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新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下不开刀,轻松祛除“癌根源”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恢复快近日,东华医院微创外科运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成功地为一名患者实施右肝部分切除,清除了患者的癌症根源,也解决了患者惧怕开刀的心理。

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东华医院微创外科的微创技术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肝长肿块当“小事”怕开刀选择保守治疗小斌今年28岁,在惠阳做销售,一年前因“右上腹疼痛”在医院检查时发现右肝有微小肿块,他当时并未太在意。

今年8月以来,小斌经常老感觉右上腹疼痛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肝脏的肿块已增大约拇指大小,医生告诉他,须进行开刀手术。

肝叶切除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并且有一定风险。

小斌听到开刀手术这样“惊悚”,考虑再三,还是选择服用药物保守治疗。

肝脏多发恶性肿瘤竟是肝癌的前兆9月初,小斌和一个客户喝酒聊天,聊到个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客户指出他最近消瘦了许多。

小斌叹气说道,最近经常感觉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前些日子去医院检查,发现肝部有个肿块,因为怕开刀,所以开了一些药。

这个客户非常惊讶地告诉小斌,肝脏是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以恶性肿瘤居多,也就是癌症。

他有个亲戚就是得了这种病,由于拖延治疗,导致恶化,最后去世了,所以建议小斌尽快治疗,据说现在可以用微创手术治疗,创口很小,不需要开膛解剖腹,很安全。

清除肿瘤组织“保命”肝部分切除术是首选小斌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回家后四处打听有微创技术的医院。

经人介绍,他来到微创技术实力雄厚的惠州东华医院咨询。

在该院微创外科杨兴中主任诊室,杨主任对他说,肿瘤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没有绝对界限,某些良性肿瘤对人体也可构成极大的危害,人们日常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肝癌最为多见。

据了解,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人体的各类重要代谢功能,因此,肝脏一旦出现恶性肿瘤将危及生命。

“那该怎么治?是不是要把肝都切掉?”小斌急切地问道。

左半肝切除术式介绍与讨论

左半肝切除术式介绍与讨论

左半肝切除术式介绍与讨论
左半肝切除术,又称肝分段切除术,是指将肝组织切开,将左半肝切除并且减
少血液流失量,使肝胆机能不受影响或者改善,检查微创性治疗手段等。

此操作一般由大肠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肝脏右裂叶外越界结节发生肿瘤性变更而开展,也可以治疗急性胆道结石症等疾病。

左半肝切除术的手术原理是什么?应该遵循严格的手术规则,保证顺行性手术,避免多次切片。

在实施左半肝切除术之前,必须先做充分的准备,包括病人的生理代偿能力评估、心血管结构尽可能保持稳定和术前检查。

实施术中,要细致考虑各种操作,特别是在胆管、胆囊和肝血管处理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失误,导致巡回血流、出血过多等危害。

另外,肝血管的切断也应该特别的小心,以确保肝组织的切除及肝腔的完整分离。

在术后,要尽早复苏,应立即开展引流支持,注意饮食管理,预防肝功能不全,并且要及时开展后续的定期检查。

左半肝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肝癌患者的切除,可以有效
地预防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生,是肝病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的首选手段。

在临床诊断中,由于可以更准确的诊断肝癌的部位,进而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延长其生存期。

此外,由于它是血液流失量较少,术後恢复较快,可以将部分术前治疗可能放到术中进行,同时也可以节省许多医疗费用。

总之,左半肝切除术的手术原理就是将需要切除的部分肝组织以及相关的血管
静脉切断,从而实现左半肝切除的目的,它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施术中,应当严格遵循一定的准则,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恶性肿瘤及减少肝病患者的再发病率提供有力支持。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
肝静脉包括左,中,右分支。右肝静脉位于右段、中段平面,肝 中静脉位于中段和左段之间。大多数人的肝中静脉和左肝静脉流 入下腔静脉(IVC)。因此,左肝静脉被认为是肝中静脉的分支,而 左肝静脉仅收集左段的血流。因此,通常认为在肝段之间的平面 中仅存在右肝静脉和肝中静脉。源自尾状叶的许多短肝静脉围 绕 IVC 并直接流向 IVC。在肝脏的右段和中段之间的平面中存在 腔静脉和右肝静脉,并且在肝脏的左段和中段之间的平面中具有 IVC 和肝中静脉。
腹腔镜在其他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但在肝脏手 术中发展较为缓慢。①手术区难以显露,尤其是肝切除的特殊部 位:肝Ⅶ、Ⅷ段及尾状叶;②肝脏血液供应丰富,肝实质内有许多管 道,常 伴 有 解 剖 变 异,难 以 精 细 解 剖;③ 止 血 技 术,如 压 迫 和 缝 合 是有限的,出血会增加手术风险,同时还会迫使手术者在手术过程 中调整手术方案,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创伤;④常规开放性肝脏血 流阻隔技术应用条件较为苛刻。因此,在临床肝脏手术切除中 LH 是一种困难且危险的手术 [10]。传统的解剖肝切除术需在第一肝
0 引言
肝切除术是治疗良性和恶性肝肿瘤 [1] 和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 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Glisson 蒂横断肝切除术最早由高 崎健教授于 1998 年报道 [2]。该方法因其阻断方便和对病肝骚扰 小而被认可。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不断推广,从楔形肝切除 术到半肝切除术到肝脏三叶切除术到中肝切除术,从良性病变到 恶性肿瘤切除到供肝肝脏采集,从非解剖性到解剖性肝切除,逐渐 消除了对 LH 的疑虑,并逐渐证实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 效控制和处理术中出血是 LH 成功的关键 [3]。寻找一种简单,安全, 有效的肝蒂控制技术仍然是 LH 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腹腔镜 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

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胆管结石是指在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物质,它是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据统计,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10%~20%。

在所有胆管结石患者中,约有30%~40%的患者可伴发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它一般发生在肝的右叶,而在左叶中发生的情况较为罕见。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左肝管阻塞,其治疗则变得更为复杂。

本文将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一、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原理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又称为左肝挂壁切除术,是利用微创手术技术将患者左肝半肝切除,包括左、后、侧分别位于右叶、肝中胆管分支不及肝门的肝段。

术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肝脏的健康组织,并能防止胆汁淤积于胆管内导致细菌感染的发生。

该手术的优势在于,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恢复期缩短、并发症减少等问题。

同时,该手术还可以减少术后胆道重建和保留功能的负担,因为术后只有对输肝管、短梁进行吻合,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

二、如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左半肝微创手术,首先要通过医生的诊断确定。

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来确定是否有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果确实存在肝内胆管结石,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左半肝微创手术。

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时,医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是否伴有左肝管阻塞。

如果右半肝能够完成肝功能的代偿,并且左半肝管未发现明显的扩张伴有阻塞,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左半肝微创手术。

2、肝内胆管结石是否过多过大。

如果肝内胆管结石超过1.5 cm,容易导致肝内胆管扩张并形成明显的结石团块,那么就需要进行左半肝微创手术。

3、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况较差,那么手术的风险将会增加。

此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利益,可能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腹腔镜肝切除的解剖入路

腹腔镜肝切除的解剖入路

腹腔镜肝切除的解剖入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和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肝切除已经没有禁区,但在外科领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每一个外科医师的目标。

一个好的手术入路选择正是开展手术的第一步,也是手术思路的重要一步。

本文就几种常见肝切除入路方式进行简单解读,仅供各位同道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肝实质入路肝实质入路即是在用Pringle手法行全入肝血流阻断下,直接离断肝实质,待目标肝蒂充分暴露后再予离断。

该方法可用于肝段、半肝以及三肝的切除。

肝实质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其断肝平面的选择需借助肝脏应用解剖学标志、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术中超声定位肝静脉、目标GliSSon蒂的肝表面投影位置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以肝表面解剖学标志、GIiSSOn蒂位置走行、标志性肝静脉、下腔静脉为指引进行肝实质离断。

(二)Glisson鞘入路Glisson鞘入路最早由Makuuchi教授于20世纪中叶提出,并以此奠定了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alresection,AR)的理论基础,这是Glisson鞘入路最重要的价值。

GliSSon鞘入路以肝叶、肝段(肝段组合)甚至亚肝段为切除单位,由主要肝蒂出发,攀枝而上,根据具体切除范围在肝实质内解剖出目标肝蒂,然后结扎阻断入肝血流,并显示缺血线,或以PV穿刺亚甲蓝染色或ICG荧光导航的方法确定肝实质离断边界,以实现完整切除门静脉流域的目标。

(三)肝静脉入路肝静脉入路可采取从第二肝门起始,沿肝静脉主干根部从头侧向足侧离断肝实质;也可采用前入路方法在肝脏远侧端寻找肝静脉末梢支,进一步显露肝静脉主干,再向第二肝门方向离断肝实质显露静脉根部。

该方法多用于纵向联合肝段和(或)肝叶切除,如左右半肝切除MHV入路、右后叶切除RHV入路及肝中叶切除LHV和RHV联合入路等,也可在横向肝段间分割时作为掌控断肝平面的方法。

肝静脉入路不仅遵循了MakUUehi教授关于解剖性肝肝切除的定义法则,而且通常来说沿肝静脉主干走行遇到的分支较少,主动显露可避免损伤,降低出血风险。

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指南

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指南

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指南概述腹腔镜肝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手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如肝癌、肝囊肿等。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本文将为您介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详细操作指南。

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决定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肝功能、病灶位置和大小、病理类型等。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肠道、预防感染等。

操作步骤1. 麻醉:将患者置于全身麻醉状态下,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 手术准备:使用无菌操作,团队成员穿戴手术衣、手套等,台上助手配置腹腔镜设备和各种手术器械。

3. 体位和切口: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使用腹腔镜将腹腔气体充盈,制造腹腔工作空间。

通过脐部或腹壁其他位置进行切口,插入工作通道和腹腔镜。

4. 探查和分离:探查腹腔内各器官、分离粘连组织,找到肝脏和血管解剖结构。

5. 血管控制:使用电凝、吻合器等工具对肝门、肝上下腔静脉等进行处理和控制。

6. 肝脏切除:根据病变位置和大小,选择适当的切除方式,如楔形切除、叶切除等,使用器械进行切除和缝合。

7. 出血控制和封闭:对切除后的血管和切口处进行凝血、缝合和封闭,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8. 引流和修复:在肝床上放置引流管,减少术后积液。

检查肝脏缝合处,进行修复和调整。

9. 腹腔内清理和缝合:清理腹腔内的溢血、胆汁等物质,对腹腔内器官和组织进行检查和修复,检查缝合处有无渗漏。

10. 结束手术:将腹腔镜和工作通道取出,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术后护理1. 监测:术后将患者转入恢复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术后病情。

2. 通气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辅助通气或给氧,以防止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3.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和措施。

4. 引流管理:术后的引流管需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等。

5. 液体管理: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根据需要给予静脉输液或补液。

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切除术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

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切除术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

80·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1月 第31卷 第 1 期 总第174期【第一作者】张 鹏,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切除术。

E-mail:199****************【通讯作者】张 鹏·论著·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切除术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张 鹏* 王 峰 杨世文 鲁小宁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 (河南 新密 452370)【摘要】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相比常规开腹手术,开展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病收治的6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法左半肝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率、肝功能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

结果 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对少,手术用时明显短,且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 <0.05);对比术后并发症率计算结果,观察组更低(P <0.05);术后,两组AST、AL T、TBiL水平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P >0.05);观察组术后1d、2d、3d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 <0.05)。

结论 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中,相较于开腹治疗,可降低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且减小并发症几率并减轻疼痛,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左肝蒂阻断法;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开腹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河南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LHGJ20203074)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4.1.033Effect Analysis of Left Hemihepatectomy with Complete Laparoscopic Occlusion of Left Hepatic Pedicle for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ZHANG Peng *, WANG Feng, YANG Shi-wen, LU Xiao-ning.Xinm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mi 452370,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plete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 by blocking the left liver pedicle compared with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 the former group, 6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n surgery, while in the latter group, 6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eft liver resection with left hepatic pedicle occlusion under complete laparoscopy. The operation-related index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blood loss an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P <0.05).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AST , ALT and TBiL in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and the chang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ven greater (P >0.05). The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 (P <0.05). 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 the SF-36 scores in both group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arge (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complete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 performed by blocking the left liver pediculate can reduce surgical trauma, accelera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lieve pain, achieve a more ide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Keywords: Left Hepatic Pedicle Blocking Method; Complete Laparoscopy; Left Hemihepatectomy; Open Abdomen Treatment;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肝内外胆管结石属于消化科的高发性病种,指结石存在于肝内、外胆管部位,其病机、病理变化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化的症状表现[1]。

Glisson蒂横断尾背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Glisson蒂横断尾背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28肝胆外科杂志2021 年2 月第 29 卷第 1期Joama/ y//epafo6i7/a;y Surgery,V W,29,/V o. 1,Fe6. 2021Glisson蒂横断尾背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张建\王鹏\潘国政\王黎明2,王宏光2【摘要】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尾背侧人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 月至2020年12月完成的29例Glisson蒂横断尾背侧人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 龄46〜70岁,27例为肝脏恶性肿瘤,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

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全程暴露肝中静脉,手术时间在171 ± 41min。

术中失血量在135 ± 114ml,无术中大出血、气体栓塞、中转开腹等,术后无出血、二次手术等并发症,仅1例出现胆漏,延迟拔管引流治愈。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

结论Glisson蒂横断尾背侧人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高 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尾背侧人路;Glisson蒂横断;【中图分类号】R 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4761 (2021) 01Clinical Study of Glissonian Approach combined Caudal-Dorsal Approach to Midlie Hepatic Veinin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 (ZHANG Jian, WANG Peng ,PAN Guo-zheng1,e/al. 1•Shenli Oilfeild Central Hospital,Shandong 257100y Chi­na;2.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2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Glissonian approach combined caudal-dorsal ap­proach to midlie hepatic vein in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 Methods Between October 2017 and December 2019, 29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 with Glissonian approach combined dorsal approach to middle hepatic vein in two centers. The perioperative results were asses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19 males and 10 females ( age range:46 to 70 years) in­cluding 27 cases with hepatic malignancy, 2 cases with hepatolithiasis. All surgeries were completed successfully, which exposed fully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The operative time was 171 ±41 minutes’estimated blood loss was 135 ± 114ml. There was no massive hemor­rhage ,gas embolism and convention to open surgeryintraoperatively. There was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hemorrhage which needreoperation. Only one case with bile leakage was cured by delaying the extubation.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5 days. Conclusion Glissonian approach combined caudal-dorsal approach to midlle hepatic vein in 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 is safe, feasible and effective.【Key words】laparoscopy; left hemihepatectomy; caudal-dorsal approach; Glissonian approach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几乎无禁区,手术技巧 逐渐成熟,中转率逐渐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新方法介绍
作者:陈焕伟
文章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45(2)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各种肝实质离断器械的不断涌现,近几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2,3]。

截至2016年,全世界范围内腹腔镜肝切除术完成的例数已超过9 000例[4],完成的术式除各个肝段的切除外,还包括各种大范围的肝切除,如左、右半肝的切除[5,6]。

腹腔镜肝切除开展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点是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出血主要来自肝蒂和肝静脉,肝静脉的出血主要是通过降低中心静脉压来控制,而来自肝蒂的出血则主要是通过控制入肝血流来减少出血。

控制入肝血流的方法,除了最常用的Pringle法外,目前采用更多的是半肝血流阻断技术[7],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又分为鞘内解剖和鞘外解剖两种方法,文献报道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多采用Glisson鞘内解剖左侧肝蒂的方法[8,9],即分别结扎左肝动脉、左门静脉和左肝管,在开放肝切除手术中解剖这些管道结构是比较容易和安全的,但在腹腔镜下解剖这些管道结构是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的,有时甚至需要中转开腹。

本文介绍一种Glisson鞘外解剖左侧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新方法。

一、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已逐渐成为一种标准术式[10,11],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12,13],对于选择性病例完全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和远期疗效[14]。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局限于Ⅱ、Ⅲ、Ⅳ段的肝胆良性和恶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局限性肝胆管结石以及巨大肝血管瘤等,笔者认为具备以下条件的肝胆疾病患者适宜行腹
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1)全身情况及重要器官功能良好,能耐受肝切除手术;
(2)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10 cm;
(3)肿瘤无侵犯左肝蒂,无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癌栓;
(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无严重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5)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15%,剩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之比>40%;
(6)术中探查肿瘤无破裂出血。

另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也不应该视为绝对禁忌证。

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手术方式
根据解剖Glisson蒂的方法不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可分为传统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和Glisson鞘横断式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两种方法,前者是指先从Glisson鞘内解剖出左肝动脉,以Hemolock夹闭离断,解剖出左门静脉后以丝线结扎,根据肝缺血带离断肝实质,结扎肝中静脉的左侧分支,在肝实质内解剖出左肝蒂,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再用一把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左肝静脉的根部,由于受腔镜视野及器械操作角度的限制,在腔镜下解剖肝门区管道结构是有一定的困难且费时较长。

后者是指无需打开Glisson鞘,先用'金手指'沿脐板分离解剖出左侧肝蒂后(见封四,图1),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强生爱惜龙60 mm蓝钉)先将其离断(见封四,图2),然后再沿着缺血带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见封四,图3),最后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强生爱惜龙60 mm白钉)离断左肝静脉(见封四,图4),该方法即所谓的肝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这种方法最早是由日本学者Takasaki[15]提出并应用于开腹肝切除术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师将Glisson鞘横断方法运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16,17],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优势,当然该方法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肿瘤太靠近肝蒂或血管内有癌栓则不宜使用,因为术中切缘难以得到保证,这时采用鞘内解剖的方法比较稳妥。

三、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和难点
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难点在于肝内Glission鞘的解剖,笔者曾经报道通过下降肝门板进行肝外Glission鞘外解剖阻断右侧肝蒂进行腹腔镜右肝切除术[18]。

本文中笔者通过分离脐板的方法并从Arantius韧带下方穿出来控制左侧肝蒂,分离的方法可以先用超声刀紧贴脐板分离肝实质,双极电凝止血,再用'金手指'钝性分离穿出脐板,分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肝中静脉的分支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笔者采用该方法至今为止,已完成12例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2~73岁,平均62岁,肿瘤直径3.5~8.0 cm,平均5.5 cm,平均手术时间240 min(200~300 min),平均出血量102.6 ml(50~200 ml),肿瘤距切缘平均2 cm(1~3 cm),均未放置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无胆漏及出血,术后住院5~7 d出院[19]。

笔者体会如下:
(1)术前应根据CTA或MRCP检查,详细了解Glisson系统的解剖位置,特别要注意有无变异,避免医源性损伤;
(2)术中注意掌握正确的操作平面,在Glisson鞘与肝实质之间进行解剖分离,勿进入鞘内或深入肝实质内以引起出血;
(3)使用特殊器械'金手指'有利于Glisson蒂的解剖分离,'金手指'的头端圆钝,可适应性弯曲成角,特别适合鞘外的分离,不易损伤鞘内管道结构;
(4)可先用超声刀破碎Glisson蒂周围少量的肝组织,使其部分裸化后,再用'金手指'进行解剖分离;有时为减少出血和保持视野的清晰,可短暂进行第一肝门的阻断;
(5)注意保护好Spiegel叶的肝蒂,以免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合适的患者,左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安全和可行,该方法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鞘内解剖左肝蒂所引起的出血风险,有利于控制术中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