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设计一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设计一教案及反思【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同学在阅读中的自主性、乐观性。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结合课文实际,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同学的生命意义,为同学的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尊严》是人教版学校语文四班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
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故事告知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宝,但必需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宝;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宝乃至所有。
【学情分析】本班同学比较喜爱朗读,特殊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
这是一篇有助于同学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肯定道理的好文章。
课上,老师为他们创设呈现的机会,让同学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加朗读、争论、沟通。
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比较深刻,同学理解时存在着肯定的难度。
另外,学习用“小事”表现人物思想品行的写法需要同学在日常练笔中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把握。
让同学感悟到身处逆境却照旧坚守做人尊严的行为,并受到感染,需要老师用心引导。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课文形象化。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3.学习哈默面对施舍不失尊严、通过劳动取得酬劳的品质,懂得劳动的意义和自尊的价值,提升生活的理念。
4.培育同学“从内容体会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点】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对镇长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初识尊严师: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生:愿意。
师:请听:俄罗斯大文豪屠格涅夫遇见一个乞丐,他很想有所施舍,但他翻遍所有的口袋却没找到一分钱。
见乞丐的手高高地举着,他握着乞丐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
”乞丐流着泪说:“您能叫我兄弟,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线上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是您给了我做人的尊严”。
尊严是什么呢?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尊严的课文,请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师:“尊”上部要写得紧凑,中间不要漏掉短横,下边寸字的横写长一点,平一点,是主笔,把整个字稳稳地托起来。
生:齐读课题师:像平时说话一样,生再读一遍。
师:尊严是什么呢?生:尊严就是自尊,面子,严格要求自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尊严到底是什么?二、检查预习,领略尊严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对照预习单对本课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请那出你的预习单,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学生的预习单)师:我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很会预习。
谁愿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这篇课文先写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然后写哈默拒绝杰克逊的热情款待,坚持靠劳动获取食物,最后写哈默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后来成了石油大王。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生: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逃难到沃尔逊小镇,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师:你是一个很会概括的孩子!师: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呢?生:年轻人杰克逊(师板书:年轻人杰克逊)师: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收获?生:逃难:就是人们为了躲避自然灾害或者战乱而背井离乡,远走他乡。
生:沃尔逊小镇是美国南加州的一个镇。
哈默后来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师:师出示哈默资料,介绍。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生: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师:你真棒!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相信在学习完课文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生: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师: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有尊严的人。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优秀教学设计

3.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尊严的内涵、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交流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尊严的认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尊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尊严”的好奇心和思考。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精讲细读,深入探究:
5.学生对新奇、有趣的教学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尊”、“严”等,以及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的运用。
-能够深刻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尊严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下册《尊严》这一课,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包括字词认读、课文朗读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尊严”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其内涵和表现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拓展。
(二)讲授新知,500字
四年级语文下《尊严》优质课教案2份优秀教案

《尊严》优质课教案2份优秀教案教案一:《尊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尊严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尊严的含义。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谈谈对尊严的理解。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尊严的含义。
(2)分析课文第二段,体会作者对尊严的重视。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尊严的力量。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尊严的认识,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
(2)讨论尊严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篇关于尊严的短文。
教案二:《尊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尊严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尊严的含义。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谈谈对尊严的理解。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尊严的含义。
(2)分析课文第二段,体会作者对尊严的重视。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尊严的力量。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尊严的认识,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
(2)讨论尊严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篇关于尊严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两个优秀教案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尊严的含义,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谈谈你对尊严的理解。
2、你初读课文后,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二、细读课文,从描写中体会年轻人的尊严。
1、认真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年轻人的语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用铅笔写的句子旁边)学生默读,写体会,教师巡视并指导。
2、汇报交流,细细品读。
①年轻人与逃难人的相同之处:狼吞虎咽(吃的动作一样)学生谈感受:饿,需要食物②年轻人与逃难人的不同之处:逃难人一名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年轻人坚持干活后再吃饭。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回答。
(年轻人是怎样得到食物的?)③细读3——5自然段,通过人物语言体会尊严。
A:师生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B:学生品读(细细体会)④品读小结:年轻人用语言和行动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杰克逊大步为他提供了捶背的机会让年轻人得到了了食物。
想想年轻的食物与逃难人食物一样吗?(不一样,逃难人的食物是没通过劳动、是别人的施舍;年轻人的食物是劳动得来的,是成果、报酬。
)这就是他与逃难人的不同之处。
所以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自由说)那么,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评价的呢?⑤品读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评价。
(由学生朗读,并说说你这样读的原因)⑥那么杰克逊大叔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回答)三、谈学习体会,揭示中心大家知道: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的人,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是的,正因为他做人有尊严,才获得了成功,成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在中国也享有美誉“红色资本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如填空、选择、简答题等。
"下面,请大家完成这些练习题,检测一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讨论。”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港湾,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学到的尊严观念带入家庭,与家人共同营造和谐、尊重的氛围。"
4.课后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尊严。尝试在遇到问题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记录下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尊严观念付诸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尊严?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体现尊严的事情吗?请大家分享一下。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对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义。
"请大家跟随我一起阅读课文,注意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它们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则关于尊严的故事或时事新闻引入新课,如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拒绝接受不公平的裁决,坚守尊严的事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尊严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位运动员吗?在面对不公平的裁决时,他坚定地拒绝了妥协,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尊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尊严的文章——《尊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高密市东关小学马雪莲教学难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出示课文插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尊严》(板书)。
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尊”字,它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a.指导书写:尊(上部写得紧凑,不要漏掉短横,下边寸字的横写长一点,平一点,是主笔,把整个字稳稳地托起来。
)b.在本上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
c.写后展示、评议,再练一个。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学会归纳。
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敢接受检查吗?1、检查字词请看大屏幕,谁能正确、响亮、流利地读出这些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沃尔逊杰克逊逃难捶背僵硬善良许配例外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1)指名读,开火车读,订正读音(2)在预习中,你弄懂了哪些词语?A. 学生交流B. 教师预设,重点关注以下词语: a. 疲惫不堪:课前,老师也查了“疲惫不堪”。
重点查了“堪”的意思(屏幕出示:1、能,可以,足以;2、忍受,能支持)。
“疲惫不堪”的“堪”选择哪个意思?“疲惫不堪”的意思是什么?C. 多音字:难2、整体感知(1)你能选择几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来说几句话吗?(2)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 ------------(时间),--------(主要人物)随着一群逃难的人,来到-----------(地点),他----------------------------------------(事件),最后------------------------------------------(结果)。
(3)同学们已经能够完整并简练地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写事的文章,大体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来归纳主要内容。
《尊严》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尊严》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尊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2、让学生习得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尊严”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什么叫尊严?我们先来完成这道练习题。
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字典中对“尊”的解释:①地位或辈分高;②敬重;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④量词;一尊佛像()自尊()令尊()尊严()....那么“尊严”一词是什么意思?尊严:指的是可敬的地位和身份。
本文主要讲谁有尊严?哈默。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哈默,感受他如何赢得了可敬的地位和身份。
二、品读感悟,思考“尊严”(一)1、根据意思,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1)指某人因某事或营养不良而脸色变得很难看。
()(2)形容非常疲乏。
()(3)脸上没有一丝血色,()(4)身体消瘦到了极点。
()(5)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2、对照答案自我纠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齐读,你发现这些词语写什么?(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请在课文里找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大家能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吃相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结:逃难者劳顿奔波,饥寒交迫,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二)、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形象。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当善良的沃尔逊人把食物送到这些逃难人的面前时,有一个人与大家表现不一样。
课文第二自然段那个词说明“不一样”?“例外”哈默的例外表现在哪里?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什么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哈默的例外?(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严》教学设计高密市东关小学马雪莲教学难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出示课文插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尊严》(板书)。
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尊”字,它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a.指导书写:尊(上部写得紧凑,不要漏掉短横,下边寸字的横写长一点,平一点,是主笔,把整个字稳稳地托起来。
)b.在本上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
c.写后展示、评议,再练一个。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学会归纳。
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敢接受检查吗?1、检查字词请看大屏幕,谁能正确、响亮、流利地读出这些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沃尔逊杰克逊逃难捶背僵硬善良许配例外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1)指名读,开火车读,订正读音(2)在预习中,你弄懂了哪些词语?A. 学生交流B. 教师预设,重点关注以下词语: a. 疲惫不堪:课前,老师也查了“疲惫不堪”。
重点查了“堪”的意思(屏幕出示:1、能,可以,足以;2、忍受,能支持)。
“疲惫不堪”的“堪”选择哪个意思?“疲惫不堪”的意思是什么?C. 多音字:难2、整体感知(1)你能选择几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来说几句话吗?(2)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 ------------(时间),--------(主要人物)随着一群逃难的人,来到-----------(地点),他----------------------------------------(事件),最后------------------------------------------(结果)。
(3)同学们已经能够完整并简练地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写事的文章,大体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来归纳主要内容。
瞧,现在你还能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屏幕出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 这就叫把书读薄,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和阅读能力,咱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
【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了说主要内容的练习,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体会尊严,领悟写法。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却是怎样评价他的呢?生交流,屏幕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会提问就会学习。
我在第一次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充满了疑问。
你们也读读,看看有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提出问题就是思考的起点。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课文,走近哈默,探个究竟。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2、小组合作: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4、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咱班同学既会读书又会思考,很多同学都在自己的书上留下思考的痕迹。
愿意把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交流吗?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并准备展示学习成果。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1)外貌:屏幕出示: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A.读句子;B.理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发青、发暗,疲劳的受不了了;脸色苍白——脸上没有一点血色;骨瘦如柴——瘦的就像柴火一样。
C.用心地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你看他-------------------------------------------------- 综述:哈默是个--------------------------------------------的人。
(十分饥饿,脸色苍白,非常瘦弱,瘦的皮包骨头,好像一阵风就可以把他吹倒……)。
D.你们说的非常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可是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哪个组来交流一下年轻人的语言?(2)语言:屏幕出示三次对话:句子一: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
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句子二: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们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
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句子三:“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A.小组交流句子B.同学们自由读读三次对话,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师生合作读对话:第一句:我听出了一个有礼貌的哈默。
第二句:我听出了你的疲惫;无力;还有坚决的态度。
你为什么非得干活才吃东西呢?难道你不饿吗?第三句:刚才的“不”为什么读的这么短促,这么坚定?(一定要先劳动再吃饭的原则)你再给大家读一读?更加坚定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D.从三次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哈默?(3)动作屏幕出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A.读句子,说体会:仰起头:地位平等,人格平等,不准备让别人施舍;目光灰暗:说明哈默很失望,没有活干,他就不能吃东西;轻轻地捶背:干活认真;B.课件出示: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说:指名读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喉结上下动了动,说明了什么?C.课件出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狼吞虎咽: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哈默非常非常饿)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他仍然坚持干完活再吃饭。
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其他逃难人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
所以哈默得到食物是理所当然的。
这正是他与其他逃难者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还得到了什么?(别人的尊重;尊严)【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
”“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
”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以图促悟,使文本语言变得鲜明可感,再作用于朗读,得到情的烘托。
将哈默与其他逃难人比较,比较中突出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6、小结:我们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到哈默强烈的尊严感,杰克逊大叔也是从哈默的外貌、语言、动作中看出哈默是个有尊严的人,我们再来看杰克逊大叔说的话。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1)齐读,指名读。
(2)读的真好,这个句子我给它变一种形式能说出来吗?课件出示:他没有--------,没有--------,也没有--------,但是他有-----------。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预设:他没有食物,没有衣物,也没有工作,但是他有尊严。
他没有财富,没有家,也没有亲人,但是他有尊严。
(3)大家都觉得他有尊严,此时此刻,从哈默身上,你感觉尊严是什么?(预设:尊严是宝贵的财富。
尊严是用钱财买不到的。
尊严是无价之宝。
有了尊严就可以去创造财富。
尊严就是美好的品质。
……)(4)在哈默身上这美好的品质是什么?(预设:是利用自己的双手吃饭。
一定要用劳动得到食物。
……)(5)你看作者正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哈默一定要自食其力,绝不不劳而获的尊严。
现在,对前面提到的问题还有疑问了吗?说说你的收获?【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
学生在读中问、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四、拓展阅读,尝试补白,再悟尊严。
弯腰拾起的尊严七十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来到法国,他要报考着名的巴黎音乐学院。
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能看中他。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
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的驻足聆听。
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
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
”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动作)说:“。
”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者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
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
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1、学生默读2、我想这个年轻人的形象在你的头脑中清晰起来,但是文中有空余的地方,你可以运用这节课所学的词语,或是方法,把空余的地方补充完,让这个年轻的形象生动起来。
可以在课后完成,下节课交流。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阅读《勇敢的人——哈默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重视学生平时积累,就等于给了解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
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文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