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地震预测史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发生7.3级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海城市发生7.3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全球首次在政府主导下成功预报地震并且有效减少人员伤亡的地震。

1970年初在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上将辽宁省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域,1970年又同时成立了辽宁省的地震工作机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支野外综合探测队,11个专业地震台站,8495个业余地震前兆测报点组成的地震预测预报队伍。

1974年6月7日至6月9日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上辽宁有关地震专家提出了渤海北部可能发生5至6级地震。

1974年11月25日东北三省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明确指出辽东半岛大连-营口地区是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地区。

1974年12月22日辽阳参窝水库库区发生4.8级地震后在1975年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震情会商会上认为这个4.8级地震并不是预期要发生的地震,在辽宁南部地区仍有可能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而且估计在1975年上半年发生可能性更大。

1975年2月3日18时开始辽宁海城-营口一线区域接连发生多次有感地震活动后认为在辽东半岛上即将发生大地震,随后在1975年2月4日00时向辽宁省省政府发布了相关的预报,1975年2月4日上午10时辽宁省政府正式向各级政府发布通报要求辽东半岛各级政府居民近期做好防震措施,当时大连,营口,海城等多地居民搭起防震棚或者组织在户外观看电影以躲避地震。

这次大地震受灾人口约400万人,建筑破坏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这次地震造成1328人遇难,1.8万人受伤。

这次大地震的成功预报主要有2个原因,首先由政府主导+民间群测群防是本次地震得以成功预报的主要因素,另外其次这次大地震震前也有大量的前兆现象被观测到。

这次地震有大量的前兆现象被发现,首先是动物异常,在1974年12月10日至1975年1月1日辽宁出现了数百条冬眠的蛇爬出洞穴被冻死的现象,另外还出现了大量的鱼群跃出池塘的现象以及大量老鼠逃跑的现象。

中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

中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

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胶东历代地震警示录: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地震北海。

后魏太和十九年二月乙未地震,牟平虞邱山陷,五所一处有水。

宋庆历六年地震,岠嵎山摧,自是屡震,海底有声如雷,九月登州言有巨木三千余浮海而出。

十月京东两河地震,登莱尤甚。

金宣宗兴定二年二月庚申地震自东南越月屡犯莱州。

元至元四年二月山东诸路地震,有声如雷。

至正三年十二月胶州及属邑高密地震。

六年二月潍州北海县胶州即墨县地震。

永乐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登州各属地震,有声如雷,至十二月晦方止。

大震五十有,小震无算。

七年正月二十日复震至三月十四日止。

八年登州宁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

正统十年二月十三日蓬莱地大震,是月小震凡九。

正德十二年九月乙卯济青登莱四府地震。

嘉靖三年春正月即墨地震。

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宁海文登地震,有声。

二十七年八月十二日登州地大震,城为之崩坏,民庐舍无算。

隆庆二年三月戊寅登州地震。

万历八年文登万石山崩。

二十五年冬蓬莱地震,有声哼哼如车音,良久乃至,莱阳文登成山卫同时皆震。

二十六年春蓬莱地震者三。

福山县志稿记二十六年正月初七八日地震,二月二十九日复震。

二十七年三月蓬莱地震者再,莱阳亦震 。

福山县志稿记二十七年三月三日地震,十一日又震。

三十年冬十二月福山地震 。

三十一年八月福山地震有声。

三十二年十二月福山地震。

三十三年七月福山地震。

三十七年二月福山地震,如雷,七月复震。

天启元年秋文登地震。

四年正月日晕春栖霞地震,自东北来有声。

崇祯七年五月栖霞莱阳地震,星陨有声。

莱阳县志记崇祯七年春沙滩见来自海岛鼓翼杀杀声五月地震。

十五年七月地震,有声,蓬莱栖霞狼入城。

顺治四年莱阳浅水庄地裂深数丈无际。

八年四月二十六日黄县、莱山巨石崩,声闻数里。

康熙三年八月十七日莱阳地震四年春文登地震七年六月十七日有声如雷自东北来,全省地大震城垣庐舍倾圮无算,人畜压毙不可胜记 ,蓬莱地裂涌白沙黑水。

六月福山兜余村西井水上涌,有声如雷,乡人焚香号祝乃息。

六月十八日,七月十七日,八月十八日屡震。

民间预测地震的方法

民间预测地震的方法

民间预测地震的⽅法 ⼏乎每次⼤的地震后,都会涌现⼀批“预⾔帝”,他们因为“成功”预测到了某次地震⽽倍受追捧。

为什么民间科学家总能预测得准?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民间预测地震的⽅法。

民间预测地震的⽅法 民间地震预测⽅法⼀:动物预测 在古代,⼈们就注意到动物能预报地震。

唐代的《开元占经·地镜》就记载:"⿏聚朝廷市衢中⽽鸣,地⽅屠裂"。

1975年2⽉4⽇,我国辽宁省海城发⽣7.3级地震,震前有许多⼈发现鸡、鸭、⽺等20多种动物活动出现异常情况,纷纷上报地震部门,为地震部门及时作出临震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前,英国科学家也撰⽂证实,蟾蜍可能具备"某种预报地震的能⼒"。

研究⼈员称,蟾蜍的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类,因此它们可能在地震发⽣前句发现了从地下排放出来的⼤量氡⽓或反常电离⼦,所以仓皇逃⾛避难。

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度⽐⼈类强得多,它们能⽐⼈类更早感知到⼀些异常现象,从⽽达到预报灾害事件的可能。

有⼈分析,如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断层⾯之间具有的强⼤磨擦⼒使之产⽣⼀种每秒仅⼏次⾄⼗多次、低于⼈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那些感觉⼗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作出反应,⼈类便会看到动物的⼀些异常举动。

对于动物的反常,民间有⼏句顺⼝溜这样总结: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骡马不进厩,猪不吃⾷狗乱咬。

鸭不下⽔岸上闹,鸡飞上树⾼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叼着⼩⿏跑。

兔⼦竖⽿蹦⼜撞,鱼跃⽔⾯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民间地震预测⽅法⼆:地震云预测 对于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法,我国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昼中或⽇落之后,天际晴朗,⽽有细云如⼀线,甚长,震兆也",1935年宁夏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也写道,"天晴⽇暖,碧空清净,忽见⿊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不散,势必为地震"。

准确探知地震:仕途张衡的另类“屠龙术”

准确探知地震:仕途张衡的另类“屠龙术”

准确探知地震:仕途张衡的另类“屠龙术”准确探知地震:仕途张衡的另类“屠龙术”魏芝敏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八级地震。

悲痛之余,人们不禁城郭、卸任主簿后,张衡回到家乡。

这期间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多次辟他为幕僚,但张衡始终不就。

个中原委,不甚清楚,但根据张衡一生的出入进退来看,有一点可以肯定:决不是张衡不想做官。

事实上,这时安帝尚幼,邓骘以大将军兼舅舅的身份辅政,大权在握。

而东汉后期无论是外戚辅政,还是宦官专权,朝政都是十分黑暗的。

人们对这种架空皇权的现象十分不满,张衡在《陈事疏》中就曾劝顺帝要掌握“刑德八柄”,做到“威自上出”,这可能就是张衡不肯应邓骘之辟的原因。

在家的三年中,张衡逐字逐句地琢磨《太玄经》义,为研究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问题铺垫了理论基础,不但如此,他在文学、绘画等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因此被时人誉为“南阳通人”。

张衡的名气越来越大,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安帝诏拜张衡为郎中,三年之后迁为尚书侍郎,一年后再迁为太史令,在九卿之一太常手下掌管“天时、星历”。

张衡本“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先前的积累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自然高兴,除了太史令的日常工作外,“遂乃研核阴阳,但5世策略:进,可以以此为阶升官加爵,实现兼济天下之志;退,可以修身养性,独善其身;持中可以借职务之便继续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是在新的形势下糅合儒、道两家人生哲学的产物,较之退隐自然要优越得多。

正是有着这样的仕途波折,也正是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张衡更加孜孜不倦、将势就势,利用太史令之职继续进行天文学研究。

东汉时期,我国中原一带经常发生地震,据史书记载,从公元92年到139年,京城洛阳等地先后发生过20次地震,其中6次是破坏性较大的地震。

张衡目睹地震后的惨状,痛心不已,在完成太史令的本职工作之余,他还收集各地的地震情况,记录各地震情,以便能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地震情况,并立志研制出能够预测地震的仪器,解救黎民于水火。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地震,以下是其中一些记录:
1.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2.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3.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4.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估计在83万至89万人之间。

5. 宁夏海原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甚至持续了3年!强烈的地震把大山都震得滑坡侧移,有的大山被推动了几公里之远!约2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除了以上几次大地震外,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其他大地震,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甘肃武都地震、四川松潘地
震、河北三河地震、云南嵩明地震、辽宁海城地震、云南丽江地震等等。

这些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促进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完善。

李四光大师预测中国四大地震带

李四光大师预测中国四大地震带

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 新中国初期,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预测地点分别是在唐山,台湾,四川,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发生,就是在福建。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流了太多的鲜血和眼泪,我希望悲剧不要再重演,至少把伤害降到最低最低。

因此,我倡议所有看到这个留言的同学都可以自己去查一查防震防台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并向家里和周围的人宣传。

不管这个预言是真是假,福建总是发生台风和地震总是真的吧!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了我们的生命。

谢谢大家了,也请大家转发一下,希望我们都行动起来!? ?? ?? ?真正的是:李四光预言的是四大地震带而不是四个城市。

借此机会向你介绍一下四大地震带,李四光说的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质学家李四光预测的地震带是哪些?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没有资料显示,李四光有过“中国4大地震”的预言

没有资料显示,李四光有过“中国4大地震”的预言
历史上是罕 见的。
() 2华北平原地 震带 。南 界大 致位 于新 乡——蚌 埠一线 ,北界 位 于燕 …南侧 ,西界位 于太, l /l Yf 东侧 ,东界位 于下辽 河—— 辽东
既然 如此 ,还是让 我们借这
个机会 ,对 我国的地震 带做一 个
大 致 的 了解 吧 。
级 地震 9次 ; 8级地震 1 。 同 次
77 — . 地 震 5次 ; 以 上 地 震 9级 8级 1 。 次 ( 汾 渭 地 震 带 。 起 河 北 宣 3 ) 北 化 — — 怀 安 盆 地 、 来 — — 延 庆 怀 盆 地 , 南 经 阳 原 盆 地 、 县 盆 向 蔚
差 ×X× 没 有 震 了 ” “就 。 差 X X X没 有 震 了 ”这 一 句 中
的 2 条地震 带上 。这里 , 们着 3 我
重 了解一下 “ 华北地震 区” 。 “ 华北 地震 区”包 括河北 、 河
的 X X X,一般 都是预 言传播者
所在 的城市 。 唐I 地震 给国人带来 了难 以
南、 山东 、 内蒙 古 、 山西 、 西 、 陕 宁 夏、 江苏 、 安徽 等省 的全部或部 分
通都很发达 的地 区 ,地震 灾害 的
威胁极为严重 。
华 县 80级 地 震 都 发 生 在 这 个 .
带 上 19 9 8年 1 张 北 62级 地 门 .
华 北 地 震 区共 分 4个 地 震

比如 ,李 四光教授指示 编制
震 也在这 个带 的附 近 。 有记 载 以
的 《 中国主要构造体 系与震 中分 布 图》 该图于 17 。 9 0年编制完成 , 图内标 地震危险 区的地带或地 段 , 国内首创 。 图当即 内部发 属 该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文字记载。

强烈地震的重复率很低,只有在长期积累资料后,才能了解其活动规律。

关于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之历史资料中国殷代(公元前13~前11世纪)设史官以后,不仅记载政治事件,对天文、气象、地震等自然现象也有记述。

宋、元以来盛行地方志书,地震资料的数量大为增加,内容更为详细、具体。

早期的记载中国最古老的地震历史记载究竟始于何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太平御览》引《墨子》中帝舜时(约公元前23世纪)“地震泉涌”的记载,但其可靠性尚有争议。

《国语》和《史记》中记载:“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西周三川(泾、渭、洛)皆震。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内容比较具体,一般认为是可信的。

除零散的记载外,中国历史上还曾有地震资料汇编,如北宋(公元977年)李昉所编《太平御览》的《咎征部》自周至隋(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618年)共录地震45条。

13世纪马端临选《文献通考》里的《物异考》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地震资料 268条。

1725年出版的蒋建钧等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的《地异部》记载了公元前 11世纪至公元 1722年的地震、滑坡和地裂654条。

在内容上,中国的历史地震资料不只限于地震现象,还涉及地震成因的哲理、地震前后和地震时的伴生现象,局部地区的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民房抗震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经验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这些资料虽然有不实之处,但通过系统整理,客观分析,却能反映当时人民企图减轻地震灾害的思路。

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急需提供有关地区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为此,在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用两年时间,查阅了8000多种历史文献,搜集了包括880余次破坏性地震的资料,于1956年编辑出版了两卷《中国地震资料年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地震预测史
1966年以前,国内地质学界并没有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工程地震、地震监测、地震调查、地震学研究。

关于地震能不能预测的问题,尽管李四光等专家坚决主张地震可以预测,但地质学界的主流意见还是认为地震预测这个西方科学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国要解决不太现实。

但是,随着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河北省邢台连续发生了6.8级和7.2级地震。

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使得地震预测变成了可以立即开展的工作,包括中科院、地质部、石油部、国家测绘总局,以及各地的天文台,都投入到了地震预测的工作当中。

地震预测成了群众运动
几年之后,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了7.8级地震,地震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死亡超过1.5万人。

十几天之后,1970年1月17日,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次会议,宣告着我国大规模的地震预测正式展开。

1971年8月2日,国务院发文决定撤销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国家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地震预防工作。

而根据周恩来总理先前在邢台地震中的指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专家和群众结合),土洋结合(土办法与洋办法结合),大打人民战争。

”以发动群众“群防群测”的中国式地震预测工作由此开展起来。

然而,除了知道地球是圆的,当时一般群众对地球物理基本一无所知。

因此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的地震预测工作,不可能用实验和分析的方式来寻找地震成因,而只能采取归纳的方式:通过总结既往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症候,来摸索出一套地震发生前可验证的规律。

可实际上,因为普通人经历地震的机会本就不多,在没有排除其他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即使在震前进行了有意识的观察,也根本不可能分析出哪些现象是地震前所独有的。

而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则比今人更为肤浅得多,古书县志上对震前异常现象的记载,基本都是一些事后的夸张记忆,更加不足为据。

而更为根本的是,所有的这些“经验总结”要想成立,首先必须要“地震发生之前一定有异常现象发生”这个假设成立才行。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界估算一场大地震必然于1988-1993年在加州发生,处于地震断裂带上的帕克菲尔德镇作为最佳观测点,全美200多家地质实验室带着数千万美元的投入赶到了这里,然而这场地震一直等到2003年才发生,而且科学界从对震前观测的整理中,没能发现任何可靠的征兆。

于是,在70年代展开的地震预测工作,也成为一场新的群众运动,一时间,有观察鲤鱼的、观察鸡的,也有观察堰塘的,各地的地震预测报告雪片般飞向新成立的国家地震局。

如果不是几年后的海城地震挽救了地震预测的声誉,“群防群测”大概也会作为“那个年代的荒唐事”之一成为笑谈,更不会延续至今。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沈阳有强烈震感。

当时省委认为即将有大震发生,于是紧急决定对海城进行疏散。

当天19点36分,海城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从疏散到地震发生仅仅两个多小时,这被称为地震预测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第一次“预测”7级以上的地震。

可实际上,2月3日傍晚至2月4日晨的频繁地震已经在农村造成相当损失,所以很多公社和个人在没有收到上级要求的时候,已经自行疏散了。

而且,由于地震发生时间正值傍晚,再加上辽南农村当时普遍是木结构房屋,也都极大地降低了地震造成的伤亡,实际上在那些没有组织疏散的地区,死亡数字也并不大。

地震局成为地震预测中心
1975年12月,国家地震局由中国科学院代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地位再一次上升。

此后,地震局几乎成为了“地震预测中心”的同义词,其主要职能就是预报地震。

而国外对应的政府部门一般称为“地质观测局”,例如日本的地质观测局利用地震发生后纵波比横波传导快的原理,在日本推广了地震预警系统,使得人们可以在从地震发生到地震波传导到地面的短暂时间差里采取安全措施;而美国的地质观测局认为地震防灾的关键是避开断裂带以及修建更为安全的建筑,洛杉矶市的建设有意识地避开了已经被探明的断裂带,该市的建筑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坚固的。

海城地震发生以后,根据当地地震局的预报,辽南地区又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群众疏散“躲地震”,由于后续的地震并未发生,所以这些错误的疏散就不再被记载,逐渐被人们忘记。

尽管发生在一个频繁“躲地震”的年代,唐山大地震还是没有被“躲”过—因为此次地震并无明显前兆。

倒是地震发生之后,由于部分预报工作者主张唐山还要发生一次更加剧烈的地震,使得唐山人断断续续的一直“躲”到了80年代—整个70年代,很多中国人都有过“躲地震”的经历,人们住在避震棚里,少则数日多则数周,自然,几乎所有的“躲地震”都是毫无意义的。

80年代以后,群众运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群防群测也渐行渐远,据媒体报道,曾经全国的20万名地震业余监测员,今天只剩下三万名。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笔者曾有幸近距离观察过一个“群防群测”实验室,那可能也是中国今天的少数几个群众地震预报的活动中心之一。

这个实验室设在北京郊区的一座中学里,穿过挂满了锦旗和各种题字的狭长外屋,在大约15平米的实验室里你会看到一台电脑
和一台插在沙子里的、市价两千余元的工程用SW测振仪。

笔者请他们预测中国下一次六级以上地震会什么时候发生,这个请求被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掉了。

亲自接受了周恩来总理召见,和中国地震局一起成长的耿庆国也在2008年地震之后一度大红大紫,并被某知名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之首。

然而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这位没能再次预测地震的专家几乎被人遗忘了,今天在微博上被强烈追捧的,是一个18岁的高中生和山东一位通过看云测地震的收藏家。

中国的地震预测是一个残酷的学科,每一次地震都会在埋葬前一批预测专家的同时,催生出一批新预测专家,这批新预测专家对于“主流学界的忽视”,或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或怀才不遇,冷嘲热讽。

直到下一次地震突如其来的发生,他们才会从公众视野中匆匆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