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坐拥海陆空保税物流体系直面深港竞争
综合保税区体制机制案例

综合保税区体制机制案例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等功能。
以下是一些综合保税区的体制机制案例:
1. 上海综合保税区:上海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市建设全球贸易中心的核心载体。
该区域实行“免证、免税、保税”政策,主要吸引国内外贸易、物流、加工等企业入驻,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
2. 天津东疆保税区:天津东疆保税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保税港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
该区域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目标,实行“全域封闭、区内自由”政策,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等产业。
3.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是广东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域实行“免证、免税、保税”政策,主要发展保税物流、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
4.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是四川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载体。
该区域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同时发展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产业。
5.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是重庆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平台。
该区域以发展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为主导,同时吸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入驻。
以上案例表明,综合保税区的体制机制在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综合保税区的体制机制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广州物流保税园区方案设计

基于广州物流保税园区方案设计基于广州物流保税园区方案设计一、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保税园区作为促进国际贸易和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网络,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保税园区对于推动广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广州物流保税园区的方案设计。
二、背景分析1. 广州地理位置优势: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带,与香港、澳门相邻,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2. 广州交通网络完善:广州拥有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运输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
3. 物流保税园区需求: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增长,物流保税园区成为提高贸易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三、目标与目标群体1. 目标: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保税园区,促进广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2. 目标群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海关等相关利益方。
四、方案设计1. 建设规模与布局:a) 建设规模:根据需求和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考虑到未来发展潜力。
b) 布局设计:根据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优势,合理规划园区布局,确保物流运输的高效性。
2. 建设要点与功能设置:a) 仓储设施:建设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包括普通仓库、冷链仓库等,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存储需求。
b)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配送中心,提供快速高效的配送服务,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c) 信息化系统: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货物流动、仓储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d) 海关监管区域:建设海关监管区域,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货物安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服务与支持措施:a) 政府支持: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减免手续等,吸引企业入驻物流保税园区。
b) 物流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c) 海关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的海关清关服务,简化手续,加快货物通关速度。
广东省的十大港口一览

广东省的十大港口一览展开全文1、广州港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
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2016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同比增长4.5%,居华南第一位,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0%。
2、深圳港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
世界上港口比较知名闻名,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广州60海里,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
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湾内水深12至14米,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
2016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21409.87万吨。
3、湛江港湛江港前身为“广州湾”(也是湛江旧称,湛江曾沦为法国殖民地)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湛江市),东临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
湛江港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中国大西南和华南地区货物的出海主通道,是全国20个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现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2016年湛江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633.38万吨。
4、珠海港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门( 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汇流入海处。
珠海南与澳门陆地相连,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隔虎跳门、崖门与台山新会相望,北与中山接壤。
全市 7660 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 6030 平方公里,拥有 146 个海岛,陆域面积 1630 平方公里。
深圳港广州港和虎门港的集装箱业务竞争与合作

深圳港\广州港和虎门港的集装箱业务竞争与合作作者:刘丽耀来源:《集装箱化》2011年第09期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层次分明的港口发展格局:以泛珠三角地区为经济腹地的深圳港和广州港是珠三角港口群的干线港;以东莞为经济腹地的虎门港的崛起虽未撼动深圳港和广州港的干线港地位,但将加快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业务的竞争与合作。
1深圳港、广州港和虎门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现状1.1集装箱吞吐量情况2010年是我国港口集装箱业务飞速发展的一年,我国多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010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稳坐世界第四大交椅;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位居世界第八;虎门港作为二程提单的喂给港(沙田港区一期码头除外),实现集装箱吞吐量50万TEU,同比增长36.32%,增长率超过广州港和深圳港。
1.2集装箱业务影响因素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第二产业不断深化升级,第三产业稳步上升,其中尤以港口物流业发展最为迅速。
2010年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的GDP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如表1所示。
表12010年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GDP和外贸进出口总额2010年,广州市和深圳市GDP分别位居广东省第一和第二,东莞市GDP排在广州、深圳和佛山之后,名列广东省第四位。
广州市GDP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深圳市紧随其后;东莞市得益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等政策措施,GDP增长趋于稳定。
2010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亿美元;虽然东莞市GDP排名广东省第四位,但其外贸进出口总额却占据广东省第二位,这表明东莞市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较高。
2深圳港、广州港和虎门港集装箱业务竞争状况2.1集装箱吞吐量竞争状况目前,深圳港集装箱业务竞争力最强,广州港次之,虎门港最弱。
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关系分析报告

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关系分析报告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是指由海关设立、具有特殊监管措施和制度的区域,用于实施对特定商品的税收、监管和管理。
在全球贸易中,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与保障。
本报告将分析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关系,以期提供有关该领域的参考与洞察。
一、地理关系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的地理关系对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至关重要。
通常,位于相近地缘位置的区域往往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便于货物的运输和互通。
例如,位于东南亚的深圳、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由于距离近且交通便利,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与交流,方便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
而位于全球各地的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因此合作关系相对较弱。
二、贸易合作关系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是贸易往来的核心。
这种合作关系是基于区域之间的互利互惠原则建立的。
各个区域之间通过建立合作协议、产业链合作、贸易往来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贸易便利和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中国的深圳与香港之间建立了深港贸易合作区,通过在深圳和香港之间共享资源、共同开展各种经贸活动,促进贸易和物流的便利,并提高了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三、政策合作关系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政策合作关系对于推动贸易便利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各个区域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会相互学习、借鉴和协作,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贸易便利度。
例如,中国的浦东新区和新加坡的圣淘沙特区等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分别借鉴了对方的相关政策和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政策体系,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四、信息共享与技术合作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化和科技化已成为推动各个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
各个区域之间通过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贸易、物流和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例如,中国的上海自贸区和荷兰的鹿特丹港等海关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和共享数据,实现信息的互通,提高贸易的便利性和监管的精确度。
广州港口的发展现状

广州港口的发展现状
广州港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壮大。
近年来,广州港口的吞吐量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广州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500万标箱,成为中国内地
第三大港口。
广州港口还拥有广东省最大的水域面积以及较为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大规模货运需求。
此外,广州港口还积极推动港口一体化发展。
目前,广州港口已经与珠海港口合并建立了广珠港务公司,形成了规模更大,功能更齐全的港口集群。
广州港口还积极与周边港口合作,加强运力资源整合和航线网络优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在港口设施方面,广州港口也进行了不断的升级和扩建。
例如,在南沙新区,广州港口新建了南沙港区,并引进了现代化码头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这些举措使得广州港口能够容纳更多大型货船,提供更高效的货物装卸和仓储服务。
另外,在推动港口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发展方面,广州港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广州南沙港保税区成立以来,吸引了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并提供了便利的进出口通关服务,促进了跨境贸易的繁荣。
总体而言,广州港口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未来,广州港口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港
口基础设施,推动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港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

广州港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广州港是中国南部区域最大的海港之一,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物流节点。
它位于东经113°14′和北纬23°03′,可直接通达世界各地。
该港口周围有着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国内外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是连接内陆和进出海外的重要物流枢纽,为国际物流提供重要的便利。
一、国际物流的背景现代的全球经济实现了全球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变得更加广泛多样,全球贸易的频繁发生导致国际物流的需求愈加旺盛。
各国的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产业动态的变化,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的配套价值也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发挥了日益突出的作用。
广州港是中国南粤地区的重点物流枢纽之一,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海港之一。
从古时候开始,广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城市之一,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航运较其他港口更为便捷。
现代化生产制度、商业制度的不断更新和普及,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使广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
二、广州港的地理优势广州港地处南海航道的中心,辐射面积包括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是中国内陆和东南亚、南亚、东亚、澳洲、北美等地之间的海上门户之一。
广州港地形平缓,岸线直线,无暗礁和浅滩,水深达到14米,可泊放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
广州港占地面积广阔,分布于广州市、佛山市和东莞市等多个城市,交通网络发达,方便快捷。
港区内有良好的铁路、公路、城轨等交通配套设施,可与大江、大海、大气共存,为物流、贸易、商业等业态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广州港的技术设施广州港拥有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高速、高效、高保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船舶和各种规格尺寸的集装箱。
广州港集装箱码头占地面积达22公顷,最大靠泊深度达到16米,拥有60个桥式起重机、13台龙门吊和24台集装箱桥吊,处理能力达到250万标准箱。
此外,广州港在信息技术方面也做了大量投入。
为了提高货物跟踪管理的效率,广州港引进了集装箱监控、卫星导航等技术设备,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便利的物流服务。
保税物流中心转型案例

保税物流中心转型案例
保税物流中心转型案例
保税物流中心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设立的专门从事保税物流业务的场所,主要为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等提供仓储、配送、报关等服务。
随着
国内外贸易形势的变化,保税物流中心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以适应市
场需求。
某保税物流中心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跨境电商业务。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物流中心在2018年开始进行转型升级,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首先,该物流中心引进了智能化设备,包括自动化分拣系统、智能化
仓储系统等,提高了仓储和配送效率。
同时,该物流中心还加强了与
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合作,优化了报关流程,提高了通关速度。
其次,该物流中心还开展了多元化业务,除了跨境电商业务外,还开
展了进出口贸易、保税展示交易等业务,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市
场竞争力。
最后,该物流中心还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了员工培训和激励机
制,提高了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经过转型升级,该保税物流中心的业务规模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该物流中心已成为深圳市重要的保税物流中心之一,年处理货物量超过100万吨,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总之,保税物流中心转型升级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
选择。
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开展多元化业务、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
等措施,可以提高物流中心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坐拥海陆空保税物流体系直面深港竞争“进展保税物流将是广州打造亚洲物流中心的重要举措。
”8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航浩在“2010广州(南沙)保税物流业务介绍会”上表示。
随着今年7月份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获批成为全国第十个综合保税区,广州一跃成为国内首个具备空港、海港和陆路三方面保税形态的省会都市,广州打造“国际性物流中心”目标再进一步。
“海陆空”保税物流体系早在2003年出台的《广州物流进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便提出,以打造亚洲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专门监管区域和物流建设。
“打算到2010年,物流成本占广州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左右,现代物流业进展成为广州市要紧基础产业和要紧支柱产业之一。
”《纲要》提出。
截至2008年底,国家前后批准设立南沙保税港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并给予南沙和白云空港出口监管仓享受“入仓退税”政策。
2008年12月26日,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试运行。
到了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2008-2020)》更明确指出,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现代物流是其中进展的重点之一。
“从1996年的15个,到2010年的近百个,保税港区、保税区建设迎来了高峰。
”唐航浩表示,目前广州市保税物流体系已差不多成型,“北部的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部的南沙保税港区和东部的广州开发区保税物流园。
海陆空三区对接,互为补充的格局为广州保税物流业的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广东合捷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新认为,物资能够在保税港和保税物流园区作保税库存,然后再出口,加上区内交易免税,这些都对企业减低仓储成本和交易成本有专门关键的关心。
该公司去年在博禄南沙塑料粒子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中中标,负责将产品进行再包装和配送。
今年初,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与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调研,深入研究广州保税物流产业进展的现状和潜力,并形成了《广州保税物流产业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该报告负责人杨文成对记者表示,对比了上海、苏州、深圳以及香港等都市后发觉,除了个不地区有暂免营业税和少量临时性财政补贴以外,广州与其他地区并无太大区不,但在国际运输网络方面,广州的潜力还有待开发。
据统计,2008年,广州市共完成物资运输总量4.94亿吨,同比增长7.82%。
其中,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343.6万人次,同比增长8.0%,居内地机场第二位;货邮吞吐量完成68.6万吨,占内地机场第三位;广州港物资吞吐量3.47亿吨和集装箱1097.2万标箱,分不增长4.6%和18.5%,国内排名分居第三和第五。
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航运系副教授赵一飞看来,与天津、上海相比起来,广州的保税物流建设仍有专门大进展空间,对保税政策的理解和操作是进展保税物流的关键。
竞合港深事实上,邻近广州的深圳、香港在空港物流上也给广州带来许多压力。
近年来,盐田港的吞吐量每年增长100余万箱,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857.9万标箱,占深圳全港一半以上份额,但广州港(包括内河、黄埔、南沙、新沙四港)2009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仅1120万标准箱。
“可能到2020年,盐田港区将建成集装箱泊位约29个,总吞吐量将达2000万标箱,为华南地区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枢纽港。
”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忠孝称。
“此外,与香港的自由港对比起来,广州依旧存在许多劣势,”赵一飞认为,广州通过多年的进展,航线差不多覆盖全球重要地区,但在航线密度等方面,广州远不及香港。
而香港物流前任会长黄辅华认为,尽管近年来中国内地物流业处于高速进展时期,但以国际的产业标准来衡量,仍存在许多问题。
“总体上,内地物流业仍处于’小、散、差’的局面,企业规模不够,服务成本偏高,效益、效率及客户中意度低,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等。
”黄辅华认为,广州物流目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缺乏,而香港物流业通过多年的进展,目前正遇到土地、仓库、工人、厂房等成本较高的难题,以后可借助香港等国际物流企业的优势,多方联手把蛋糕做大。
“广州及周围的珠三角其他都市的制造业要完成转型升级,更多需要的是现代物流业支持而不仅仅只是仓储和运输。
这些制造企业需要借助现代物流中的全球觅源和采购,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找到原材料,以及生产产品后科学的库存治理和全球配送。
”黄辅华讲。
据广州港集团孙邦成介绍,目前相比起盐田港,南沙港可为企业节约1000元陆路成本,“随着东部制造业逐渐往粤西转移,南沙港将有望华为珠江西岸货源的一大集散地。
”“南沙土地的地价较廉价,能够减低建筑仓库的成本。
”李耀新认为,相比起深圳等地,南沙的土地成本具有较大的优势。
但在赵一飞看来,保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环节,关心企业实现快速通关与运费、仓储费的节约相较起来,仅是“九牛一毛”。
“进展保税物流将是广州打造亚洲物流中心的重要举措。
”8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航浩在“2010广州(南沙)保税物流业务介绍会”上表示。
随着今年7月份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获批成为全国第十个综合保税区,广州一跃成为国内首个具备空港、海港和陆路三方面保税形态的省会都市,广州打造“国际性物流中心”目标再进一步。
“海陆空”保税物流体系早在2003年出台的《广州物流进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便提出,以打造亚洲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专门监管区域和物流建设。
“打算到2010年,物流成本占广州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左右,现代物流业进展成为广州市要紧基础产业和要紧支柱产业之一。
”《纲要》提出。
截至2008年底,国家前后批准设立南沙保税港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并给予南沙和白云空港出口监管仓享受“入仓退税”政策。
2008年12月26日,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试运行。
到了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2008-2020)》更明确指出,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现代物流是其中进展的重点之一。
“从1996年的15个,到2010年的近百个,保税港区、保税区建设迎来了高峰。
”唐航浩表示,目前广州市保税物流体系已差不多成型,“北部的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部的南沙保税港区和东部的广州开发区保税物流园。
海陆空三区对接,互为补充的格局为广州保税物流业的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广东合捷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新认为,物资能够在保税港和保税物流园区作保税库存,然后再出口,加上区内交易免税,这些都对企业减低仓储成本和交易成本有专门关键的关心。
该公司去年在博禄南沙塑料粒子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中中标,负责将产品进行再包装和配送。
今年初,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与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调研,深入研究广州保税物流产业进展的现状和潜力,并形成了《广州保税物流产业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该报告负责人杨文成对记者表示,对比了上海、苏州、深圳以及香港等都市后发觉,除了个不地区有暂免营业税和少量临时性财政补贴以外,广州与其他地区并无太大区不,但在国际运输网络方面,广州的潜力还有待开发。
据统计,2008年,广州市共完成物资运输总量4.94亿吨,同比增长7.82%。
其中,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343.6万人次,同比增长8.0%,居内地机场第二位;货邮吞吐量完成68.6万吨,占内地机场第三位;广州港物资吞吐量3.47亿吨和集装箱1097.2万标箱,分不增长4.6%和18.5%,国内排名分居第三和第五。
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航运系副教授赵一飞看来,与天津、上海相比起来,广州的保税物流建设仍有专门大进展空间,对保税政策的理解和操作是进展保税物流的关键。
竞合港深事实上,邻近广州的深圳、香港在空港物流上也给广州带来许多压力。
近年来,盐田港的吞吐量每年增长100余万箱,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857.9万标箱,占深圳全港一半以上份额,但广州港(包括内河、黄埔、南沙、新沙四港)2009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仅1120万标准箱。
“可能到2020年,盐田港区将建成集装箱泊位约29个,总吞吐量将达2000万标箱,为华南地区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枢纽港。
”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忠孝称。
“此外,与香港的自由港对比起来,广州依旧存在许多劣势,”赵一飞认为,广州通过多年的进展,航线差不多覆盖全球重要地区,但在航线密度等方面,广州远不及香港。
而香港物流前任会长黄辅华认为,尽管近年来中国内地物流业处于高速进展时期,但以国际的产业标准来衡量,仍存在许多问题。
“总体上,内地物流业仍处于’小、散、差’的局面,企业规模不够,服务成本偏高,效益、效率及客户中意度低,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等。
”黄辅华认为,广州物流目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缺乏,而香港物流业通过多年的进展,目前正遇到土地、仓库、工人、厂房等成本较高的难题,以后可借助香港等国际物流企业的优势,多方联手把蛋糕做大。
“广州及周围的珠三角其他都市的制造业要完成转型升级,更多需要的是现代物流业支持而不仅仅只是仓储和运输。
这些制造企业需要借助现代物流中的全球觅源和采购,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找到原材料,以及生产产品后科学的库存治理和全球配送。
”黄辅华讲。
据广州港集团孙邦成介绍,目前相比起盐田港,南沙港可为企业节约1000元陆路成本,“随着东部制造业逐渐往粤西转移,南沙港将有望华为珠江西岸货源的一大集散地。
”“南沙土地的地价较廉价,能够减低建筑仓库的成本。
”李耀新认为,相比起深圳等地,南沙的土地成本具有较大的优势。
但在赵一飞看来,保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环节,关心企业实现快速通关与运费、仓储费的节约相较起来,仅是“九牛一毛”。
“进展保税物流将是广州打造亚洲物流中心的重要举措。
”8月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航浩在“2010广州(南沙)保税物流业务介绍会”上表示。
随着今年7月份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获批成为全国第十个综合保税区,广州一跃成为国内首个具备空港、海港和陆路三方面保税形态的省会都市,广州打造“国际性物流中心”目标再进一步。
“海陆空”保税物流体系早在2003年出台的《广州物流进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便提出,以打造亚洲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专门监管区域和物流建设。
“打算到2010年,物流成本占广州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左右,现代物流业进展成为广州市要紧基础产业和要紧支柱产业之一。
”《纲要》提出。
截至2008年底,国家前后批准设立南沙保税港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并给予南沙和白云空港出口监管仓享受“入仓退税”政策。
2008年12月26日,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试运行。
到了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2008-2020)》更明确指出,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现代物流是其中进展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