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做客》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情系乡土第14课做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情系乡土第14课做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十四课做客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音、形、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2.自查工具书,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阅读、讨论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并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了解路遥的文学成就,学习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涵的敏锐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索。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19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轰动。

2.了解背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与乡村、文明与落后、进取与守旧、当代意识与传统观念、无神论与封建迷信等各种形态矛盾对立凸现,作者正是以其敏锐的目光,注意到变革中的种种矛盾与希望,将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宗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3.丰富视野(1)节选部分前的主要情节课文为《平凡的世界》上卷第三章,前两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秀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发现,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让阅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学情分析:对于准高三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做读书卡写几句自己最想对孙少平说的话。

如:(1)最精彩的故事;(2)最欣赏的语句;(3)最大的收获……设计理念:对于高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整本的书籍需要时间的保证,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做读书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后面的阅读交流奠定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通读全集《平凡的世界》和《名著欣赏》之节选部分,根据搜集的材料和学生的整理资料做好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平凡的内涵。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教学难点:感悟他们的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死后墓碑的悼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个人就是路遥,他年不过半百,却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一颗流星。

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而且世代贫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平凡的世界·做客》授课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平凡的世界·做客》授课设计

《平凡的世界之做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做客》一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文章,隶属于第七单元“情系乡土”部分。

这个单元所选择的作品主要介绍普通乡下人的故事,借他们的生活情况,显示出生活的本真、质朴以及普通人的精神生活和形象特征。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学习必修教材时,已经对小说的相关知识有所积累,例如人物的描写手法,小说的要素等。

选修教材选择的都是篇幅比较长,创作背景比较久远,主题比较丰富的作品,所以学生阅读时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如何通过快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抓住作品的人物形象特征,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但是如果能教给学生一个可以方便操作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前设置了“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完成对孙少平性格的概括和形象的分析(3)学习小说主题的概括方法(4)、积累传统文化知识2、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内容,划出文中对孙少平进行描写的语句(2)小组合作探究:文本描写了孙少平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3)归纳总结孙少平的形象和作品彰显主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孙少平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2)通过作品理解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四、教学重难点:1、准确找到文中描写孙少安的语句并概括出相应的性格特征2、小说主题的概况方法五、教法,学法指导:1、启发式教学,使课堂的导入既新颖别致又紧扣主题2、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节选内容相关的视频,作为对请节的补充。

3、快速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这可以解决课文较长,靠一个人无法完成对全文必要内容的概括的问题4、分角色朗读,这个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作品主要人物性格的把握深度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播放器2、PPT课件3、《做客》导学案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到别人家做客,本来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对方是西楚霸王项羽,做客的是刘邦,那这次做客便被称为“鸿门宴”;如果做客的是廉颇,去的是蔺相如的府上,这次做客被称为“负荆请罪”;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做客,去做客的是正在读高中的孙少平,去的是黄原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的家里,所以这次做客把年轻的孙少平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之做客路遥导语:平凡不是平淡,平凡不是平庸!天空中平凡的白云变幻多姿;夜幕中平凡的星星光彩夺目;田野里平凡的小草随风摇曳;森林中平凡的小鸟婉转鸣叫……正是这无数个平凡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的世界,正是这无数个平凡诠释着我们灿烂的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平凡的世界,共同去领略孙汪平一次平凡的做客所带给我们的感动。

板书课题:做客路遥教学过程: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2、分析孙少军心理及通过心理刻画展示出的人物形象,加强文本意识和答题规范。

3、体会课文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预习检测:路遥,陕西著名作家,原名王卫国(1949-1992)。

他的墓前有《路遥文集》责编:“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责编:“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石壁有“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中篇小说《人生》第二届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国内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

一、快速阅读文本,概括情节内容。

(马昌盛)孙少平应润叶的邀请到他二爸家里做客。

板书: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二、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概括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什么心理状态。

(分条作答,有理有据)(1)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大人物,很害怕矛盾:对润叶充满尊敬和感激为难,心跳耳热: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

决定:不去吃饭,到润叶学校找润叶(2)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呼呼地跳(这里面有语言、动作、神情,也有生动地细节,比如吃饭的细节描写)。

感到脸像炭水一般,像一个叫花子,紧张得火烧火燎(拘束、满脸通红,无言对答,拘束地抠着手指),回答润叶二爷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右手冒汗,揩(kāi)汗。

(3)做客之后:景物描写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混土和青草牙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经历了一下午的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的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质教案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案吴郑炉一、教学目标:1、把握这片节选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初步感知整篇文章。

2、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学生结合自身有所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和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发给学生导学案,提出问题,课前准备。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归纳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六、教具方式:ppt课件、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节选(白茫茫一片雪,一个特殊的高中生……)(通过白茫茫一片的天地与一个特殊的高中生对比,特别是他的眼泪,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题。

)二、解析文本:(一)这篇节选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为下面的人物、环境等做铺垫。

)示例:本文记叙了孙少平到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孙少平的贫困状况和受邀请、内心的矛盾和逃避、做客经过、接受润叶姐的嘱托等内容,以孙少平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分析孙少平:1、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体现孙少平内心变化的语句,感受他的心理变化。

心境平和(一大段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心情)——变得惶恐,不知所措(细致的心理描写)——心中有了某种威压感、紧张(心“咚咚”的跳着)——自卑感回到心中(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心情无比轻松(景物描写: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学生讨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的什么心理状态。

)明确:身处贫困中的孙少安有一种自卑心理,他对物质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4.《平凡的世界 做客》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4.《平凡的世界 做客》

《做客》教学设计《做客》教学设计一、写在教学前面2017年4月27日~29日,执教者有幸在上海华师大二附中聆听了程翔、肖家芸两位语文大师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思辨教学”的示范课,深受触动,因此,想借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节选《做客》这一文本为载体,尝试着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我想,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如有不当,敬请斧正!二、教学目标1.梳理文本,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2.分析及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领悟作品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赏析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掌握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却匆匆地走了,在那部可以不朽的作品刚刚出版之后,年仅42岁。

他在书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我想他做到了,他离开我们二十余年了,可他今天仍然借着作品与读者讨论、对话,而今后,他的心血也应当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而为人珍惜。

他就是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

那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路遥以《人生》名世,在《平凡的世界》之后便不再平凡,曾为文学界出过许多无法解答的人生命题与假设,然而他却通过自身的生命感言获得精神上的极大丰收。

今天的路遥已非路遥,已经变成为拥有某些高度的里程碑式的存在。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二)情节梳理:(参考形式)1.【结构图示】2.本文所节选的文字,主要记叙了孙少平应田润叶之邀到田主任家吃饭的故事。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4.《平凡的世界》》7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4.《平凡的世界》》7

《做客》教学设计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赵丽红【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2、把握孙少平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1—5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具备了筛选信息、分析内容的能力。

另外,通过高中阅读课的开展,学生读过了一些名篇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评价。

还有班级实行小组建设,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组内研究和组与组的补充得以解决。

【学习重点】1、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2、分析孙少平的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由课文延伸到整部作品把握孙少平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活动1 导入沟壑纵横的黄土地,热情悠扬的“信天游”,烘托出陕北的风情;勤劳质朴的孙少安,热忱坚毅的孙少平,演绎了平凡人的心路历程。

一部《平凡的世界》写尽了生存的苦难和人性的光辉,一段《做客》的经历呈现了孙少平忐忑不安的心情。

活动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1、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都有哪些作用?学生: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心情或人物形象④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表现主题作铺垫老师: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而能够灵活的应用更为重要。

在本节课中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刻画人物形象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学生:直接描写: ,,,,。

间接描写老师:作者塑造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供读者欣赏和品评的,接下来我们就走入路遥的《做客》,陪同孙少平体验一次“煎熬”的经历。

3、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注:设题目的——整体感知文本。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求一致,但要有读过文本后的真实体会。

)老师:初步的认识已经有了,但为了深化同学们的感受,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孙少平做客前后的内心活动,相信你们会有新的收获。

活动3 课堂探究及展示1、找出刻画孙少平心理的语句,体会孙少平的心理状态并分析性格。

⑴做客前:学生:(注:第一步紧扣文本进行筛选)①“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高中语文《做客》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

高中语文《做客》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

高中语文《做客》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做客》课案示例路遥教学目标: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目标1、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一、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经历,有不平凡的生活与未来。

其实,身处平凡世界而能创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遥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样做到了!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出生贫民家庭,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了伯父,务过农,做过小学教师,后来在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

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延安大学学习。

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式、家庭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细腻地描绘出来了,构成一幅中国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全景或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的感情,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二、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做客的经历,说说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思考、讨论,教师组织)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初步感知孙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分析孙少平心理、及通过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一、介绍重要写作技法——心理描写(一)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定环境中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小说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

它直入心灵,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二)心理描写的作用1、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后悔啊,浪费时间、逃学、掏鸟窝,法文书以前沉、讨厌,现在象老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客》课案示例
路遥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经历,有不平凡的生活与未来。

其实,身处平凡世界而能创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遥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样做到了!
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出生贫民家庭,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了伯父,务过农,做过小学教师,后来在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

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延安大学学习。

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式、家庭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细腻地描绘出来了,构成一幅中国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全景或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
家乡父老的感情,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二、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做客的经历,说说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思考、讨论,教师组织)
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初步感知孙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分析孙少平心理、及通过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一、介绍重要写作技法——心理描写
(一)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一定环境中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小说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

它直入心灵,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二)心理描写的作用
1、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后悔啊,浪费时间、逃学、掏鸟窝,法文书以前沉、讨厌,现在象老朋友。

”这段描写深刻的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

《红楼梦》中林黛玉听贾宝玉和史湘云、袭人说林妹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后,作者对她的心理做了精彩的描绘: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就算有,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出来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份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做主的可怜境遇。

3、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刘备求贤若渴的心理使得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求访诸葛亮,三顾茅庐,从而使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发展。

(三)心理描写常见技法
1、内心独白
2、梦境、幻觉
3、以环境、景物衬托心理
4、通过人物神情、动作、语言来表现心理
5、通过意识流即联想来表现心理
二、学生找出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和语段。

1、学生在课文中做好标记,然后交流。

2、找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3、学生讨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的什么心理状态。

明确:身处贫困中的孙少安有一种自卑心理,他对物质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本质上,他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村青年学生,他自尊心极强,生怕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视,文中刻画了他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①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人物,很害怕
矛盾——对润叶的尊敬与感激
为难——身穿破衣服,由贫穷带来的自卑与自尊
决定:不去,到润叶学校找润叶
②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咚咚跳(紧张)、自卑(看见田晓霞)炭火、叫化子、
回答润叶二爸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揩汗水,紧张地冒汗
③做客之后:景物描绘
经历一下午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地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
教师总结:好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自己融入书中,与主人公的命运一起起伏,正如《平凡的世界》。

因为路遥把每一个人物的心理世界精确而细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正如我们自己所想、所作的那样。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环境描写
一、体会课文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任用
环境描写除了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外,还可以表现作者的情感,
暗示人
物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因此,通过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握主题是小说鉴赏的重要方法。

上节课我们讲到对作者对孙少平的心理刻画,主要用了两种技法:内心独白和通过神态、语言、动作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心理刻画的方法同学们难以找到,那就是:通过环境或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

课文中共有三处:
(一)开篇(连绵的黄土,枯黑的草木,一片荒凉,铺天盖地的大黄风,灰漠漠一片,柳树抽绿,桃杏的花蕾,青草的嫩芽,鲜亮的活色,青春的苞蕾。

)展现了黄土高原典型的生态环境。

1-3段描写的是冬春之际的冬景,而第四段描写了初春的鲜亮、活力,让人心情不由得晴朗起来。

孙少安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在第六段中写道:“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


(二)做客中对革委会大院的描绘(壮观的景象,宏伟的大厦。


文章对大院及窑洞的描绘神圣、壮观、宏伟,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压迫感,更增加了他的紧张。

(三)做客后(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

经历一下午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现在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再平常的景物也很美好,说明少平的心情很放松。

二、迁移训练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为文本,品味环境描写对刻画林冲性格心理的任用以及林冲心理刻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