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
《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

《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到你!《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2、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
这两种材料是什么?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
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瓶子吹气球》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瓶子吹气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特性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欲望。
教学准备:1. 大班教室或露天场地2. 透明塑料瓶、气球、吹气工具、一些小纸片3. 物理实验的展示材料(如气体膨胀演示器、干冰等)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气体膨胀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气球的膨胀、汽车轮胎的膨胀等。
引导学生思考膨胀的原因,引导学生对气体的特性产生好奇心。
2. 实践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只透明塑料瓶、一个吹气工具和一些小纸片。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将瓶子吹成一个气球?”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每个小组进行实验,看看他们能否成功吹出一个“瓶子气球”。
3. 结果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观察瓶子吹气球的现象。
与学生共同总结出这个现象的原理:“瓶子内有空气,当我们用吹气工具向瓶子吹气时,空气经过瓶口进入瓶内,使瓶内的空气增多,从而使瓶子膨胀起来。
”4. 深入探究(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一些物理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体膨胀的认识和理解。
如使用气体膨胀演示器进行演示,或者使用干冰制作气体膨胀的实验。
5. 团队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和提问。
6. 总结(1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这次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问题或疑惑?”鼓励学生归类和整理他们的学习心得,以及提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设计其他与气体膨胀相关的实验,如空气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等。
2.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更多关于气体膨胀以及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实验研究。
大班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利用瓶子、气球等物品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瓶子;
2.大气球;
3.水;
4.盆子;
5.包装袋。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新知识
首先,向学生介绍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提问学生,气体有哪些常见的表现形式?气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步骤二:实验探究
1.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已经吹满气的气球,然后问学生,如果不用嘴巴吹,有什么方法可以吹气球?
2.接着,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口径的瓶子,并将瓶底倒置放入盆子中。
3.将盆子装满水,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变化。
询问学生是否发现了瓶子内部会产生气泡,为什么?
4.向学生提供一只大气球,让学生尝试将气球伸入瓶口。
询问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气球将瓶子内的水排出来?为什么?
步骤三:清理实验现场
结束实验后,要求学生将水倒掉,瓶子、气球等物品放到包装袋中。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探究,更深入地了解了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说课稿(精选7篇)

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说课稿(精选7篇)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说课稿1活动目标1.了解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2.能按照操作步骤有序的进行试验。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小苏打、白醋、空瓶子、气球一个小实验1.找出材料准备好。
2.把空瓶子准备好,倒上白醋。
3.用纸卷成一个纸筒,一头插在气球中。
4.用勺子把小苏打从纸筒的另一头倒入气球中。
5.在轻轻的把气球套在瓶子口上。
6.把气球里的小苏打倒在瓶子中。
7.过了一会,你会发现气球慢慢的变大了。
是不是很神奇呢?家长指导:1.在进行科学小实验前,家长可用气球做引导,先问孩子一个小问题,你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吗?让孩子积极思考,然后总结出可以用嘴巴吹或者打气筒打气。
2.进行卖关子。
我这里啊有一个好办法,不用费力气就能让气球鼓起来,你想知道吗?(激发孩子兴趣)3.活动中,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会有一圈白色的泡泡不停的往上,气球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家长在此时积极引导孩子,白醋和小苏打抱在一起回产生一种叫二氧化碳的东西,是这个东西帮助气球吹起来的。
当白泡泡消失时,气球也不在变大。
4.鼓励孩子积极动手操作,同时家长在旁起引导作用,切勿让孩子把材料放到嘴巴里。
活动延伸和孩子一起探讨还有什么方法会让气球鼓起来呢?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说课稿2一、设计意图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
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
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
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
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简介《瓶中吹气球》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使用一瓶水和气球,可以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
这个实验适合于3-5岁大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气体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步骤准备材料•一瓶透明的水瓶(约500毫升)•一个普通大小的气球•热水(可使用热水龙头)•冰水(可使用冰块)进行实验1.将热水倒入瓶子中,填满瓶子的1/3。
2.拉伸气球,然后将气球口放在瓶口上,让气球松开。
3.观察气球的变化,气球会膨胀。
4.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让水变凉。
5.再次拉伸气球,然后将气球口放在瓶口上,让气球松开。
6.观察气球的变化,气球会缩小。
解释实验结果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解释气体分子运动的原理。
当水在瓶子里变热时,水分子会更快地运动,同时发生许多碰撞,气体分子也被抛出。
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增大,因此气球膨胀。
当水在瓶中变得更冷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同样气体分子也会减少,空气被压缩,因此气球缩小。
实验的延伸1.进一步探索颜色对热时膨胀率的影响。
用不同颜色的气球进行实验。
比较不同颜色气球的膨胀率,看看颜色和膨胀率之间是否有关系。
2.探索气压对气球膨胀的影响。
使用手泵将气球充满不同程度的气体,再进行实验。
比较不同气压下的气球膨胀率,看看气体的压力和膨胀率之间是否有关系。
3.观察水的沸点和气球膨胀的关系。
比较瓶中的水沸点和气球膨胀的关系。
实验的注意事项1.实验室要维护安全,小朋友们需要在有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实验。
2.监督小朋友们不要将气球放得太紧,以免瓶子破裂。
3.大小和厚度不同的气球,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同。
4.处理热水和冰水时需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手放在水中。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又有趣的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学习到关于气球和气体分子运动原理的基本知识。
这个实验还可以培养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在乐趣中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瓶子吹气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瓶子吹气球》教案标题:瓶子吹气球一、教学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新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
科学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科学游戏《瓶子吹气球》来引导幼儿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瓶子吹气球的现象;2. 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气体知识;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透明的小瓶子;2. 彩色气球;3. 水;4. 桌布。
四、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事先将透明的小瓶子摆放在桌子上,将彩色气球放在旁边,并把水倒入瓶子中。
然后询问幼儿:“你们知道瓶子可以吹气球吗?我们来试试吧!”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 进行实验(15分钟)教师将瓶子倒扣在桌布上,并请一个幼儿按住瓶子的底部,再请另一个幼儿将气球套在瓶口上,并用力给气球吹气。
等气球充满气体后,教师示范将气球脱离瓶口,使气体被扩散到周围。
3. 提问引导(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瓶子能够吹气球呢?”引导幼儿思考。
然后请几个幼儿依次回答问题,并帮助幼儿发现瓶子里有空气。
接着,教师再问:“为什么瓶子中的水不会进入气球里呢?”引导幼儿思考。
然后请几个幼儿依次回答问题,并帮助幼儿发现水的分子比气体分子大,无法进入气球中。
最后,教师再问:“为什么气球中的气体会被扩散到周围呢?”引导幼儿思考。
然后请几个幼儿依次回答问题,并帮助幼儿发现气体具有扩散性质。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归纳幼儿的回答:“瓶子能够吹气球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瓶子中的水不会进入气球是因为水的分子比气体分子大;气球中的气体会被扩散到周围是因为气体具有扩散性质。
”并进行简单的概念解释。
5. 游戏延伸(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瓶子和气球。
让幼儿自己尝试吹气球,并观察气球和瓶子中的气体变化。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知道碳酸饮料中的气体可以使气球鼓起来。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知道碳酸饮料中的气体可以使气球鼓起来。
2.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气球鼓起来。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气球、吸管、碳酸饮料、剪刀、胶带。
2.环境准备:宽敞的实验室,确保实验安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瓶碳酸饮料,引导幼儿观察瓶内的气体。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什么特点?”2.探索(1)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3)教师示范实验:将塑料瓶剪开,插入吸管,将碳酸饮料倒入瓶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实践(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观察力得到提高。
3.教师在实验操作中,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实验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
1.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验。
2.精简讲解内容,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重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塑料瓶内的气体,并提问:“你们知道这瓶子里面的气体是什么吗?它叫做二氧化碳,我们平时喝的碳酸饮料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气体。
”(2)教师演示气球鼓起来的过程,并解释:“气球鼓起来是因为里面有气体进去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气体的特性和原理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空塑料瓶子
•吹气球
•厚棉线
•剪刀
•毛笔和颜料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引发兴趣:老师出示一个充气过的气球,让幼儿猜测气球是如何充的气的。
2.提出问题:老师问幼儿气球是怎么变大的,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充气。
第二步:教学活动
1.示范讲解:老师向幼儿展示将气球套在瓶口,通过吹气让气球膨胀的实验过程。
2.引导实验:让幼儿一起进行实验,观察气球的变化并帮助他们总结规律。
3.讨论: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通过吹气可以让气球膨胀,引导幼儿思考气体的特性。
第三步:延伸活动
1.制作气球画:让幼儿用气球在画纸上画出有趣的图案,加深对活动的印象。
2.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气球画的心得体会。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瓶子吹气球》的科学活动,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气体的特性和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实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科学活动,可以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以上是《瓶子吹气球》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意图:本节课属于物质与物体的一节课。
醋和小苏打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在食物当中的材料。
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了解少之更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光顾的地方。
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
及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故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激发探索的欲望和观察能力。
3.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醋、盐、小苏打、气球、透明瓶子、实验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瓶子吹气球的原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
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厨房中的调味品,并了解各种调味品的作用。
——请幼儿自己讲解一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也取出实验中的教具,一一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一说、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醋、盐和小苏打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两瓶白醋,一袋盐,一袋小苏打及2个透明玻璃碗。
将盐和白醋及小苏打和白醋分成两组。
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师:是盐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是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发生呢?
——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师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不仅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会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示气球)就是可以让气球鼓起来,你们相信吗?激发幼儿兴趣。
3.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在幼儿得出结论之后,进行操作。
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气球被吹起来了)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被瓶子吹起来呢?
得出结论: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剂,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3)防腐剂,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
贮藏粮食、水果、蔬菜。
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4)制冷剂,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致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5)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5.活动延伸
课后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好玩的科学小游戏。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