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
重庆五项工作机制内容

重庆五项工作机制引言重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和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庆的五项工作机制以及其对于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城乡协调发展工作机制1.1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庆通过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这一机制通过完善城乡规划,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1.2 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庆实施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职业培训等措施,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1.3 打造美丽乡村和宜居城市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重庆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和宜居城市。
通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城市生态建设,重庆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1.4 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重庆通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
这些示范区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创新模式引领,为城乡协调发展搭建了平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机制2.1 建设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基地为了打造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重庆建设了一批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基地。
这些区域聚集了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成为了创新创业的热土。
2.2 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重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机构布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重庆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
2.3 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了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重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项目扶持等措施,重庆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重庆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正文:----------------------------------------------------------------------------------------------------------------------------------------------------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现就建设平安重庆作出如下决定。
一、建设平安重庆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共建共享,努力建设平安重庆,不断满足群众的平安需求,为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森林重庆,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直辖市。
---治安秩序良好。
治安防控实现全覆盖,发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提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黑恶犯罪、街头犯罪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并进入全国前列。
---生产生活安全。
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火灾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努力做到不发生食品中毒死亡事故,初步建成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
---矛盾有效化解。
建立完备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85%以上,小事不出村(居)、一般事不出乡镇(街道)、大事不出区县,群众信访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执法司法公正。
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文明;对符合条件、有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面保持100%;确保困难群众都打得起官司、有理有据的当事人都打得赢官司、案件都能在法定时限内审理和执行,把重庆建设成为群众公认的打官司公正、便捷的地区。
2018年重庆人口发展概况

今年以来,重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流动持续活跃,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合理。
一、人口集聚力持续增强,常住人口平稳增长据重庆201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市常住人口突破3100万人,达到3101.7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563.43万人,占总人口的50.4%,女性人口1538.36万人,占总人口的49.6%。
总人口性别比为101.63(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常住人口与上年相比增加26.63万人,增长0.9%,从2004年常住人口出现由降转增变化拐点以来的14年时间里,重庆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2.03万人,自2015年初开始生效的生育政策效应后人口总量呈加快增长态势,2018年重庆人口发展概况 钱 韬年均增长27.60万人。
图1 2000-2018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单位: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回流人口,外来人口增量等方面的影响:一是自然增长人口10.74万人。
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34.03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减幅0.6%,人口出生率为11.02‰,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全市死亡人口23.29万人,较上年增加1.03万人,增幅4.6%,人口死亡率为7.54‰,比上年上升0.27个千分点;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降一增影响,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比上年下降0.4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为10.74万人,较去年减少1.23万人。
二是市外人口净回流6.10万人。
自2012年,重庆首次出现外出市外人口净回流现象,今年已连续第七年保持低速回流态势,2018年全市外出市外人口净回流6.10万人,较去年提高1.89万人。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南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31•【字号】巴南府发〔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巴南府发〔2024〕2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切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2024年1月31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26日在重庆市巴南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区长贾晖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起步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把巴南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整体布局中谋划推进,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只争朝夕、砥砺前行,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良好态势。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扩大内需,经济增长呈现新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回升。
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克服下行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1094.1亿元、持续保持全市前十位,同比增长5.2%、居中心城区第四位。
“四上”企业借力信息化走上提质增效之路

l重庆统计
企业 利用互联 网宣传推广方 式多样化 。在 使用 互联 网的企业 中,通过互联 网进行宣传 推广 的企业 共20049家 , 占 “四上 ”企业 的85.6%。 电子 邮件和 互联 网广告是企 业宣传和推 广的主要形 式 ,利用 电 子 邮件开 展活动 的企业 9123家 , 占38.9%;利用 互 联 网广告 推广活 动 的企业6942家 , 占29.6%;利用 自有 网站 宣传 的企业 5573家 , 占23.8%,利 用搜 索 引擎 、电子商务平 台、社交 网站和 即时通讯社交 工 具宣传推介 的企业分别 有3893、2205、5130家 ,分 另0占16.6%、 9.4%gU21.9%。
(三 )信息化管理逐步普及 企业 管理 逐 步从 人 工转 向信 息化 。全 市 “四 上 ”企 业 中有97.7%的企 业 实现 了不 同程 度 的信息 化 管理 ,仅有 2.3%的企 业未实行信 息化管理 。企业 信 息 化 管 理有 利 于企 业 观 察各 类 动态 业 务 中 的信 息,能有针对 性地做 出组合优化 的决策 ,合理 配置 企业 资源 ,使 企业具有应对 瞬 息万变 的市场经 济竞 争环 境 的能力 ,求得经济 效益最大化 。财务管 理成 为 信 息化 管 理 的主 要 应 用方 向。全 市 “四上 ”企 业 中 ,财 务 管理 的信 息化 程度达 到86.8%,明显 高 于 其他 管 理 环 节 。其 次 为购 销 存 管理 、客 户 关 系 管 理和 人 力资源 管 理 ,分 别 占比49.1%、35.9%、 34.O%。而在生 产制造 管理 及物 流配送 管理 两方 面 实 施 信 息 化 管 理 的企 业 则 较 少 ,分 别 占I 飞 发展 ,不 少企 业 意 识到 了其重要 性 ,开始 发展 自己的电商业务 , 目前全市 电子商务 已形成 一定规 模 。全 市 “四上 ”企业 中有 电子 商务交 易 的企 业2513家 , 占10.7%,共 实现 电 子商务交 易额4773.72亿元 ,比上年增长2O.0%。其 中 ,有 电子商务销售 的企业 i761家 , 占7.5%;有 电 子商务采购的企业1363家 ,占5.8%。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09•【字号】渝府办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四川省各市(州)人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协同推动川渝两地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经两省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要求,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同向发力。
推动川渝两地政策协同,促进政务服务资源共享互用,推进区域创新,联合开展重大问题攻关,共同完善“放管服”政策体系,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
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推动融合发展和跨界区域合作,交流推广创新经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
——坚持互惠共赢。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整体谋划,放大改革创新叠加效应,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构建共商共建、共促共进、合作互利的开放发展新体制。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7.26•【字号】•【施行日期】2019.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关于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7月26日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12号)精神,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促进农产品、旅游产品、劳务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二、实施范围以深度贫困乡镇和贫困村为重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压实财政供给单位消费扶贫责任,突出学校、医院带头,引导市内外帮扶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跟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消费扶贫新格局。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4.30•【字号】渝府发〔2019〕14号•【施行日期】2019.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4月30日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我市制造业现有基础,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着力发展先进生产方式、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
(二)主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动重庆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制定了一个目标和两点定位,以及四个扎实的举措。
首先,重庆的一个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为实现这个目标,重庆市将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重庆市将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重庆市还将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重庆市还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
其次,重庆的两点定位是“内陆开放新高地,生态文明新范例”。
重庆市将发挥区位优势和内陆开放政策的红利,加快建设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城市。
重庆市将加强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打造国际物流枢纽,提升
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的水平。
同时,重庆市还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重庆市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重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定位,制定了四个扎实的举措。
首先,重庆市将加强政府的领导和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其次,重庆市将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重庆市还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最后,重庆市将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重庆市制定了一个目标和两点定位,以及四个扎实的举措,旨在将重庆打造成为一座现代化、开放化、生态化的城市。
相信通过各项工作的推进,重庆市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