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复习之中国古代小说
初一语文古典小说阶段的知识点(精编版)

初一语文古典小说阶段的知识点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
大致可分六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
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
《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
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总结: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
中国古代小说(优秀范文5篇)

中国古代小说(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小说第十一讲中国古代小说一、什么是“小说”?现代汉语中,用来称呼一种文学体裁的名称——“小说”,与古汉语中的“小说”——小道杂说,丛残小语的含义不同。
现代汉语的“小说”指一种以虚构性叙事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形态,从形制规格上来分,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特征。
这是近代以来文艺界对西方观念引进的一个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艺样式的发展形成有一定关联。
中国古代的“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外物》篇中有“夫揭竿累,趣灌读,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之说。
鲁迅认为此“小说”为琐屑之言。
方正耀认为是小道理。
荀子《荀子·正名》篇中有“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后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列为诸子之末,“右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
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
”可惜其所收书目均已佚失。
《隋书·经籍志》中也有“小说”类,但不收晋以前作品(除《燕丹子》外),所录篇目呈现二个特点。
其一,未录张扬神鬼的故事和史事考订拾遗之类的作品。
其二,所列作品的内容明显不同,大致可分四类:一是笑话故事,如《笑林》、《笑苑》等;二是杂说应对的作品,如《杂对语》、《要用语对》等,三是志人风貌的作品,如《世说》、《琼林》等;四是艺术器物介绍的作品,如《古今艺术》、《器准图》等。
此后,“小说”与各种无法归类的杂著一起并,直到清代。
纪晓岚在撰写《四库全书》时,将小说列入《子部十·杂家类三·杂说之属》子部中的十四类之十二位:与一儒家、二兵家、三法家、四农家、五医家、六天文算法类、七术数类、八艺术类、九谱录类、十杂家类、十一类书类等并列,十二小说家类(《西京杂记》始,《续博物志》止,其中又分杂事之属,异闻之属,琐记之属,)、十三释家类、十四道家类等。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考点:中国古代小说

小说这个概念从古到今在发生变化。
从今天的文学分类来看,它是一种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和故事情节叙述的文学样式。
中国古代小说,一般认为从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开始,经唐宋传奇,到宋元话本,最后在明清成为引领中国文学风气的样式。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鲁迅先生把它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志怪小说记载神鬼怪异故事,志人小说记载人物的琐闻轶事。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志人小说: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二、明代四大奇书1.《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著名典故有刮骨疗伤、草船借箭、温酒斩华雄单骑救主、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
蒋大器评价《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小说名篇解读与思考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小说名篇解读与思考初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小说名篇解读与思考导言:在初三语文学习阶段,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古代小说名篇。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解读和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对文学的鉴赏力和思考能力。
本教案将以古代小说名篇的解读与思考为主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小说的魅力。
第一篇:《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在这一部古代小说名篇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独特的笔法和巧妙的描写手法,刻画了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并通过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复杂多样的人性。
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深入分析其形象塑造和情感描写,如贾宝玉的矛盾性格和才情、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和权谋、林黛玉的矛盾内心和深情厚意等。
第二篇:《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与正义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巨作,通过描写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展现了顽强奋斗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在这一部作品中,每个英雄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英雄形象,深入分析其形象特点和所代表的正义精神,如宋江的忠诚正直、晁盖的豪爽豁达、林冲的机智勇敢等。
第三篇:《西游记》中的奇幻世界与人生哲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又一经典名篇,其中以四位主要角色的冒险与修炼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仙魔世界。
学生们可以通过解读其中的奇幻情节和人物形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孙悟空的聪明智慧和坚韧毅力、唐僧的善良慈悲和坚定信仰等。
第四篇:《红与黑》中的社会风貌与人性矛盾在这一部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司汤达通过对社会风貌的写实描写和对人性矛盾的深入探讨,展现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学生们可以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场景或角色,深入分析其中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矛盾,并思考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和人的困境。
总结:通过对古代小说名篇的解读与思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思考能力。
古代小说专题

下编小说专题第一讲概说一、中国古代小说源流:1、神话传说:《山海经》。
2、历史传记:人物传记。
3、寓言故事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雏形: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三、符合现代文学含义的小说自唐传奇开始。
四、宋话本确立古代白话小说体制是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五、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阶段。
第二讲文言小说一、文言小说的发轫——六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
其特征是驳杂而琐碎,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唐传奇的故事类型有:一是叙述人与非人之恋,以《离魂记》、《任氏传》和《柳毅传》为代表。
二是写士妓之恋,以《李娃传》、《霍小玉传》为代表。
三是才子佳人之恋,以《莺莺传》为代表。
四是梦幻故事,以《枕中记》、《三梦记》为代表。
五是逸史故事,以《长恨歌传》为代表。
六是侠义故事,以《虬髯客传》、《聂隐娘》为代表。
七是怪异故事,如《博异志》。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如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涌现了大量作家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等。
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出现了专集,如薛用弱《集异记》;出现了笔记杂录体的志怪和轶事小说集,如段成式《酉阳杂俎》、李肇《唐国史补》。
三、宋元时期的文言小说此期两种倾向:一是继续保持六朝志怪篇幅较短的特点,忠实于材料的来源,比较平实简率,如徐铉的《稽神录》。
二是沿着唐传奇的路子继续前进,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青琐高议》等。
四、明清的文言小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明代: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一)、《聊斋志异》1、蒲松龄生平及创作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遭遇,或进而歌颂被压迫者得反抗斗争的故事,如《促织》、《席方平》。
古代小说知识点总结

古代小说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代,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古代小说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从神秘的仙侠世界到现实生活的社会风貌,涵盖了各个领域。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总结古代小说的知识点。
二、古代小说的分类 1. 传奇小说:以神话、传说、仙侠为主题,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2. 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背景,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3. 笑话小说:以幽默、滑稽为特点,如《聊斋志异》、《七侠五义》等。
4. 杂剧小说:以戏剧性为特点,如《西厢记》、《牡丹亭》等。
5. 心理小说:以人物内心活动为重点,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6. 风俗小说: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如《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三、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 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爱情悲剧与家族衰落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2.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一众人物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惊险刺激的情节和深刻的哲理。
3. 《水浒传》:以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抗争历程和英雄事迹,对社会的不公与腐败进行了批判。
4. 《金瓶梅》: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揭示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通过王婆等人的生活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丑恶。
5. 《聊斋志异》:是一部集鬼怪、仙侠、幽默于一体的小说,以幽默而夸张的形式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四、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 1. 人物形象丰满:古代小说以人物塑造为重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性格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 叙事技巧多样:古代小说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如回环、插叙、剧情转折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 情节跌宕起伏:古代小说的情节发展曲折多变,充满了悬念和惊喜,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 社会风貌真实:古代小说以真实的社会风貌为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民的苦难。
古文小说知识点总结高中

古文小说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古文小说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古文小说?古文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以故事为主要内容,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古文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俗、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古文小说的特点古文小说的特点主要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情节曲折、思想深刻等。
古文小说的语言通常遵循古代文言文的规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古文小说的代表作品及作者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生活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少数民族的命运沉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它由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通过对宋江、李逵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民间英雄传奇的典范。
3.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神魔小说,它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通过对孙悟空、唐僧等主要人物的奇遇和冒险经历进行描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佛教的普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古文小说的表现手法1. 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古文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它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内心。
古文小说中常常有深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
2. 情节安排情节安排是古文小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发展和解决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古文小说中的情节安排通常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给人以深刻的阅读体验。
3.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古文小说的基本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景物描写、对话表达、心情抒发等方面的描述来展现作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氛围。
古文小说中的语言描写通常优美清新,富有诗意和韵味。
中国古代小说_备考资料

1蒋防的《霍小玉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名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2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3《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4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金瓶梅词话》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5《儒林外史》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6纪昀批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本”并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与之抗衡7清中叶的小说中李汝珍《镜花缘》的成就最高8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最具影响的小说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9小说起源:1)神话传说2)寓言故事3)史传10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阶段1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世说新语》12唐传奇发展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时期代表王度,<古镜记》2)中唐时代是兴盛时期代表白行简《李娃传》3)传奇在中唐的繁荣陈玄祐《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标志作品13三位传奇大家的作品: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14宋代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15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的《鸣凤记16《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17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天花藏主人张匀《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是最早的作家独创长篇世情小说18唐传奇:代表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19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也就是章回小说诞生的过程。
10志怪小说: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等;讲说鬼神怪异的故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等;记述佛法灵异的,如王琰的《冥祥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
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
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
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
月。
2020/4/1
返回
英 雄 意 气 说
2020/4/1
思想:“逼上梁山”与招安
1、如何“逼上梁山”?
2020/4/1
返回
曹操
《三国演义》中曹操:“宁教 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 用屠杀徐州无辜平民, 向仓官借头、以德报冤杀吕伯 奢全家等细节来刻画曹操的形 象。
清人魏裔介《三国问答序》: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
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2020/4/1
返回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官渡之战:曹操 大败袁绍,成功平定北 方,扩大势力;
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 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 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2020/4/1
关羽
《三国志平话》,关羽个人 的回目有六。《三国演义》, 关羽个人的回目有十,其中 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七十 三回至七十七回,回目相连, 故事趋于完整。 人心思汉和忠义双全。 由人到神。
2020/4/1
a、官逼(林冲、武松、杨志等) b、自反(晁盖、宋江、吴用、李逵等)
c、自逼(卢俊义、徐宁、孙立、朱仝等 )
2、《水浒传》的招安
聚义
忠义
3、《水浒传》中深刻的思想矛盾及其成因
2020/4/1
人物塑造
1、李逵:天真烂漫 2、鲁智深:心地厚实,体格阔大 3、武松:豪杰不受羁靮 4、宋江:忠义的两面性
2020/4/1
2、明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 折射、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追 求自由、挣脱一切束缚、 “强者为 尊”思想
2020/4/1
孙悟空形象塑造的矛盾
1、神通广大,却跳不出如来的 手掌心;按照佛祖的旨意保护 唐僧取经,终成正果 2、对佛教的教条进行了大胆的 嘲笑和批判
2020/4/1
猪八戒的形象(世俗性)
2020/4/1
是非成败读《三国》
三国本事的时代背景:儒学式微 三国故事的形成:民间传说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关羽、诸葛亮、曹操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思想倾向:
正统观、忠义
2020/4/1
前进
三国时期儒学的式微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两次党禁,无疑 是士人与朝廷腐朽势力矛盾的总爆发,同时,也是 士人在心理上对于王朝政权的最后一次眷恋。”
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取后周而立, 故以魏为正统。
南宋偏安江南,故以蜀汉为正统,对刘 备、诸葛亮推崇备至。
2020/4/1
返回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二、道德的“忠”、“义”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 赤壁之战:捉放曹。
2020/4/1
返回
念奴嬌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ຫໍສະໝຸດ 古風流人中 国 语 文复习
之 中国古代小说
2020/4/1
1
中国古代小说
小说观念与历程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小说与其他文学的关系
2020/4/1
小说观念与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1、汉前小说——“小道”、“小家珍说” 2、汉魏六朝小说——“史补”、“史阙” 3、唐传奇——“文备众体”、文体独立、 “始有意为小说” 4、宋元话本——世俗性、商业性、近代性 5、明清章回小说——“世代累积”型、文 人创作型
(2)赤壁之战:孙 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 鼎力局面基本形成;
(3)彝陵之战:刘 备伐吴惨败,蜀汉开始 衰亡。
2020/4/1
返回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一、正统
陈寿《三国志》:西晋继承曹魏而来, 以魏为正统。
习凿齿《汉晋春秋》:东晋偏安江南, 与蜀仿佛,以蜀汉为正统。
唐修《晋书》:唐太宗以政变登基,故 以魏为“正统”。
《傅雷家书》:“那时的风流文采既有点儿近古希腊, 也有点儿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那种高远、 恬淡、素雅的意味仍然不同于西方文化史上的任何 一个时期。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文明的时候会那么 文明,谈玄说理会那么隽永,野蛮的时候又同野兽 毫无分别,甚至更残酷。奇怪的是这两个极端就表 现在同一批人同一时代的人身上。”
2020/4/1
返回
世代累积型
史传文学、民间传说、野史记载 诗词的典故,说唱文学的题材 民间流传,无名氏加工修饰 故事复杂完善,写定者再创造、定 型
2020/4/1
返回
是非成败读《三国》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 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返回
诸葛亮
詠懷古跡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据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2020/4/1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黄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2020/4/1
返回
三国故事的形成
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 飞胡,或笑邓艾吃。”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尝 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 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至 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 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 快。”
2020/4/1
返回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略析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
返回
心猿意马说《西游》
2020/4/1
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1、反抗精神(平等与不平等)
2、战斗精神
3、乐观精神
4、善恶是非观念鲜明、爱憎分明
5、心高气傲 好动成性,一刻也不能安静
喜听奉承,好揭人短
2020/4/1
自尊心强,好面子
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涵
1、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勇敢机智、 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 诙谐幽默
1、脏活和累活 2、好色享乐 3、恋家鬼 与孙悟空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
2020/4/1
《西游记》的现实性
诙谐风趣的背后是一种极严肃的 创作态度。神魔故事中凝结着作者 对人生、对社会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以及明代中后期文化界的思想松动 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新气象。
2020/4/1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1、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 和自然性巧妙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