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
南京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

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分析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用感官观察”一样,都是对“走进科学”单元的具体展幵。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也离不开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
如果说“用感官观察”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那么本单元则重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思考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和客观的事实证据,并运用事实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实,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验证。
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验证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科学态度: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愛、多方式认识事物。
此外,《课程标准》在“暗盒里有什么”案例评析中指出;“自然界隐藏着无数巨大的‘暗箱’,没有人知道里面隐藏着什么。
面对一个陌生的‘暗箱’,科学家会用各种方法观察、探测、实验,收集来自‘暗箱’的信息……中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暗箱’里有什么,向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真理和奥必……”“课堂上解暗盒活动的设计体现的就是科学探究中的建模思想。
”本单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设计的。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由《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树叶变黄了》三课组成,遵循“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呈“分一分一合”的结构展开,总体上是对科学方法,即思维训练的指导。
第一课,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动脑筋猜一猜过去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这样的现象可能是一种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两种原因或更多的原因引起的,图片呈现了这样的结构。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小结教案(2024秋)

《用大脑思考》单元小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引导学生整合本单元主要内容,根据箭头思考并汇报。
[科学思维]衔接前面内容,以盲人摸象为典型,提供辨析错误猜想原因的机会。
[探究实践]通过盲人摸象故事知道不能从局部特征推理整体状况。
[态度责任]积极动脑思考。
【教学重点】1.区分事实与猜想2.有依据的猜想【教学难点】会依据证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进行《用大脑思考》单元小结。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回顾事实与猜想的关系,以及如何依据证据判断猜想是否正确导入:树叶变黄了(秋叶变色的事实)(1)出示图片,展现秋天树木景象(2)学生已经知道了银杏树叶会慢慢变黄,让其回顾探究的流程(3)完成“观察到的事实—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一填空。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1.迁移应用(1)出示盲人摸象故事(2)让一位小朋友介绍盲人摸象的故事,(3)分析现象,让学生判断对错,并思考为什么错?(4)得出结论,知道不能从局部特征推理整体状况。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总结:用大脑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教学后记】1。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3单元 用大脑思考 9 树叶变黄了》_3

第9课树叶黄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
2、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3、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
教学难点: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绿叶、没有全黄的树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指名说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树叶变黄了。
(二)讲授新课
1、秋天到了,你的家乡哪些数的叶子会变黄呢?
常见的落叶树:银杏、水杉、梧桐、泡桐、杨树、槐树、柳树、香椿等。
2、投影出示银杏树叶,让学生猜一猜,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3、在学生表达完猜想后
提出问题:这些猜想究竟谁对谁错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呢?
对老师带来的银杏叶图片进行排序。
4、把学生有序地带到银杏树下。
给学生分组,一组观察树上的叶子,一组收集落叶进行观察,然后两组交换。
让学生先说,然后在活动手册提供的图示下面标注顺序,记录自己的验证结果。
5、说明:一个问题未必只有一个答案。
理论上从远离主叶脉的地方开始变黄。
(三)布置作业
观察、收集校园里其他树的叶子,看看他们是怎样变黄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 第三单元 《用大脑思考》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8. 暗箱里的秘密辽宁省丹东市福春街小学许银平教学资源的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中的第二课。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也离不开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思考的过程。
学生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在本单元第一课,学生对眼前看到的事实进行了猜想,对什么是猜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课则是让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内部进行猜想。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从感知现象入手,通过各种工具和一定的方法收集信息,让学生从观察事物外显特征到关注事物的内部状态,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暗箱以及一些解暗箱常用的方法。
意识到要想使猜测更准确需要运用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猜想兔子在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重点与难点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猜测依据。
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状况。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小暗盒、内部固定木块的敞口塑料盒子、玻璃球、实验册教师教学材料:PPT课件(包含正常心脏跳动的声音、不正常心脏跳动的声音、铁路工人怎样进行维护工作和金属探测器介绍等影音资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仔细观看,看看动画片里发生了什么事?2. 提问:大家能根据这个画面提供的信息来猜猜小兔子们在山洞里的逃跑路线是怎样的吗?把你的想法画在活动手册中的图片上。
3. 交流展示4. 小结:在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像山里的洞穴一样,我们打不开,也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内部状态,我们称它们为暗箱。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全部教案(共计3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全部教案7.做个小侦探【教学目标】1.能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根据的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猜想和事实不是一回事。
2.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3.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心重要的思考活动,科学家也在进行猜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
【教学重点】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猜想。
【教学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雪地上的照片图、碰碰球。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收到了一封信,是谁给我们寄来的呢?咦,信封背面画着黑猫警长。
原来是黑猫警长给我们寄来的信啊,快来看看他给我们写了什么。
咦,怎么什么都没写啊?——其实是这样的,这是柳老师和黑猫警长的小秘密呢。
黑猫警长怕他写的内容被别人偷看到,所以用一种神奇的东西写在上面,必须要用到柳老师的这瓶神秘药水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
2.老师将纸贴在黑板上。
那么柳老师现在将药水喷上去,我们一起看看他写了什么吧。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能通过我设置的三个关卡,就能加入我的侦探团了。
)3.谈话:哇,科学就是这么神奇。
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他的挑战吗?那我们一起努力做个小侦探吧!(出示课题)二、学会观察1.现在让我们开启第一关:公园之旅。
2.出示蒲公英图片。
提问: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公园,瞧瞧,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种子会飞起来呢?3.出示有虫眼的菜叶图片。
提问:让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让我们走近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有小洞)为什么好好的菜叶上会有这么多小洞呢,谁来猜一猜?(放大镜)4.出示小狗的图片。
提问:再往前走走,草地里还有有两只可爱的小狗,仔细看看,它们怎么啦?(吐着舌头)小狗为什么要吐舌头呢?5.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棒,个个都火眼金睛,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很多生活的现象。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教案(共3课)(2024秋)

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7.事实与猜想【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表达自己的猜想。
[科学思维]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
[探究实践]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都观察到事实做出有依据地猜想。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实与猜想【教学重点】根据信息获得的方法,区分事实与猜想。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经验,有依据地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事实与猜想。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有一位小男孩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喜欢观察周围的世界。
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看看他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1、清晨他在小区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追问:小男孩看到了什么呀?生:蚂蚁排着队去觅食(游玩、搬家、做游戏)2、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个信息的呢?生:眼睛看(适度追问:眼睛看到他们在排队,那看到它们找食物呢?用什么方法?)师:你同意他说的吗?/同意他说法的举手(生举手),你观察到的是什么呢?/谁还想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看?3、看来大家都观察到蚂蚁排队这个现象了,我们把大家都能观察到的这个现象叫做“事实”,观察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能用什么方法呢?(耳朵听、鼻子闻、石头尝、皮肤摸)用这些方法观察到的信息都是事实。
4、那大家说的觅食、搬家、做游戏等,你们能用观察的方法得到吗?生:不能师:那这几个信息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生:猜的/想的、推理概念:我们在观察之后,猜一猜、想一想得到的信息,就叫做猜想。
刚才我们观察到蚂蚁排队是事实,蚂蚁要搬家、觅食等就属于猜想。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 1、谈话:小男孩继续前进,参观了一个农场,在那,他还观察到这些事实,你能做出什么样的猜想呢?(同时出几幅图)把你的猜想轻声地说给周围小朋友听。
(1)小鸡打瞌睡(视频)(2)青菜叶子有洞(图片)(3)灯泡有一个不亮(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提出自己的猜想3、观察小鸡仔,提出的猜想又是什么呢?4、小男孩对小鸡仔打蔫儿的事情又请教了禽类医生,他们专门给鸡、鸭、鹅等禽类看病,医生说可能原因有很多……(鸡瘟、肠胃炎、温度不适、通风不畅、饮水不足、饲料质量不行)5、为什么禽类医生可以说出这么多的猜想,而我们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交流也没能说出这么多猜想呢?生:他们是专家(有经验)师:是的,医生关于小鸡仔的经验很丰富,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了这些猜想。
最新最全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序。(老师今天为了便于同学们去寻找证据,准备了秋天的银杏树叶照片。老师给你们提供这么多银杏树叶,你能从中找到证据吗?怎样找呢?)
2.每组有七片银杏树叶照片,现在就按照你们的方法小组里开始吧。(提示小组活动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争抢,安静等)
3.展示学生排序结果。
4.今天小朋友们发现了银杏树叶是怎样一点点变黄的。那我们是怎样发现的?(猜想——找证据——验证猜想)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现象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意识到猜测在科学探案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五球碰碰球
学生准备:纸、笔、科学书、科学活动手册
预习设计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激趣导入
大自然中有许多现象,要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植物,为什么会这样?2.谁破坏了蜘蛛网?3.雪地上有动物的脚印,发生了什么事情?
板块二
1.提问:树上的绿叶是一下子变黄了吗?那是怎样一点一点变黄的?
2.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四种猜想
1)整体慢慢变黄
2)从中间向边缘变黄
3)从边缘向中间变黄
4)从下往上变黄(从叶柄到叶边缘)
3、师统计不同猜想的人数是多少。
师:同学们这些想法都称之为“猜想”(板书)
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有什么方法?
(3)为什么会这样?
2.谁破坏了蜘蛛网
(1)观察图片
(2)猜一猜,谁破坏了蜘蛛网?
3.谁的脚印
(1)观察图片
(2)猜一猜,是谁的脚印?
(3)你还能知道什么?
(4)小组内讨论并交流
4.玩碰碰球
(1)观察,预测一下,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什么?
(2)拉开两个球,试一试
玄武区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全部教案(共3课)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做个小侦探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1—24页。
学习目标: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
教学难点: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具、学具准备: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
(见附图)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
(见附图)4.侦探奖章若干。
教学过程: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活动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
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原因活动二: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活动三:看书猜猜猜。
四、巩固总结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板书设计:做个小侦探发现问题推测原因用脑思考作业设计:活动手册第7页教学反思: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暗箱里的秘密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5—2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分析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用感官观察”一样,都是对“走进科学”单元的具体展幵。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也离不开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
如果说“用感官观察”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那么本单元则重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思考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和客观的事实证据,并运用事实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实,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验证。
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验证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科学态度: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愛、多方式认识事物。
此外,《课程标准》在“暗盒里有什么”案例评析中指出;“自然界隐藏着无数巨大的‘暗箱’,没有人知道里面隐藏着什么。
面对一个陌生的‘暗箱’,科学家会用各种方法观察、探测、实验,收集来自‘暗箱’的信息……中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暗箱’里有什么,向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真理和奥必……”“课堂上解暗盒活动的设计体现的就是科学探究中的建模思想。
”本单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设计的。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树叶变黄了》三课组成,遵循“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呈“分一分一合”的结构展开,总体上是对科学方法,即思维训练的指导。
第一课,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动脑筋猜一猜过去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这样的现象可能是一种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两种原因或更多的原因引起的,图片呈现了这样的结构。
第二课,让学生从观察显而易见的现象到关注事物的内部,继续来猜一猜“暗箱里的秘密”,并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解暗箱事例,加深对“暗箱”的理解。
第三课,围绕“树叶是怎么变黄的”这一话题,让学生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猜想一找证据——验证猜想”这一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获得成长。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进行验证。
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针对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单元活动框架:
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