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学生(精选8篇)
赏识学生

让赏识的阳光照耀李文武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喜欢轰轰烈烈,愿意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喜欢庸庸碌碌,愿意简单平凡中思考;不喜欢武断地批评学生,愿意用赏识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
一、学生需要赏识威廉·杰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别人的欣赏,特别是老师的欣赏。
90后的学生高智商、高脆弱,禁不住挫折,需要赏识;外界诱惑多,容易沾染不良习惯,需要在宽容和赏识中成长;父母要求高,容易受到批评,需要在赏识中不断进步。
曾经一个信任的微笑让学生改掉了乱扔垃圾的习惯,曾经一回肯定的颔首让学生在课堂激情发言,曾经一个激励的眼神让学生重拾信心勇攀学习高峰,曾经一句鼓动的话语唤醒了学生封尘的潜能。
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下,找到自信,收获快乐,成就未来;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下,学会赏识自己,也学会赏识别人,在赏识中感受快乐和幸福。
二、现实教学需要赏识在实际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曾经会因为学生的一次迟到而骂学生是懒虫,会因为学生自修课讲话而讽刺学生是害群之马,会因为学生题目不能做对而批评学生是朽木,甚至会因为学生常犯错误而体罚。
那时的我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笼照下,对学生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
心灵的施暴、肉体的惩戒最终结出的是信心的折损、兴趣的失却、师生关系对立的苦果。
六敖学生事情如警钟回荡耳边,在现实教学中我该如何选择,我为此徘徊、为此痛苦、也为此苦苦探寻。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只有老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陶行知让我明白:我们的教鞭下有瓦特,我们的冷眼里有牛顿,我们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周弘启发我:赏识教育的本质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相信学生一定能“行”。
原来“学生的智慧和天赋是让老师的赏识唤醒的。
”原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人格、热情和赏识是关键。
”三、自己在赏识中收获终于明白犯错是学生成长的方式,也是学生的权利,如果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就几乎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
浅谈如何赏识学生

浅谈如何赏识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正是肩负这种神圣使命的人,也是对自己的学生倾注全部身心和无私奉献的人。
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然而,某些教师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为什么这些教师会“事倍功半”呢?通过对师德理论的深刻领会与学习,揭开了我心中的迷惑:一个不善于赏识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
赏识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
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基础的美德。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赏识就失去了基础。
如果一定要赏识,那么这种赏识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赏识的效应。
教师应学会赏识的艺术。
赏识的原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个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学习热情的需要,赏识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2014-04案例反思自信心是最宝贵的,它就像早晨荷叶上的露珠,一不小心就会丢掉,需要老师用心呵护。
一个学生若失去自信,那么他除了放弃还能干什么?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应该是每一个班主任首先要考虑的。
我觉得培养自信应从扬长开始,也就是说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她是班里让我最头疼的一个女生。
全年级几乎每个班里的“风头浪尖”人物她都认识,不论是放学还是课间,我班门口都有一些学生聚在一起叫她。
我有种预感,若不加制止,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事情发生!我赶紧就把她找到办公室,先是批评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接着又苦口婆心地阐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一番恩威并重之后,我长出一口气,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可是我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理想的效果,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如期发生了,早上才谈了话,晚自习她前就与外班同学发生了矛盾冲突,经调查事情本与她无关,可是为了“大姐”义气,她还是参与了。
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感到自己很失败。
她性格倔强,脾气火暴,一般同学都接受不了。
我每月都要在班里进行一次无记名投票,让学生反映班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了解学情。
每次反映回来的名单中,她的名字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
有反映爱骂人的;有反映在宿舍里打闹的;有反映放假上通宵的;有反映抄作业的……我曾把她叫到办公室里,把名单拿出来给她看,逐一核对是否属实,她都全部承认。
我让她写保证书,从300字一直写到3000字,现在我的抽屉里她的检查和保证书加起来有厚厚一沓。
我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方法,收效甚微。
依然是大错偶犯,小错不断。
我完全失去了信心,只好用“孩子改错也需要时间”来聊以自慰。
她成了我头顶的山,压得我愁眉不展。
后来,有一次学校开会,我听到了这么一句话:要想地里不长杂草,就让地里长满庄稼。
我顿时心头一亮,脑海中马上想到了她。
我不禁自问,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每次谈话,我们谈论的都是她的错误,难道她身上一点闪光的地方都没有吗?我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荒芜了她的心灵?这么一想,我的心里顿时又充满了自责。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8篇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8篇《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当第一次拿到《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棵嫩绿的幼苗在努力地生长,是那么的渴望让人发现,渴望得到路人的肯定……翻开书后,细心品读,更沉浸在书中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中,和书中发出感慨的教师一起思考,更折服于教育专家的专业点评,为我指点迷津。
认真拜读此书后,确然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面对同一束玫瑰花,有人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人则看到了尖锐的刺。
世界需要用一颗闪亮的心去欣赏,而不是用忙碌的眼睛去观看。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或许是一种不幸和悲哀。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又笨又丑,脾气倔强,性格孤僻的小女孩被当成差生而年年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不喜欢她,对她不屑一顾。
孩子很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直到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改变了她……那是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小女孩对那些机械的抄写很是头疼,唯独对造句和写话有兴趣,正当她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世界中时,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小女孩很惶恐,有点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犯了错,头埋的低低的,如临大敌。
老师没有对小女孩大片的空白作业大发雷霆,而是把小女孩的造句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读完后不由得夸赞:“写得真美!很有想象力,你是个有灵性的孩子。
”小女孩心头一震,被欣赏的感觉真好。
从此她有了向上的动力,总想写出点好__让老师欣赏。
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作家乔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还能给人鞭策,使得人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
反观自己的教学,也许在某次急于求成的教育,我无意中伤害过某个孩子;也许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课堂评价中,我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许在某一次误解中,我淡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自己严厉的话语中伤了孩子的自尊。
班主任(心得)之学会赏识你的学生

班主任(心得)之学会赏识你的学生班主任论文之学会赏识你的同学在21世纪的今日,作为一个老师,必需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同学。
由于用观赏的角度来看待一个同学,将会获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赏识是一种使人不完的力气,赏识是流淌不尽的源泉,赏识是阳光雨露,赏识是春风是甘泉。
1、老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缘由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同学,只有教不会的老师。
”所以教育的问题首先是教育者的问题。
孩子身上的失败,首先是家长的失败。
同学的失败,首先是老师的失败。
当同学有错时,我们不应当指责同学的不对,我们应当反省过自己教育同学有哪里不足。
我们就应当换另外一种方法去教同学。
2、擅长发觉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同学,哪怕看上去无一是处,但总会有他的过人之处。
同学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我们没擦亮眼睛,去发觉他那微弱的亮点。
我们做老师的,不要总带着一双有色的眼睛去看同学。
我们也不要埋怨差生们是那样的无可救药,是那样的不行理喻。
我们也不用否认,也不用回避,我们的同学中有的由于从小受环境影响和家庭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问题。
有些事情的发生的确叫人“忍无可忍”,然而是宝石总会被发掘,是金子总会闪光。
我们不妨转变教育思想,尽力去发觉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以鼓舞为主,学会常常表扬同学,去关怀他们、爱惜他们,当我们给同学暖和时,同学们会被感化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这暧”。
发觉同学身上的亮点,是化解同学受冻的心灵的一缕阳光。
我们面对那些学习和思想都比较差的同学,要知道同学的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些坏习惯是从小养成。
我们要转变它没有足够的急躁和恒心是不行的。
老师的好心往往会导致教育同学操之过急。
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学会去发觉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要有足够的急躁去教育同学。
还要信任同学是在波折中前进的,老师要尽量把赏识的目光投向那些顽皮的同学身上。
3、关心同学树立信念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发觉一些同学家长对他失去信念,连同学自己也失去信念。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精选15篇)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精选15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精选15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篇1随着学校“校园书香”的浓浓气息,我也被此情景深深吸引住了。
于是,轻轻捧起《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书中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令人深思,感慨万千:有已为人父人母的过来人对教育的感谢和期盼,有一个个曾经或正在困扰着众多老师的教育话题的考虑与讨论,更有专家理性深化的点评分析^p 为我们指点迷津……就是这样一本书《赏识你的学生》,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从老师、家长、学生的角度诠释了赏识教育的真谛,读着这些文章,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身边的学生,联想到了那些对我们教育满怀希望的家长们。
它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我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它让我反思,寻找我的可取与缺乏。
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也就是说作为老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那么,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
我们广阔老师平时要严于律己,以自身的良好师德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满怀热情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思想上波动大的学生,以多谈心,多接触,多到学生家的方法,做到了擅长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并抓住这些闪光点,经常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用真诚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
我深知对学生的爱,会使学生逐步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会使学生给老师讲心里话,进而由“听其言,观其行”到达“行其乐,乐其道。
”随着所读页数的增加,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更好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才能感化和教育学生。
”看看班里那37双得意的笑脸,当你夸了他们后,笑的是那样的灿烂;当你批评后让他改正时又是那样的诚恳,憨厚中带着渴求;当你处理不恰当时,他们撅着高高的小嘴巴;看着他们无奈的样子,老师,你是否觉察到他们的存在,为你的生活和工作增添了多少乐趣。
赏识你的学生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赏识学生的主题。
赏识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老师表达我对赏识教育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就是以赏识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赏识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问一个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
他紧张地站起来,声音很小地说出了答案。
尽管他的回答并不完美,但我却给了他鼓励的微笑和掌声。
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力量。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呢?一、关注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要用心去发现。
不要因为某个学生的成绩不好就忽视他的存在,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五、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我们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实施赏识教育。
在这里,我想对老师们说:赏识教育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实践。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请珍惜老师的关爱,珍惜每一次赏识的机会。
相信自己,勇敢地追求梦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赏识你的学生》心得体会8篇

《赏识你的学生》心得体会8篇《赏识你的学生》心得体会1从《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赏识你的学生》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它通过“一束鲜花”,“美丽的回报”,“宽容让我如此美丽”……等案例,折射了教师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
在看了此书以后“赏识、理解、信任、奉献……”等词像波浪一样冲击着我,让我沉思。
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的话语所震撼。
它使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
让我明白了:教育离不开赏识,离不开爱,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全部奥秘——用真挚的爱赏识每位学生。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思索了很多,使我深深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付出真挚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赏识学生,为他们开启一扇智慧之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用赏识的教育观面对每一个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可见人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赏识。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面向每个个体的赏识,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学生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希望能从老师那儿得到肯定,这些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敬仰和信任,更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将伴随其一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态度起良好的决定作用。
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抹温暖的微笑,甚至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起到的作用却是极大的。
赏识优秀的学生,这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赏识一般的学生甚至后进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读过《赏识你的学生》,我深知以后要尽力去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哪怕他们只是取得了极其微小的成就。
对于那些成绩一般、腼腆胆怯的学生,更要倾注由衷的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做一个乐观活泼的自信生。
二、用赏识的心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教师的心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情绪,《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有很多案例表述了此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赏识学生〔精选8篇〕篇1:浅谈赏识学生浅谈赏识学生常言道:“人要面子,树要皮”。
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小学生也同样如此,虽然年纪小,但毕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有他们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尤其重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开展,即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老师就必需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颖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曾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过:一、赏识,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大局部的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会表现得非常腼腆(特别是后进生),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可在父母面前说话,他〔她〕却理直气壮,说话的声音连邻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大局部学生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答复下列问题时,害怕答错而被老师怪责、被同学们笑话。
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
针对这一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就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到达的目的努力奋斗。
因此,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的目的不能过高。
例如,以前我们班有个叫赖尚峰的学生有说粗话的习惯,我就给他定一个目的:今天允许他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三次粗话,明天允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两次粗话。
当他有了进步,哪怕是少说了一次粗话,我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说粗话的习惯的才能,他肯定能很快地改变他自身的坏习惯。
然后逐渐地把目的进步,使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二、赏识,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
如今虽然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仍然是老师口中的“垃圾”“废物”“笨蛋”“蠢材”。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处处留心学生,做一个目光独度的伯乐,擅长开掘学生身上的亮点。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叫刘星,他是很多老师认为是没方法治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做小动作。
有一天,我上数学课他迟到了,问他原因他不肯说,我也不好勉强他告诉我,只好打问了他的家长,经过理解,原来那天他的妈妈生病了,他爸爸又不在家,他是为了照顾妈妈而耽误了上课的时间。
下午我去教室布置作业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孝顺父母的好品质。
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自豪。
他感到老师赏识他了!我抓住这一时机找他谈话,首先我表扬了他孝顺父母,然后告诉他假如他能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妈妈一定会更加快乐的,这样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方面。
他有点犹豫了,对我说:“老师,我成绩那么差,恐怕是学不好了。
”我对他说:“你不是已经做到孝顺父母了吗?我看你不差,只要你肯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他点了点头,真的,他渐渐地变了,思想变好了,成绩也进步了。
是赏识给了他力量,是赏识引领他走向成功。
三、赏识,让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充满了荆棘。
学生自身有时难以摆脱困境,那就需要老师的帮助。
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困难和错误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必需要英勇面对和改正。
我们要对学生解决不了困难的方法有所肯定,决不能全盘否认,在我教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叫利方同学是这样写的:10-7=17,还一脸等着表扬的样子,我首先摸着他的头,笑着对他说:“没关系,只是把‘+’写成‘-’而已。
你是个英勇的孩子。
”然后,他把“-”改成了“+”,“10+7=17”。
从这件小事我可以想到:假如老师直接指出这个小孩子的错误,这个学生以后可能会讨厌学数学了,可是我肯定了这个孩子的英勇,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然后再告诉他正确的答案,我那样做,我想这个孩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10+7=17”了。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真心赏识孩子,就如一剂甜甜良药鼓励孩子。
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心,树立信心。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多一些赏识,你的学生就多一个时机成为牛顿,成为爱恩斯坦。
赏识就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孩子因它而灿烂。
每位老师希望在让平凡的教室里撒满赏识的阳光,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然而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画面:老师在面对胆小,害羞的学生时,讲话的音调也总会不自觉地降低,用亲切的语气来诱发他们开口;在面对后进生时,更是呵护倍至,每次答复,只要开了口,就给予表扬;甚至在面对他们说错时,也不敢贸然地打断,生怕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试问:这样一味地赏识、鼓励,就真的能促进学生的开展吗?反思:一、指出学生的缺乏,就一定伤他的自尊吗?我想绝大局部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即使局部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
甚至给[1] [2] 下一页学生构成了伤害。
二、在赞赏个别学生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些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老师“偏心”,根本不会体会到我们的:“苦心”,老师还可以是言行一致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我想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和引导是必要的,只要方法恰当,态度真诚,学生完全可以承受。
学生一般能区分出表扬的成心与否,对学生成心的表扬未必能产生所谓赏识教育的积极效果。
然而,一味批评或赏识都不利于学生的安康成长。
老师要擅长发现并赏识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老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导演和主持,老师有义务对学生进展正确、深化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决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
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
上一页[1] [2]篇2:浅谈赏识学生浅谈赏识学生常言道:“人要面子,树要皮”。
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小学生也同样如此,虽然年纪小,但毕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有他们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尤其重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开展,即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老师就必需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颖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曾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过:一、赏识,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大局部的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会表现得非常腼腆(特别是后进生),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可在父母面前说话,他〔她〕却理直气壮,说话的声音连邻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大局部学生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答复下列问题时,害怕答错而被老师怪责、被同学们笑话。
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
针对这一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就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到达的目的努力奋斗。
因此,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的目的不能过高。
例如,以前我们班有个叫赖尚峰的学生有说粗话的习惯,我就给他定一个目的:今天允许他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三次粗话,明天允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两次粗话。
当他有了进步,哪怕是少说了一次粗话,我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说粗话的习惯的才能,他肯定能很快地改变他自身的坏习惯。
然后逐渐地把目的进步,使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二、赏识,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
如今虽然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仍然是老师口中的“垃圾”“废物”“笨蛋”“蠢材”。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处处留心学生,做一个目光独度的伯乐,擅长开掘学生身上的亮点。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叫刘星,他是很多老师认为是没方法治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做小动作。
有一天,我上数学课他迟到了,问他原因他不肯说,我也不好勉强他告诉我,只好打问了他的家长,经过理解,原来那天他的妈妈生病了,他爸爸又不在家,他是为了照顾妈妈而耽误了上课的时间。
下午我去教室布置作业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孝顺父母的好品质。
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自豪。
他感到老师赏识他了!我抓住这一时机找他谈话,首先我表扬了他孝顺父母,然后告诉他假如他能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妈妈一定会更加快乐的,这样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方面。
他有点犹豫了,对我说:“老师,我成绩那么差,恐怕是学不好了。
”我对他说:“你不是已经做到孝顺父母了吗?我看你不差,只要你肯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他点了点头,真的,他渐渐地变了,思想变好了,成绩也进步了。
是赏识给了他力量,是赏识引领他走向成功。
[1] [2] [3]篇3:学生需要鼓励,需要赏识学生需要鼓励,需要赏识学生需要鼓励,需要赏识李金花今天和平时一样,又来到这个班级进展午餐管理。
来到教室,只见学生们有的在喝水〔刚上完体育课〕,有的在聊天,还有的正要出来排队盛饭……我心想:今天怎么回事,乱成一团。
于是便扯着嗓子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看哪一组最整齐的第一个排队吃饭。
这是平时用的最多的招数了!这招也管用,许多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了,坐的很端正。
老师说到做到,看到几个坐的特别端正的学生,我就让他们先去盛饭,让几位学生成为大家的典范。
果然其他学生就坐的更端正了,典范的力量无穷啊!但是好景不长,学生的耐心是有限的,本来坐的挺好的学生开场做起了小动作,趁老师不注意,前后讲起了悄悄话。
哎,我不得不又重新强调起纪律来。
正当我说话时,其中有位学生大声说:“某某作业没完成,老师说了,让他作后一个去吃。
”我一听,又是这位学生,这位学生个性极强,记得上次也是他,为了一点小事,说什么也不肯吃饭。
今天假如再“惹”了他,说不定又吃饭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看了看他,看他有什么反响,只见他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手里不停的玩弄着自己的勺子。
最后终于轮到他了,可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想:不会又想不吃了吧!于是我就说:“某某同学,自己去盛,还是老师帮你去盛啊?”他没反响,我又说:“今天的菜可是特别的`好吃啊!”他还是没反响,看来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我说:“如今不吃,等一下到办公室里来吃,不吃的话打让你爸爸来……”说了好多,一点效果都没有。
怎么办呢?平时看他做事挺积极的,今天怎么就这么倔呢?突然,“做事积极”几个字在我脑海里出现了,对了,今天好象是他午餐管理〔吃完饭后,管理同学们把餐盒放整齐〕,想到这里,我便确认了一下,今天确实是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