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讲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 儿期的发展
目录
• 幼儿期的定义与特征 •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 幼儿期的情绪发展 • 幼儿期的语言发展 • 幼儿期的动作发展
01
幼儿期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01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或7岁 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学校接受 正规教育的准备阶段。
02
在发展心理学中,幼儿期的发展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 注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社会 、认知和情感发展。
解他人的情感。
02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础,包括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与认知的关联
感知觉的发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紧密 相关,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解环境的 重要手段。
幼儿阶段的感知觉发展迅速,逐渐从 笼统、不精确向精确、分化发展。
特征
身体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身体迅速成长, 骨骼、肌肉和器官系统逐渐成
熟。
认知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对周围环境 产生好奇心,通过观察、模仿 和探索来认识世界。
社会性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 兴趣,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 系,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 验。
情感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情感逐渐丰富, 能够表达喜怒哀乐,并开始理
出快乐情绪。
悲伤
愤怒
恐惧
当幼儿遭遇失去或失望 时,会感到悲伤。
当幼儿的需求受到阻碍 或限制时,会生恐惧情绪。
情绪调节
自我安慰
幼儿在经历负面情绪时,会尝试 自我安慰以平复情绪。
情绪表达
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情绪,如哭泣、 喊叫等。
情绪认知
幼儿逐渐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 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目录
• 幼儿期的定义与特征 •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 幼儿期的情绪发展 • 幼儿期的语言发展 • 幼儿期的动作发展
01
幼儿期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01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或7岁 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学校接受 正规教育的准备阶段。
02
在发展心理学中,幼儿期的发展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 注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社会 、认知和情感发展。
解他人的情感。
02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础,包括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与认知的关联
感知觉的发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紧密 相关,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解环境的 重要手段。
幼儿阶段的感知觉发展迅速,逐渐从 笼统、不精确向精确、分化发展。
特征
身体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身体迅速成长, 骨骼、肌肉和器官系统逐渐成
熟。
认知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对周围环境 产生好奇心,通过观察、模仿 和探索来认识世界。
社会性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 兴趣,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 系,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 验。
情感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情感逐渐丰富, 能够表达喜怒哀乐,并开始理
出快乐情绪。
悲伤
愤怒
恐惧
当幼儿遭遇失去或失望 时,会感到悲伤。
当幼儿的需求受到阻碍 或限制时,会生恐惧情绪。
情绪调节
自我安慰
幼儿在经历负面情绪时,会尝试 自我安慰以平复情绪。
情绪表达
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情绪,如哭泣、 喊叫等。
情绪认知
幼儿逐渐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 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

学龄期儿童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的交往 更加复杂,逐渐形成更丰富的人际关 系网络。
自我意识发展
学龄期儿童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 标。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
青少年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和创造力,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
学习和研究。
情感和情绪发展
青少年开始体验更丰富和复杂的情 感和情绪,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 有更高的需求。
03
情绪与认知发展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积极情绪有助于儿童更主动地探
索和学习。
儿童社会性发展
1 2 3
亲子关系
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他们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对儿童的人格和行为发展有深远影响。
同伴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会与同龄伙伴建立关系,这 种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心理适应能力有重要 作用。
评估和反馈
通过观察和评估儿童的行为表现,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 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家庭中的应用
亲子关系
了解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策略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家长可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策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解决家庭矛盾
社会认知能力
儿童逐渐理解并适应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形成社会认知能力。
04
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
01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情绪的识别和表达能力是不同的,如新生儿只会 哭,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能表达更多复杂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 怒等。
情绪调节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转移注意力或 寻求帮助来平复情绪。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精)

研究内容
包括感知觉、认知、语言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 发展。
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 方法,探究儿童心理发展 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影响因 素。
课程目标与意义
知识目标
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 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儿童 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 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儿童 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05
儿童个性与心理健康
个性特质与形成因素
遗传因素
基因对个性特质有一定影响,如内向或外向、情 绪稳定性等。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有重要 影响,如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
个体经历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如创伤、挫折等,也 会对其个性产生影响。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焦虑
01
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社交问题等产生焦虑情绪,应提供安全
亲子依恋
儿童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建立起的 深厚情感联系,对儿童的情感和
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同伴关系
儿童与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对儿童的社会技能、情感认知等 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氛围
家庭中的情感氛围、教育方式等因 素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社会适应与道德发展
社会规则认知
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理解与表达
பைடு நூலகம்
情绪识别
情绪调节
儿童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情绪,如 快乐、悲伤、愤怒等,并理解这些情 绪的含义。
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自我安慰、寻求帮 助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 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情绪表达
儿童能够用适当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 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表达。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3、机能快乐说
彪勒提出来的内 容如下: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 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儿童不知疲倦地游 戏只是为了追求身
心的快乐。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三)脑电波的变化
• 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 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 过程是不可逆的。
• 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 叶→额叶。
•脑电波的研究还表明,个体在4--20岁之间,大脑 的发展存在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加速期就是在5--6 岁。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2、精力过剩说
德国思想家席勒(J.C.F.Schiller)、英国社会学家、心 理学家斯宾赛(H.Spencer)提出的,内容如下: (1)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 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 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2)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 (3)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 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 戏或少有游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二、幼儿心理发展条件
1、幼儿生理发展为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2、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幼儿地位的变化:
由活动客体转向系而形成了儿童自 己的世界; 主导活动形式的变化:由摆弄物体转向游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三、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三节 幼儿的游戏
游戏 是幼 儿的 主导 活动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主要内容
游戏理论(游戏的实质) 游戏的类型 游戏的作用
3、机能快乐说
彪勒提出来的内 容如下: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 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儿童不知疲倦地游 戏只是为了追求身
心的快乐。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三)脑电波的变化
• 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 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 过程是不可逆的。
• 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 叶→额叶。
•脑电波的研究还表明,个体在4--20岁之间,大脑 的发展存在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加速期就是在5--6 岁。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2、精力过剩说
德国思想家席勒(J.C.F.Schiller)、英国社会学家、心 理学家斯宾赛(H.Spencer)提出的,内容如下: (1)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 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 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2)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 (3)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 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 戏或少有游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二、幼儿心理发展条件
1、幼儿生理发展为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2、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幼儿地位的变化:
由活动客体转向系而形成了儿童自 己的世界; 主导活动形式的变化:由摆弄物体转向游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三、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三节 幼儿的游戏
游戏 是幼 儿的 主导 活动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主要内容
游戏理论(游戏的实质) 游戏的类型 游戏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的感知能力存在差异。
环境因素
环境对婴儿感知觉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丰富的刺激和多样化的经验有 助于促进婴儿感知能力的提高。
训练与教育
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对婴儿感知觉发 展具有积极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 利用各种教具和方法,引导婴儿探 索和感知周围环境。
03 婴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定义与分类
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理解 、推理和评价的心理过程。
05 婴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情感的分类与特点
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快乐、悲伤、 愤怒、恐惧)和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
情感的特点
情感具有先天性、适应性、 可塑性和稳定性。
情绪的生理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参与 情绪的调节。
婴儿情感的特点与能力
婴儿情感的特点
婴儿的情绪逐渐分化,从最初的几种基本情绪发 展到多种情绪。
婴儿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01
02
03
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大约2岁左右,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 来了解世界,如抓取、听 觉和视觉。
前操作阶段
大约2岁到3岁左右,儿童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 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 观推理。
操作阶段
大约3岁左右,儿童开始 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抽象 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数 学和逻辑思考。
02
婴儿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社交互动,如分享玩具、模仿他人等。
社会技能的发展
03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包括合作、轮流
和分享等。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响。
同伴关系
婴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其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环境因素
环境对婴儿感知觉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丰富的刺激和多样化的经验有 助于促进婴儿感知能力的提高。
训练与教育
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对婴儿感知觉发 展具有积极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 利用各种教具和方法,引导婴儿探 索和感知周围环境。
03 婴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定义与分类
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理解 、推理和评价的心理过程。
05 婴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情感的分类与特点
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快乐、悲伤、 愤怒、恐惧)和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
情感的特点
情感具有先天性、适应性、 可塑性和稳定性。
情绪的生理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参与 情绪的调节。
婴儿情感的特点与能力
婴儿情感的特点
婴儿的情绪逐渐分化,从最初的几种基本情绪发 展到多种情绪。
婴儿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01
02
03
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大约2岁左右,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 来了解世界,如抓取、听 觉和视觉。
前操作阶段
大约2岁到3岁左右,儿童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 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 观推理。
操作阶段
大约3岁左右,儿童开始 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抽象 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数 学和逻辑思考。
02
婴儿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社交互动,如分享玩具、模仿他人等。
社会技能的发展
03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包括合作、轮流
和分享等。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响。
同伴关系
婴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其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发展心理学5-8节课件

欺凌问题
讨论青少年欺凌问题的原因及其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发展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包括角色扮演、道德判断和社会行为。
角色扮演
了解儿童角色扮演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道德发展
分析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社会行为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文化与发展心理学
1
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学习环境
探讨创设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3
发展评估
了解发展评估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
1
感知和注意力
探讨儿童感知和注意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2
记忆和学习
分析儿童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改变和发展。
3
语言发展
了解儿童语言能力的逐渐增强和语言习得的过程。
情感发展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
情绪认知
探讨儿童认识和理解情绪的能力 的发展。
友谊关系
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的友谊 关系。
探索文化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包括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和心理健康。
文化多样性
了解文化差异对儿童和青少年发 展的影响。
文化传统
分析文化传统对儿童和青少年身 份认同的影响。
文化心理健康
探讨文化因素对儿童和青少年心 理健康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
探索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了解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
生理发展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各个方面,如增长,运动能力和性别特征的形成。
身高和体重
探索儿童生长曲线和青少年 的生理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5章儿童情绪情感发展ppt课件

影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
生物学 社会环境 文化背景
例如,遗传、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例如,家庭、朋友、学校等 例如,价值观、习俗、语言等
情绪调节和情感管理
情绪调节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改善自我感觉,减少压力和焦虑并提高注意力和思考能 力。
情感管理
管理自己的情感可以帮助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对挫折和不同意见做出理性 反应。
3 提供自由和责任
提供孩子可以选择的机会, 并帮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和后果。
情绪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有助于认知发展
帮助儿童发展出发现、探索和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有助于社会发展
帮助儿童理解和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和方式。
有助于心理健康
儿童从小学会管理和表达情绪有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里程碑
出生后3个月
哭声不同,任人抱、安抚
出生后6个月
体验情感,如爱和恐惧
3岁
学会识别和表达情感
7岁
建立自尊和同理心,开始理解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促进健康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
1 提供爱和安全
2 鼓励探索
鼓励父母和负责人建立一 个稳定、可靠且爱的环境。
鼓励孩子在安全和激励的 环境中探索新的游戏、技 能或知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5章儿 童情绪情感发展ppt课件
欢迎来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第5章!在今天的演示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儿童情 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健康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
儿童情绪表达的类型
言语
例如,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 或表达感受
非言语
例如,通过脸部表情、身体语 言或声音表达情绪
行为
例如,通过行动表现出情绪, 例如哭泣、打人或退缩。
最新【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期的发展幻灯片课件

问题解答
抽象地讲解“象征”的含义,并不符合4岁 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
让4岁儿童把“象征”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结合起来思考。如在寓言、童话中,狼常常 代表什么?狐狸和羊呢?国旗的象征意义是 什么?什么能象征善良、快乐或纯洁?
然后总结象征的含义。
(二)心理理论
➢20世纪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三次主要 浪潮:第一次源于皮亚杰儿童认知的研究; 第二次源于20世纪70年代儿童元认知的研究; 第三次源于20世纪80年代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的研究。
➢ 兴奋过程:觉醒时间不断增加,3岁时需睡14个小
时,7岁睡11个小时左右即可。
➢ 抑制过程:虽然抑制机能仍较兴奋机能弱,但约从
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和言语的掌握,抑制 机能快速发展起来,使幼儿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行 为。自控能力
➢ 但不宜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否则可能导致
高级神经活动紊乱(极度兴奋或高度抑制)。
右半球从幼儿到学龄期儿童,一直在稳步增 长。空间技能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右利手与左利手的问题。
右利手与左利手
➢ 中国八十年代对18593人调查,右利者占91.51%, 混合利者为8.26%,左利者仅为0.23%。低于西方 国家的平均左利手比例。
➢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右利者的言语优势半球在左 侧,左利者的优势半球则为右半球。大多数左利 手发展没有什么问题,有些甚至有优势。
关于聋儿心理理论的研究。 Russell等(1998)通过研究发现,聋儿的心
理理论发展迟滞。他们认为这种迟滞是因为 其生命早期的学习机会相对地受到了限制。 Woolfe等(2002)发现,手语养育的聋儿在 心理理论能力的表现上要比非手语养育的聋 儿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讲
主要内容
1 青少年的一般特点与身体生长 2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3 青少年的情绪、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LOGO
青少年的一般特点与身体生长
一、青少年的一般特点
1、年龄分界 青少年期(adolescence) 是指儿童期向成人期 的过渡时期。通常以发身期(puberty)为标志, 从11、12岁至17、18岁间的时期。
其次,青少年作为从儿童向成人的转变期的转 变内容、期限和标准也存在着文化、环境差异。
在许多简朴的部落文化社会中,青少年期是最 短暂的,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上文所述,青少 年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亲的 年限也跟着延长,所以青少年期是相当长的。
事实上,即使生活在西方社会文化中,受严重 的情绪失调干扰的青少年也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 数的青年,其自我感觉也是良好的,能应对社会的 压力,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
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出现同样提前趋势 ❖ 大城市从14.5岁提前到13.8岁 ❖ 中小城市从14.7岁提前到14.2岁 ❖ 富裕乡村从15.6岁提前到15.0岁 ❖ 中下水平乡村从15.7岁提前到15.5岁
3、生理功能发育停滞不前 1)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 城乡男女除个别年龄段外,都呈停滞状态,部 分年龄出现下降(城男下降7.4 ml/kg,城女下 降6.1 ml/kg)。
可划分为两个子阶段: 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 青年初期:15、16岁至17、18岁。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是一个半成熟与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
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矛盾是:
身体加速生长、性成熟等生理变化以及伴随着 青少年身体和心理能力的迅速提高,急剧增长的成 人感和独立自治的需求,然而,心理发展水平仍不 成熟,它们之间的矛盾。
1、与父母交流明显减少,甚至沟通变得有点困难。 青少年要经历一个心理性的“断乳期“,其心理具 有”闭锁性”。
2、亲子冲突增加,有人把它称为“第二反抗期”。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没达到成人成熟水平,待人接 物上表现出种种“半幼稚”性,教师和家长对他们 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一次干预都是对青少年 独立自主要求的一次挑战。当然,对于大多数家庭, 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是温和的在“亲子冲突” 中,青少年和父母着越来越成熟的亲子关系。
4、运动素质发育迟滞下降 1)速度素质
前10年明显上升,后5年全面下降。(城男延长 0.14秒;城女延长0.19秒;乡男延长0.09秒; 乡女延长0.12秒)。
2)下肢爆发力 前 10 年 明 显 提 高 , 后 5 年 停 滞 下 降 ( 城 男 下 降 4.2 cm;城女下降3.7 cm;乡村小学男女生停滞状态, 13岁后下降;大学生男下降10.8cm,女下降12.9 cm。)
❖ 女孩约始于10岁,终于14、15岁, ❖ 男孩约始于11、12岁,终于15岁。
不平衡性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 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 的发展速率。
三、青春期发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
(一)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反应 由于身体的加速生长,第二性征的出现,青
2、躯体的生长 (1)身体的加速生长
青少年正经人生生长的第二个高峰。 ❖ 女孩身高的加速增长大约从10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
到15岁,至此已接近成人身高,17岁后基本停止; ❖ 男孩加速生长约从11岁左右开始,比女孩略晚,13
岁以后,男孩平均身高和体重迅速赶上并超过女孩。
(2)身体生长比例的变化 1)腿手脚部加速发展,身体各部分比例不太协调。 2)由于性激素对骨骼系统的作用,男孩和女孩身体 各部分的比例也出现了差异。如男孩双肩相对比臀部 宽,肌肉更发达,显得较魁梧;而女孩的臀部则相对 比肩部和腰部宽,显得苗条和有曲线美。
命题1:“在我的掌心中有一个绿色的或者不是绿色的 筹码”;
命题2:“在我的掌心中有一个绿色的和不是绿色的筹 码”。
每一个命题提出后都要求被试对命题的正确性作出判 断,在“对”“不对”“不一定”三个答案中选出一 个回答。
两种条件:
第一种,主试不让被试看见被藏的筹码,
第二种,让被试看见被藏的筹码颜色。
(Osherson & Markman,1975)
(2)社会学的观点 人类学家米德(M.Mead,1901-1978)
1925 年至 1926 年的 9 个月中,她在荒蛮而陌 生的萨摩亚岛研究青春期问题。她发现,对萨摩亚 的少女而言,青春期并不是一段困难的时期。由于 文化上非常宽松的社会关系和性的公开,萨摩亚岛 的姑娘和小伙子的青年时代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美 好的时光,青年男女并没有紧张情绪冲突或抗拒等 特征。
3、对青少年发展的理解 (1)生物学的观点
霍尔:把青少年形容为一股本能激情奔泻的 大瀑布,它是人生中一段充满骚动不安的时期,
弗洛伊德:强调青少年时期是情绪生活的暴风 雨时期,因为根据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青少年 期被定义为生殖阶段。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 性的内驱力复苏了,性能量(力必多)又重新聚结 在生殖器官部位,从而导致青少年激烈的心理冲 突,他们的行为也变得易变和不可预测。
3)肌肉力量 13岁城、乡男生引体向上分别下降1.9次和0.8次; 仰卧起坐城女平均下降2.7次,乡女平均下降1.9 次。
4)耐力素质 耐力跑综合反映循环、呼吸和运动机能,判 断 耐 力 素 质 关 键 指 标 。 ( 13-17 岁 城 乡 男 生 1000米跑成绩全面下降,城男降5.6秒,乡男 降3.1秒;城女800米跑下降3.9秒,乡女下降 3.6秒。)
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会感到陌生和关注,他 们不断地重建对身体的自我形象。个别人甚至 为此感到焦虑。
(二)异性同学间的关系 性成熟使少年开始意识的两性区别,并促使
他们对异性产生兴趣。
(三)亲子关系的变化 由于身体发育成熟,使青少年对自我身体的表
征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产生了”成人感”,他们 独立意识增强了,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 的问题,希望别人再不要把他们当“孩子”看待。
在《萨摩亚人的青春期生活》 (1939)中她 提出:“引起我们的少男少女烦闷的困惑,是由于 青春期本身还是文明?” 她认为,美国男女所具有 的特征,应该根据源于西方世界的社会制度与传统。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观点
首先,青少年身上发生的生物学变化遵循着 一个普遍的成熟时间表。由于身体急剧生长青少 年出现了新的内心体验。
对于女孩刚好相反。早熟的体态丰满,使她们对 自己的身体形象不满意,缺少自信并有心理压力,他 们也不太受同学的欢迎。而晚熟的女孩往往被认为是 有吸引力的,她们很少活跃,有社交能力,常常成为 集体的“小领导”。
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1、指数均值接近世界中等国家水平,逐步赶上欧 美日本发达国家水平。城市青少年豆芽体型显 著减少。
策略和组织策略等提高记忆效率。
二、形式运算思维
形式运算——“对运算的运算” (operate on operation)
青少年已能脱离现实事物的束缚进行思考, 将“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运用各种普 遍的逻辑规则进行思考。
(一)假设演绎推理能力
(二)命题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这表明青少年的思维已“从具体事物中逐渐解放出 来”,形式挣脱了内容的束缚。
三、有关形式运算的新研究
(一)文化差异 有关研究发现在某些乡村或部落社会许多人甚至 连具体运算的水平也达不到,更不用说“形式运 算阶段的思维”了。事实上在许多文化社会中, 形式运算能力并没有出现(Cole,1990)。
5)立位体前屈 反映柔韧性素质,对维护成年阶段生活质量 有重大意义。(各年龄城男、城女立位体前 屈均下降;乡男停滞不前,乡女全面下降。)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1、有意注意与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理解识记逐渐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 3、抽象记忆占优势。 4、在指导和训练下,能采取复述策略、精细阐述
任务:确定什么因素或因素的结合会影响摆 动的速率(摆动的快慢)。
幼儿: 随机的、无计划的尝试。
小学生: 开始能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但往往不能发现 提示以外的其他变量,如改变最初的推动力或改变 钟摆下落点的高度。
不能系统进行实验,不能将每个可能变量分离开来 单独地考察。往往在同一时间内改变两种因素,如 将较短的绳子加上较轻的钟摆与较长的绳子加上较 重的钟摆相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小学儿童
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筹码的颜色上(事物的具体特 征)。
第一种条件下,对两个命题的判断都是“不一定”;
第二种目击颜色的条件下,如实验且手里拿的是绿色 筹码,儿童对两个命题的判断都是“对的”,如手里 拿的是红色筹码,对其判断都是“不对”。
青少年
关注命题语言表述的逻辑关系,他们能认识包含“或 者……或者……”关系的命题总是对的,包含“和” 的关系的命题总是“错的”,而不管筹码的颜色是什 么。
骨骼年龄(骨龄) 标准骨龄图谱
0岁 男
3岁 /2岁
7岁 /5岁
12岁 /11岁
16岁 /15岁
19岁 /18岁
女
3、性成熟 性成熟包括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发展。
第一性征的发展指所有直接与生殖有关的生殖器官中 发生的成熟性变化。如女性的卵巢、子宫、阴道 和男性的阴茎、阴囊和睾丸的成熟变化。
第二性征是指能从外部观察到身体的体征的变化,它 们是性成熟的外部信号。如乳房的发育,阴毛和 腋毛的出现,嗓音的变化,皮下脂肪的增厚等等。
二、身体生长
青春期身体变化包括两方面:整个身体的加速生长和性成 熟。 1、激素分泌的变化 (1) 生长激素(GH)。其功能是刺激DNA的合成和细胞 肥大性生长,特别是骨和软骨的肥大性增长。它是保证肌 体的正常生长所不可缺少的。
(2)刺激激素。包括甲状腺刺激激素、副肾皮质刺激激素 和性腺刺激激素,刺激相对的腺体活动和分泌腺素。 性成熟是受性激素控制。在发身期,男孩的睾九分泌 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并使男孩的肌肉 发达,脸上长出小胡子,表现出男性的体态特征;而女孩 的卵巢则分泌出大量的雌性激素,促进了乳房、子宫、阴 道的成熟,并使女孩的身材长成女性的体形比例。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讲
主要内容
1 青少年的一般特点与身体生长 2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3 青少年的情绪、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LOGO
青少年的一般特点与身体生长
一、青少年的一般特点
1、年龄分界 青少年期(adolescence) 是指儿童期向成人期 的过渡时期。通常以发身期(puberty)为标志, 从11、12岁至17、18岁间的时期。
其次,青少年作为从儿童向成人的转变期的转 变内容、期限和标准也存在着文化、环境差异。
在许多简朴的部落文化社会中,青少年期是最 短暂的,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上文所述,青少 年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亲的 年限也跟着延长,所以青少年期是相当长的。
事实上,即使生活在西方社会文化中,受严重 的情绪失调干扰的青少年也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 数的青年,其自我感觉也是良好的,能应对社会的 压力,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
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出现同样提前趋势 ❖ 大城市从14.5岁提前到13.8岁 ❖ 中小城市从14.7岁提前到14.2岁 ❖ 富裕乡村从15.6岁提前到15.0岁 ❖ 中下水平乡村从15.7岁提前到15.5岁
3、生理功能发育停滞不前 1)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 城乡男女除个别年龄段外,都呈停滞状态,部 分年龄出现下降(城男下降7.4 ml/kg,城女下 降6.1 ml/kg)。
可划分为两个子阶段: 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 青年初期:15、16岁至17、18岁。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是一个半成熟与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
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矛盾是:
身体加速生长、性成熟等生理变化以及伴随着 青少年身体和心理能力的迅速提高,急剧增长的成 人感和独立自治的需求,然而,心理发展水平仍不 成熟,它们之间的矛盾。
1、与父母交流明显减少,甚至沟通变得有点困难。 青少年要经历一个心理性的“断乳期“,其心理具 有”闭锁性”。
2、亲子冲突增加,有人把它称为“第二反抗期”。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没达到成人成熟水平,待人接 物上表现出种种“半幼稚”性,教师和家长对他们 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一次干预都是对青少年 独立自主要求的一次挑战。当然,对于大多数家庭, 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是温和的在“亲子冲突” 中,青少年和父母着越来越成熟的亲子关系。
4、运动素质发育迟滞下降 1)速度素质
前10年明显上升,后5年全面下降。(城男延长 0.14秒;城女延长0.19秒;乡男延长0.09秒; 乡女延长0.12秒)。
2)下肢爆发力 前 10 年 明 显 提 高 , 后 5 年 停 滞 下 降 ( 城 男 下 降 4.2 cm;城女下降3.7 cm;乡村小学男女生停滞状态, 13岁后下降;大学生男下降10.8cm,女下降12.9 cm。)
❖ 女孩约始于10岁,终于14、15岁, ❖ 男孩约始于11、12岁,终于15岁。
不平衡性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 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 的发展速率。
三、青春期发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
(一)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反应 由于身体的加速生长,第二性征的出现,青
2、躯体的生长 (1)身体的加速生长
青少年正经人生生长的第二个高峰。 ❖ 女孩身高的加速增长大约从10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
到15岁,至此已接近成人身高,17岁后基本停止; ❖ 男孩加速生长约从11岁左右开始,比女孩略晚,13
岁以后,男孩平均身高和体重迅速赶上并超过女孩。
(2)身体生长比例的变化 1)腿手脚部加速发展,身体各部分比例不太协调。 2)由于性激素对骨骼系统的作用,男孩和女孩身体 各部分的比例也出现了差异。如男孩双肩相对比臀部 宽,肌肉更发达,显得较魁梧;而女孩的臀部则相对 比肩部和腰部宽,显得苗条和有曲线美。
命题1:“在我的掌心中有一个绿色的或者不是绿色的 筹码”;
命题2:“在我的掌心中有一个绿色的和不是绿色的筹 码”。
每一个命题提出后都要求被试对命题的正确性作出判 断,在“对”“不对”“不一定”三个答案中选出一 个回答。
两种条件:
第一种,主试不让被试看见被藏的筹码,
第二种,让被试看见被藏的筹码颜色。
(Osherson & Markman,1975)
(2)社会学的观点 人类学家米德(M.Mead,1901-1978)
1925 年至 1926 年的 9 个月中,她在荒蛮而陌 生的萨摩亚岛研究青春期问题。她发现,对萨摩亚 的少女而言,青春期并不是一段困难的时期。由于 文化上非常宽松的社会关系和性的公开,萨摩亚岛 的姑娘和小伙子的青年时代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美 好的时光,青年男女并没有紧张情绪冲突或抗拒等 特征。
3、对青少年发展的理解 (1)生物学的观点
霍尔:把青少年形容为一股本能激情奔泻的 大瀑布,它是人生中一段充满骚动不安的时期,
弗洛伊德:强调青少年时期是情绪生活的暴风 雨时期,因为根据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青少年 期被定义为生殖阶段。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 性的内驱力复苏了,性能量(力必多)又重新聚结 在生殖器官部位,从而导致青少年激烈的心理冲 突,他们的行为也变得易变和不可预测。
3)肌肉力量 13岁城、乡男生引体向上分别下降1.9次和0.8次; 仰卧起坐城女平均下降2.7次,乡女平均下降1.9 次。
4)耐力素质 耐力跑综合反映循环、呼吸和运动机能,判 断 耐 力 素 质 关 键 指 标 。 ( 13-17 岁 城 乡 男 生 1000米跑成绩全面下降,城男降5.6秒,乡男 降3.1秒;城女800米跑下降3.9秒,乡女下降 3.6秒。)
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会感到陌生和关注,他 们不断地重建对身体的自我形象。个别人甚至 为此感到焦虑。
(二)异性同学间的关系 性成熟使少年开始意识的两性区别,并促使
他们对异性产生兴趣。
(三)亲子关系的变化 由于身体发育成熟,使青少年对自我身体的表
征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产生了”成人感”,他们 独立意识增强了,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 的问题,希望别人再不要把他们当“孩子”看待。
在《萨摩亚人的青春期生活》 (1939)中她 提出:“引起我们的少男少女烦闷的困惑,是由于 青春期本身还是文明?” 她认为,美国男女所具有 的特征,应该根据源于西方世界的社会制度与传统。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观点
首先,青少年身上发生的生物学变化遵循着 一个普遍的成熟时间表。由于身体急剧生长青少 年出现了新的内心体验。
对于女孩刚好相反。早熟的体态丰满,使她们对 自己的身体形象不满意,缺少自信并有心理压力,他 们也不太受同学的欢迎。而晚熟的女孩往往被认为是 有吸引力的,她们很少活跃,有社交能力,常常成为 集体的“小领导”。
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1、指数均值接近世界中等国家水平,逐步赶上欧 美日本发达国家水平。城市青少年豆芽体型显 著减少。
策略和组织策略等提高记忆效率。
二、形式运算思维
形式运算——“对运算的运算” (operate on operation)
青少年已能脱离现实事物的束缚进行思考, 将“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运用各种普 遍的逻辑规则进行思考。
(一)假设演绎推理能力
(二)命题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这表明青少年的思维已“从具体事物中逐渐解放出 来”,形式挣脱了内容的束缚。
三、有关形式运算的新研究
(一)文化差异 有关研究发现在某些乡村或部落社会许多人甚至 连具体运算的水平也达不到,更不用说“形式运 算阶段的思维”了。事实上在许多文化社会中, 形式运算能力并没有出现(Cole,1990)。
5)立位体前屈 反映柔韧性素质,对维护成年阶段生活质量 有重大意义。(各年龄城男、城女立位体前 屈均下降;乡男停滞不前,乡女全面下降。)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1、有意注意与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理解识记逐渐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 3、抽象记忆占优势。 4、在指导和训练下,能采取复述策略、精细阐述
任务:确定什么因素或因素的结合会影响摆 动的速率(摆动的快慢)。
幼儿: 随机的、无计划的尝试。
小学生: 开始能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但往往不能发现 提示以外的其他变量,如改变最初的推动力或改变 钟摆下落点的高度。
不能系统进行实验,不能将每个可能变量分离开来 单独地考察。往往在同一时间内改变两种因素,如 将较短的绳子加上较轻的钟摆与较长的绳子加上较 重的钟摆相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小学儿童
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筹码的颜色上(事物的具体特 征)。
第一种条件下,对两个命题的判断都是“不一定”;
第二种目击颜色的条件下,如实验且手里拿的是绿色 筹码,儿童对两个命题的判断都是“对的”,如手里 拿的是红色筹码,对其判断都是“不对”。
青少年
关注命题语言表述的逻辑关系,他们能认识包含“或 者……或者……”关系的命题总是对的,包含“和” 的关系的命题总是“错的”,而不管筹码的颜色是什 么。
骨骼年龄(骨龄) 标准骨龄图谱
0岁 男
3岁 /2岁
7岁 /5岁
12岁 /11岁
16岁 /15岁
19岁 /18岁
女
3、性成熟 性成熟包括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发展。
第一性征的发展指所有直接与生殖有关的生殖器官中 发生的成熟性变化。如女性的卵巢、子宫、阴道 和男性的阴茎、阴囊和睾丸的成熟变化。
第二性征是指能从外部观察到身体的体征的变化,它 们是性成熟的外部信号。如乳房的发育,阴毛和 腋毛的出现,嗓音的变化,皮下脂肪的增厚等等。
二、身体生长
青春期身体变化包括两方面:整个身体的加速生长和性成 熟。 1、激素分泌的变化 (1) 生长激素(GH)。其功能是刺激DNA的合成和细胞 肥大性生长,特别是骨和软骨的肥大性增长。它是保证肌 体的正常生长所不可缺少的。
(2)刺激激素。包括甲状腺刺激激素、副肾皮质刺激激素 和性腺刺激激素,刺激相对的腺体活动和分泌腺素。 性成熟是受性激素控制。在发身期,男孩的睾九分泌 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并使男孩的肌肉 发达,脸上长出小胡子,表现出男性的体态特征;而女孩 的卵巢则分泌出大量的雌性激素,促进了乳房、子宫、阴 道的成熟,并使女孩的身材长成女性的体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