(Ppeak)23cmH2O]ꎮ术中吸入1.5%~2%七氟醚ꎬ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ꎬ行鼻咽温度监测ꎮ再次气管插管后15minꎬ测动脉血气:PH7.380ꎬ二氧化碳分压(PCO2)32.3mmHgꎬ氧分压(PO2)358mmHgꎬ血红蛋白(Hb)132g/LꎬK+3.4mmol/Lꎬ改FiO2为60%ꎮ手术进行90min时ꎬABP110/53mmHgꎬHR55次/minꎬSpO296%ꎬPpeak23cmH2Oꎬ测血气:PH7.370ꎬPCO234.5mmHgꎬPO271.9mmHgꎬHb116g/LꎬK+3.7mmol/Lꎮ行手法肺复张(PEEP递增法:呼吸机调至压控模式ꎬ设定气道压上限35cmH2Oꎬ然后将PEEP每30s递增5cmH2Oꎬ直至PEEP为35cmH2Oꎬ维持30sꎬ随后每30s递减5cmH2Oꎬ直至实施肺复张前水平)ꎬ通气30min后复查血气:PH7.337ꎬPCO235.0mmHgꎬPO2142mmHgꎬHb109g/LꎬK+3.7mmol/Lꎮ手术进行至180min时ꎬABP99/43mmHgꎬHR48次/minꎬSpO2100%ꎬ气道压22cmH2Oꎮ行手法肺复张ꎬ10min后行血气分析:PH7.314ꎬPCO236.0mmHgꎬPO2163mmHgꎬHb104g/LꎬK+3.9mmol/Lꎮ术中顺利ꎬ体温维持在36.7~37.3ħꎬ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ꎬ手术历时189minꎬ结束时ABP99/43mmHgꎬHR48次/minꎬSpO2100%ꎬ留置气管导管返回神经外科加强监护病164㊀麻醉安全与质控(Perioperative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2018,2(3)房ꎮ术后给予镇静㊁抗炎㊁脱水㊁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ꎬ术后4h床边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声带水肿消退ꎬ拔出气管导管ꎮ术后第1天查房ꎬ患者未述特殊不适ꎬ发音正常ꎬ呼吸精神可ꎬ生命体征平稳ꎬ可遵嘱动作ꎬ术后第5天出院ꎮ图1㊀注入亚甲蓝发现套囊漏气部位图2㊀声带不对称增厚ꎬ急性水肿2 讨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为:BMI25~29.9kg/m2为超重ꎻBMI30~34.9kg/m2为肥胖ꎻBMI35~49 9kg/m2为病态肥胖ꎻBMI>50kg/m2为超级病态肥胖[1]ꎮ该患者BMI35.81kg/m2ꎬ属于病态肥胖ꎮ肥胖相关的生理学变化可导致很多药物的分布㊁结合及消除发生改变ꎬ证据显示肥胖者麻醉药物分布容积的变化并不相同ꎬ不能统一定量ꎬ根据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2]推荐丙泊酚㊁舒芬太尼使用瘦体质量计算诱导剂量ꎬ顺式阿曲库铵使用全体质量计算负荷计量ꎮJanmahasatian公式[3]能较精确测量病态肥胖者的瘦体质量即去脂体质量FFM女=(9.27ˑ103ˑ总体质量)/(8.78ˑ103+244ˑBMI)ꎮ按上述公式计算该患者瘦体质量为51.60kgꎬ诱导剂量约为丙泊酚1.5mg/kgꎬ舒芬太尼0.6μg/kgꎬ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ꎬ用量与专家共识一致ꎮAirtraq可视喉镜的设计符合正常人咽喉部解剖ꎬ操作简单ꎬ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ꎬ可以提供更好的声门暴露情况ꎬ增加插管成功率[4-5]ꎮ在病态肥胖患者中ꎬAirtraq比Macintosh喉镜容易暴露声门ꎬ可迅速完成气管插管ꎬ与Macintosh相比Airtraq在病态肥胖患者中更有优势[4-6]ꎮ本病例中使用的Airtraq(AC ̄521ꎬ珠海博导医疗)可以顺利通过ID7.0mmꎬOD9.6mm导管ꎬ并在放入Airtraq喉镜导管槽时已充分润滑ꎬ套囊通过声门顺利ꎬ但插管前未行套囊完整性检查ꎬ无法确定套囊插管前已破损ꎬ亦或是插管过程中破损ꎮ故在初次确定插管顺利之后ꎬ为避免Airtraq喉镜槽对导管套囊的影响ꎬ再次插管选用直接喉镜明视插管ꎬ换用更细的气管导管以便减少对声带的进一步损伤ꎮ全身麻醉术后气管导管拔出困难的原因较多ꎬ常见的包括喉痉挛㊁喉或声门水肿㊁气管导管套囊未能完全放气㊁鼻胃管打结㊁颈部或口腔内手术时导管被固定㊁黏稠痰液㊁血液结痂附着导管壁等ꎮ除外喉部因素ꎬ气管导管拔出困难还可见于套囊内气体无法排尽ꎬ而无法通过声门ꎮNag等[7]曾报道1例因气管导管的充气连接管末端不恰当的固定使其打折致使套囊不能放气所致的气管导管拔出困难ꎮ喉水肿或喘鸣是喉部黏膜受损伤所致ꎬ声带水肿是其中一种ꎬ已经发现带管时间㊁患者年龄㊁导管的直径㊁经口或经鼻插管与喉水肿发生率并无相关性ꎬ然而ꎬ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这一并发症[8]ꎮ本例患者手术尚未开始ꎬ声门暴露清晰ꎬ插管顺利ꎬ可排除手术因素及插管损伤ꎻ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套囊漏气的情况下拔管ꎬ由于负压作用外部气体随时进入套囊内ꎬ可能未能充分释放囊内气体ꎮ全麻术后拔管应符合拔管指征ꎬ在拔管过程中要常规用注射器回抽给套囊排气ꎬ禁止扯断套囊充气连接管排气ꎬ全麻插㊁拔管动作均要求轻柔ꎬ拔管时还需顺应导管的弯曲度拔出ꎬ以减轻对声带的刺激(麻醉结束后声带张力已恢复)ꎮ当拔管困难时ꎬ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以及是否有手术因素的影响ꎬ以避免粗暴拔管带来的损伤[9]ꎮ喉水肿多于拔管后被发现ꎬ本例因套囊漏气意外于插管后发现声带水肿ꎬ这种情况下拔管时机选择显得尤为重要ꎮ有研究发现套囊漏气实验可在一3期 王楠,等.病态肥胖患者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165㊀定程度上预测拔管后上气道阻塞和再插管的发生ꎬ若不漏气应警惕拔管后上气道阻塞的高风险ꎬ对指导临床有参考价值[10-11]ꎮ另一个对喉水肿后拔管时机有指导意义的是喉部超声ꎬ探头放置于环甲膜水平观察喉横向视图ꎬ它能评估声带㊁喉形态以及通过声带和声门下区的气体流动ꎬ通过测量通过声门部位的气柱宽度来有效预测拔管后出现喘鸣的风险[12-13]ꎮ也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直接观察喉部状态来指导安全拔管ꎮ研究显示氢化可的松不能明显降低拔管后喉水肿发生率[8]ꎬ而地塞米松治疗拔管后喘鸣有效[13]ꎮ本例患者主要治疗药物即为地塞米松ꎬ辅以其他对症处理ꎬ4h内水肿消退拔管ꎬ效果良好ꎮ该患者术中60%氧气空气复合通气ꎬVT450mLꎬF14次/minꎬIʒE=1ʒ1.5ꎬPEEP8cmH2OꎬPpeak23cmH2Oꎬ血气分析PCO2除二次插管成功后稍有过度通气ꎬ其余皆在正常范围ꎬ故证实ID6.0mm导管可满足该患者的通气需要ꎮ肥胖患者肺和胸壁顺应性下降ꎬ功能残气量降低ꎬ围术期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14-16]ꎮ肥胖患者较适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ꎬ它包括小潮气量㊁PEEP㊁容许性高碳酸血症㊁肺复张策略(RM)㊁压力控制性通气等ꎮ本病例中间断使用RMꎬ效果良好ꎬRM是指间断地给予高于常规平均气道压的压力并维持一定的时间ꎬ让有萎陷趋势或已经萎陷的肺泡复张ꎬ并持续保持在膨胀状态ꎬ改善氧合功能[17]ꎮReinius等[18]研究表明RM加10cmH2O的PEEP可以减少肥胖患者全麻术中的肺不张以及改善氧合状态ꎮ本例患者诱导后即以较低的FiO2和PEEP预防肺不张ꎬ术中出现2次明显的低氧合状态ꎬ在RM后明显改善ꎮ参考文献:[1]DESPRÉSJPꎬLEMIEUXIꎬPRUD HOMMED.Treatmentofobesi ̄ty:needtofocusonhighriskabdominallyobesepatients[J].BMJꎬ2001ꎬ322(7288):716-720.[2]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7:103-111.[3]TAHARIAKꎬCHIENDꎬAZADIJRꎬetal.Optimumleanbodyfor ̄mulationforcorrectionofstandardizeduptakevalueinPETimaging[J].JNuclMedꎬ2014ꎬ55(9):1481-1484.DOI:10.2967/jnumed.113.136986.[4]ERTÜRKTꎬDENIZSꎬŞIMŞEKFꎬetal.Comparisonofthemacin ̄toshandairtraqlaryngoscopesinendotrachealintubationsuccess[J].TurkJAnaesthesiolReanimꎬ2015ꎬ43(3):181-187.DOI:10.5152/TJAR.2015.38278.[5]HIRABAYASHIYꎬHOSHUIJIMAHꎬKURATANIN.Airtraqfordif ̄ficultairways:ameta ̄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Masuiꎬ2013ꎬ62(7):879-885.[6]CASTILLO ̄MONZONCGꎬMARROQUIN ̄VALZHAꎬFERNÁN ̄DEZ ̄VILLACAÑAS ̄MARÍNMꎬetal.Comparisonofthemacintoshandairtraqlaryngoscopesinmorbidlyobesepatients:arandomizedandprospectivestudy[J].JClinAnesthꎬ2017ꎬ36:136-141.DOI:10.1016/j.jclinane.2016.10.023.[7]NAGDSꎬSAMADDARDP.Inappropriatefixationofanendotrache ̄altubecausingcuffmalfunctionresultingindifficultextubation[J].BrazJAnesthesiolꎬ2016ꎬ66(5):536-538.DOI:10.1016/j.bjane.2013.04.009.[8]HOLIꎬHARNHJꎬLIENTCꎬetal.Postextubationlaryngealede ̄mainadults.Riskfactorevaluationandpreventionbyhydrocortisone[J].IntensiveCareMedꎬ1996ꎬ22(9):933-936. [9]郑建武ꎬ蔡渊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困难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ꎬ2012ꎬ28(5):459.[10]PATELABꎬANICꎬFEENEYC.Cuffleaktestandlaryngealsur ̄veyforpredictingpost ̄extubationstridor[J].IndianJAnaesthꎬ2015ꎬ59(2):96-102.DOI:10.4103/0019-5049.151371. [11]DAIJQꎬTUWFꎬYINQSꎬetal.Cuff ̄leaktestcombinedwithin ̄terventionalbronchoscopybenefitsearlyextubationforpatientswhoreceivedtarpsurgery[J].EurSpineJꎬ2017ꎬ26(3):840-846.DOI:10.1007/s00586-016-4487-3.[12]MIKAEILIHꎬYAZDCHIMꎬTARZAMNIMKꎬetal.Laryngealul ̄trasonographyversuscuffleaktestinpredictingpostextubationstridor[J].JCardiovascThoracResꎬ2014ꎬ6(1):25-28.DOI:10.5681/jcvtr.2014.005.[13]EL ̄BARADEYGFꎬEL ̄SHMAANSꎬELSHARAWYF.Ultra ̄sound ̄guidedlaryngealaircolumnwidthdifferenceandthecuffleakvolumeinpredictingtheeffectivenessofsteroidtherapyonpostextu ̄bationstridorinadult.Aretheyuseful?[J].JCritCareꎬ2016ꎬ36:272-276.DOI:10.1016/j.jcrc.2016.07.007.[14]SHAHUꎬWONGJꎬWONGDTꎬetal.Preoxygenationandintraop ̄erativeventilationstrategiesinobesepatients:acomprehensivere ̄view[J].CurrOpinAnaesthesiolꎬ2016ꎬ29(1):109-118.DOI:10.1097/ACO.0000000000000267.[15]HODGSONLEꎬMURPHYPBꎬHARTN.Respiratorymanagementoftheobesepatientundergoingsurgery[J].JThoracDisꎬ2015ꎬ7(5):943-952.DOI:10.3978/j.issn.2072-1439.2015.03.08. [16]EICHENBERGERAꎬPROIETTISꎬWICKYSꎬetal.Morbidobesityandpostoperativepulmonaryatelectasis:anunderestimatedproblem[J].AnesthAnalgꎬ2002ꎬ95(6):1788-1792.[17]CONSTANTINJMꎬGODETTꎬJABAUDONM.Recruitmentma ̄neuversin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J].AnnTranslMedꎬ2017ꎬ5(14):290.DOI:10.21037/atm.2017.07.09. [18]REINIUSHꎬJONSSONLꎬGUSTAFSSONSꎬetal.Preventionofatelectasisinmorbidlyobesepatientsduringgeneralanesthesiaandparalysis:acomputerizedtomographystudy[J].Anesthesiologyꎬ2009ꎬ111(5):979-987.DOI:10.1097/ALN.0b013e3181b87edb.(本文编辑:顾伟)。

护理不良事件气管插管意外拔除案例分析、应急处理、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气管插管意外拔除案例分析、应急处理、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气管插管意外拔除案例分析、应急处理、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意外拔(脱)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

意外拔(脱)管在ICU属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尤其是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其发生率为0.3% - 14%。

非计划拔管是气管插管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并发症的5.4%-15.5%。

案例回顾案例一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77岁。

诊断:肺癌、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主因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喘憋1天由门诊扶行收住呼吸内科,来时神志清,精神差,活动能力较差。

医嘱:一级护理、普食。

患者三日后病情加重,血气分析示:Ⅱ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搬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行鼻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期间患者意识清醒,持续发热体温38-40℃,痰液量多黏稠,全身水肿进行性加重。

2.事件发生经过:患者插管上机10天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医生告知患者配合脱机训练,锻炼呼吸运动,并计划将于近期为其拔管。

患者在上机期间意识清醒,拒绝肢体约束,同时表示积极配合,脱机锻炼第三天下午两位值班护士为其他患者翻身时,患者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

护士立即至患者床旁查看,给予鼻导管吸氧;同时,另一名护士立即通知医生评估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3. 本案例原因分析(1)患者在脱机锻炼期间,医生多次告知患者将近期为其拔管,患者认为自己可以的情况下,在脱机锻炼第三天护士为其他患者翻身时,自行拔除气管插管,缺乏自行拔管风险意识,对拔管产生的危险性不了解。

(2)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插管患者未做到重点关注;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不到位,以至于患者和家属一直拒绝约束;护士经验不足,对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

案例二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6岁,主因颅脑损伤收住神经外科,入院时意识呈浅昏迷,GCS评分为7分,呼吸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出困难病例分享
1.患者资料
患者,女,60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6kg。

因“外伤后致右膝部肿痛伴活动受限3h”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右髌骨骨折”拟择期手术治疗。

患者否认心脏疾患和传染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及手术麻醉史。

麻醉科医生术前会诊测血压(BP)115/75mmHg、心率(HR)78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心肺听诊无特殊,预测无气管插管困难。

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右肺门影增浓;B超示血吸虫性肝病、脾肿大;心电图(ECG)检查显示正常;血液生化测定白球蛋白值和比值、肌酐、尿素氮均正常范围,血糖5.34mmol/L、血钾4.1mmol/L、血钙2.23mmol/L。

血常规结果示血红蛋白(Hb)88g/L,红细胞压积(Hct)27.3%,血小板(Plt)42×109/L,ASA分级Ⅱ级。

考虑到患者Plt低于50×109/L,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右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患者入手术室后测BP135/80mmHg、HR97次/min、SpO298%,予以持续ECG、无创血压、HR、SpO2监测。

吸氧去氮3min后依次静注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2mg、丙泊酚75mg、
维库溴铵6mg行全麻诱导,待肌肉松弛完善后顺利经口插入ID7.0mm 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中外合资江西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后固定气管导管接麻醉呼吸机行正压通气(IPPV)[潮气量(VT)300mL,F12次/min]。

术中持续低流量吸入1%~2%七氟醚、丙泊酚持续微泵(20mL/h)维持全麻。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过程顺利,历时75min,于当日上午10:15手术结束,10min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VT约250mL,予以新斯的明2mg+阿托品0.5mg拮抗残余肌松,患者VT增大至350mL,能按指令抬头、伸舌,握拳有力,自主呼吸空气5min后SpO297%,BP、HR正常,充分吸净气管和口腔内分泌物后于10:40准备拔管(此时距诱导插管100min、术毕25min),抽尽气囊内空气后发现气管导管拔出困难。

考虑到可能系患者苏醒声带张力已恢复或喉痉挛所致,立即吸氧并静注丙泊酚30mg待患者入睡后(考虑到前期患者已完全苏醒,此时追加小剂量丙泊酚镇静拔管属安全,相当于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再次试拔,仍未成功。

后更换2位麻醉医生各尝试一次均失败。

此时怀疑气管导管套囊注气细管堵塞或指示套囊单向活瓣故障,未能将气管导管套囊内气体完全抽尽,遂向套囊内注入生理盐水5mL,发现并无阻力且顺利抽出5mL生理盐水,从而排除了套囊不能放气的原因。

为避免强行拔管可能导致的声带损伤,急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

上级医院医生了解处理经过后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清晰,用吸痰管检查气管导管通畅。

再次静注丙泊酚30mg待患者入睡后用视频喉镜检查声门口,发现声带水肿明显且紧贴气管导管,导管与声带间几无空隙。

立即静注甲强龙40mg,并用喉麻管在咽喉、声门周围喷雾2%利多卡因5mL,通过气管导管向气管内喷雾2%利多卡因3mL,继续吸入纯氧,10min后再次用视频喉镜观察声门,此时发现气管导管与声门裂下方出现间隙,遂在直视下轻轻旋转带钢丝气管导管,发现皱缩隆起的套囊卡在右侧声带内下方,继续将导管逆时针旋转使皱缩隆起的套囊位于声门裂上方,该气管导管终于稍有阻力地顺利拔出(此时距术毕约120min,拔管前患者苏醒完善,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空气时SpO297%)。

导管拔出后患者发音嘶哑,出现吸气性哮鸣音(但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考虑存在喉、声门及声门下水肿,立即雾化面罩吸入肾上腺素(0.25mg+0.9%氯化钠10mL)、静注地塞米松10mg;30min 后患者呼吸平顺,吸气性喘鸣音消失,患者清醒满意,血液动力学平稳,呼吸空气SpO297%,安返病房,术后1周顺利出院,无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2.讨论
全麻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是麻醉科的常规操作,相对于气管插管困难而言,气管导管拔出困难比较罕见。

气管导管拔出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是导管套囊仍在膨胀状态,严重和少见的气管导管拔出困难的原因包括气管导管固定、头颈部手术中缝住了气管导管、打结的胃管、肿胀或紧张的声门、意外的导管“倒刺”等。

但本例显然可以排除前4个原因,结合病史和视频喉镜下观察结果,本例导管拔出困难是声门肿胀、声带紧张以及皱缩隆起的柱状套囊起到了导管“倒刺”的作用等几
个因素综合所致。

本例气管插管经过顺利、手术麻醉时间较短(约100min)、麻醉手术过程平顺、无过敏等意外,导致声门水肿的诱因推测是气管导管选择不当(150 cm老年妇女插ID7.0mm带钢丝气管导管)和套囊注气过量套囊内压力过高,偏粗的气管导管和套囊内高压压迫声门和气管黏膜组织,导致声门和声门下水肿,患者苏醒拔管时声门紧张,加之抽气后皱缩隆起的套囊意外起到了导管“倒刺”的作用进一步加剧
了拔管困难。

临床上遇到套囊排气后导管依然不能拔出时,应首选视频喉镜或纤支镜检查,明确原因,再考虑其他辅助手段包括外科手段拔管,应避免盲目过度用力的拔管动作导致声带或声门下组织损伤、气管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本例借助了视频喉镜明视下利用喉麻管充分的咽喉部和气管内表麻配合快速起效的皮质激素甲强龙,缓解了水肿痉挛的声
带,在此基础上,旋转导管解除了因抽气后皱缩隆起的柱状套囊形成的所谓的导管“倒刺”对声带的作用,顺利拔出了气管导管。

本例另一特点是套囊放气后气管导管未漏气,提示该患者导管选择不当和/或存在声门及声门下水肿,因而,拔管前后积极防治声门及声门下水肿非常必要。

有研究发现,套囊漏气试验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拔管后上气道阻塞和再插管的可能,若不漏气应警惕拔管后上气道阻塞的高风险,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与参考价值。

尽管拔管前应用类固醇激素预防声门水肿的效果还未证实,但目前临床上对拔管后发生喘鸣的高危患者仍预防性使用皮质激素;声门或声门下水肿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气道加温、保湿、雾化吸入肾上腺素(0.25~1mg)和静注地塞米松(0.25~
0.5mg/kg),如果梗阻严重、持久,应考虑重新插管或气管切开。

有研究显示,氢化考的松不能明显降低拔管后喉水肿的发生率,但地塞米松治疗拔管后喘鸣有效。

本例患者静脉使用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对症处理后水肿消退迅速,效果良好。

近年来,带螺旋钢丝增强型气管导管因其不易折屈压扁的优点应用逐渐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因其生产时需在导管内壁衬入弹簧钢丝,部分产品的导管壁较普通气管导管厚,因而,相同内径的带钢丝气管导管其管壁外径较普通气管导管稍粗,这在小儿和身材矮小、声门偏小的女性患者导管型号选择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目前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习惯均是参照普通非加强型气管插管。

此外,临床使用发现部分带螺旋钢丝增强型气管导管的套囊成圆柱形而非椭圆形(图1),当套囊内气体抽尽后,圆柱形套囊的上端常形成一圈隆起,形成所谓的导管“倒刺”(图2),这种导管“倒刺”对一般成人影响不大,而对小儿和身材矮小、声门裂较小的女性患者则有特殊意义,“倒刺”作用于一侧或双侧声带可导致拔管困难(或声带损伤),本例即是教训。

因此,对这类患者导管型号的选择宜个体化(导管外径与患者小指末节直径相当)、套囊呈椭圆形的气管导管,以防术后拔管困难或声带损伤。

图1三种导管套囊注气后的不同形状。

1:普通导管气囊注气后呈椭圆形;2:国产加强型导管气囊注气后呈圆柱形;3:进口加强型导管气囊注气后大致呈椭圆形.
图2三种导管套囊排气后的不同形状。

1:普通导管气囊排气后紧贴管壁;2:国产加强型导管气囊排气后形成“倒刺”;3:进口加强型导管气囊排气后紧贴管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