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资料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
1.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是指在装订档案资料时,使用三孔构造和一条线缝合的方法进行装订,以达到统一、规范、方便管理的目的。
2. 按照国家标准《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文件装订的规定》和《档案馆档案装订规定》的规定,对于要求永久保存的档案资料,必须采用三孔一线装订。
3. 三孔的位置应该在文件的左侧,离纸张边缘2.5厘米的位置,孔距为8厘米,孔径为8毫米。
一条线应该穿过三个孔,线的长度应该比文件宽度大出3~4厘米。
4. 在装订过程中,应该保证线的平整、紧密、均匀,并且不能出现线头、线尾、线缝交叉或断裂现象。
5. 对于文件的前后封面,应该使用厚纸板或塑料板进行加固,以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6. 档案装订完成后应该进行编号、封存、标签等工作,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7.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的采用,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档案资料更加便于保存、检索和利用。
- 1 -。
介绍三孔的历史文化意义

介绍三孔的历史文化意义
三孔,即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历史上纪念孔子、儒客朝拜的圣地,也是孔子及其家族的象征。
它们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
基础上改建而成。
经过历代王朝的整修和扩建,孔庙规模逐渐扩大,现占地六百多亩,成为古代杰出的建筑。
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典型的封建社会衙宅合一的建筑。
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此外,三孔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其本身。
三孔以及相关的祭祀纪念活动在传统中国发挥了教育引导、人文教化、价值示范的作用。
它们凝聚了社会共识,建构了中华文化认同,树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进一步肯定了三孔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三孔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解释曲阜三孔

解释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这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也是孔氏家族的世代居住地。
曲阜三孔,指的是孔庙、孔林和孔府三个部分。
孔庙,又称为“至圣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专祀庙宇。
这座庙宇始建于公元前478年,经过历代的修建和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孔庙内有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等建筑,庙内还有许多碑刻和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家族墓地。
这里有着孔子及其历代嫡系子孙的墓葬,以及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纪念碑刻。
孔林内还有思堂、神道等建筑,环境幽静肃穆,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代表之一。
孔府,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府邸,也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贵族府邸之一。
孔府内有前厅、中堂、后堂、东西厢房等建筑,布局严谨,中线对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风格。
孔府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曲阜三孔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更在于它所代表的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阜三孔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者来到曲阜三孔参观和考察。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感受到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曲阜三孔不仅是曲阜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闻名中外的“三孔”》课件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每天8:00-17:30对外开放。
门票价格
根据季节和门票类型不同,价格有所差异,一般在50-100元之间。
旅游体验
建筑美学
可以欣赏到明清时期的建筑风 格和特色,领略传统建筑的韵 味和美感。
心灵触动
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尊重。
文化遗产的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 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教育意义
通过参观“三孔”,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03
CATALOGUE
“三孔”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 格
建筑特色
孔庙 布局对称、规整,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
“三孔”的历史
详细介绍每个遗址的历史背景和建 筑特点。
“三孔”的重要性
强调“三孔”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 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于理解中 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02
CATALOGUE
“三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 值
“三孔”的历史背景
孔庙的建立
孔庙是中国古代的学府,也是历 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它始建 于公元前478年,已有2400多年
《闻名中外的“三孔”》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导入 • “三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三孔”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 “三孔”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 “三孔”的旅游信息和旅游体验 • 结语
01
CATALOGUE
导入
序言
01
三孔。ppt

孔子
“三孔”指的是什么? 在哪儿?为什么这样有名?
孔庙
•
“三孔”指(孔府、孔庙、 孔林),在(山东省曲阜市)。
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 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 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 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府是孔子 嫡系长子长孙 居住的府第位 于孔庙东侧, 建有“三堂”、 “六厅”、内 宅花园,世称 “天下第一 家”。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孔 子名言书签吧!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
已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不 亦 乐 乎 ?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
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其 必 由 学 乎 !
君 子 如 欲 化 民 成 俗 ,
已 已欲 欲立 达而 而立 达人 人,
孔庙是祭祀孔子 的庙宇,位于曲 阜市中心,始建 于孔子死后的第 二年。现在的孔 庙是经过明清两 代修缮完成的, 完全仿皇宫式样。
杏坛在(孔庙)的大成殿前,是
传说中(孔子)讲学的地方。
孔林是孔 子及其家族的 专用墓地,是 中国乃至世界 上规模最大、 持续年代最长、 保存最完整的 家族古墓群。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 于《论语》中。
•
孔子
国际孔子文化节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始创于1989年 9月,每年(9月26日—28日),曲阜都要 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
其前身是孔子诞辰故里游,该活动主要是以 纪念孔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主题,达到纪念 先哲,交流文化,发展旅游,促进开放,繁荣经 济,增进友谊的目的。融经济、文化、旅游、艺 术、学术、经贸、科技活动于一体,文化特色显 著,乡土气息浓郁。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曲阜市中央,又被合称为“三孔”。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千百年来屡毁屡建,逐步发展成现有的建筑群。
它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在内,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
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
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中文名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英文名称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编号: 200-012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
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
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
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
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景区简介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
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严谨气势宏伟。
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
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
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
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
廊下有28根龙古柱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
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及其珍贵。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它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为了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档案的装订非常重要。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是一种常用的档案装订方式,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是指在档案纸张的左侧、右侧和中央分别打三个孔,然后用一根线将这三个孔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档案装订的标准。
这种装订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可以保证档案的整洁和美观。
由于档案纸张的左侧、右侧和中央都有孔洞,所以可以将档案纸张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不会出现歪斜或者松散的情况。
同时,用一根线将这三个孔串联起来,可以使档案更加紧凑,不会出现松散的情况。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和稳定。
由于档案纸张都被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散落或者遗失的情况。
同时,用一根线将这三个孔串联起来,可以使档案更加牢固,不会出现掉落或者损坏的情况。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可以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
由于档案纸张都被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可以方便地翻阅和查找。
同时,用一根线将这三个孔串联起来,可以方便地翻页和翻阅,不会出现卡住或者卡死的情况。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标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档案装订方式,它可以保证档案的整洁、安全和稳定,同时也可以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
因此,在档案装订时,我们应该遵循这个标准,以保证档案的质量和可读性。
孔府孔林孔庙资料

孔府、孔林、孔庙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三孔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
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
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府1、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长期居住的府第,是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是中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被誉为“天下第一家”。
2、孔府大门,为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
门边对联书“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为清代纪晓岚所书。
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
3、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独立院中。
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等重大典礼时,才会打开。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
这是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
4、孔府花园占地10余亩。
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等。
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这是孔氏家族千百年来同舟共济的生活象征。
、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1、这里是圣人孔子的长眠之所,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被称为“天下第一林”。
孔林内现有上千类、10万余株的古树名木,争相斗艳,俨然一座天然的植物园、自然博物馆。
孔林中碑石林立,有各种墓碑、题记5000余块,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2、孔子墓这是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
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曲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孔子的故乡,被誉为“东方的耶路撒冷”。
它因诞生了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而引为自豪,它以其光辉灿烂的东方古代文化而蜚声中外。
从中国地图上看,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依泰山,南望邹滕,东连尼防,西俯沃原,周有洙泗沂水环绕,甚少水旱冰震之灾。
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较早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上古时代,炎黄少昊在此建都。
到了周朝,这里成为鲁国都城,历时近八百年,政治清明,文化、教育发达。
正是由于曲阜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浸淫千年的政治文化积淀,才诞生了孔子这样一位世界文化巨人。
儒家圣域——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一、三孔简介“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三孔牌坊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孔子备受尊崇,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王朝奉行的治国思想。
汉代以来,共有12位帝王19次来曲阜祭祀孔子,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朝圣者更是络绎不绝。
孔子的嫡裔也备受隆崇和优待,其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历时2100 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在内,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的庞大建筑群。
1961 年,孔庙、孔府、孔林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 年,孔府、孔庙、孔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孔庙1、历史沿革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
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一日,孔子病逝于故乡鲁国。
鲁哀公对其发布谏文,将孔子尊为“尼父”,把他葬于鲁国城北泅上里许。
次年(前478 年),孔子当的居室被孔门子辟作“寿堂”,将孔子当年的衣、冠、琴、车、书奉陈其中,一直延续200多年,汉初高祖“太牢祀孔”时即在此处。
此后,“诸侯卿相至,常先渴然后从政。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开始受到一些王公大臣的尊敬。
西汉立国百余年后,司马迁“适鲁,观仲尼庙堂”,不但见到当时的“车服礼器”,还得知“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从而感慨无限,激动不已。
尽管当时“因宅为庙”之处不大,但却受到当权者的尊崇,为日后发展奠定下基础。
在孔子家乡兴建及历代扩修的阙里孔庙是全国最标准的孔庙。
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
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
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
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孔庙的发展是与孔子地位的逐渐提高相一致的。
孔子死后,鲁哀公为了对他尊崇,弟子们为了对他怀念,初期建的庙堂,只是一个对学者、师尊崇敬的场所。
规模不大,,规格不高。
自汉初高祖刘邦用太牢祀孔,汉武帝独尊儒术,汉元帝将其封为”褒成宣尼公”后,孔庙的规模渐次扩大,如灵帝时的《史晨碑》中记当时一次祭礼,地方上各级官员“皆会庙堂”“吏无大小”都去参加,直至“空府竭寺,威稗来观。
并畔官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人, 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这种以孔庙为中心的祭孔活动,已有相当规模。
此后孔子的地位越封越高,开元二十七年( 7 39 年),唐玄宗把孔子封为“文宣王”,孔子由侯升为王,多次重修、扩修的孔庙规格又高了,规模又大了。
大成殿内孔子像旁配以十哲,朝廷规定较高的释奠礼。
北宋初年宋真宗溢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后,又多次大修,“凡增大殿庭廊房三百六十间”,宋仁宗时还拨出50人充孔子庙洒扫。
元武宗溢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宜王”后,又多次重修孔庙,建奎文阁,增塑贤儒像,置孔庙雅乐等,明成化时一场火灾过后,对孔庙的修复,皇帝亲自过问,朝廷当作重点工程,拨出巨款重修,大成殿内的孔子像也由王制改为帝制。
明清以来,帝王、大臣竞相题碑写碑,对孔子、儒学的歌颂无以复加。
总之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庙的地位越来越高。
明清以来,孔子先后被尊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万世师表”等, 孔庙便成为历代帝王崇奉,为天下士子向往,尊孔崇儒最有代表性的孔庙了。
2、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和”,孔子把中庸奉为“至德”,儒家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和谐、协调,要求做一切事情都要无过无不及,符合中庸之道,在孔庙建筑上也是这样。
孔庙建筑的形式大都是:在全部建筑中突出中心,然后设一中轴线,两旁协调相配。
给人以一种严肃、规整、协调的感觉。
一般是前设照壁,类似序幕。
正门为棂星门(以"主得士之庆"的棂星命名),两旁多有东、西牌坊,其间形成小型庙前广场,用作各种祭祀活动的预备场所。
棂星门后设水池,称泮池。
依古制:天子之学为圆形池,称辟雍。
诸侯之学为半圆形,称泮池或半壁池。
每当学子走过泮池,古时叫做"入泮",日后便被用作进入儒学之门的代名词了。
棂星门内是大成门,因宋代以后多列棨戟,以示威严,同时也能显出较高的规格,又称戟门。
大成门(戟门)内正殿为大成殿。
殿内供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或木主,孔子端坐正中,四配、十二哲两两相对。
案前礼器、供吕也成对成双,左右均衡。
殿前东、西两庑除供儒家先贤先儒外,有时也奉当地名宦、乡贤。
所奉人数日多,两庑也日大。
大成殿前的露台(一称祭台、拜台),供祭祀时演奏乐舞及行礼用。
一般东西长、南北较窄,也十分规整,棱角分明。
自明嘉靖时起,在大成殿后设崇圣祠,奉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及其前五代祖,以示不忘祖先开启之功,以孝为先。
在以大成殿为轴心的后部及两旁,有的设明伦堂(传播教化之处),有的设尊经阁(藏书或收藏文物之处),敬一亭(藏明世宗嘉靖御制《敬一箴》等圣旨、古籍)。
两侧有的设乡贤祠或名宦祠(有的乡贤、名宦在两庑)。
所有建筑均求对称,给人以稳重、协调的感觉。
古时建筑群以几进院体现主人身份,阙里孔庙九进院,一般地方孔庙是三进院或五进院。
大成殿居于正中偏后,前面院中有门。
入内朝圣者须经过一道道的门,才能走进大成殿,这是为了渐渐酝酿情绪,入内思敬,而不是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那是有特殊原因的。
如衢州孔庙之大成殿西建思鲁阁,系专为供奉孔子夫妇木雕像之处,这是四十六代衍圣公孔端友南渡时所带来的传家之宝。
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
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立廊庑,由此便形成了廊庑院落。
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
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达到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除此之外,孔庙的点点滴滴也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的思想主张。
先如,孔庙入口金声玉振的牌坊,虽说是表彰孔子思想伟大的,但其思想的传播,无不是依赖教育。
又如孔庙种植有孔子弟子颜回亲手种植的古木,不知道现存的古木是否为颜回亲植,但是这一故事流传至今,体现了孔子尊师重教的思想。
(二)孔府1、历史沿革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
孔府是保留至今屈指可数的明代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品官府第建筑群。
二千四百多年来,孔府和孔庙一样经历了时兴时衰的漫长岁月。
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
而当今的孔府,则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才逐渐发展扩大形成的。
历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的同时,也泽及孔子的后代。
自汉代起,历代王朝无不尊崇孔子,对其嫡系后裔眷顾备至,优渥有加。
汉高祖始,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守卫孔子林庙,代表朝廷祭祀孔子。
历代不断加封,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持续下来,金、元、明、清代代沿袭。
明代对孔子的尊崇,对衍圣公的优礼大大超过前期,封衍圣公为一品大员,班列文官之首,进入了显赫尊荣的鼎盛时期。
清代历行尊孔和优礼圣裔的政策,将历史上所沿袭下来对孔子及其家族的种种优待“俱应相沿”。
历代皇帝在对孔子及其家族不断的封侯加爵同时,还赐予食邑、祭田等。
汉元帝后,食邑则从800户、1000户至2000户不等。
赐予食邑是封建王朝把一定户数应缴的赋税给封户。
此外,衍圣公还享有蠲免各种赋税、差徭等特权。
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
随着孔子地位及其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
曹魏时期,又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
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
到金代,孔子后裔住宅在庙东已有“客馆”、“客位”、“斋堂”、“宅厅”、“恩庆堂”、“双桂堂”等建筑。
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公元1040年),开始扩建孔府,封衍圣公后,另建新第,称衍圣公府。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太祖朱元璋敕建新宅,并诏令有权设置官署。
明弘治年间孔庙遭火灾,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皇帝敕旨大修阙里孔庙和衍圣公府。
孔府遂又改建。
明嘉靖年间,为保卫孔府孔庙,皇帝下令迁移曲阜县城,移城卫庙。
经十年时间建成曲阜新城,城墙高耸,外有深深的护城河,孔府、孔庙居于城中,奠定了孔府今天的规模。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因建筑年久失修,多有倒塌,又作了一次“因旧为新,不废基制,不浮于费”的小型修建。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一次大火,烧毁了孔府内宅七座楼房之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耗银八万余两,这是孔府最后一次大规模工程。
随着清朝的衰败,衍圣公府建筑也逐渐残破,康熙年间所建的“兰堂”、“九如堂”、“御碑楼”等先后倒塌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