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 7 7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9 3 ( 0 2 0 — 0 20 1 7—1 1 2 1) 203 -3
S u yo e m u li go aiidT a h r g e c t n l olg td nT a B i n f d Qu l e e c esi Hih rVo ai a l e f n o C e
t a h r i p ld a t n i n t ,s mes g e to sa ep t o wa d t mp o et a h r" u l y a d t a b i i g,s c sb o d n e c e s a e te t o o u g s in r u r r o i r v e c e s q a i n e m u l n o f t d u h a r a e t es u c h n e fq a i e e c e n e f c h r i i g s s e f r t a h r ,s s t t e g h n t e t a b i i g o h o r e c a n lo u l id t a h r a d p re tt e tan n y t m o e c e s o a o s r n t e h e m u l n f f d
DoN G u g n Y -o g
( n l g Vo a i n la d Te h ia o lg ,Ya g ig,S a n i 1 1 0,Ch n ) Ya g i c t a n c nc lC l e n o e nl n h a x 2 0 7 ia
Ab t a t Ac o d n o t e d v l p n i a i n o ih r v c to a d c t n,t e i o t n e o e m u l i g o u l id sr c : c r i g t h e eo me t st t f h g e o a in le u a i u o o h mp ra c f t a b i n f q a i e d f

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a : h os ut no ahn t em s i pr n r etnclgs C U gsa;fm u ea s ft i g a bt d T ecnt ci fec igs fi t otm ot t o c i oee. o ee r osb cueo e r t r r o t a sh a pj ea hr e
J ,06 un 2 0 N 0. et No. 7 4S . 7
第4 ( 7 期 总第 7期)
高等职业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的探 索 与实践
王功喜
(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山东济南 2 0 1 ) 5 0 4
摘 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 建设 的一号工程 。 名校之 所以称之为名校 , 因有大师也 。 了使 学生 为
支名师 队伍 。特别 是在 2 纪 8 、0年代 , 校 0世 09 学
有数 学 、 文 、 学 、 工 、 语 力 金 电工 、 道 车 辆 、 铁 内燃 机 车 、机械 制造等 学科 的数 位名 师享誉 铁道部 和山东 省职业技 术教 育系 统 。由于这些 名 师的模 范作 用改 善 了学校 的整个 学 术 、 文环境 , 升 了学校 的人才 人 提 层次 , 出 了一 大批 优秀 的 中青 年教 师 , 带 传承 了学校 的文 明传 统 , 实施 了人 才队伍建 设 的传 帮带 。 整个教 师 队伍 为学 校顺 利 通过 山东省 高等 学校设置 委员会 的评估验 收 ,使 济 南铁路 机械学 校 由中等职业 学校 升格 为高 等 职业 学校 提 供 了人 才支 持 和智 力保 障 。 学校 由中等 专业学 校 升格为高 等职 业学院后 ,师资 队伍 建设 更 加任重 而道远 。 全新 的发展形 势 、 崇高 的 历 史使 命 要求 学校 必 须 探 索 师 资 队伍 建 设 的新 途

高职院校立体化师资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立体化师资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科技信息.
博士 ・ 专家论 坛
离 职皖 校 立 傩 化 师资 T II 式 探 索 与 实践  ̄l -I M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李明荣 胡志明
[ 摘 要 ] 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加 强高职人才培 养工作 的关键环 节, 加 而加 强高职教师 的培训 培养工作是加 强师资队伍建设的 重要 方 面。文章结合本单位 师资培训工作实际 , 出建立 高职 院校师资培训立体化培训模式 , 对多元化各元 素构 成和有 效结合进 行 了全 提 并
培 iI 0 J 0多 人 次 。② 高 职 教 育 技 术 培 训 , 训 的 主要 内 容包 括 高职 教 育 l 6 培 的专 业 开 发 技 术 、 程 开 发 技 术 等 , 我 们 邀 请 了教 育 部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课 如 所姜大 源 、 京师 范大学赵 志群 、 方 交通大学查 建中 、 国柏林_ 北 北 德 T业
度上存在 师资力量不 足 , 此 , 经费和 时间上都难 以得到充分保 障 , 因 在
2 0 年 以前 ,由于全 国大多数高职 院校从原 巾等专业学校升格不 06 久, 为了要尽快适应 高职教 育的需要 , 必须立 即提 高教师 的基础 水平 , 因此 , 当时的师资培训 内容 比较单调, 主要是教师 的学历培训 以及教育 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 的培训 。2 0 0 6年 , 教育部下发 1 6号文件 以及开始 实施 国家示范性高职 院校建 设计划 ,将高等职业教 育作为高等教育发 展 中的一个类型 ,其人才培 养 目标确定为为现代化 建设培养大量高 素 质技能 型专 门人 才 , 尤其是 提出职业 院校教师 队伍 建设 以“ 双师型” 教 师为重点 , 进一步 明确 了高职教育 和高 职师 资培训 1作 的发展方 向。 二 要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需 要 ,高等职 业院校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亟 待 加强 , 师资培训 内容必须增加 , 必须朝着 多元化方 向发 展。 近几 年来 , 我 们除继续开展少量 的学历培tl, J l ,其扩展的培训 内容主要有①高职教 J  ̄ 育理论培训 , 培训 的主要 内容 为高职教育的相关法规 和政策 、 高职教育 的新观念 、 新思想等 。 院近几年仅在校 内就举办 高职理论培训 班 3途径和层 次单一等 。 笔者结合本单位师资 培训工作实际 , 为高职院校要改变这些 不足 , 认 必须建立立体 化师资培 训模式。 高职院校立体化师资培训模式的构建 高职师资培训实质就是高职教 师的岗位培训 ,其培训之 所以要采 用立体化或多元化模 式 , 由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决定的 。与其他工作 岗 是 位 不同 , 教师 的工作对象 不是某件具 体任务或 产 , 是有血有 肉 、 而 有 思想需要 培养 和教育 的学生 ,其他行业 的岗位培训往往在 内容 上可以 只针对某 一项具体 的生产 与管理技能 , 而教师 是培养人的职业 , 在教学 过程中需要不 断丰富 自己的文化和专业知识 ,还要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 合素质 和教学 能力 。 因此 , 师岗位 培训 在内容 、 式 、 教 形 途径和层次上必 须是多元 的, 也只有 这样 才能保证 教学 质量不断提高。 所谓 立体化 高职 师资培训 模式 , 以多内容 、 是 多形式 、 多层次 、 多途 径对高职教师进行 的 , 旨在提高教师综合 素质 和教学能力 的培训模 式 , 亦可称 多元化 高职师资培训模 式。它具体包 括 : 培训 内容多元化 、 培训 形式多元化 、 培训层 次多元化和培训途径多元化 。 高职师资立体化培训 模式在运行机 制上强 凋内容 、 次 、 层 形式 、 径的多元构 成和各元 素的 途 有 效结合 。因为某项 内容可 以采用几种形式 和几条途径 以及分 为几个 层 次进行培训 ,反之 ,某种 形式或某条途径 又可以完成几项 内容的培 训, 但从师 资培训 的整体上讲 , 多元化 的培训 内容不可能全 由一种 培训 形 式或一条途径完成 。 因此 , 一定 的培训 内容确定 后要选 择合 理的培训 形式、 培训途径 , 同时还要 注意区分不 同的培 训层 次。高职师 资培训 立 体 化模 式 可用 下 图表 示 :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发展和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理念,旨在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及意义。

一、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定义和意义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是指以高职院校为主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进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应运而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四、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实践案例及成效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1、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点投入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局面。

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训场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长,通过制定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 三 抓继 续教 育 , 强教 师后 劲 增
二、 对加强职教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
就高职师资队伍如何更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快速
发 展 的要 求 , 者建议 : 笔
( ) 一 进一 步加 强师 资队伍 的 思想政治 工 作 学校 的 思想 政 治 工作 要 适 应 新形 势 的要 求 , 在
中 图 分 类 号 : 4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89 3 (0 0 0 —0 40 G5. A 10 —2 3 2 1 )40 6 —3
办好学 校 , 资 队伍 建设 是关键 。近年 来 , 铁 师 西 职院对 师资 队伍 建设 一 直 抓得 较 紧 , 资 队伍 建设 师 成绩 比较显 著 , 资力 量 较 强 。西铁 职 院 现有 专 任 师
统性 、 统一性 向实用性 、 性 化 转 变 ; 办学 观念 从 个 ⑥ 单纯 教育 向紧密 联系社会 转变 。
9 ; 任 教 师 中 中 高 级 职 称 19人 , 总 数 的 % 专 8 占 6 % ; 院专业 教 师 26人 , 础 课 教 师 7 7 全 0 基 5人 , 、 专
科技 飞速 发展 , 经济 全球 化趋势 的加快 , 得教 使 师继续 教育 的 重 要 性 、 长期 性 、 常性 特 点 更 加 突 经
出。然而在 目前 大 环 境 下 , 一工 作 主 要 还得 依 靠 这
( ) 一 抓师德 师风 建设 。 提高教 师 思想素 质
高。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 西铁职院的毕业 生 无论是就业质量 , 就业专业对 口率及 岗位薪酬方面 ,
近几 年始 终保持 着一个 较高 的水平 。
( ) 学历层次 , 实知识基 础 二 抓 夯
师资 队伍建设 首要 是抓 思想作 风建设 。热 爱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多样性和专业性。

教学理念落后,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影响教学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升教学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引进专业人才;推动教师与企业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仍有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解决途径、培训、结构、教师与企业合作、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实践经验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推动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师资队伍结构、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教学理念落后和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三个方面。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存在着老师数量过多而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这种现象在一些新兴领域尤为突出,师资队伍中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过高。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年第9 01 期
示范 职院 性高 校实训师资队伍 建设探析
李胜明
( 深圳 职业技术学 院 工业 中心 , 广东 深圳 5 85 ) 105
摘要 : 实践 教 学是 高职 院校 的核 心教 学 活 动 。 实 训 师 资 队 伍 的 建 设 直 接 关 系到 示 范性 高职 院 校 办 学 质 量 水 平 的 高低 。
二、 建立 一流 实iIl 队伍 的探索 / ̄ 资 i i 1转变观念, . 确立实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没有掌握一技之长 , 主要是由于高职
发展。另外 , 既懂理论又会技术的教师很少 , 知识技能结构不 高专教育多年来, 无论是办学理念 、 办学模式还是专业建设等 合理 , 不能满足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具备的“ 双师型” 教 方面 , 以体现高职院校应有的“ 都难 突出职业岗位实践能力” 师的要求。 的办学特色。为此, 应转变观念, 在重理论的同时更重实践 ,


当前高 职教 育 实训教 学师 资 队伍存在 的 问题

自身缺少实践教学训练, 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不 足, 难以满足高职实训教学要求。 4师资素质达不到要求。 . 实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
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高职教育
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 为满足社会对职业岗位 本的专 业知识, 同时要示范、 讲解、 导具体的操作过程, 指 要承 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 各高职院校办学的规模都在逐年扩大。 接校内外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任务。然而, 随着经济、 科技的快
现阶段 , 国示范性 高职 院校 高水平的 实训 师资相 对缺乏且 此队伍 建设存 在诸 多问题 , 我 为此 必须建 立一 支合格 的、 优质的 实训 师资队伍 , 以便更好地推进 示范性 高职院校 的建设和发展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实训教 学; 资队伍 师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c n tu t n p a s we la e e t e d f c l f t e c n tu t n l .We z o o ai n la d T c nc l Co lg a e h o sr c i l a l S wh r i ut o o s ci i o n h i y h r o e n h u V c t a n e h ia l e t k s t e o e c n tu t n o t n o e l g s t et m i g p i t a d wo k u e ta h n tf o sr ci n s se tc l, u t a e o sr c i f o Na i a M d l ol Co l ea u n o , n r so t c ig sa c n tu t y t mai a y c l v t s e h n h t e o l i n s r ie ta h r o r h n i e y a n e sf st ln i -e v c e c es c mp e e sv l d i tn i e a e ti ̄o u t n fo r l i e i d sr d c r o ai n o s tu y a c n i n d c i r m e a v u t a o p r o st e p ad n mi o t n yn t c mb n t n o a t i e c e a k d i s iet e ta h n t r u h t e p ro n l y t m d p ro a c s s me tf r o ia i fp r- met a h rr n sa p r c i g sa t o g e s n e se a e f r n e a e s n o t n n h e f h h s n m S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在全国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职教参考》推出一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题,希望能对我院在师资引进、培训等方面有所借鉴,对教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有所启示。

半个多世纪以前,初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长远发展来说,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并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主要条件不仅仅是有硬件的投入,高素质教师培养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是一个关键因素。

日前,《财经文摘》的记者就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下面是姜大源研究员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回答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财经文摘》:中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遭到了很多批评和质疑,您怎么看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姜大源:我认为,高职教师的水平应该高于清华和北大的教师水平。

这就对高职和中职院校的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个职业院校的老师的能力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在职业中的实践、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和方法论、职业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只有四者结合,才能成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是四者缺其三,只具备一个:专业理论。

比如说学数控机床的,都学过理论,但是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刚刚开始得到学校的重视。

而另外两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悲哀。

德国人说,你要教数控机床吗?不是你到大学去学数控机床,你就能教数控机床,你要去学今后能当数控机床老师的专业。

全世界只有德国、瑞士、奥地利有这个概念。

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所以我跟教育部建议,要把老师送到北欧去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工作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图书馆孙艳美)“四新”: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眼点陈忠良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在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着眼于树立新的建设理念,瞄准新的建设目标,构建新的建设机制,探索新的建设范式。

一、树立“全方位、开放式建设”的新理念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式建设”的新理念,打破传统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面向企业全方位开放,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动,教学岗位与专业实践岗位双岗交替”的师资队伍建设新范式。

(一)开放式建设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教师队伍自身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教师高技能只能来自企业等专业一线岗位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学校在师资队伍自身建设上要扩大开放性,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从企业引进”、“从校外聘请”等多种开放式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教师培训上,可采取校本培训、国内培训、国际培训、学术交流、技能竞赛、企业轮岗、企业挂职等多种方式进行,使教师队伍能很好地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开放式使用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打破“教师—学校所有”、“工程师——企业所聘”的旧观念,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上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两用”的教师队伍。

不但要重视安排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还要重视聘请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开发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

(三)开放式利用设施设备资源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之一。

高职院校在培养培训师资过程中,应拓宽视野,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

要特别重视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合作中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补充自身师资培训设施设备之不足。

与企业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既能节约学校资金,又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二、确立“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突出应用性、职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一)从教师的个人素质看,要确立“教师+技师”的“双师素质”目标高职专业课教师不权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具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具有工程师或技师的实践能力。

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教师,即具备“教师+技师”的“双师素质”。

(二)从教师队伍结构看,要确立“专职+兼职”的“双师结构”目标学院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坚持师资队伍的专兼结合。

从教师队伍整体而言,一方面,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校内专任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按照开放性职业性要求开展人事及管理制度改革。

加大兼职教师比例,从社会行业、企业聘请大量专家、技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和主要由高水平兼职教师的机制。

要考虑师资队伍整体的“双师”结构,使得不同教师间得以互补。

在学历、学位、职称、学科、学缘方面形成合理的校内师资结构,让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校外兼职教师结构更加合理,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为 1∶1 左右。

(三)从教师队伍培养结果看,要实现“学校+企业”的“双方共赢”目标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坚持“与企业联姻,与企业融合”,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互派,学校教学岗位与企业专业实践岗位互轮,学校教师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互换,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在发展和利益上的共赢。

三、建立“校企共建、动态管理”的新机制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共建”为突破口,主动在对口企业中“寻亲”,与对口企业“联姻”。

(一)校企共同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学校要与企业共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与建设规划。

学校在制定教师培养方案时,要在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人事处和校企办充分征询校企双方的意见,让方案充分体现“教师下企业,专家上讲台”的观念。

(二)校企共同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基地既是学生实习实训、技能考证的场地,也是教师自身培训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场所。

在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上,学校和企业要在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在资金、场地、人才方面充分合作与共建。

着力推进“企业生产性基地进学校,学校教学基地进企业”的“双进”工程,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教师培养基地化”。

让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在生产性基地进行;让教师教学水平、高职教育理论培训主要在教学基地进行。

充分发挥校内外基地在专业课教师自身“双师素质”提升中的功能。

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个基地,练就“双师素质”;学校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基地打造“双师结构”团队。

(三)校企共同进行教师考核管理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坚持推行全员聘任制,对全体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学校与企业联手组成考核班子对教师进行全程考核管理。

考核标准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考核项目来自生产一线,考核内容对接教师企业专业实践能力,考核者主要由企业专家担任,考核结果与教师聘任、晋升、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

(四)校企共同监控教师队伍建设过程学校和企业选派人员组成校企共建督导办,由校企共建督导办在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实施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监控。

四、构建“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新模式“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可按照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建设范式运作。

即:在师资培养机制上,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在师资培养方式上,教学岗位锻炼与企业(或生产性基地)岗位挂职双岗交替;在师资培养面向上,面向学校教学和企业技术开发岗位双向培养。

摘自: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范怡瑜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则(1)校企合作原则:学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承担学院主要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任务,担任或实践指导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学院的专业教师则进入合作企业或行业一线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员工培训等服务。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两种人力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

(2)整体优化原则: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构建的过程,教师的数量、质量、梯队结构、专兼比例等都是这个系统的构成因子,因此比例是否优化将决定队伍建设能否产生最大效应。

我们根据学校总体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示范建设项目要求,通过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着力建设一支观念新、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3)引进、培养与聘用结合原则:如何实现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其建设途径就是依据示范建设的需要和重点专业的发展要求,“加速培养、适度引进、积极聘请”。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素质专职教师团队;通过聘用,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4)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原则:人事制度改革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尤其是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如何发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导向性作用,是示范建设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能否实现预期目的的关键。

(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1.制定师资规划,发展师资制度化师资队伍建设要从示范建设总体目标和学院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长远科学的发展规划,使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有序化,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树立示范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

2007 年-2009 年,学院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计划”,将“双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近三年学院师资发展总体规划,并由学院协助示范建设专业制订专业及专业群师资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

在规划要求中,我们突出国家、省、市、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点抓两支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2.“引”、“培”结合,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1)以能力为本位,引进战略性人才学院的急速发展,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大。

学院除了广开师资引进渠道,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外,坚持能力为本位,重点引进有一定企事业工作经验,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而对于一些难以引进的紧缺专业人才,则适当放宽在一线工作年限或学历要求,在技术能力、学历与教学能力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人才的引进使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层次得以提升,也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专业群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2)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我们建立了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制度,利用温州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教师带着科研、教研课题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直接承担或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本专业实际工作职业资格证、行业特许资格证或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建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