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

合集下载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他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习者发挥自我监控、主动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元素: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习者的自我决定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学习者做出决定。

2. 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罗杰斯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对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并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3. 体验体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多层面的体验,包括情感、认知和行动方面的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回应他们的学习需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29/2020
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 ①强调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群体讨论中。 • ②强调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个别性和独特性。 • ③不长时间集中于某一讨论题目。
5/29/2020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 ①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 ②学生选择信息源。 • ③师生共同制定契约。 • ④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 • ⑤由学生进行学习的评定。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罗杰斯学习理论介绍 二、教学设计原则 三、教学模式 四、地理学习策略
5/29/202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人本主 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 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 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5/29/2020
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
5/29/2020
3、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 ①确定帮助情境 • ②探索发现问题 • ③发展洞察力 • ④计划与决定 • ⑤整合
5/29/2020
地理学习策略
1.关注整体目标 例如:“大气垂直分层”这一联系学生生
活的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 2.联系学生生活
例如:在讲述昼夜长短变化的内容时,可 以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的更换来展开学习。 在课堂上问学生:“上个学期(秋季)18点 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春 季)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
5/29/2020
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 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全面发展----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 面发展;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 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 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许 穗
( 浙江 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舟 山 3 6 2 ) 10 1
摘 要 : 本 主 义 学 习理 论 对 我 国教 育 教 学产 生 了积 极 的 影 响 , 当前 新 课 程 背 景 下人 本 主 义 学 习理 论 对教 学 人 在 设 计具 有 积 极 的 现 实 指 导 意 义 , 章 主 要 基 于人 本主 义 的 学 习理 论 并 从 它 对 教 学 设 计 的 启 示这 方 面加 以透 视 。 文 关键 词 : 本 主 义 学 习理 论 ; 学 设 计 ; 理 学 人 教 心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G l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6 8 3 (0 8 l — 0 l 【 l0 — 9 7 2H ) 2 0 9 一) 0 3
的心 理 学 , 即研 究 人 的本 性 潜 能 、 验 、 值 、 亦 经 价 意 向性 、 造 力 、 创 自我 选 择 和 自我 实 现 的 科 学 ” 它 是 ,
罗 杰斯 将 学 习分 为两 类 。一类 是 无 意 义学 习 ,
相 当于 无 意 义音 节 的学 习 , 习者 要 记住 这 些无 意 学
义音 节是 一项 困难 的任 务 , 因为该 过程 是没 有生 气 、
枯燥无味 、 无关 紧要 的 。 罗 杰斯 看 来 , 生 在课 堂 在 学
建 立 在 马斯 洛 的 自我 实 现理 论 和 罗 杰 斯 的患 者 中 心疗 法 基 础之 上 。 正 式形 成标 志 是 l6 年 《 本 其 91 人 主 义 心 理 学 杂 志 》 创 刊 及 16 的 92年 美 国人 本 主 义
心理 学会 的成立 。
里 学 习 的 内容 , 许 多 对 学生 来 说 具 有这 种 无 意 义 有 的性 质 。 意 义学 习 只涉 及 心 智 , 一 种 “ 颈部 以 无 是 在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理论8: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论提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二、主要观点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类似于心理学上无意义音节,不涉及感情和个人意义,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与完整的人(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无关,学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

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是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1)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

(3)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

促进学生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①真实或真诚;②尊重、关注和接纳;③移情性理解。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情感和认知。

教育就是促进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在具体教学目标上,罗杰斯重过程轻内容,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三、意义或启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充分侧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是注重传授适合学生自己的具体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充分发挥其英语学习潜力。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humanism)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e.rogers)。

马斯洛强调人的主观活动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人类要通过一系列主观活动来达成自我实现,因此“自我实现”就是对人类天赋、能力、以及潜能等的充分开发利用,是一个逐渐的形成过程。

而学习就是达成这种“自我实现”的一种特殊表现;相比之下,罗杰斯则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并强调教与学的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学生为中心并围绕学生展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自由、民主、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以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人本主义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本主义者强调在现代社会,人的身体、心智、情感和精神应该被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

因此,人本主义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它更加强调人的天性、自尊、理想和兴趣爱好。

人本主义者认为其理论核心应该是以培养“完人”为终极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意义学习”。

事实上,意义学习指的不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和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的摄入与个人的特质相结合。

这种特殊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学习者的爱好与个性发展以及在未来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

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

提倡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

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

人本主义学习观:1、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3、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自我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4、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觉察和同化那些威胁到自己的学习内容;5、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小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6、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7、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8、涉及学习者的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9、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型、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10、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二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要实现这些目标,则必须满足下述条件:第一、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地学习第二、建立本真、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三、理解学生内心世界,发掘学生潜能。

由此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的八条原则:第一,师生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等教学内容,从而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第二,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条件,如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有关书籍和参考书,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场地、时间和设施等。

第三,让学生自行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已发展教育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第四,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第五,学习的重点是学会怎样学习,以保持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和良性发展第六,学生自行确定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我训练”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学派。

由于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故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的。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持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 学习与教育的结果在学习结果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即使学生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而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

因此,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

(二) 学习的分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

罗杰斯认为,无意义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在他看来,所谓无意义学习,就是指所学的材料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仅涉及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

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 up)”发生的学习。

而意义学习则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

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是推动力或刺激都来自外界,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也都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弄清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明了自己原来不清楚的某些方面。

四大流派

四大流派
师生关系的品质:真诚、接受、理解
2、学习的人本理论
(328)
3、学习动机
(333)
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基本观点:
(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心理表征的过程
(2)教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322)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理论
(324)
5、学习动机
(333)
人本主义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基本主张: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
(3)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依赖三个条件小步子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
2、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A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B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
C经典性条件作用对教育的应用(319)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A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猫)
行为主义
(刺激——联结)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程序教学
基本观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都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与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学生的行为是受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因此,该理论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等的系统安排和控制,即强调形成相倚的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胡丽芳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

1、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是智商高达 194的天才 ,伟大的先知。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我们熟知他是因为他提出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 ,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

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包含爱与被爱, 归属与领导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1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 、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 、尊重需要(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著名的哲学家尼采有一句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 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

《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

2、罗杰斯 ,美国心理学家。

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罗杰斯长期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研究。

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闻名。

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认为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能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

他并把这一理论用于教育改革,强调教育中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和依靠学生自我指导能力的重要性。

】。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

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

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

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

正是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持有“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这样的观点,所以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问题上,他们认为“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 ,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

他们认为,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罗杰斯在 60年代将他的“患者中心” (client centered 的治疗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 提出了“自由学习” 和“学生中心” (student centered的学习与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

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 (whole person或“功能完善者”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

当然, “完人”或“功能完善者”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该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

他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 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

” 可见, 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课本 10页案例非指导性培训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personal significance 的,它只涉及心智(mind ,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所谓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 ,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 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meaning fullearning 的区别。

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

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 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 。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 (3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 (4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

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

(课本 9页人本主义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重视情感与动机因素,相信并鼓励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为学习理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①重视教师的“促进者”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当前,我们时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往往还是陷入了教师的权威与控制中,即教师仍然是知识与权利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与权利服从者。

教学中“我讲你听、我灌输你接受、我要求你照办、我命令你执行”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最终消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压抑了学生的兴趣、激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罗杰斯提出的“教师即促进者”的教育观念以及倡导“真诚、理解与信任” 的师生关系,使我们更加明确教师的职业角色与教学任务,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顺畅沟通与情感交融,营造和谐、愉悦与自由的教育氛围,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②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明确教学定位。

现今的教育因沿袭了传统教育的许多特征,特别重视学习的最后结果,不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对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对于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罗杰斯更看重后者,他认为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健全人格正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显性与隐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指导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探索兴趣和习惯以及健康人格,使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真实问题”相关,体现教育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罗杰斯指出教学内容应与“真实问题”相关,从做中学,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这实际就是强调了教学的实践性。

可悲的是,当前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校内,割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教育不能向外延伸,也未能发挥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我们应重视实践教学,注重“校区、园区、城区”的三区互动,努力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让学生能亲身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④推崇学生的自主评价,更新教育的评价方式。

罗杰斯主张自主评价,将评价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与此相对照的是,我们仍然将教师评价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不能给予学生应有的自由,使学生主动、有效、持久地开展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弘扬。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改革目前的教育评价方式, 突出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 使学生成为主动的、自我负责的学习者, 实现教育评价由传统的外部评价向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以外部评价为辅的转变,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评价目标的层次动态性。

通过转变评价方式,开启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另一扇亮窗。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一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相信学生能“自己指导自己,教学要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潜能;另一方面,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否定教师作用, 言过其实。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 ,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 ,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