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药|《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痈疽疔种,一切无名肿毒”,究竟是何方神圣?
疔毒痈疽、淋巴管炎(红线)民间偏方秘方

疔毒痈疽、淋巴管炎(红线)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1.疔疮是中医外科病名。
大多发于颜面及四肢末梢,形小根深,其状如钉故名。
轻症:初起顶部大多有脓头一点,四周坚硬,或痛,或痒,常伴有寒热、头晕、口干、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重症:本病发展迅速,如见疮顶忽然黑陷,没有脓汁,四周皮肤发紫,全身发高热,干呕心烦,口干,水喝得很多,大便秘结或肚子泻,乱说乱动,或不知人事,呼吸困难,舌苔干黄或干黑,脉多数实,则为“疔毒走黄”(败血症),最为危急,应及早治疗。
2.痈比疮疽更大,呈红色,生在肌肉深部,疮口一片,还有2~3个脓头,流脓,疼痛,多发寒热。
成脓穿溃后,流出奶黄色浓稠的脓液,有的有血液混杂流出。
3.疽疮口有洞,流水。
4.手指感染(指疔、蛇头疔)常见的有化脓性指头炎和甲沟炎,中医称为“指疔”、“蛇头疔”。
多因手指受创伤后细菌感染而造成,疔毒内攻易引起全身高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严重的可有神志不清,引起败血症,叫“疔毒走黄”。
5.化脓性指头炎手指末端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时可如鸡啄样跳痛,并有发热。
最后变软,呈青灰色。
6.甲沟炎开始时仅指甲一侧轻度红、肿、热痛,如处理不当,可绕指甲根部皮下蔓延,甚至延及对侧和指甲下,形成甲下脓肿。
7.淋巴管炎(红线)常发生在四肢。
当四肢发生疖子、虫咬或其他急性炎症时,在病变或咬伤部位的上方皮肤出现发红的线条,很快向上延伸。
有的人“红线”发硬,触摸时很痛。
这条“红线”就是发炎的淋巴管。
如果病变在下肢、腹股沟(大腿与腹部之间)的淋巴管,常会肿痛。
如果病变在上肢,腋部淋巴结也常会肿痛。
此外,还有全身怕冷、体温升高、头痛等。
患淋巴管炎时,不可挤压、按摩“红线”,免得疾病扩散。
【治疗】1.疔毒(1)雄黄、大黄、巴豆(去壳、心、皮)或巴豆霜各生用10克,共合一处捣如泥,以飞面(或面粉)陈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重者35丸,轻者21丸于热水送下。
体弱者慎用。
(2)香油、滷水各30克共装玻璃瓶内,摇荡匀和即成,用时将瓶振荡再下再用,倒出后用炭火化开,另用铜钱1个,扣在疮上,使疮头正在钱孔露出,然后用秫秸捻结实,沾药向钱孔肉疮头上点2或3次。
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中药

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中药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医药对此类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就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中药进行介绍。
首先,对于痈肿疮毒的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生地黄等。
这些中药通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抗菌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红肿,加速疮口愈合。
例如,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的作用,适用于湿热毒疮、脓肿疖癣等病症。
黄芩入药可清热解毒,宣肺泻火,用于急性痈肿蜂窝组织炎等病症。
连翘则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痈疽、疖肿等疾病的治疗。
板蓝根常用于感冒风热、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炎症,对痈肿疮毒也有一定的疗效。
生地黄能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对于痈疽肿毒、疮疖疔肿等皮肤病也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次,对于瘰疬痰核的治疗,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等。
这些中药通常具有益气补血、祛瘀消肿、调理气血等功效,对于纾解瘰疬痰核有着显著的疗效。
例如,人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补血安神的作用,对于瘰疬痰核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愈合。
黄芪入药能益气固表,对于瘰疬痰核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当归能养血活血,对于瘰疬痰核有着明显的疗效。
白术能健脾胃、止泻渗湿、固脱止汗、解郁定志,可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等疾病。
除了以上介绍的中药之外,中医药还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症状特点和病情轻重来选用不同的中药,因人而异,术业有专攻。
另外,中医药在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同时,还会配合外治法,如煎煮药物浸泡、敷洗刮痧、热敷、贴敷等,以加快疾病愈合。
在应用中药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的过程中,对于患者来说也需要注意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理。
一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以帮助排毒。
另一方面,避免受风受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疾病康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西医药治疗、手术治疗等。
本草纲目中的中医典故草药的奇妙功效

本草纲目中的中医典故草药的奇妙功效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百科全书。
其中所记载的草药不仅有详细的药材描述和用途,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典故。
这些典故通过草药的奇妙功效,传达出了中医草药治疗疾病的智慧和经验。
下面将以几种常见的草药为例,探讨其中的中医典故和其奇妙功效。
1.川芎:活血化瘀的利器川芎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经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川芎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传说中有一位名叫姜婆婆的老中医,她年轻时曾因身患重病而被人遗弃,但她凭借川芎的奇妙功效,最终自愈并成为了一位世界级的名医。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出了川芎的强大功效,也体现了中医草药治疗疾病的卓越疗效。
2.黄芩:清热解毒的金牌草药黄芩是一种中草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和抗炎作用。
在本草纲目中,黄芩还有一个典故。
传说在古代,一位名叫张仲景的草药医师,因心系民众健康而经常四处行医。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中毒的患者,病情十分严重。
经过他的精心治疗,最终使用了黄芩这味奇药,使得患者康复了。
这个故事象征着黄芩的神奇功效,并表达了中医医师对人类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
3.当归:养血补血的至宝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被誉为女性的补血佳品。
在本草纲目中,当归有一个典故与一位传奇中医关联在一起。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时中的中医,他因掌握了当归的奇妙功效,而赢得了无数患者的敬仰和信赖。
李时中不仅擅长治疗各种妇产科疾病,还精通用当归调理养颜。
他将当归作为一种重要药材,广泛应用于女性的养颜护肤中。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当归的养血功效,也体现了中医草药在美容养颜上的独到见解。
4.枸杞:滋补肝肾的圣草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功效。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时中的中医,他因在治疗肝肾疾病方面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中医界的泰斗。
李时中经常用枸杞来治疗肝肾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疔痈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疔痈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疔痈方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山甲(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疔痈方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山甲(蛤粉炒)12g,全蜈蚣 2.2g,皂刺12g,乳香9g,没药9g,天花粉18g,知母18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瘀,拔毒祛腐,以通络而消肿。
主脑疽,乳痈,多发性疔肿。
【用法用量】按:本方方名,《古今名方》引作“疔痈汤”。
【注意】妊娠禁用。
【临床应用】多发性疖病:某男,35岁。
患多发性疔病,数月不愈,项部此发彼起,3-4天即有新者兴,而原发者仍未稍艾,以至项部包括将愈及新出者不下7-8处,干痂、脓血、肿块挤满全项,头部仰俯不便,旋转更难,灼热疼痛,夜不成寐。
曾用多种疗法,效果不着。
脉弦数,舌苔微黄,全身不适。
因思久病入络,应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为主。
此方(皂刺用6g)治疗。
服药一剂,全夜熟睡,几无痛感,头部活动自如。
原方稍事加减,连服十余剂而愈。
【摘录】《临证录》
看了上文对于疔痈方的介绍,我们对于疔痈方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生活常识分享。
本草纲目药材名字

本草纲目药材名字
《本草纲目》是古代著名的药物学书籍,被称为中医世界的百科全书。
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草药名字,有些草药在现代中医学中仍有着重要的
地位。
接下来,我将介绍其中一些草药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草药,被称为药王之王。
它具有壮阳
补气、益精血、健脾开胃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疲劳乏力、神经衰弱、
贫血等症状。
2. 五味子
五味子是一种常用草药,具有收敛止泻、涩肠固精、开胃化痰等功能。
在现代中医学中,五味子常被用于治疗腹泻、遗精、便秘等症状。
3. 当归
当归是一种女人最喜欢的中草药之一,具有调经止痛、滋补血液、美
容养颜等作用。
在现代中医学中,当归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病、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4. 熟地黄
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等作用。
在现
代中医学中,熟地黄被广泛用于治疗肾虚、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5. 金樱子
金樱子是一种用于治疗痰喘咳嗽的中药材,具有止咳化痰、平喘开窍
等作用。
在现代中医学中,金樱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等症状。
以上是《本草纲目》中的一些常用草药名字及其主要功能。
这些草药
在现代中医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方案中。
但是在使用这些草药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本草纲目全文

本草纲目全文引言《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巨著之一,由明代李时中编撰而成。
该书于16世纪中叶出版,共收录草木矿物等物质共1892种,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制备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草纲目》对于研究中医药学、了解古代医药知识及药物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你提供《本草纲目》的全文概述,并为你呈现该经典文献的部分内容。
《本草纲目》全文概述《本草纲目》总分16卷,内容详实,涵盖了众多药物的描述和使用方法,并结合了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
下面是《本草纲目》的章节目录:•第一卷:疏顿、才储、杂砂、川杂、品味、禁忌•第二卷:禽下载、草木下载、树木下载、五谷下载、菜果下载•第三卷:山药类、菌藻类、百草类、草编、海草编、诊法•第四卷:金属类、石类、骨角类、茸毛类、石城类、草编•第五卷:禽饮、草饮、木饮、谷饮、菜果饮•第六卷:补益类、热寒类、风湿类、瘀血类、癃闭类•第七卷:五官类、口齿类、耳鼻类、齿龈类、五孩类•第八卷:禽药类、草药类、木药类、菜果药类、谷药类•第九卷:药用禽鸟类、药用草木类、药用树木类、药用菜果类、药用谷类•第十卷:辟恶类、毒草类、驱虫类、解毒类、解暑类•第十一卷:上品类、中品类、下品类、安命类、福人类•第十二卷:湿热类、湿毒类、痰湿类、暖阳类、温阳类•第十三卷:行血类、散风类、消食类、化痰类、泻下类•第十四卷:补营类、扶正类、养荣类、止痛类、安抚类•第十五卷:健忘类、化斑类、埋伏类、控蛊类、镇痛类•第十六卷:禁药类、庶药类、难治类、杂编类、营养类本草纲目示例内容下面是《本草纲目》中有关草木类的一段示例内容:【草木类】茵陈:苦味寒,无毒。
主消痰,除湿,破积,补中。
治胸满咳逆,痰迷心胸引鼻不得卧;小便反多,身体浮肿,腰腿疼痛;内风兼膏血不着。
率水服之。
茈神:苦味寒,无毒。
主肝风,头风耳聋,腋痂癣疥。
治面目疮痈疡、耳聋、漏病;身面黑色,吐涎水,即疗。
蓍:苦味寒,无毒。
主咳逆上气,消渴,止泄。
《明医堂跟诊日记》——以毒攻毒,肿瘤妙药话“马钱”

《明医堂跟诊日记》——以毒攻毒,肿瘤妙药话“马钱”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以毒攻毒话“马钱”南方医科大学梁燕婷上中药课的时候,中药老师就提到过马钱子是一味好药,但现在临床会用的并不多见。
《中药大辞典》记载,马钱子,又名番木鳖,是马前树干燥成熟的种子,始记载于《本草纲目》,曰:“番木鳖生回回国,今西土卭州诸处皆有之。
”也就是说,该药是西域的舶来货。
马钱子苦,寒。
有大毒;具有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
“马钱子、马钱子,马前吃了马后死”,是中医界里常说的俗语。
误服、过服或炮制不得法,则中毒,轻者肌肉抽搐,咽下困难,全身不安,重者呼吸麻痹而死亡。
以其有剧毒,向为医家所畏用。
其实,只要炮制恰当,运用得当,可起重病,疗沉疴。
在读《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时候,我发现张锡纯是擅长用马钱子的大家。
他认识到马钱子用途有二:一是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治疗中风痿痹,用汤药送制马钱子二分(约0.8克);二是健胃。
国医大师朱良春朱老亦擅长用马钱子,配金狗脊、瓦楞子等药,治疗胃癌;配鹿角片、露蜂房等药,制成龙马起废丹,治疗外伤性截瘫;配紫河车、血竭等药,制成健脑散,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曾用制马钱子,加露蜂房、全蝎等药,治疗乳腺癌和胃癌,疗效显著。
在肿瘤科耳熟能详的平消片,也是常用的抗肿瘤中成药,其组成有制马钱子、枳壳、仙鹤草等,可以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在明医堂学习的时候,我发现李保平老师也擅长用制马钱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曾有一位肺部恶性占位病人前来复诊。
因肿瘤已经侵犯了纵隔,只能暂行姑息性手术,也就是说,切除部分肿瘤,姑且缓解症状。
尽管已经做完手术,但是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依旧让患者非常难受。
家属对老师说,只要他不“痛死”就行了。
老师开的其中一个处方是仙方岐黄散,其中主要成分含有制马前子、壁虎、三七和八厘麻等。
现在,他精神好转,能吃得下东西,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患者服药前后状态差别明显,之前脸色不自然,颧骨处有阵阵红晕,亦即是“虚阳上泛”,而现在面色正常,只是稍有萎黄。
本草纲目中医典故解读草木之王与药物功效

本草纲目中医典故解读草木之王与药物功效草木天然的馈赠是中医药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草纲目作为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系统地总结记录了大量草木植物的功效与特点。
其中,不乏被誉为草木之王的植物,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解读本草纲目中的医典故事,深入探究这些草木之王的功效,使读者对中药的应用与草木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人参:滋补圣药人参,被誉为是草木之王中的上品,其药用价值远非寻常。
本草纲目中记录着一个有关人参的传奇故事。
相传,明代医学家杨继洲在研究人参药性时,将人参种在半亩田地,几年之后,这片土地竟然因为人参生长得扎根且茂盛,土壤也逐渐改善了。
这个故事传播开来,成为我们了解人参的来源之一。
人参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其长期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因此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中医药学认为人参具有滋补气血、强健元气的功效。
在治疗疲劳羸弱、气虚心悸等症状方面,人参被视为无可替代的珍贵中草药。
二、麻黄:通窍圣药本草纲目中记录了麻黄的药用特性,表明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
麻黄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具有扩张支气管、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它在中医药学中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
关于麻黄的传奇故事也被记录在本草纲目中。
相传,春秋时期的著名医师扁鹊曾在山中看到一只病重的猛兽。
它不断地嗅闻一种叫做麻黄的植物,神奇地康复了。
于是,扁鹊将麻黄应用到了医学中,并发现了麻黄的奇特功效。
这个故事成为后来使用麻黄治病的根据。
三、当归:川科圣药当归被誉为女性的之王,也是中医药中备受推崇的草木之一。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当归的故事和实践经验。
相传,明代的一位医生发现一位女红颜常服食当归,容颜终年如花,便向她请教了关于当归的用法。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归对女性美貌的保护作用,也体现了当归在中医药中的地位。
当归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月经不调以及更年期综合症等。
当归还有活血化瘀的特性,可用于治疗创伤、瘀血等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博士说中药|《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痈疽疔种,一切无名
肿毒”,究竟是何方神圣?
野菊花,又名苦薏,“薏乃莲子之心,此物味苦似之,故与之同名。
”
野菊花味苦、辛、微寒,是清热解毒药之一。
能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疔疖,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外洗也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野菊花的医案《本草纲目》收录:痈疽疔种,一切无名肿毒
1、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傅之则愈。
《孙氏集效方》
2、用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傅之,取汗即愈。
或六月六日采苍耳叶,九月九日采野菊花,为末,每酒三钱,亦可。
《卫生简易方》
天泡湿疮:
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
——《医学集成》
瘰疬未破:
野菊花捣烂,煎酒服,以渣傅之自消,不消亦自破也。
——《瑞竹堂经验方》
野菊花的来源和作用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