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学生的故事资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家,儒家创始人。
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
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
那么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文档4篇)

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和学生的小故事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孔子学生的德育故事2010年03月02日13:03 admins 学习时间:20分钟评论0条厉以宁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过两个故事,恰好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解释“德”的这种物质“得性”。
第一个故事是说,鲁国国王颁布一份文件,要求有机会出国的国人如果在国外看见本国的同胞被沦为奴隶,应该将其赎回,所花费用回国后由政府报销。
孔子有个学生在国外果然发现同胞被沦为奴隶,于是将同胞赎回。
但是,他并没有去报销费用,所以,大家都盛赞他的高尚品行。
孔子得知后却批评了他,说:你这样做是缺德的,因为你会使其他人无所适从。
为什么呢?假如其他人也在国外看见自己的同胞被沦为奴隶,他如果听了国王的话,将同胞赎回并按规定报销了费用,别人就会拿他与孔子的学生作比较——孔子的学生可以不来报销,你却来报销——结果使他显得品德不那么不高尚,尽管他是听从君王的命令去报帐的;如果他向你学习,赎回后也不去报销费用,他则无故损失了金钱。
这种损失,一次可以接受,两次可能有怨言,多次则不愿意了。
由于有了孔子的学生不报帐在先,其他的人就会陷入“报帐也不好,不报帐也不好”的两难境地。
这样,今后的鲁国人在国外见到同胞被沦为奴隶时,为了免却两难境地,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不再赎回落难同胞,越来越多的落难同胞也不能获得救助,所以,你的行为尽管是“无私的”,但由于它不会使更多的人有所“得”,所以却是不道德的。
第二个故事是,孔子有个学生过桥时看见某人不慎跌入河里,便奋不顾身将其救起。
其家人万分感激,硬谢该学生一条牛。
牛在农业社会自然是最宝贵的东西。
学生没有办法,恭敬不如从命,就将牛牵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刚才对他还大加赞赏的人见他牵走了人家一条牛,便转而指责和唾骂他,人们认为,做了点好事是不应该要人家的报偿的。
孔子得知后反而赞扬了自己的学生,说:你将牛牵回家是很道德的,因为你这样做会使其他人认识到,做好事必有所得。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1、颜渊问仁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孔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遵循礼的规定,就可以达到仁的标准。
2、子贡问政
子贡是孔子的另一位杰出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告诉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保证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政府。
子贡又问如果这三个条件无法同时满足,应该先满足哪个。
孔子回答:“足食为先。
”
3、孔子与子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中性格最独特的一位,他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但孔子总是耐心地回答他,并鼓励他思考问题。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以义为先,只有具备了正义感才能有勇气去做好事情。
4、颜渊之死
颜渊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之一,他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
当颜渊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孔子痛苦地哭道:“天丧予!天丧予!”颜渊下葬时,孔子带着其他学生一起去送葬,并长时间地望着他的墓穴,哭道:“吾失之矣。
”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与其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孔子门下的学生有很多,有颜回,子贡等,那孔子与学生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学生子贡的故事子贡的真实名字端木赐,因为他的字子贡,所以别名叫做子贡,子贡不但在成绩和政绩方面有着不小的成就,而且在理财和生意上也有着卓越的成绩,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
孔子学术授于老子,他经常带领子贡去周游列国。
子贡那张嘴能言善辩,所以为自己争取了不少的机会,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子贡对孔子十分的谦虚,每当孔子拿他跟颜回比较的时候,由于子贡对颜回有着较深的了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颜回,所以每次孔子说这个问题,子贡总是谦虚地听教。
有一天子贡对孔子说,我的柜子里有一块美玉,我是继续把美玉收放起来呢?还是找一个有眼光的买者把美玉卖掉呢?孔子不懂得经商,为什么子贡还要问孔子这种问题呢?子贡的心里认为,像孔子这样学术渊博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贪官,但是却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个个都配有美玉,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子贡就借物喻人。
孔子回答子贡说卖掉吧,要是打算把它卖了的话,一定要等遇到欣赏他的人再卖。
于是子贡明白了,孔子并不是不愿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赏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识货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么优秀,等遇到欣赏你的人,再去为他服务,如果是不懂欣赏的人,大可不必着急,等待合适的时机即可。
孔子与学生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他的弟子们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通过与孔子的学习和交流,传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一些故事。
孔子教书育人,弟子们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次,孔子正在教书,忽然下起了大雨。
弟子们都很着急,因为他们怕孔子会淋湿。
于是他们纷纷拿起衣服,为孔子撑起遮雨的伞。
孔子看到弟子们这样关心自己,非常感动,他说,“吾虽不得见君子,其心亦远矣。
”这句话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能亲眼看到君子的行为,但是从他们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高尚品德。
弟子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好学。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孔子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呢?”孔子回答说,“礼仪是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子贡听了以后,深有感触,他决定好好学习礼仪,将孔子的教诲传承下去。
还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
宴会上,孔子发现酒席上的菜肴非常丰盛,但是他却没有动筷子。
弟子们都很诧异,他们问孔子为什么不吃饭。
孔子说,“我不是很饿,而且我觉得吃饭的时候,应该先让长者和贵宾吃饱,我要学会谦让。
”弟子们听了以后,都深有感悟,他们决定向孔子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人。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都是孔子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是如何通过他的弟子们传承下去的。
孔子的弟子们通过与孔子的学习和交流,不仅传承了孔子的思想,还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
孔子与弟子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我们应该向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人,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让它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篇11、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成心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刚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刚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缺乏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
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分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此用刑砍断了您的脚。
我如今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初您审讯臣的时候,一开场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讯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
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擅长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擅长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
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盛唐时期,一位爱国宏传的文学家曾说:“闻孔子之名,想象君子之态;闻孔子之义,窥见君子之心。
”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他的思想、道德和哲学影响了几代人,甚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孔子故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趣、启迪性和富有哲理的故事。
从一个年轻的学生开始,孔子就开始了他作为人性、职业和尊严的道德教育的征程。
但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他的教训。
有一次,孔子耐心地教了一个年轻的学生,但是他发现这个学生怀疑孔子的教育。
孔子问他是否喜欢香味,学生回答说是。
孔子告诉他,无论香气来自哪里,只要有好的特点,就将其用于自己,就好像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一样。
最终,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谦虚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人性,因此他认为教育在维持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金钱和地位被视为优先考虑之一,但孔子教导弟子不要被这些表象迷惑,而要努力追求人性的真正意义。
据说一次,孔子的弟子们在一间房子里吃饭,日落时,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一位老师在外面等候。
以前这种情况下,孔子会为学生们轻骂,因为他认为应该有礼貌和尊重老师的权利。
但这一次,孔子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他一直强调从学生身上学到的尊重他教给他们的道德。
孔子还提供了几个令人回味的教训,以确保学生们理解和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一个例子是他经常问他的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你们怎么做到的?“然后,他会鼓励他们讲述他们的经验,从而让他们受益。
同样,当他的弟子们问他道德问题时,他会反问他们,以鼓励他们通过思考的方式理解事情。
尽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有这种深入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争辩或发生分歧。
在一次他的弟子们发现孔子没有按照他所教导的那样做某件事情时,他们询问原因。
孔子强调了敬畏的重要性,但是弟子们认为他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因此不尊重现实。
然而,孔子认为他必须保持道德权威,并继续强调他那些令人信服的价值观。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举止、故事和教诲至今仍然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给读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与学生们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十分勤奋,而且善于思考和研究。
一天,他正在庭院中讲述课程,学生们围坐在他身边认真倾听。
就在这时,天开始下雨了。
大家本以为孔子会停止教诲,不想孔子却没有理会,仍然继续讲课。
雨越来越大,而孔子的声音却异常洪亮,直到最后一名学生也听得清清楚楚。
学生们惊讶地问孔子:“为什么你不停下来?大家都听得不清楚了。
”孔子微笑着说:“人类之所以要学习,是为了能够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雨声再大,我们也要坚持去学习。
”故事二:孔子与匡衡的故事孔子一次到一个城市去教书,他请来了一位有名的学者匡衡向自己请教问题。
孔子对匡衡说:“你能给我一个诚实的答案吗?”匡衡郑重地说:“当然可以。
”孔子便问道:“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匡衡思索片刻,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谎话。
”孔子再一次提问:“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匡衡这次更加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再次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所有的真话。
”孔子微笑着拍了拍匡衡的肩膀,他对匡衡说:“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100%的诚实,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更加真实。
”故事三:孔子与公输般的故事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了尊重和敬畏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叫做公输般的年轻人,他自称是个人才出众、无所不能的天才。
孔子听了他的自夸后,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孔子问公输般:“你愿意和我一起栽种菜吗?”公输般自信地说:“没问题,栽种菜很简单,我很快就能学会。
”于是,他们一起去菜园。
孔子拿起一把锄头,开始耐心地锄草、整理土壤,然后小心地种下了一颗颗蔬菜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学生的故事
精品资料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
」颜回赶快接着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以孔子之圣,面对颜回这等贤徒,犹不能完全「不疑」,想一想,在企业真实世界中,有多少主管(或老板)像孔子一样了解他的部属?而你我芸芸众生,有几个修养可与颜回比拟?如此推论,「信任」似乎只是求之不可得的理想罢了!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
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
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
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
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
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
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
” 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
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
”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
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
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
”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
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
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
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