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合集下载

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有什么区别?

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有什么区别?

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有什么区别?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均属于萎缩性疾病,对于脑部健康极为不利,而且诱发的症状极为相似,可引发痴呆、头痛以及眩晕等表现。

但两者之间极为相似,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因此在生活中要正确了解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的相关知识,且要做好正确的辨别。

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发病后可累及到运动以及语言系统健康,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不适的表现。

生活中需关注脑部健康,且要熟知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的相关知识,还应当通过症状、起因及治疗措施作出辨别,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呢?1、症状不同多系统萎缩容易累及到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及小脑等部位的健康,一旦发病症状较为明显,容易产生头晕乏力、运动迟缓以及强直震颤等表现,严重者还会产生步态不稳的情况。

而脑萎缩是一种高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后同样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且伴有共济失调以及言语不清的情况产生。

2、起因不同多系统萎缩的起病原因尚不清楚,在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面显示与环境因素、基因因素有直接关系,部分患者因为神经元凋亡等因素发病。

而脑萎缩的起病原因并不明确,但有很多学者认为与遗传性疾病有直接关系,此外还有癌性小脑变性或是老性痴呆也可诱发脑萎缩出现。

3、治疗方法不同多系统萎缩需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且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当患者出现帕金森病样运动障碍时,可遵医嘱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

而脑萎缩的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找出原发病,并且予以处理,还应当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上述就是多系统萎缩和小脑萎缩之间的区别,所有人应当谨防脑部的健康状况,且要提防头痛、发热以及眩晕等症状的产生,一旦出现疑似表现需做出正确的区分,从而得到针对性的治疗。

每位患者不宜疲劳过度,更不能长期熬夜,否则会加重病情,不利于脑部健康恢复。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l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本 次研 究 24例 患 者 中 ,男 性 14例 ,女性 1O例 ,男 女 比
例为 1.4:1。年 龄 41—7O岁 ,平 均发病 年龄 54.2岁 ,病程 0.5—6 年 ,平均 2.8年 。以帕金森综 合征 为突 出表 现 的 MSA(MSA—P) 为 8例 ,以小 脑性 共济 失调 为 突 出表 现 的 MSA (MSA—C)为 l6例 。本 组病例 均为缓 慢起病 ,逐渐进 展 ,无家族 遗传 史 。
本 组共 8例(33.3%),男性 5 62.5%)、女性 3侈 37.5%); 年 龄 41—70岁 、平 均 发 病 年 龄 54.7岁 ;病 程 0.5~5年 ,平 均 3.1年 ;自 主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头 晕 2例 (25.0% )、便 秘 5 例 (62.5% )、体 位 性低 血 压 2例 (25.0% );帕金 森症 状 :震 颤 4例 (50.0% )、肌 强直 6例 (75.O% )、运 动迟 缓 7例(87.5% )、 姿 势 步 态 异 常 3例 (37.5% );小 脑 共 济 失 调 症 状 :行 走 不 稳 3例 (37.5% )、下 肢 无 力 1例 (12.5% )、颅 脑 磁 共 振 小 脑 和 脑 桥 萎 缩 2例 (25.0% )、第 四脑 室 脑 桥 小 脑 脚 环 池 扩 大 l例 (12.5% )、大脑 半球萎 缩 5例 (62.5% )。 2.3 MSA-C亚 型临 床特 点
1.2 方法 收集 2013年 1月 至 2017年 1 患 者 24例 ,采 用 回顾 性 研 究 对 24例 患 者 按 MSA 临床 亚型分 为 MSA—P、MSA—C两组 ,并 对其 临床症状 及辅 助 检 查进行 分析 。

神经内科多系统萎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多系统萎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神经内科多系统萎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自主神经、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和功能障碍。

为了规范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住院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多系统萎缩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尿失禁、便秘等)、帕金森样症状(如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肢体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中的至少两种。

2、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能显示脑桥“十字征”、小脑萎缩等特征性改变。

3、神经电生理检查: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可能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4、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小脑变性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饮食指导: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肢体活动等,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2、药物治疗(1)针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可使用米多君、屈昔多巴等药物提升血压。

尿失禁: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

便秘:可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

(2)针对帕金森样症状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或左旋多巴制剂,但疗效可能有限。

(3)针对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试用丁螺环酮等改善症状。

3、非药物治疗(1)物理治疗:如电疗、热疗、按摩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心理治疗: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多系统萎缩名词解释

多系统萎缩名词解释

多系统萎缩名词解释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被称为多系统萎缩综合征(Multiple System Atrophy,简称MSA)。

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多个部分,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小脑和基底神经节。

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脑部异常蛋白质聚集和神经元的退化有关。

多系统萎缩通常会导致各种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

主要症状包括肌张力失调、肌肉僵硬、肌肉无力、平衡困难、姿势不稳、言语和吞咽困难等。

患者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低血压、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

认知障碍可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智力减退。

病情逐渐进展,最终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

多系统萎缩的确诊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测试。

然而,目前尚无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该疾病。

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解,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由于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和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

总的来说,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自主神经和认知功能。

尽管目前对该疾病的
了解有限,但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希望能够找到该病的病因和机制,以便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认知系统。

目前,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标准。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

2.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肌张力减退、震颤、肌肉僵硬、姿势不稳和运动协调障碍等。

3. 认知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和空间定向障碍等。

4.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和PE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干和小脑萎缩等特征。

5. 神经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和尸检等,可发现α-突触核蛋白和谷氨酸脱羧酶等蛋白质的异常表达。

以上五个方面的任意两个或以上的功能障碍,加上神经影像学或神经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结果,即可诊断为多系统萎缩。

需要注意的是,多系统萎缩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对于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检查,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认知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从病例入手详解----多系统萎缩(MSA)

从病例入手详解----多系统萎缩(MSA)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 岁以上人群中MSA 的年发病率约为 3/10 万,中国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
多系统萎缩
本综合征累及多系统,包括纹状体黑质系及橄榄脑桥小脑系, 脊髓自主神经中枢乃至脊髓前角、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上表现 为帕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能障碍的不同组 合,故临床上可归纳为3个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统功能障 碍的纹状体黑质变性(SND),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和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脑桥小 脑萎缩(OPCA)。
MSA-C 患者脑干「十字征」。引自:Neurology. 2005 Jan 11;64(1):128.

Takao 等观察了一例诊断为 MSA-C 的 43 岁男性患者,其 T2WI 上可见脑桥「十 字征」(下图 A),同层面的组织学切片(下图 B)显示脑桥基底部神经元及髓鞘纤 维丢失,Holzer 染色提示胶质增生,主要位于:①网状结构中部(箭);②内侧丘 系和锥体束间的脑桥小脑纤维(箭头);③十字结构区的脑桥小脑纤维(虚线箭)。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
MSA 患者很少有家族史,全基因组单核昔酸多态性关联分 析显示, a-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rs11931074 rs3857059 和rs3822086 位点多态性可增加MSA 患病风险。其他候选基 因包括: tau 蛋白基因(MAPT) 、Parkin 基因等。环境因素的 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有研究提示职业、生活习惯(如有机溶剂、 塑料单体和添加剂暴露、重金属接触、从事农业工作)可能增 加MSA 发病风险,但这些危险因素尚未完全证实。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特征:(1)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或)排尿功能障碍;(2)帕金 森综合征;(3)小脑性共济失调;(4)皮层脊髓功能障碍。

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 MSA)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累及锥体外系、椎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因】病因不明,1989年新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在多系统萎缩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主要特点如下:
1、早期症状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早期都会有膀胱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甚至不能排尿。

其他早期症状还包括肢体僵硬、动作缓慢、行动困难、站立时头昏、眩晕、卧位时难以翻身及书写能力的改变。

有些患者会变得反应迟钝或步态不稳。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般都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有时只是多系统萎缩的惟一临床表现。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伴有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大、小便失禁。

3、运动功能障碍可表现帕金森样症状,也可变现小脑症状,易于帕金森病和Lewy 体痴呆混淆。

首发症状以帕金森样症状最常见,大约90%的患者如此。

同时帕金森样症状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约占87%,其次是小脑症状(54%)和锥体系症状(49%),而严重的痴呆症状最少见。

在多系统萎缩的晚期帕金森样症状和小脑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但如果帕金森样症状显著时有时在检查中难以发现小脑症状。

4、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早期姿势异常、局灶性发射性肌阵挛、肢体挛缩及肌张力障碍、Raynaud 现象、严重的吞咽困难、打鼾、叹息样呼吸、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强哭强笑、声带麻痹、构音障碍等。

《神经病学》
2014年12月19日。

多系统萎缩的早期症状及诊断要点

多系统萎缩的早期症状及诊断要点
多系统萎缩的早期症 状及诊断要点
汇报人:
目录
多系统萎缩的症状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
多系统萎缩的早期 识别
多系统萎缩的预防 与控制
多系统萎缩的康复 与护理
多系统萎缩的症状
步态异常:行走 不稳,容易跌倒 震颤:手抖、头 抖等不自主运动
肢体僵硬:四肢 肌肉僵硬,活动
受限 言语障碍:说话 含糊不清,声音
低沉
症状:头晕、晕厥、血压变化、出汗异常等 原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身体调节功能异常 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针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改善症状
感觉迟钝:对疼 痛、温度、触觉 等感觉的敏感度 降低
感觉异常:感觉 异常,如麻木、 刺痛、烧灼感等
感觉缺失:部分 或全部感觉丧失, 如视觉、听觉、 嗅觉等
药物治疗效果: 定期评估药物治 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 用抗帕金森病 药物、抗抑郁
药物等
康复训练:进 行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量
运动等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
和困扰
多系统萎缩的康复 与护理
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进行 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行走、
语言、吞咽等。
家庭成员应关注患者的饮 食和营养状况,提供均衡 的饮食,避免营养不良。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物理治疗:通过 运动和按摩等方 式,帮助患者恢 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
言语治疗:通过 发音、阅读、写 作等训练,帮助 患者恢复语言能 力
职业治疗:通过 日常生活技能训 练,帮助患者恢 复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通过 心理咨询和治疗, 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应对疾病带 来的心理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系统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多系统萎缩有三大主征,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状。

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最常处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认知功能障碍等。

多系统萎缩症状特点为:隐性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由单一系统向多系统发展,各组症状可先后出现,又互相重叠和组合。

SND和OPCA较易演变为MSA。

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所见相分离。

病理所见病变累及范围往往较临床所见为广,这种分离现象除复杂的代偿机制外,还可能与临床检查粗疏或临床表现滞后干病理损害有关。

1、纹状体黑质变性。

包括单纯型及混合型两种。

(1)单纯型SND:以帕金森综合征为惟一临床表现,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特发性帕金森病。

(2)混合型SND:除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外,还可出现小脑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小脑功能障碍多出现于病程4~5年时,有时小脑症状可被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所掩盖。

性功能障碍出现最早,而排尿障碍则是最重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其他症状尚有锥体束征,构音障碍、呼吸节律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喘鸣是SND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37%的患者可出现肢体远端刺激敏感性肌阵挛,部分患者会聚不良或不能,向上、向下和水平凝视受限,睑痉挛,提睑抑制等眼部症状,可有肢体远端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减退和感觉异常。

个别患者有偏身颤搐和舞蹈病。

2、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综合征。

多于中年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匿,病程7~8年,特征性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直立性低血压是最突出的症状,卧位血压正常,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0~40mmHg或以上,一般无心率改变。

早期症状轻,直立时出现头晕、眼花,下肢软。

较重者站立不稳,眩晕,严重者直立即发生晕厥,需长期卧床男性多以阳萎为首发症状,女性患者多以闭经或直立性眩晕或晕厥为首发症状。

经2~3年逐渐出现小脑损害症状,再经2~4年,出现锥体外系损害症状。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吸入性肺炎和心律失常。

3、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多为散发性病例,又称Dejcrine—Thomas综合征。

部分病例呈家族性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称为家族性OPCA。

成年起病,缓慢进展,生要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功能受损,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PDS、自主神经损害症状、锥体束征,构音障碍、肌阵挛、痴呆,少数有眼肌瘫痪,慢眼球运动可能是OPCA特征性表现。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帕金森样症状、小脑和锥体外系体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原文链接:/xnws/2014/0804/18714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