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与运河

合集下载

长城和运河《1》

长城和运河《1》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壮丽 创造 景象 巨龙穿行 银光闪闪 连绵起伏 奇迹 谱写
曲折蜿蜒 丝带飘落
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连绵起伏 ),( 曲折蜿蜒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银光闪闪 ),( 伸向天边 )。
15 长城 和 运河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 符号停顿。 2、说说你对长城和运河有了 连绵起伏
壮丽 景象
曲折蜿蜒 奇迹
谱写 创造
祖先
丝带
首都 天堂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1长城和运河第1课时(1).doc修改

1长城和运河第1课时(1).doc修改
5诗篇." "不朽"有哪
6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7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祖先"该怎么理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备课时间
教学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时安排
课时:2
第1课时
2011.2.16
累计课时
主备人:高秀红
复备人:陈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难点: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5分钟)。
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3.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样的建筑工程能和长城相提并论呢?
4.板书“运河”,课件出示大运河图片,理解什么是运河及运河的作用。
选词填空:惊异奇异

长城与运河

长城与运河
1、长城和运河
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相互防御, 在地形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灭亡 了流过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 南侵,把原来修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俗称“万里长城”。长城东起山海 关,西至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 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 的人造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 至杭州,全场约2700千米,是我国 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奇迹
学习单(1):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 个部分围绕“奇迹”讲了哪三 个方面? (2)小组讨论交流。 (3)时间:4分钟
学习单(2): 1、学生自由交流,找出难 记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组词。 3、完成《习字册》。
驾驶 航行 谱写 创造 连绵起伏 不朽的诗篇 奇迹 民族 祖先 绸带 曲折蜿蜒 奇异的景象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 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 地爬行。 谱写 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创造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从无到有,艰难而努力地建成。
奇异的景象。

读《长城和运河》有感

读《长城和运河》有感

读《长城和运河》有感读《长城和运河》有感读《长城和运河》有感篇1每当我和同学们朗诵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作为教师,中华民族的儿女,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绵长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交通运输历史的辉煌。

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怎能不感到自豪。

也许我的这种体会触动了在座的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

不言而喻,这首诗的朗诵,学生一定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带着激情品味文字,带着激情体会诗意,教学的目的完成的的确较为顺利,即将完成时,一看,离下课还有短短的两分钟。

我该怎么办呢?再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全诗,未免太老套。

我灵机一动:那就来丰富一下孩子的阅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吧!于是,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富有智慧啊。

他们不但筑起了惊人的万里长城,还开挖了浩大的大运河工程,你们还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工程?”刚脱口。

我就暗自思忖: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学生会不会回答不出来?谁知道,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出乎我意料,接下来的.回答更让我瞠目结舌。

什么故宫、圆明园、墩煌莫高窟……有关的典型例子应有尽有,个别同学还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国建筑和“东方明珠”等中国的现代艺术建筑也搬进了今天的课堂。

你能说这堂课只是完成了原先的教学目标吗?虽然最终稍微有点拖了课堂,可与原先的设计比起来,我对这个意外的结束设计感觉更满意。

从严密的语文教学角度讲,我或许把学生带得太远,可这何尝不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扩充的一个更好的契机呢?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把握!读《长城和运河》有感篇2我最喜欢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尤其是课文《长城和运河》读后特别有感觉。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这条龙连绵起伏,穿行在大地,腾云驾雾,翻山越岭,简直是太神奇了,我想:如果把长城比作是一条巨龙的话,那么他肯定是全世界最大最长一条龙。

读到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时,让我产生了很多想象,这是我们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来创造的,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爬上长城,站在长城上眺望,那该有多么自豪啊!因为这是我们祖先历尽艰辛创造出来的,并且让他一直保留到现在。

1.长城与运河优秀预学单

1.长城与运河优秀预学单
1.长城与运河
学习目标
1.读准“创〞“折〞“族〞,会写本课9个生字,尤其是比拟难写的“蜒〞。
2.了解祖先创造的其它伟大工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用时2分钟〕
1.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制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2.运河:指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一、自主预习〔用时15分钟〕
1.请将课文读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把课文读给〔 〕听,打〔 〕星。
2.不看书,写出以下词语。
pǔxiěbùxiǔchóudàipiānzhàng
( ) ( ) ( ) ( )
3.读准以下词语。
蜿蜒曲折创造
二、自主质疑〔用时3分钟〕
1.
2.
三、自主探究〔用时15分钟〕
1.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些人间奇迹的?用课文中的原话答复。
答:
2.本文的第1-2小节,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想想,写下来。
答:
四、自主应用〔用时5分钟〕
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中国的其他名胜古迹。
五、自主开展〔用时3分钟〕
你还知道我们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三年级语文课文《长城和运河》资料

三年级语文课文《长城和运河》资料

三年级语文课文《长城和运河》资料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价值堪比长城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万里长城与大运河

万里长城与大运河

万里长城与隋唐大运河万里长城与隋唐大运河都是我国古代巨大工程,是我们的祖先留给给我们的最宝贵物质遗产,今天所有的华夏儿女都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可是这两个工程的建筑朝代却有着相似的遭遇和共同的命运,后人对这两个建设千古工程的统治者的评价却不尽相同。

万里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防范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动用了倾国之力,修建了万里长城,以此工程来抵御少数民族的侵略,巩固秦王朝的统治;大运河开挖于隋朝,也是隋文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二百多年南北朝的分裂状态,在前人的基础上,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大运河的的全部工程,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可是这两个王朝都是事与愿违,不是因为他们建设了万里长城,开挖了大运河之后,他的王朝就巩固了,可以万世而为君。

结果适得其反,正是因为两个巨大工程耗尽全部国力,造成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很快就被推翻,丢掉了政权,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只传了二世的短命王朝。

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大约五千多公里(各种统计数据不一)。

长城主体工程大部分都修在蜿蜒曲折,地势险要的山峰之上,这样如此浩大的工程,就是采用现代建筑手段修建这样的工程也绝非易事,很难想像我们的祖先是付出怎样的艰辛,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才修筑这样的万里长城。

可以说:万里长城是血肉筑成的,一点都不为过。

如今历史已经远去,先人修筑长城的场面已经无法再现,只有万里长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风采依旧,巍峨的矗立在高山之巅,像一条巨龙凝固在群山峻岭之上。

现在的游人登上长城游览时,只是在感叹长城的古老和雄伟,而永远都不能理解长城用它的肢体语言在诉说着那些曾经的往事,所经历的沧桑。

也永远都读不懂,这部厚重的史书所记载的千古谜团。

过去的历史证明,长城并没有起到设计者的作用,阻挡外族入侵。

万里长城既不能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也没有阻挡满洲人入主中原,更不能挡住日本人的枪炮。

长城的作用,其精神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只是一个农耕民族保守思想的延伸,与北京的四合院一脉相承,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安全感而已。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课文

《长城和运河》课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6)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7)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跟随作者继续鸟瞰祖国大地欣赏另一人间奇迹——运河,谁来说说它的全称。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一、二、三题。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三题。
★★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一、二、三题。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三题。
★★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自由朗读,画出相关语句。
汇报交流: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大地。
(柔软长有光泽)
学生朗读。
(柔美、动人、秀丽……)
再次试读。
运河长,开凿这样的运河真是不容易。……
美丽的运河像————————,宽阔的水面上——————。
运河清,运河长,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水面飘满河。
看图试说。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5分钟)
1.读课文。
2.自学后讨论。
(奇迹的名称、特点,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河吗?齐读课题(出示图片)说说自己的了解。
(6)观察课文插图,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运河,谁来说说运河的样子。
(7)回忆我们学过的《水乡歌》你也来编一首《运河歌》
(8)再来看看运河两岸的画卷吧。
那碧绿的一片是——
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是——
那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是——
那古色古香的是——
那纵横交叉而又平坦宽阔的是——
到处是一派——————景象。
行曲折shé()
xíng()qǔ()zhē()
6.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城和运河的知识。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6分钟)
齐读课题,说自己的了解。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8分钟)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②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③自学时间:5分钟。
1.自主学习。(5分钟)
2.展示。(8分钟)
(奇异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长城奇异在哪。
练习朗读。
(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
朗读第二、三行。
“穿行”更能显示出巨龙的气势。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五板块:明确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出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看着课文插图,说说你眼中的长城。用上“曲折蜿蜒连绵起伏巨龙奇迹”。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过渡:那么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长城像巨龙,有多长?
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5)看地图,是啊,瞧!这是古时候很多朝代的国都,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是天堂杭州。从北京到杭州之间,就这么一条细细的线条,无法让我们体会到京杭大运河到底有多长,那就听听老师收集的资料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我们祖国河流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西向东流的。京杭运河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京杭运河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因而使我国这5大河习连成一个江河网。运河就成了当时交通运输大动脉。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3)如果说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雄伟壮丽,运河留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那是?再来读读,读得再轻柔些。
(4)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你们又读出了什么?
穿行更能表现磅礴的气势。
“穿行”把龙写活了,更加表现出长城的雄伟壮丽。
……
齐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雄伟壮丽)
朗读。
(自豪、敬佩)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二)
1.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一】
①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奇异的景象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②自学时间:5分钟。
2.展示。(8分钟)
(京杭大运河)
3.课文中的“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上也看到了长城和运河,“我”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蜿”:右边的“宛”不要多加一点。“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教学
资源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长城:因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2014年月日
教学
内容
1.长城和运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预习
设计
1.阅读《新补充读本》P18《长城》。
2.搜集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