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25日德化3.2级地震

合集下载

福建历史地震与地震灾害特征史料分析

福建历史地震与地震灾害特征史料分析

版强震 目录 , 映出我 国历史 强震 活动及 其灾 害 的基 本 状 况 , 地 震 预测 、 反 是 防震减 灾 等研 究 的 基础资 料 。对 于历 史文 献 中大量 的“ 地震 ” “ 、 地大震 ” 等无 破坏 文字记 述 的地 震 , 由于震 中位 置 及其烈 度难 以确定 ,1 6 9 0年 版地震 目录将 其辑 于 “ 分县 地 震 目录” 考而 不 弃 , 当时 如此 处 待 在 理 是适 当 的( 邓瑞 生等 ,0 5 。1 9 年 版《 国历 史强震 目录 》 20 ) 9 5 中 除将 2 0余 次涉 及 两地 以上 记 0 载 同一 “ 地震 ” 作破 坏性 地震 编录外 , 其余 皆作 “ 感 地震 ” 有 而弃 之 , 由此可 能 丢失 大 量 中强 震 , 这 对 于积 累 了 5 0余年 中强地 震仪 测与科 考资 料 的今 天 显 然欠 妥 , 而继 此 编成 “ 史 有感 地 震 历
有 声 如 雷 , 居 多损 坏 民
★ ☆ ★


2 9
1 9 0 1 .
2 . 5 9

同上
17 0 1 .
同 上
2 . 4 3
有声如雷 , 民居 多 损 坏

3 0

3 1
同上
17 8 8年 1 月 2 1 3日
18 0 1. 18 6 1.
同 上
3 6

3 7 3 8 3 9

1 7 2 1 .
2 . 6 4

☆ ★ ☆

1 7 4 1 . 1 7 3 1 .
1 8 2 1 .
2. 3 2 2 .6 3 2. 50

江西省各地抗震等级

江西省各地抗震等级

江西省各地抗震等级抗震防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型、社会型和基础型的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赣府发[2005]3号)、《江西省防震减灾“十一五”专项规划》及《江西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抗震防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有关规定与措施是指导抗震防灾事业发展,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增强农村防震保安能力,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审批重大项目、科学合理投资的依据之一。

一、江西省抗震防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现状1. 抗震设防区划现状。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和《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见附图1)的规定,我省抗震设防区及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共涉及8个设区市的43个县(市、区、场)。

其中:寻乌县、会昌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南昌市(5个市辖区)、九江(2个市辖区),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余干县、九江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瑞昌县、德安县、都昌县、武宁县、修水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共青垦殖场、靖安县、铜鼓县、宜丰县、宁都县、石城县、瑞金县、安远县、定南县、龙南县、全南县、大余县及黎川县、浮梁县的部分乡、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永修县、丰城市、广昌县、于都县、信丰县、万安县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市)。

江西省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序号抗震设防区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序号抗震设防区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1 寻乌县7 0.10g 19 铜鼓县6 0.05g2 会昌县7 0.10g 20 宜丰县6 0.05g3 南昌市(含5个市辖区) 6 0.05g 21 宁都县6 0.05g4 九江市(含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共青垦殖场和2个市辖区) 6 0.05g 22 石城县6 0.05g5 南昌县6 0.05g 23 瑞金市6 0.05g6 新建县(县城) 6 0.05g 24 安远县6 0.05g7 进贤县6 0.05g 25 定南县6 0.05g8 余干县6 0.05g 26 龙南县6 0.05g9 九江县6 0.05g 27 全南县6 0.05g10 彭泽县6 0.05g 28 大余县6 0.05g11 湖口县6 0.05g 29 浮梁县(西湖乡) 6 0.05g12 星子县6 0.05g 30 黎川县(德胜关镇) 6 0.05g13 瑞昌市6 0.05g 31 永修县为地震重点监测地区这几个县市在抗震设防等级方面,甲类建筑工程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抗震设防等级;乙类建筑工程按6度设防,其他一般建筑工程应在逐步完成本地区抗震设防区划,报批准后,采取相应的措施.14 德安县6 0.05g 32 丰城市15 都昌县6 0.05g 33 广昌县16 武宁县6 0.05g 34 于都县17 修水县6 0.05g 35 信丰县18 靖安县6 0.05g 36 万安县2.我省地震地质构造复杂。

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

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

第46卷 第1期2024年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6,No.1Feb.,2024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4.01.009张国霞,孙浩越,李伟,等.2024.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J].地震地质,46(1):141—161.ZHANGGuo xia,SUNHao yue,LIWei,etal.2024.EvidencefortheholoceneactivityoftheLeibofaultzone[J].SeismologyandGeology,46(1):141—161.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张国霞1) 孙浩越1) 李 伟1,2) 孙 稳1,3)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3)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摘 要 荥经-马边-盐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重要边界构造带,虽然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频繁,但构造带内各断裂的活动性尚不明确,对认识和评价区域现今地壳变形模式和地震危险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构造带南段的雷波断裂带附近曾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强震,但该断裂带的研究程度很低,其最新活动时代的厘定还缺乏可靠依据。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雷波断裂带的北支和南支断裂上分别开展了古地震探槽研究工作。

基于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在2条分支断裂上分别揭示了3次和7次古地震事件,相关放射性碳样品的测年结果限定了北支断裂3次古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分别为21190—20590BC(EP1)、20550—12120BC(EP2)和12090BC之后(EP3),而南支断裂最新的2次古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为9270—5040BC(EL6)和5000BC之后(EL7)。

古地震探槽研究结果表明,雷波断裂带在全新世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地表破裂型强震事件,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其北支和南支断裂揭露的事件互不相同,指示雷波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为独立的发震构造。

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及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及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结构类型地震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24>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三二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60>60<60>60<60>60<5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二一剪力墙结构高度<80>80<80>80<80>80<60剪力墙四三三二二一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二二二一一不应采用不应采用剪力墙三二二二一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一核心筒二二一筒中筒结构内筒三二一外筒三二一单层厂房结构板柱的柱四三二一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

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天津宁河、汉沽。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北京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和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天津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上海崇明、金山,重庆(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带地震活动趋势讨论

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带地震活动趋势讨论

2021.02科学技术创新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带地震活动趋势讨论Discussion On The Seismicity Trend Of Zhenghe -haifengFault Zone In Fujian Province许振栋1杨贵2林慧卿3方传极4姚济棽1(1、福建省地震局平潭地震台,福建平潭3504002、福建省地震局监测中心,福建福州3500033、福建省地震局永安地震台,福建永安3660004、福建省地震局南平地震台,福建南平353000)福建陆地自西而东存在三条主要地震构造带:它们是邵武-河源地震构造带,政和-海丰地震构造带,长乐-诏安地震构造带,历史记录至有地震仪器记录以来发生在政和-海丰断裂的历史地震仅次于长乐-诏安地震构造带[1]。

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带,东侧为长乐-诏安断裂带,西侧为邵武-河源断裂带,北南分别有NW 走向的次一级断裂[1]:永安-晋江和九龙江断裂以及闽江断裂所控制如(图1)。

政和-海丰断裂带东界北起政和,经尤溪、华安、南靖入广东;西界大致在浦城东、顺昌东、永安、永定一线进入广东,总体走向呈NE25-30°展布,宽约40-50km ,长约400多km 。

本文利用政和-海丰断裂带的历史地震记载和福建省地震局地震台网近50年的测震观测资料,结合该断裂的历史地震背景及其地震活动特征和时序曲线进行分析讨论,这对研究该带的地震发展趋势预测和当地政府的防灾减灾具有较大意义。

1政和-海丰断裂带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特征:政和-海丰断裂带是东南沿海地震带内孕震构造之一。

自北宋治平4年,即1067年后发生过多次M ≥5级地震,如1067年尤溪514级地震,1832年平和5级;1940年永定514级,1968年华安514地震等(图1)。

有仪器记录以来该带境内最强的一次地震是1997年5月31日的永安小陶5.2级地震[2]。

政和-海丰断裂带为5级左右中强地震活动带,大多数历史中的中强震也是发生在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以南区域[2]。

大同阳高历次地震资料

大同阳高历次地震资料

1989年10月19日山西省大同-阳高6.1级地震山西省地震局赵新平刘巍王秀文安卫平张淑亮①①参加这项工作的还有:啜永清、郭跃宏和安维光摘要| 前言| 测震台网及基本参数| 地震地质背景| 烈度分布及震害|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和主破裂面观测台网及前兆异常| #前兆异常及特征分析|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摘要1989年10月19日在山西省大同和阳高县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大同县西册田乡的新堡村一带,震中烈度Ⅷ度。

这次地震发生在山西断陷带北部大同盆地的册田凹陷内北东向的大王村断裂和北西西向的团堡断裂交汇处,这次地震造成山西省大同、阳高、浑源、广灵,河北省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丰镇等市县16万余间房屋受损,部分水利设施及工矿企业的厂房、车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死亡15人,伤145人。

总经济损失约3.65亿元人民币。

这次地震序列为震群型,主震前两小时发生1次5.7级地震,主震后又发生4次5.1~5.6级强余震。

1991年3月26日又发生了5.8级晚期强余震。

本文研究结果认为,6.1级地震序列具有地震频度高、余震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衰减逐步加快,以及4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范围小、余震分布相对密集等特点。

余震区整体分布呈扇形,优势方向为北东向。

根据震源机制解、烈度等震线、地震构造及地质环境等推断,这组地震受华北区域应力场控制,是在北东东向主应力作用下,北北东向断裂发生右旋走滑错动、北西西向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的结果,为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

北东东走向的六棱山山前断裂是这组地震的控震构造,北东向的大王村断裂和北西向的团堡断裂是两条主要的发震断层。

前兆异常主要集中在分布200~300 km范围内,中、短期异常丰富,种类及数量较多,长期异常不明显。

前言1989年10月18日22时57分,山西省大同市和阳高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两小时后,于19日01时01分又发生6.1级地震。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在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是1815年平陆6.75 级地震以来,山西省境内发生的最大地震,也是公元1000年以来,大同盆地发生的第4个6级以上地震。

防洪评价报告书

防洪评价报告书
4.3.1 经验公式法 ................................................................................................. 33 4.3.2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法 ................................................................................. 34 4.4 河势影响分析 ...................................................................................................... 34 4.4.1 流速流态变化 .............................................................................................. 34 4.4.2 动力轴线的变化 ......................................................................................... 35 4.4.3 滩槽和河岸线变化 ...................................................................................... 35 4.5 冲刷与淤积分析 .................................................................................................. 35 4.6 堤防稳定分析 ...................................................................................................... 36 5 防洪综合评价 ................................................................................................................. 37

1976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时间地点统计如下

1976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时间地点统计如下

1976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1918年南澳地震: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13秒,广东南澳(北纬23度30分,东经117度13分)发生7.3级大地震。

地震使南澳县城遭到严重破坏,该县四万人伤亡十之八九,死亡万余人.这是20世纪中国惟一的一次地震海啸.福建泉州至广东汕头一带,海啸波高达7米,持续14小时,福建《同安县志》记载有:“地大震,海潮退而复涨,鱼船多遭沉没”.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8.5级地震。

此次地震,中外闻名,中外近百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能量巨大的地震。

据当时的《中国民报》记载:“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

”地震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为234117人。

死亡在万人以上的有6个县。

其中以震中海原县最严重,达7万人,占县总人数的—半以上。

地震造成的山崩滑坡掩埋了村庄。

海原县房屋和窑洞倒塌近6万间。

会宁县房屋倒塌达8万间。

海原地震的滑坡数量多,规模大。

海原、固原和西吉县滑坡数量大到无法统计的地步。

1925年云南大理地震火灾:1925年3月16日,在云南苍山洱海(震中北纬25.7度,东经100.2度)之间发生了一次7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5800余人死亡,近万人受伤,洱海沿岸数万间房屋倒塌.地震后大理、凤仪、宾川、邓川起火。

大理全城官署民房庙宇,同时倾圮。

火起多处,风助火威,延至17日午方熄,被毁店铺数百家。

附近各村之草房全部烧毁。

风仪城内同时火起多处,绣衣街、十字街一带全被烧毁。

宾川县城灾情稍轻,仅海东玉龙村和海南耆内南村尊庄等处火灾,共烧毁瓦草房86所。

这次地震是大理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次。

1927年甘肃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生8级地震。

地震波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5年4月25日德化3.2级地震
佚名
【期刊名称】《福建地震》
【年(卷),期】2000(000)0Z1
【摘要】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中
位置微观宏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
度地震类型1975042504061781182°256°1183°256°德化雷峰3289Ⅳ主震
型按微观震中定位,应在德化佛岭乡附近,宏观震中位于其东面10公里左右的
雷峰乡附近。

本次地震的震级为全省测定的平均数ML。

二、地震烈度分布据调查,地震时有感人数较多的为雷峰乡一带,约占调查人数的20%左右,其它地点,约在10%以下,有的只是个别人有感。

故圈定雷峰附近为震中区,烈度为Ⅳ度。

地震时人们先闻到地声似闷雷呼呼响,后感觉到木板墙、床、门在摆动。

本次
【总页数】2页(P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的变化——以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为例 [J], 谢新生;王维襄
2.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44/3级地震的考证及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的质疑 [J], 林松建;郑剑华;陈为伟;张颖;郑潮辉
3.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和林格尔强震与1976年唐山大震的关系讨论 [J], 郭增建;郭安宁
4.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和林格尔强震与1976年唐山大震的关系讨论 [J], 郭增建;郭安宁;
5.1975年中国海城地震与1978年日本伊豆—大岛—琴海地震的前兆现象之比较:前兆现象中应力变化的可能效应 [J], KIYOO MOGI;曾包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