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精神反应、大小便、活动力、睡眠及吃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准确的填写各项护理记录单。

1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

15.每周测体重2~3次,早产儿每日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体重不增者,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16.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长作好出院指导,如预防接种、保健检查、哺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有关知识。

早产儿护理常规

⒈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⒉室温应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到27~28℃,以防受凉。

3.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出生胎龄、成熟度及病情,给于不同的保暖措施。体重﹤2000g者,应置暖箱中保暖,并注意选择适中温度;如需执行采血等必要操作,应尽量在远红外辐射保暖下进行。

4.有缺氧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歇低流量吸氧,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而定,尽量避免高浓度或长时间吸氧,以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以刺激呼吸,或行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用氨茶碱静滴或机械正压通气。

5.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注意患儿用品、仪器设备的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6.实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奶,喂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腹胀为原则。吸吮或吞咽差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准确记录每日出入水量、体重,以便及时调整喂奶方案,加强营养。

7.加强巡视,积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反射、进食、有无腹胀及大小便等情况,注意观察呼吸暂停发生,监测血糖。

【健康指导】

1.指导科学育儿知识,鼓励母乳喂养,按需哺育。

2 .指导家长监测体温的方法并注意保暖。

新生儿窒息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Apgar评分及有无胎儿窘迫等病史。

2.评估患儿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兴奋或嗜睡、昏迷,皮肤有无发绀。

3.评估心率、呼吸、肌张力,观察有无前前囟张力增高、惊厥、呼吸暂停,检查原始反射是否存在,有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

三、【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床或温箱中,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乳汁及口鼻分泌物吸入引起的窒息。

2.窒息患儿应首先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呼吸、吸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3.恢复循环,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予扩容、纠酸等处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4.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精神反应、面色、哭声、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肢体末梢温度,尿量;观察患儿有无惊厥等情况。

5保持安静,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剂及改善脑代谢的药物,以减少

神经系统的损害。

6.遵医嘱进行喂养。病情严重者,一般出生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开始试喂温开水或5﹪糖水,第三天开始试喂稀奶,以后逐渐过渡到全奶。试喂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胃潴留、呕吐、腹胀等不耐受情况。

7.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应用多巴胺维持循环时应定时测量血压,检查有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副作用,防止药物外渗至皮肤坏死;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时,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失衡等副作用。

8.加强康复及随访。动态观察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CT检查结果,对可能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包括应用胞磷胆碱、脑活素、纳洛酮等药物促进脑细胞恢复及高压氧(每次1~1.5小时,10天为一疗程)、婴儿抚触等治疗,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四、【健康教育】

1.向家长解释本病的有关知识,以取得合作。

2.对可能有后遗症的患儿,要给家长解释康复治疗方法及其重要性,以尽可能减轻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患儿孕期及产时分娩的情况。

2.评估患儿临床表现,检查前囟饱满程度;观察瞳孔及肌张力变化;

注意有无呕吐、双目凝视、尖叫、呼吸节律改变及发绀等异常症状。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CT、MRI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精神状态、反应情况。

三、【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温箱或辐射床上,以便保温和及时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程度。侧卧位,头肩部抬高15°~30°。

2.注意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前囟张力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定期测头围并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3.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急性期禁止沐浴;尽量少搬动头部;避免头皮血管穿刺,最好选择四肢浅静脉,使用留置针;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缺氧程度选用适当给氧方式和浓度。

5.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急性期避免用力吮奶加重出血)或吮奶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水分和静脉营养治疗,保证热量供给。

6.作好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如高压氧治疗,婴儿抚触治疗及护脑药物的应用等。

四、【健康指导】

1.详细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2.指导患儿家长做好患儿肢体功能训练及智力开发,鼓励坚持治疗及随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孕周,是否为早产儿。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如神志、精神状态、呼吸情况,观察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注意呼吸困难是否呈进行性加重;观察发绀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改变。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

三、【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床或温箱中,以便保暖、观察及抢救。箱温32~34℃,相对湿度60%左右。

2.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供氧方法,调节氧流量使PaO2维持在6.7~9.3kPa(50~70mmHg),避免长期高浓度吸氧,预防氧中毒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神志、精神状态等情况,观察呼吸困难及发绀的程度。心力衰竭时抬高头部。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4.对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儿,要特别注意做好呼吸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肺部感染。

5.遵医嘱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⑴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在喉镜指引下,插入气管导管。

⑵滴入前彻底吸尽气道内分泌物。

⑶抽取药液,从气管内缓慢滴入(根据需要患儿可选择平卧、左侧、右侧位),然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有利于药液更好的弥散。用药后4~6小时禁止气道内吸引。

6.注意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输液时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避免过多过快。

四、【健康指导】

1.做好家属接待与解释工作,让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取得家属配合。

2.注意作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是否有母婴血型不合等原因。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皮肤及脐带有无感染,了解肝脏的大小及硬度。根据患儿的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血清胆红素浓度,评估患儿黄疸的程度;了解患儿的精神状况、食奶情况、肌张力、大便颜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三、【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热量摄入。

2.光照疗法的护理按光照疗法护理常规。

3.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光疗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及脉搏异常并及时处理。

(2)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哭声、吸吮力、肌张力、有无惊厥等,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如胎便排出延迟,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胆红素及大便的排除。

4.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清蛋白以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并减少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5.记录蓝光照射时间包括开始和结束,

6.必要时做好换鞋治疗的准备。

7.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及预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担忧。

四、【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及出现后的康复指导。

2.若为红细胞G-6PD缺乏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衣物保管时切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3.如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全母乳喂养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严重者暂停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患病的诱因。

2.检查患儿反应情况,评估皮肤颜色、全身硬肿范围及程度;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心力衰竭、DIC、肾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伤情况。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三、【护理措施】

1.根据体温情况决定给予保温或复温。体温正常者置温箱或远红外辐射床上保温,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于正常范围。

2.对于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复温,其复温方法如下:

(1)对于肛温大于30℃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测体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再将温箱温度调至该患儿的适中温度。

(2)对于肛温小于30℃的重症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也可用远红外辐射床复温,方法是:先将床温调至30℃,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并用保温性较好的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罩好,以减少对流散热。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及时提高床温,每次提高0.5~1℃,但床温一般不超过34℃。恢复正常体温后,患儿可置于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温箱中。

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4.加强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1次。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臀部干燥,及时更换尿布。会阴及阴囊水肿明显者,适当用纱布托起阴囊,以减轻水肿。维生素E涂抹硬肿部位并按摩,每日2次,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及并发症。

6.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热量散失。

7.预防DIC发生

(1)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呼吸、心率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等。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呼吸增快、肺部啰音

增加,要考虑肺出血;如穿刺部位出血不止,要警惕DIC。(2)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酚磺乙胺、肝素等药物及复苏囊、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等仪器),以便

及时有效地组织抢救。

8.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四、【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保暖、喂养、防感染等育儿知识。

2.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适当添加配方奶,以保证热量供给。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分娩过程中消毒是否完善。

2.评估痉挛发生时的症状、体征,有无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窒息等,检查脐部情况。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三、【护理措施】

1.置患儿于安静、光线暗淡的单人房间,专人看护,避免声光及其他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最好在使用止痉剂半小时后有条理地集中完成,尽量采用留置针静脉给药,以免重复注射穿刺引起或加重痉挛发作。

2.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有无窒息等。对于喉部痉挛窒息者应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3.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及时清除鼻咽部分分泌物;有缺氧、发绀者可给予氧气吸入,为避免氧气直接刺激黏膜建议选用头罩给氧。

4.遵医嘱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镇静剂等。

5.脐部护理:①选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后涂以2%碘酊,用无菌纱布覆盖。接触脐部的辅料应焚烧;②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U作脐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液的游离毒素。

6.患儿早期吞咽功能障碍,应予静脉营养以保证热量供给,痉挛减轻后用鼻饲喂养。

7.禁食或鼻饲喂养时注意做好口腔护理。病情好转可用奶嘴喂养,以训练患儿吸吮及吞咽功能。

8.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四、【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脐部护理。

2.推广无菌接生法。

温箱使用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1了解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日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并发症等。

2检查温箱性能是否完好,如温箱已清洁和消毒、箱内婴儿床铺好,处于备用状态。

3环境适宜,室温>23℃,避免阳光直射、对流风及近距离的取暖设备。

二、【护理措施】

1.准备湿化。将灭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加入温箱水槽中至水位指示

线。

2.预热温箱。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预热温度调至28~32℃,约需30分钟~1小时。调节湿度并维持在55%~65%。

3.根据患儿的体重、出生日龄调节箱温,将患儿穿单衣或裹尿布后放置温箱内。

4.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调节温箱,并做好记录。每1小时1次监测体温,升至正常后可每2~4小时测1次,注意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并维持相对湿度。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一般每次调节温箱温度宜0.5~1℃。

5.保持箱内温度恒定。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清洁皮肤、观察病情及检查等。尽量少打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如确因工作需要暂出温箱检查,应注意在保暖措施下进行,避免患儿受凉。

6.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入箱操作、检查、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

7.使用期间随时观察温箱功能是否正常,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8.评估患儿是否具备出温箱的条件。

⑴体重≥2000g,体温正常。

⑵患儿温箱治疗一个月以上,体重<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

⑶在不加热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患儿能维持正常体温。

9.保持温箱的清洁。①湿化器水箱用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洁1次,如已破损则应更换;②温箱使

用期间每天先用消毒液擦拭温箱内外,然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③长期睡温箱患儿每周更换温箱1次。患儿出温箱或更换温箱后,将温箱内外用消毒液擦拭后,再用紫外线照射;④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评价清洁消毒的效果。如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温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光照疗法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

2.检查光疗箱性能是否完好,是否已清洁好消毒,处于备用状态。

3.环境适宜。宜在空调环境,周围适当遮挡,避免光疗箱发出的光线影响其他患儿。

二、【护理措施】

1.治疗前清洁光疗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箱内湿化器水箱内加灭菌用水至2/3满。

2.预热光疗箱。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并使箱温升至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55%~65%。

3.将患儿全身裸露,用尿布遮着会阴部,佩戴护眼罩,戴好手套并适当约束双手,避免抓脱输液管路;穿好袜子,防足部皮肤因反复摩擦玻璃板而出现破损。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内,光疗箱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为33~50cm,记录入箱时间。

4.光疗过程中,,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光。若使用单面光疗箱一般更换体位每2小时1次,仰卧、俯卧、侧卧交替。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须戴墨镜。

5.光疗过程中,遵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

6.坚持体温和箱温。光疗时测体温每2小时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维持体温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体温>3

7.8℃或<35℃暂停光疗,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

7.照射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患儿精神反应、呼吸、心率及黄疸程度变化,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腹胀、呕吐、惊厥及皮肤发红、破损、干燥、皮疹等,注意大小便形状及颜色,监测胆红素浓度变化。及时清除患儿呕吐物、汗水、大小便,保持光疗箱清洁。

8.光疗时间遵医嘱执行。一般光疗12~24小时才能使患儿血清胆红素下降。血清胆红素<171umol/L(10mg/dl)时可停止光疗。

9.出箱时给患儿穿好衣服,除去眼罩,抱回病房,并做好各项记录。

10.光疗结束后,倒尽湿化器水箱内水,做好整机的清洁消毒工作,光疗箱应放置在干净、温湿度变化较小、无日光直射的场所。

11.保持灯管及反射板的清洁,并及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则影响照射效果,每天应清洁光疗箱反射板。灯管使用达1000小时应更换。

新生儿抚触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宜抚触,如发热、咳嗽、拒食、进食过饱、饥饿、皮肤感染、极低体重儿、心肺疾病者等不宜抚触。

2.评估抚触操作环境,包括抚触台面及地面清洁、室温等。

3.检查抚触用物是否完备,包括大小毛巾、尿片、润肤油、衣服等。

4.护士或工作人员需要更换鞋进入抚触室,操作前应洗手。

二、【护理措施】

1.抚触前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抚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配合。

2.调节抚触室室温在28℃左右,有条件时播放柔和的音乐。

3.按要求准备好专用抚触台。

4.新生儿抚触前给予沐浴。

5.①抚触者在抚触前温暖双手;②倒适量的润肤油于掌心,充分润滑抚触者双手;③抚触步骤分为脸部微笑样抚触、胸部交叉循环抚触、手和腿的挤捏扭转以及腹部顺时针按摩;④抚触者双手轻轻在新生儿肌肤上滑动,开始轻轻抚触,然后逐渐增加压力,以便新生儿逐渐适应抚触。每次抚触时间为15~20分钟,1次/日。

6.抚触后给予脐部护理,包裹好新生儿,注意保暖。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精神反应、大小便、活动力、睡眠及吃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准确的填写各项护理记录单。 1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 15.每周测体重2~3次,早产儿每日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体重不增者,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16.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长作好出院指导,如预防接种、保健检查、哺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有关知识。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 七、确保患儿安全: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 1 / 30

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 2 / 30

产科、新生儿护理常规

产科危重疾病 抢 救 及 护 理

脐带脱垂抢救及护理 1、缓解脐带压迫 ①脐先露采取臀高头低位,脐带对侧的侧俯卧位。 ②脐带脱垂可采取脐带还纳术。 ③充盈膀胱或者经阴道上推先露,以缓解对脐带的压迫,直至剖宫产将胎儿娩出。 2、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 ①给氧。 ②静脉点滴葡萄糖及维生素C。 3、分娩方式的选择: ①宫口开全,先露已降至盆底:立即阴道助产; ②宫口未开全,先露未达盆底,不具备助产条件者,立即就地行剖宫产手术。 4、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甲状腺危象抢救及护理 1. 请内科医生会诊,共同用药或转内科病房治疗。 2. 药物治疗:①丙硫氧嘧啶:一次口服或经胃管给药600—1200mg,以后每日维持量300—600mg,分三次口服。 ②碘溶液:每6时一次,每日20—30滴。 ③普萘洛尔:口服20—30mg,每6时一次,紧急情况下可采用静脉注射1—5mg(单次应用),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的反应。

前置胎盘的抢救及护理 1、一旦诊断明确或者高度可疑,应立即住院,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期待胎儿生存,降低婴儿死亡率。 2、给予补血、止血,及时做好输血及手术准备。(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孕龄、胎位、胎儿是否存活及宫口开大的程度,选择处理方法) 3、期待疗法:多用于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阴道出血不多,胎儿存活者。 ①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 ②每日氧气吸入3次,每次20-30分钟。 ③给予补血药物纠正贫血。 ④应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沙丁胺醇等防止早产。 ⑤宫颈内口环扎术:根据颈管长度选用,防止子宫颈口扩大,有助延长孕龄。缝合时,加用宫缩抑制剂,采用硬膜外麻醉。 ⑥期待至妊娠36周,主动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4、终止妊娠:①终止妊娠指征:⑴孕妇反复多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是否成熟,均应立即终止妊娠。⑵胎龄达36周以后,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 (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 (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 1.患儿入院时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危重者立即送监护室进行急救,如一般情况可,予入院处置。 2.更换衣被,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核对患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并填写手脚圈,系在患儿手脚上,测量体温、体重并记录。通知医生及时诊治。 3.向患儿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及有关病区的管理制度。 4.做好入院各项登记。 5.患儿入院后,护士应及时了解病情,书写护理病历。 理出院。 2.停止一切治疗、护理,取消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 3.家属办妥出院手续后,给予婴儿换衣。更衣前后认真核对姓名、性别、腰牌、床头卡、手脚圈,检查全身情况。 4.婴儿交给家属时,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才能交给家属。 5.交给家属出院小结、病历卡、出生卡(做好登记签字),并做好出院宣教。(喂养、服药、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门诊随访等。) 6.取下床头卡、护理等级、饮食标志及诊断卡,做好出院登记。 18~22度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2.按患儿不同年龄与病种分别收住,对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患儿入院后测量体温、体得,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4.对病情危重者要及时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5.病情较重或发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一般患儿可适当活动,保证病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6.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7.按规定要求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8.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卫生,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0.根据病情向家属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及卫生保健知识宣教。 11.患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及用品的终末消毒处理。 体温保持稳定。 观察要点: 1.了解患儿孕周、体重、日龄,观察生命体征及 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 2.观察暖箱的工作性能。 护理措施: 1.入箱前,评估患儿的孕周、体重、日龄及病情, 暖箱调至适当温度预热,加湿化水,检查暖箱运行是否正常。 2.患儿入箱后,一切护理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尽 量少开门,以免暖箱内温度波动。 3.按规定测体温,并根据体温调节箱温,严禁骤 然提高箱温,使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4.暖箱每天清洁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每周 更换暖箱一次,湿化水每天更换。 5.观察暖箱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妥善处 理。 6.患儿出暖箱后,继续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 做好记录。关闭暖箱的电源,倒湿化水,整机 1. 清洁。 2.根据医嘱配制奶量。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1. 温度调节 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温暖,并使用适当的衣物覆盖,以保持婴儿的体温稳定。 2. 喂养 新生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或配方奶粉。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的喂养量和频率符合其年龄和体重要求,并在喂养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防止呛奶和窒息等意外事件发生。 3. 睡眠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护理人员应为婴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以促进婴儿的良好睡眠。 4. 排便和排尿 新生儿的排便和排尿是衡量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的清

洁和干燥,预防尿布疹和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5.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护理人员应定期给婴儿洗澡,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柔地按摩婴儿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健康。 6. 眼部护理 新生儿的眼部需要额外的护理。护理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的开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眼睛,清除眼角的分泌物,预防眼部感染的发生。 7. 口腔护理 新生儿的口腔卫生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用纱布或干净的柔软毛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内壁和舌面,清除残留的奶渍和细菌,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8. 安全护理 新生儿在活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尖锐物品、药物和危险物品的接触,确保婴儿的安全。 9. 日常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精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体重 1.新生儿出入院时称体重1次,每日晨间称体重1次,并记录。 2.早产儿每日称体重1次,并记录。 (二)体温 1.按规定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2.降温方法:散包降温,温水擦浴,给患儿服温开水,以助散热及补充水分。 3.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造成体温不升。 (2)体温高于38.5℃,或继续上升时,应及时给降温及镇定剂处置,避免发生惊厥。 (3)新生儿禁用降温药物、酒精擦浴,可物理降温。 4.体温低于36℃,给热水袋保暖,用水温50℃加套,如体温不升或体温仍在36℃以下时,可置暖箱保暖。 5.早产儿暖箱中体温低,可调节箱温及室温。

(三)收集大小便标本 1.新生儿入院常规留置大小便 ,送检。 2.根据病情、病程需要,建立特护记录及出入量记录,应准确及时。 (1)入量:奶量及静脉输液量。 (2)出量:大小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抽出胃液量及其他部位排出的液体量。 (四)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 (五)观察大小便及排泄物 应观察新生儿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量,每次更换尿布后须称重量,准确计算,并记录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及气味等。 (六)沐浴与更衣 1.每日为新生儿沐浴1次,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40~50℃。

3.物品准备:干净婴儿衣物、尿布、床单、包被、婴儿皂、爽身粉、20%鞣酸软膏,%氯霉素眼药水,4%碳酸氢钠等。 4.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身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洗毕揩干全身更衣,按常规称体重,并记录。 5.用%活力碘擦脐轮及脐周皮肤。 6.臀部涂20%鞣酸软膏或润肤油,女婴用棉签沾消毒植物油,将大小阴唇分泌物擦净。 7.于皮肤褶皱处撒爽身粉,用手挡住婴儿口鼻,防止吸入。 8.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如有眼部红肿可涂红霉素眼膏,清理耳、鼻分泌物。 9.沐浴完毕后,常规口腔护理,用1%~4%碳酸氢钠擦洗口腔。 10.沐浴注意事项: (1)沐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疹、脓疱、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涂抹肥皂时,避免直接接触婴儿皮肤,可选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或中性肥皂。 (3)保持室温恒定,洗澡动作轻柔,注意遮盖婴儿,避免受凉及损伤。 (4)洗头时用手压住双耳。洗脸时勿使浴液进入耳、鼻、口、眼内。勿使浴水污染脐部。 (七)喂养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内清洁,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每4小时测体温1次,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体温高者采取松解包被或温水降温, 维持体温在36℃。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采取右侧卧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 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治窒息。 (3)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的分泌物。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进行监测,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应分室而居,避免交叉感染;工作 人员入室更应更换清洁鞋,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每个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探视制度; 对患病或带菌的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室。 5、提倡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应生后0.5小时后即可喂奶,按需哺乳,抱起喂奶,喂奶后将 小儿竖起并轻拍背部,嗳出气体,然后取头高右侧位;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防止呛咳;记录奶量,观察有无溢乳或呕吐的发生。 6、五官、脐部及皮肤的护理 (1)双眼有分泌物者,用棉签将分泌物轻轻擦去,用生理盐水清晰双眼并滴入眼药水; 注意耳部清洁干燥,经常变换卧位,防止耳部受压时间过久;有鼻垢可用吸鼻器吸 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可用生理盐水或2.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预防鹅口疮。 (2)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潮湿用95%酒精作干燥处理;有脐血先局部清洁消毒,再用云南白药外敷止血;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3%双氧水清 洗,再用安尔碘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断脐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3)皮肤的护理。每日用婴儿沐浴液洗澡,观察皮肤的完整性、脐带及四肢活动等情况,每日大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拭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皮炎。 7、观察患儿精神、反应、面色、哭声、哺乳、皮肤、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8、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护理方法。介绍有关育儿保健知识、提倡母乳喂养,促进母婴 感情建立,做好新生儿筛查及预防接种。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 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 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 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 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 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 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 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 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 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 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 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 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 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 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如出现拒 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 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 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专科护理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 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3'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4,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4) 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5'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 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7) 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7) 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7) 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8) 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9)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 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1) 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 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2 -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3) 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4-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4 -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后处理 1、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生,衣物交家 属保管。 2、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 3、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卡、入院病 历保持一致。 二、维持有效呼吸 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3、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 4、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5、呼吸暂停处理: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简易复苏气囊给氧;药物治疗。 三、维持体温稳定 1、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环境温度(是指能维持正 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 2、发热者行物理降温,禁用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在体温记录单上 做好标记,医嘱与降温标志时间保持一致,做好护理记录。体温低于36℃者应加强保暖,遵医嘱入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四、合理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位。 1、足月配方奶 (1)方法:3小时一次,每日7—8次。 (2)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 (3)标准: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2、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 (1)方法:1)经口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2)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3)间隙胃管法: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4)持续胃管法: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2)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 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 病房(NICU)进行监护。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保持皮肤清洁。根据患儿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后颈部等皮肤 皱褶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局部涂以皮肤保护剂;脐带未脱者,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每日遵医嘱给予脐部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遵医嘱口腔护理。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眷对疾病旳认知状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湿度合适,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长测量次数。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一般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 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适宜母乳喂养者,予以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测有无溢奶及吐奶状况。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6.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防止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 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测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每天更换衣被、 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对旳使用药物,观测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持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 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 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 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尿片,注意使用清洁、柔软、吸水及透 气性好旳浅色棉质尿片。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柔软棉质内衣。 6、沐浴: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2-3次,室温28℃,水温38-40℃,沐浴过程中注意保 暖及宝宝安全,防止沐浴水进入眼、耳、口、鼻。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合适减少沐浴

新生儿疾病一般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毒。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项目内容 临床 表现早产儿体重2500g,身长47cm,皮肤薄而红嫩,胎毛多,毛发短软而细,前囟及颅骨缝宽大,耳廓软骨发育不成熟,男婴睾丸未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指甲未达指端,足底纹理少。 辅助 检查血糖测试 胸片 头颅彩超 完善相关检查 主要 护理 问题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少、散热多有关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喂养困难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系统不成熟有关 主要

新生儿沐浴法护理常规

新生儿沐浴法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出生后体温未稳定不宜沐浴。 2、难产儿3天以内宜擦浴。 3、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产伤等严重疾病者不宜沐浴。 二、护理措施 1、沐浴前1小时内不宜喂奶。 2、沐浴过程中不宜离开婴儿,热水始终流经操作者的手再接触婴儿,注意保护婴儿。 3、在医院内沐浴要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用消毒剂浸泡沐浴池、沐浴垫。 4、沐浴前先调好水温,水温不能过高,以防烫伤。 5、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如有无皮肤脓疱疮、中耳炎及畸形的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三、注意事项 1、应仔细核对手圈、胸牌、母亲姓名及婴儿性别。 2、多人操作时,每人位置应固定,严防抱错婴儿。 3、注意婴儿的安全,防止摔伤或烫伤婴儿。 4、注意调节适宜的室温和水温,避免婴儿受凉。 四、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

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③已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应记录损伤部位、分期及大小(长×宽×深)、渗出液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 ④执行输血医嘱后记录输血过程、输血种类、数量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⑤因疾病或治疗而出现某种症状时,记录患者主诉、临床表现、处置及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并记录。 4)抢救患者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因抢救未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5)及时打印重病护理记录并签名。

新生儿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流程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一、早产儿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 三、硬肿症 四、肺炎 五、婴幼儿腹泻 六、急性肾小球肾炎 七、肾病综合征 八、病毒性心肌炎 九、病毒性脑炎

早产儿护理常规 症状护理: 1.保暖 ⑴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则给予暖箱保暖。 ⑵暖箱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要求越高,体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随着日龄增加而相应调整暖箱温度。 2.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⑴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 ⑵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可用滴管喂奶。 ⑶吸吮及吞咽反射能力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遵医嘱调整注奶量。 3.密切观察病情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⑵供氧,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⑶呼吸暂停时给弹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出,并报告医师。 ⑷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护理: 1.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必须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擦,每周用消毒液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护理前须洗手,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内水。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热水袋水温低于50℃,防止烫伤,随天气变化添减衣服。 2.减少探视,避免与感冒者接触,防止呼吸道感染。 3.提倡母乳喂养,注意乳房的护理,勤换内衣,保持皮肤乳头的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4.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最好每日沐浴一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和感染。 6.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童体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