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语文《庄子》选读《5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五、恶乎往而不可-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五、恶乎往而不可-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认识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2.学会透彻理解先秦诸子的文献,探究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讲授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名篇《庄子》和《老子》。
教学重点:介绍先秦两位伟大哲学家庄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并通过对其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看待和理解庄子和老子两位哲学家的文献,理解其深刻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学习先秦诸子的重要性2.介绍庄子和老子两位哲学家的生平以及基本哲学思想3.帮助学生进行庄子和老子的文献阅读和解读第二至第六课时1.分别讲解庄子和老子的名篇,涉及内容包括思想核心、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等。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3.分组讨论和展示4.帮助学生将先秦诸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故事;讲名言警句等。
2.互动交流法:讨论,引导共享,分工合作,展示,以学生为中心。
3.注重启发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和发掘,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法:通过对先秦诸子名篇中精彩段落的呈现,初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去除学习中的枯燥乏味。
2.小组讨论法:利用小组活动解决各个层次上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产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性,达到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创新的能力。
3.其他辅助性的手段:辅助工具如黑板,幻灯片讲解、整理笔记或者学习札记,帮助形成客观记录。
四、教学评价1. 考查内容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进行考查,并结合平时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庄子和老子的文献进行分析和阐述。
2.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探求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恶乎往而不可》课程教学设计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宝鸡中学樊宝玲探究目标:(1)归纳、展示本课文言知识点。
(2)培养学生在诵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庄子对待苦难、死亡的人生态度,深刻理解庄子“安时处顺”的哲思及其启发意义。
探究重点:培养学生在诵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难点:了解庄子对待苦难、死亡的人生态度,深刻理解庄子“安时处顺”的哲思及其启发意义。
探究方法:诵读法、预习自学成果展示法、自主提问、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死亡是千古以来人人都害怕面对的问题,因此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希望延长自己的生命。
但是人迟早要面对人生终极的问题。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与其徒劳恐惧死亡,不如安心享受生存的时光,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劫难,让生,更精彩。
其实,庄子在《恶乎往而不可》当中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恶乎往而不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翻译:到哪里去不可以呢?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意?带着问题,解读课文。
三、诵读、预习展示:1、自由诵读,感知文意。
2、归纳展示文言知识点。
字音:恶.乎往而不可()相与语.曰()句赘..()沴.()鸮.炙()岂更.驾哉()镆铘..()蘧.然觉.()文言知识:(1)通假字颐隐于齐:“齐”通“脐”,肚脐亡,予何恶:“亡”通“无”,没有予因以求时夜:“时”通“司”县解之苦:“县”通“悬”悬挂不翅于父母:“翅”通“啻”,只(2)特殊句式伟哉夫造物者:主谓倒装句莫逆于心:状语后置肩高于顶:状语后置予何恶:宾语前置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宾语前置唯命之从:宾语前置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判断句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判断句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状语后置句(3)词类活用吾与之友.矣:名词活用做动词,做朋友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使……辛劳、安逸、休息环而泣.之:为……哭泣(4)古今异义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专指妻子今一犯人..形而曰:古义,具有人的形状;今义,犯罪之人四、解读文本思想:齐读课文,再次感知文意。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1Word版含解析

恶乎往而不可一、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2)学会面对人生困境时,要为自己找到实现人生突围的路径,完成精神的超越;(3)理解庄子文章夸张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重难点:理解庄子深刻的哲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二、导入大家对自身的现状满意吗?如果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希望自己变得怎么样?(学生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多人对现状不满。
有些现状可通过努力得以改变,如成绩的提高、学习的进步;有些现状不可以改变,比如相貌、身高、出身等等),对于不可改变的现状,我们应如何面对呢?下面学习《恶乎往而不可》,看庄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径,从而领略庄子的大智慧。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并范读,引导学生把握读音和句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说出庄子在文中列举了生活中哪几种不可改变的现状?——-残疾、死亡、丑陋三种。
(二)再读课文,理解庄子哲学内涵1、先学习“喘喘然将死”的子来的故事,理解庄子的生死观。
学生读第一则的最后一段,思考庄子借“喘喘然将死”的子来的故事要表现怎样的生死观呢?重点语句的分析:“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劳,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设置问题如下:Ⅰ、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什么?———“善吾死”,即善待死亡,认为死是一件好事。
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认为死是大块“息我以死”,即死是大自然让我休息。
教师进一步解释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造物者要对他进行再一次冶炼加工。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坦然面对死亡,顺遂自然的安排的态度。
的确,在现有医学条件下,并不是每种疾病都可以治愈。
面对死亡,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显得渺小和无力。
一个人若得了绝症,死亡是一定的了,你花再多的钱,进行过度治疗,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庄子“顺其自然”的核心哲学思想:讲授庄子如何通过“逍遥游”、“秋水”等篇目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情感态度方面,我鼓励学生从庄子的哲学中汲取智慧,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庄子的思想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用庄子的观点来审视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互动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影响了知识讲解的完整性。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时间管理,确保教学内容与课堂互动的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论语》、《孟子》等先秦诸子的部分篇目,对先秦时期哲学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庄子与其他诸子思想的不同,把握其独特的哲学观念,并学会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深刻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先秦诸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庄子的知识点,如“道”、“无为”等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比如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无为而治”理念,探讨其优缺点。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与庄子思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1)“齐”通“脐”,肚脐 (2)“亡”通“无”,不 (3)“ 县 ” 通 “ 悬 ” , 倒 悬 (4)“ 翅 ” 通 “ 啻 ” , 亚 于 (5)“取”通“娶”,与女子成亲 (6)“知”通“智”,智慧 “规”通“窥”,预测 (7)“滑”通“汩”,乱
8
2.古今异义 (1)其心闲而无.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 (2)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1
(4)唯命之从(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哉夫造物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爪剪(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2
五 恶乎往而不可
3
卷首清音 人不过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走过短暂的一程,一些人把 一生投入到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中,又有一些人生活在对死亡的 忧惧之中,所以很多人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幸福,只有淡泊名利、 安时处顺、德性充足才会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 腰弓起的背,心、肝、脾、肺、肾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
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 上了,肩膀高过头顶了,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了,阴阳之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恶乎往而不可课件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⑤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_意__图___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__料__、__预__料___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__信__任__ ⑥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_诚__实__
予因以求时夜:__连__词__,__因__此__ ①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_介__词__,__依__靠__、__凭__借___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_连__词__,__来___ ②以 果以恶骇天下:连__词__,__因__为__
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_介__词__,__用__
2.词类活用 (1)吾与之友矣: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交__朋__友____ (2)劳我以生: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辛__劳__ (3)佚我以老: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逸__ (4)其妻子环而泣之:_为__动__用__法__,__为__…__…__而__哭__泣_____ (5)东西南北,唯命之从: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__向__西__,__向__南__,__向__北___ (6)息我以死: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休__息___ (7)轻用吾身而亡其国: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陷__于__危__亡___ (8)吾以南面而君天下: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主__宰__、__统__治___ (9)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成__了__人___ (10)果以恶骇天下: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惊__骇___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恶乎往而不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先秦哲学思想的认知,特别是对儒家和墨家的了解。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先秦时期的思想环境,儒家和墨家的基本观点。
2.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结论三个部分。
3. 文章主要观点: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主张兼爱,反对歧视;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4. 文章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逻辑推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对文章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思想环境,引出儒家和墨家的基本观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观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文章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5. 总结发言: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看法,总结文章的主要思想。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2. 请学生找出其他关于儒家和墨家的文献,进行比较研究。
3. 请学生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清晰表达出来。
2. 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学生对先秦哲学思想的认知程度,是否能对儒家和墨家进行比较分析。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文章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文章原文及其注释版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句式,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关于生命的哲思。
通过自主讨论、比较探究等方法理解庄子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人生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在挫折逆境中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关于生命的哲思。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讨论、比较探究等方法理解庄子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法【学法导航】1、熟读本章第1则选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字词,疏通文意,过好语言关。
2、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时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庄子的《恶乎往而不可》,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中的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展示幻灯片:(《尊生》)庄子是一个轻视富贵权势、重视保全生命的人(《逍遥游》)庄子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逍遥的人(《庖丁解牛》)庄子是一个顺应规律、运用规律的人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清学者胡文英我觉得庄子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乱世才子,《庄子》简直就是一部乱世生存指南。
在《恶乎往而不可》中这个乱世才子又将给我们什么样的生存指导?二、文本梳理:快速阅读第1则选文,找出文中关于生命形态变化的语句,并简要概括这些变化。
“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
”——形之“畸变”(板书)“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鹗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形之“物化”(板书)“喘喘然将死”——形之“死亡”(板书)(一)形之“畸变”1、子舆的生命形态变化是因何而起的?有什么特点?明确: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恶乎往而不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颐隐于齐(\'齐\'通\'脐\')亡,予何恶(\'亡\'通\'无”)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不翅于父母(\'翅\'通\'啻\')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五•一词多义恶卫有恶人焉(丑陋)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死亦我所恶也(讨厌,厌恶)更更上一层楼(再)岂更驾哉(更换)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罪彼何罪焉(罪过)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善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晋师济河(渡、渡过)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意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信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六、学习本课重点词语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②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③问:拜访、问候。
④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⑤曲偻(lóu):弯腰。
发背:背骨外露。
⑥五管:五脏的穴口。
⑦颐(yí):下巴。
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⑧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⑨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⑩)跰(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1)浸:渐渐。
假:假令。
(12) 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3) 鸮(xiāo):斑鸠。
炙(zhì):烤熟的肉。
“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4)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5) 时:适时。
(16) 顺:指顺应了规律。
(17) 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18)叱:呵叱之声。
(19) 怛(dá):惊扰。
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0) 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1) 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2) 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3) 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
金:金属。
(24)踊跃:跃起。
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
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25) 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
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26) 蘧(qú)然:惊喜的样子。
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七、分析课文1、第一则中,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用现代汉语表达)?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眼上,肩膀高过了头顶,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
2、子舆对此态度如何?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
3、第一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第一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第二课时一、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为自己的相貌生得不如意而难过?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谁生得丑。
即使是丑,丑也不是你的错。
即使是丑,也可以整容,但整容要有思想准备,有的人是越整容越丑。
丑除了整容外,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其实对待丑,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习第一则中子舆和第二则中哀骀的处世态度。
二、等到你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非常丑的人很中意你,你会不会选择他(她)?1、师生讨论,教师可以讲钟无盐的故事。
钟无盐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人,世称钟无盐。
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
由于貌丑,到四十岁还没出嫁。
但钟无盐武术高强,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是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
虽然齐宣王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盐的奇才高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便立她为皇后。
在她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
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于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
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
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无盐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
2、传说中诸葛亮的妻子也是一个丑妇。
史书上说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传说却说是这个丑妇发明的,三、哀骀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给她?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贫穷和富有、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
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
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三、翻译本文题目,思考它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四、写作特点(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
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五、总结:六、做课后练习。
七、作业:1、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译文】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块摆谈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
”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
不久子舆生了病,子祀前去探望他。
子舆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的样子!腰弯背驼,五脏穴口朝上,下巴隐藏在肚脐之下,肩部高过头顶,弯曲的颈椎形如赘瘤朝天隆起”。
阴阳二气不和酿成如此灾害,可是子舆的心里却十分闲逸好像没有生病似的,蹒跚地来到井边对着井水照看自己,说:“哎呀,造物者竟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子祀说:“你讨厌这曲屈不伸的样子吗?”子舆回答:“没有,我怎么会讨厌这副样子!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
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变化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了倒悬之苦,然而不能自我解脱的原因,则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
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不久子来也生了病,气息急促将要死去,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哭泣。
子犁前往探望,说:“嘿,走开!不要惊扰他由生而死的变化!”子犁靠着门跟子来说话:“伟大啊,造物者!又将把你变成什么,把你送到何方?把你变化成老鼠的肝脏吗?把你变化成虫蚁的臂膀吗?”子来说:“父母对于子女,无论东西南北,他们都只能听从吩咐调遣。
自然的变化对于人,则不啻于父母;它使我靠拢死亡而我却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了,而它有什么过错呢!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
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是好事,也因此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现在如果有一个高超的冶炼工匠铸造金属器皿,金属熔解后跃起说‘我将必须成为良剑莫邪’,冶炼工匠必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金属。
如今人一旦承受了人的外形,便说‘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